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位師傅曾費盡心力,得到一本前人留下的武功秘籍,故老相傳這本秘籍裏記載著至高無上的武學真諦,我師傅得到它之後,深覺這本奇書的確不應埋沒世間,但將他拋諸江湖又難免引起有心之人的爭奪,更有可能被野心勃勃心術不正之人利用,便委托我遊曆江湖之時替他尋覓傳承此書的有緣之人。(.無彈窗廣告)”
慕皓辰心道:“怪不得師傅雖是淩霄等人的師弟,但武功卻遠勝蓬萊閣那些長老們。但不知是當今武林中哪位高人前輩?”便開口問道:“師傅,那位高人既能做師傅的師傅,想必武功造詣必是超凡脫俗,不知是哪一位前輩?”
李秋白道:“為師倒想讓你猜上一猜。”慕皓辰思忖道:“當今武林之中,名頭甚響的大高手倒是不少,少林派“釋”字輩的‘塵空嗔淨’四大高僧,武當派的玄沁、玄頤道長,已是武林中的絕頂高手,但他們幾位輩分武功雖高,卻也不見得高過師傅,更何況其中幾位還是師傅的故交好友,已隱退的老一輩高手弟子所知有限,實在猜不出是哪位前輩高人。”
李秋白道:“你可知四十年前獨步武林的邪帝?”
慕皓辰失聲道:“邪帝?”李秋白道:“不錯。那你可知邪帝生平最得意的武學是什麽?”慕皓辰道:“江湖中傳言邪帝為人亦正亦邪,所創武功亦獨一無二,號稱“刀劍雙絕”,一刀一劍縱橫武林三十餘載,未嚐一敗。據說四十年前他與少林天禪神僧在華山絕頂激鬥三天三夜,中途走火入魔,墜於萬丈崖底。難道,這個江湖傳說……並非是真的?”
李秋白道:“不錯。邪帝,也便是我師傅,隻是他當年並非走火入魔,而是自己從懸崖上跳了下去。尋常的高手跌下懸崖自然粉身碎骨,但我師傅既被稱為”邪帝”,一身武功正邪相濟,邪絕天下,懸崖縱然奇險幽深,他老人家亦能全身而退。[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慕皓辰感歎道:“此等神功,著實讓人可畏可敬。”
李秋白道:“當年我的劍術已到了瓶頸,江湖上各大門派的精妙劍法我都了如指掌,但劍境的修煉卻始終不得進展,苦思不得之際機緣巧合遇上了他老人家。那時江湖中人都以為他早已墜崖身亡,卻無人識得他的真正麵目了。我師傅就是在那時,將《武道奇典》中記載的武功傳授於我。”
慕皓辰奇道:“《武道奇典》這等驚世駭俗的秘籍,怎得江湖上從未有人提起過?”
