泰山,學海崖。
夜深了,二聖拎來的兩壺珍貴的百花釀也喝的差不多了。
他們終於不再問葉小川昔日的過往經曆,而是開始指點葉小川。
他們二人的學問,整個人間,不,就算放眼整個三界,也沒有幾個人能出他們的左右。
不是每個人都能入他們的法眼,更不是每個人有幸能被他們親自指點的。
泰山南麵就是儒道創始人孔聖人的故鄉,曲阜。
在曲阜與泰山主峰之間,有三座小城。
這三座小城距離泰山學海崖非常的近,在城裏生活的幾乎都是儒家學子,三座小城加起來,少說也有六七萬學子聚集在此。
所以世人又戲稱那三座小城為三院。
分別是貢生院,翰林院,太學院。
以前是沒有這麽多儒生聚集在泰山腳下的,數十年前,端公與顏公在學問一道上先後封聖之後,這才有了這麽多學子聚集在此。
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這六七萬學子,都會聚集在泰山腳下,聆聽二聖的講座。
像二聖今夜這樣,給葉小川開小灶講學問的,至今還沒有什麽人有如此大的機緣。
就算當今的監國太子,年少的時候在泰山求學,那也是和其他儒生一樣,每個月隻有兩天時間來聽講。
顏公與端公之所以不在乎葉小川如今人人喊打的身份,如此看重他,就是因為他們二人眼光與格局,比其他人大的多。
他們確定葉小川就是木神欽定的救世主。
所以才會不遺餘力的幫助葉小川。
顏公首先拋出了一個問題。
何為道。
葉小川與上官玉都陷入沉思。
這個問題很簡單,二人都是修道之人,如果是平時,二人若是聽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拽出一大段慷慨陳詞,可以從宇宙談到螻蟻。
但是此刻他們麵對的是顏公與端公這兩位聖人,不敢輕易解答。顏公對上官玉道:“人間各派中,道門一脈,對道的釋義是最貼切的,上官仙子,你的修為境界已達天人合一之境,對道的理解,超過絕多大數修真者,你說說,何為道?
”
上官玉硬著頭皮開口,道:“先聖曾說,宇宙三千大道,三萬六千小道,皆在天道之中。
顏公問何為道,小女子覺得,所謂道,是一種形態,是一種法則,是一種意識,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容器。”
端公微笑道:“上官仙子果然是當世出類拔萃的奇女子,不僅修為遠超同輩之人,這份見識閱曆,以及對天道的領悟,也非常人可比,日後成就絕對不僅限於此啊。”
被端公誇獎,向來落落大方的上官玉,竟然有些害羞起來。
道:“端公謬讚了,小女子哪有這麽好啊。”
二聖都是微微一笑,看向麵露沉思的葉小川。
端公道:“葉小友,你來回答老顏的這個問題,何為道?”
葉小川沉思的表情漸漸變的平靜下來。
他慢慢的抬頭,看著二老枯槁的麵容。
他緩緩的說出一個字,道:“無。”
上官玉柳眉一挑,心想你這回答還不如我呢,我說了一些冠冕堂皇之話,還受到了端公的誇獎。
就你這回答,就等著挨二聖的罵吧。
不料,端公與顏公沒有罵葉小川是不可雕的朽木。
他們的表情忽然也變的有些凝重。
顏公道:“說下去。”
葉小川站了起來,在學海崖的東南邊緣緩緩的踱步,目光抬起,也不知道是看著對麵仁義崖上的摩崖石刻,還是看著已經有些偏西的月華。
他緩緩的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是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典籍中有這麽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宇宙中的一切生靈,一切屬性,一切法則,一切的時間與空間,都是從最初的道中誕生出來的。
那道又是從哪裏誕生的呢?
晚輩以前不明白,直到最近才參悟一些。
道生與有,有生與無。
道是虛無之中誕生而出的。
如果非要說何為道,那宇宙萬物皆為道。
我是道,你是道,天是道,地是道,眾生是道,石頭是道,星辰是道,生命是道,輪回是道,陽光是道,力量是道,法則是道,花草鳥魚是道,山河汪洋是道。
道可大為須彌宇宙,也可以小為塵埃芥子。
同時道還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局限,過去是道,今日是道,未來也是道。
眼見一切,耳聽一切,全是道。
就連這山中的霧氣,深夜的幽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是道。
道不分大小,不分屬性,不分高低貴賤。沒有小道、大道、天道之分。”
葉小川這番話,震驚全場,就連躲在山洞口偷聽半宿的餘海桑與石驚天,此刻也嘴巴微微張開,似乎覺得葉小川說的這些話,過於離經叛道。
許久之後,二聖忽然撫掌拍手,麵露欣慰笑意。
顏公聲音似乎都有些顫抖了。
道:“我與老端窮極一生才參悟出來的學問,葉小友如此年輕便參悟了,葉小友不愧是三界救世主啊!”