李秋白道:“《武道奇典》確是武林中的一本奇書,此書包羅萬象,拳腳兵器、內功身法無一不有。這本秘籍在成書之時曾在江湖中掀起過一陣血雨腥風,但後來遺失蹤跡數十年,便漸漸為武林人士所淡忘。這本秘籍四十年前終於被我師父所得,但江湖中卻已無人知曉。我傳你的‘冰火玄功’,與‘風雲千幻’,便是書中內功篇與輕功篇的精華要訣。據我師傅言道,當年本朝太祖起兵對抗韃子,咱們漢人深受韃子奴役之苦,對韃子恨之入骨,紛紛響應。武林之中不論正派邪教,皆暫時放下之前的恩怨,結盟聯手對抗韃子。聯盟中各大高手並肩抗敵,輾轉各地與韃子苦戰數年,到得後來均互相被對方的武功氣節折服。這時其中一人提出,既然他們都是武學中的絕頂高手,擅長的功夫又不相同,何不放下門戶芥蒂,一起鑽研出一門至高無上、完美無缺的武道絕學,因此天下太平之後,當時那八位宗師,互相將各自擅長的拳、腳、刀、劍、長兵、輕功、內力甚至奇門暗器之法坦誠相授,苦苦鑽研一十六年之久,終於融匯貫通出這套前無古人的絕學。”
慕皓辰這一驚的是非同小可,問道:“那倘若有人將《武道奇典》練至大成,豈非該天下無敵?”“那是自然,隻是這本書實在博大精深,武學之中的輕功、暗器、拳法腿法掌法指法,甚至各種奇門兵器,均有一套精深無比的絕技,一個人天賦再高,精力再旺盛,亦不可能在幾十年內將這本書裏的武功全部練至大成境界。”
慕皓辰心想不錯,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又怎能妄想將江湖上所有的絕技都集於一身?便道:“弟子也覺得,若想一個人練成江湖裏所有門路的功夫,並且還是這些門路當中最為精深複雜的武功,實在難於登天。但隻要精通其中的一種或數種,亦足可在江湖上立足。”
李秋白喜道:“你能悟出這層道理,為師很是歡喜。江湖上許多成名的高手,自恃天賦高於常人,掌法也練,腿法也練,指法也練,甚至刀槍劍戟無所不練,練到後來,樣樣拿手,但卻無一項能練至絕頂。當年我一心求劍,便隻鑽研武道奇典上的劍訣,期間一有新的感悟,便同我師傅比劍印證。”
他說這話時,憶起當年“邪帝”如何引導自己突破瓶頸,自己全身浸心於劍道之中,何等暢快,也不由得會心一笑。“《武道奇典》上的武功眾多,習練者若不得名師指點,難以獨自領會。或是他禁不住許多奇門武功的誘惑,眾多武功一起修煉,同樣會走火入魔。因此我隻要你記住五個字。”
“哪五個字?”
“一劍破萬法。”
“一劍,破萬法?”
一劍,如何能破萬法?慕皓辰不得其解。
“我當年劍挑各大門派,發現各門各派的劍法皆有獨到之處。但一種劍法無論如何精妙,倘若一個庸人使將出來,亦必定破綻百出,劍法愈是精妙,要擊敗他愈是簡單,因為劍法當中的精妙之處,到了他的手裏,全成了敵人眼中致命的破綻。但相反,即使一套平平無奇的劍法,倘若由一個劍術高超的劍客使出來,亦有莫大的威力。世人隻知道追求精妙高超的劍譜,自以為劍訣越精深,劍法便越能提高,殊不知世上永遠不存在最強的劍法,隻存在最強的劍者。”
慕皓辰這時腦海之中隱隱現出一絲光亮,他隱約覺得這番劍道之論,實在是開啟了他武學之道中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
“招式之精妙,的確可以彌補內力修為的不足,使你在短時間內武功更上一層,但一旦遇上真正的高手,那些精妙的招式反而因為發揮不了威力而鉗製自己。”
慕皓辰心下不解,問道:“依師傅所言,難道世間這許多精妙的武功劍法,竟然全無用處了?”李秋白道:“精妙的劍法,其自身自然是好劍法。隻是倘若將好劍法使成了“死”劍法,隻知道依循劍譜招式而為,那便無法做到意在劍先,劍隨意動。”
“意在劍先,劍隨意動”這八個字如同流星一般在慕皓辰心頭劃過,他隻覺腦海之中時而空明乍現,但又隨即黯淡下來,於是低頭不語,苦苦思索這八字真諦。
他嘴裏不斷念著這八個字,忽然茅塞頓開,心中豁然開朗,猛然道:“莫非用劍之道,劍招隻是外在的憑藉與形式,真正用劍的精髓,全在於用劍之人的劍意,倘若一個人的劍意高絕,不拘泥於死招,出劍之時全憑心意,劍隨意動,攻敵之要害,那便遇劍克劍,逢刀破刀,一劍破萬法了!”
此言一出,李秋白仰天大笑,震得兩旁鬆樹上的鬆針簌簌而落。李秋白喜道:“辰兒,你果然不負為師所望,一點便通,以你的悟性,定當能夠領會為師的劍道。”當下便趁熱打鐵,將《武道奇書》中所記的各種劍招一一傳授。
慕皓辰心道:“怪不得師傅雖是淩霄等人的師弟,但武功卻遠勝蓬萊閣那些長老們。但不知是當今武林中哪位高人前輩?”便開口問道:“師傅,那位高人既能做師傅的師傅,想必武功造詣必是超凡脫俗,不知是哪一位前輩?”
李秋白道:“為師倒想讓你猜上一猜。”慕皓辰思忖道:“當今武林之中,名頭甚響的大高手倒是不少,少林派“釋”字輩的‘塵空嗔淨’四大高僧,武當派的玄沁、玄頤道長,已是武林中的絕頂高手,但他們幾位輩分武功雖高,卻也不見得高過師傅,更何況其中幾位還是師傅的故交好友,已隱退的老一輩高手弟子所知有限,實在猜不出是哪位前輩高人。”
李秋白道:“你可知四十年前獨步武林的邪帝?”
慕皓辰失聲道:“邪帝?”李秋白道:“不錯。那你可知邪帝生平最得意的武學是什麽?”慕皓辰道:“江湖中傳言邪帝為人亦正亦邪,所創武功亦獨一無二,號稱“刀劍雙絕”,一刀一劍縱橫武林三十餘載,未嚐一敗。據說四十年前他與少林天禪神僧在華山絕頂激鬥三天三夜,中途走火入魔,墜於萬丈崖底。難道,這個江湖傳說……並非是真的?”
李秋白道:“不錯。邪帝,也便是我師傅,隻是他當年並非走火入魔,而是自己從懸崖上跳了下去。尋常的高手跌下懸崖自然粉身碎骨,但我師傅既被稱為”邪帝”,一身武功正邪相濟,邪絕天下,懸崖縱然奇險幽深,他老人家亦能全身而退。[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慕皓辰感歎道:“此等神功,著實讓人可畏可敬。”
李秋白道:“當年我的劍術已到了瓶頸,江湖上各大門派的精妙劍法我都了如指掌,但劍境的修煉卻始終不得進展,苦思不得之際機緣巧合遇上了他老人家。那時江湖中人都以為他早已墜崖身亡,卻無人識得他的真正麵目了。我師傅就是在那時,將《武道奇典》中記載的武功傳授於我。”
慕皓辰奇道:“《武道奇典》這等驚世駭俗的秘籍,怎得江湖上從未有人提起過?”
李秋白道:“《武道奇典》確是武林中的一本奇書,此書包羅萬象,拳腳兵器、內功身法無一不有。這本秘籍在成書之時曾在江湖中掀起過一陣血雨腥風,但後來遺失蹤跡數十年,便漸漸為武林人士所淡忘。這本秘籍四十年前終於被我師父所得,但江湖中卻已無人知曉。我傳你的‘冰火玄功’,與‘風雲千幻’,便是書中內功篇與輕功篇的精華要訣。據我師傅言道,當年本朝太祖起兵對抗韃子,咱們漢人深受韃子奴役之苦,對韃子恨之入骨,紛紛響應。武林之中不論正派邪教,皆暫時放下之前的恩怨,結盟聯手對抗韃子。聯盟中各大高手並肩抗敵,輾轉各地與韃子苦戰數年,到得後來均互相被對方的武功氣節折服。這時其中一人提出,既然他們都是武學中的絕頂高手,擅長的功夫又不相同,何不放下門戶芥蒂,一起鑽研出一門至高無上、完美無缺的武道絕學,因此天下太平之後,當時那八位宗師,互相將各自擅長的拳、腳、刀、劍、長兵、輕功、內力甚至奇門暗器之法坦誠相授,苦苦鑽研一十六年之久,終於融匯貫通出這套前無古人的絕學。”