葉小川有些汗顏,道:“小子這是取巧了,這番話小子能說出來,卻根本沒有參悟。都是從晚輩所學的天書異術中套取的而已。讓兩位前輩見笑了。”端公搖頭,道:“你能從天書中總結出這些,已經是非常難得,現在你還年輕,人生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數百年的時間,你的成就將遠在我與老顏之上,可以做人間百萬
年來,繼女媧娘娘與木神之後的第三人。”
這個評價可就比先前對上官玉的評價,要高了好多個檔次了。
上官玉不信,覺得這是端公在誇大其詞,可是又不敢當麵反駁。
端公繼續道:“小子,你能如實我們兩個老頭子,古老相傳的十卷天書,你修了幾卷?”葉小川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除了第五卷輪回篇,第六卷佛道篇,第十卷陣法篇這三卷天書之外,其他七卷天書,晚輩都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
夜深了,二聖拎來的兩壺珍貴的百花釀也喝的差不多了。
他們終於不再問葉小川昔日的過往經曆,而是開始指點葉小川。
他們二人的學問,整個人間,不,就算放眼整個三界,也沒有幾個人能出他們的左右。
不是每個人都能入他們的法眼,更不是每個人有幸能被他們親自指點的。
泰山南麵就是儒道創始人孔聖人的故鄉,曲阜。
在曲阜與泰山主峰之間,有三座小城。
這三座小城距離泰山學海崖非常的近,在城裏生活的幾乎都是儒家學子,三座小城加起來,少說也有六七萬學子聚集在此。
所以世人又戲稱那三座小城為三院。
分別是貢生院,翰林院,太學院。
以前是沒有這麽多儒生聚集在泰山腳下的,數十年前,端公與顏公在學問一道上先後封聖之後,這才有了這麽多學子聚集在此。
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這六七萬學子,都會聚集在泰山腳下,聆聽二聖的講座。
像二聖今夜這樣,給葉小川開小灶講學問的,至今還沒有什麽人有如此大的機緣。
就算當今的監國太子,年少的時候在泰山求學,那也是和其他儒生一樣,每個月隻有兩天時間來聽講。
顏公與端公之所以不在乎葉小川如今人人喊打的身份,如此看重他,就是因為他們二人眼光與格局,比其他人大的多。
他們確定葉小川就是木神欽定的救世主。
所以才會不遺餘力的幫助葉小川。
顏公首先拋出了一個問題。
何為道。
葉小川與上官玉都陷入沉思。
這個問題很簡單,二人都是修道之人,如果是平時,二人若是聽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拽出一大段慷慨陳詞,可以從宇宙談到螻蟻。
但是此刻他們麵對的是顏公與端公這兩位聖人,不敢輕易解答。顏公對上官玉道:“人間各派中,道門一脈,對道的釋義是最貼切的,上官仙子,你的修為境界已達天人合一之境,對道的理解,超過絕多大數修真者,你說說,何為道?
”
上官玉硬著頭皮開口,道:“先聖曾說,宇宙三千大道,三萬六千小道,皆在天道之中。
顏公問何為道,小女子覺得,所謂道,是一種形態,是一種法則,是一種意識,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容器。”
端公微笑道:“上官仙子果然是當世出類拔萃的奇女子,不僅修為遠超同輩之人,這份見識閱曆,以及對天道的領悟,也非常人可比,日後成就絕對不僅限於此啊。”
被端公誇獎,向來落落大方的上官玉,竟然有些害羞起來。
道:“端公謬讚了,小女子哪有這麽好啊。”
二聖都是微微一笑,看向麵露沉思的葉小川。
端公道:“葉小友,你來回答老顏的這個問題,何為道?”
葉小川沉思的表情漸漸變的平靜下來。
他慢慢的抬頭,看著二老枯槁的麵容。
他緩緩的說出一個字,道:“無。”
上官玉柳眉一挑,心想你這回答還不如我呢,我說了一些冠冕堂皇之話,還受到了端公的誇獎。
就你這回答,就等著挨二聖的罵吧。
不料,端公與顏公沒有罵葉小川是不可雕的朽木。
他們的表情忽然也變的有些凝重。
顏公道:“說下去。”
葉小川站了起來,在學海崖的東南邊緣緩緩的踱步,目光抬起,也不知道是看著對麵仁義崖上的摩崖石刻,還是看著已經有些偏西的月華。
他緩緩的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是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典籍中有這麽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宇宙中的一切生靈,一切屬性,一切法則,一切的時間與空間,都是從最初的道中誕生出來的。
那道又是從哪裏誕生的呢?
晚輩以前不明白,直到最近才參悟一些。
道生與有,有生與無。
道是虛無之中誕生而出的。
如果非要說何為道,那宇宙萬物皆為道。
我是道,你是道,天是道,地是道,眾生是道,石頭是道,星辰是道,生命是道,輪回是道,陽光是道,力量是道,法則是道,花草鳥魚是道,山河汪洋是道。
道可大為須彌宇宙,也可以小為塵埃芥子。
同時道還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局限,過去是道,今日是道,未來也是道。
眼見一切,耳聽一切,全是道。
就連這山中的霧氣,深夜的幽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是道。
道不分大小,不分屬性,不分高低貴賤。沒有小道、大道、天道之分。”
葉小川這番話,震驚全場,就連躲在山洞口偷聽半宿的餘海桑與石驚天,此刻也嘴巴微微張開,似乎覺得葉小川說的這些話,過於離經叛道。
許久之後,二聖忽然撫掌拍手,麵露欣慰笑意。
顏公聲音似乎都有些顫抖了。
道:“我與老端窮極一生才參悟出來的學問,葉小友如此年輕便參悟了,葉小友不愧是三界救世主啊!”
葉小川有些汗顏,道:“小子這是取巧了,這番話小子能說出來,卻根本沒有參悟。都是從晚輩所學的天書異術中套取的而已。讓兩位前輩見笑了。”端公搖頭,道:“你能從天書中總結出這些,已經是非常難得,現在你還年輕,人生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數百年的時間,你的成就將遠在我與老顏之上,可以做人間百萬
年來,繼女媧娘娘與木神之後的第三人。”
這個評價可就比先前對上官玉的評價,要高了好多個檔次了。
上官玉不信,覺得這是端公在誇大其詞,可是又不敢當麵反駁。
端公繼續道:“小子,你能如實我們兩個老頭子,古老相傳的十卷天書,你修了幾卷?”葉小川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除了第五卷輪回篇,第六卷佛道篇,第十卷陣法篇這三卷天書之外,其他七卷天書,晚輩都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