慕皓辰這一驚的是非同小可,問道:“那倘若有人將《武道奇典》練至大成,豈非該天下無敵?”“那是自然,隻是這本書實在博大精深,武學之中的輕功、暗器、拳法腿法掌法指法,甚至各種奇門兵器,均有一套精深無比的絕技,一個人天賦再高,精力再旺盛,亦不可能在幾十年內將這本書裏的武功全部練至大成境界。”
慕皓辰心想不錯,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又怎能妄想將江湖上所有的絕技都集於一身?便道:“弟子也覺得,若想一個人練成江湖裏所有門路的功夫,並且還是這些門路當中最為精深複雜的武功,實在難於登天。但隻要精通其中的一種或數種,亦足可在江湖上立足。”
李秋白喜道:“你能悟出這層道理,為師很是歡喜。江湖上許多成名的高手,自恃天賦高於常人,掌法也練,腿法也練,指法也練,甚至刀槍劍戟無所不練,練到後來,樣樣拿手,但卻無一項能練至絕頂。當年我一心求劍,便隻鑽研武道奇典上的劍訣,期間一有新的感悟,便同我師傅比劍印證。”
他說這話時,憶起當年“邪帝”如何引導自己突破瓶頸,自己全身浸心於劍道之中,何等暢快,也不由得會心一笑。“《武道奇典》上的武功眾多,習練者若不得名師指點,難以獨自領會。或是他禁不住許多奇門武功的誘惑,眾多武功一起修煉,同樣會走火入魔。因此我隻要你記住五個字。”
“哪五個字?”
“一劍破萬法。”
“一劍,破萬法?”
一劍,如何能破萬法?慕皓辰不得其解。
“我當年劍挑各大門派,發現各門各派的劍法皆有獨到之處。但一種劍法無論如何精妙,倘若一個庸人使將出來,亦必定破綻百出,劍法愈是精妙,要擊敗他愈是簡單,因為劍法當中的精妙之處,到了他的手裏,全成了敵人眼中致命的破綻。但相反,即使一套平平無奇的劍法,倘若由一個劍術高超的劍客使出來,亦有莫大的威力。世人隻知道追求精妙高超的劍譜,自以為劍訣越精深,劍法便越能提高,殊不知世上永遠不存在最強的劍法,隻存在最強的劍者。”
慕皓辰這時腦海之中隱隱現出一絲光亮,他隱約覺得這番劍道之論,實在是開啟了他武學之道中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
“招式之精妙,的確可以彌補內力修為的不足,使你在短時間內武功更上一層,但一旦遇上真正的高手,那些精妙的招式反而因為發揮不了威力而鉗製自己。”
慕皓辰心下不解,問道:“依師傅所言,難道世間這許多精妙的武功劍法,竟然全無用處了?”李秋白道:“精妙的劍法,其自身自然是好劍法。隻是倘若將好劍法使成了“死”劍法,隻知道依循劍譜招式而為,那便無法做到意在劍先,劍隨意動。”
“意在劍先,劍隨意動”這八個字如同流星一般在慕皓辰心頭劃過,他隻覺腦海之中時而空明乍現,但又隨即黯淡下來,於是低頭不語,苦苦思索這八字真諦。
他嘴裏不斷念著這八個字,忽然茅塞頓開,心中豁然開朗,猛然道:“莫非用劍之道,劍招隻是外在的憑藉與形式,真正用劍的精髓,全在於用劍之人的劍意,倘若一個人的劍意高絕,不拘泥於死招,出劍之時全憑心意,劍隨意動,攻敵之要害,那便遇劍克劍,逢刀破刀,一劍破萬法了!”
此言一出,李秋白仰天大笑,震得兩旁鬆樹上的鬆針簌簌而落。李秋白喜道:“辰兒,你果然不負為師所望,一點便通,以你的悟性,定當能夠領會為師的劍道。”當下便趁熱打鐵,將《武道奇書》中所記的各種劍招一一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