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伴隨著喜悅而來的,總是離別。
邊關戰事再起。
北邊大雪,凍死了無數牛羊,胡虜沒得吃的,為了活命卷土重來。
國內,老皇帝剛死,九龍奪嫡讓國家動蕩不安。雖有唐歌鎮守京城,暫時壓下了異動。但是官員死傷太多,以至於官職大麵積空缺,人才選拔尚未開始,日常事務無法正常運行。縱然唐歌曾為一國之君,在人才空缺的情況下,她也沒辦法憑空大變活人。
因此隻能建議小皇帝讓能用的官員身兼數職,關鍵時刻不管壓榨不壓榨,捱過這一段時間再說。也慶幸唐歌在京城中修養了近一年時間,為小皇帝挑選了一批人才,國家各項運作基本能如常進行。
胡虜不知國內真實情況,隻道老皇帝死後,九龍奪嫡讓唐歌守護的國度元氣大傷,正是進攻搶奪的好時機,便聯合鄰國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一起進攻。
邊關告急,唐歌揮師北上。
臨行前,小皇帝親自為唐歌送行。高大的城門下,小皇帝走下馬車,站在唐歌麵前,唐歌單膝下跪,雙手抱拳。
這個場景,便是過了許多年,當時在場的老百姓仍然清晰的記得,小皇帝用充滿童稚的聲音鏗鏘有力地說道:”唐將軍,朕在宮中等你凱旋。”
唐歌這一場戰爭打得並不容易。敵軍中出了數個天賦極高的指揮者。唐歌不知原主死後的事,也可以預料到,沒了原主這個守護者,這個國度必然會被胡虜攻破。也許滅亡才是這個國度在任務世界裏的宿命。因為唐歌進來了,才推遲了它的消亡。
八年抗戰,唐歌收複了大量國土,守住了這個國家的安寧,贏得了百姓的心,礙了老皇帝的眼。好不容易解決了老皇帝,輔佐新君上位,但是任務世界裏屬於這個國家的天命卻再一次啟動了。
唐歌沒有退路,唯有前行。
但是天命這種東西,想憑人力逆轉,難,太難!
直接可觀的便是敵軍的將領中不斷湧現的天賦極高的人才。而唐歌陣營中,能夠挑大梁的始終隻有他一人。哪怕她發現了可以培養的人才,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因為各種原因失去。
明白了天道之意不可違抗後,唐歌沒有放棄。那些人會死,隻能說唐歌在他們成長起來以前,給
予的保護不夠。沒有不能扭轉的結局,天要亡她,她偏不從。
唐歌決意逐個擊破。人都有生死劫,一旦跨過,將是一片通途。唐歌的精力有限,她要從天道下救人,就更不容易了。為了救第一個人,唐歌替人擋下一次暗殺,身中劇毒。若非她體內有靈力相護,就死在了毒箭下。
也因這一次成功救援,讓唐歌抓到了從天道死劫下救人的訣竅--轉移。
將別人的生死劫轉到她身上,由她化解。而她在一次次的抗衡中,保住了軍中本該早亡的天賦將領。
一場戰爭的勝利,從來不是靠一個人就能行的。短期來看,唐歌轉移別人的生死劫到自己的身上,是一種賠本買賣,但是長久來看。她的生命總有走到盡頭的那一日。想要在她死後仍能有可用的將領守護這個國家,就必須將機會留給年輕人。
在天道的滅殺下,唐歌用自己的身體替人擋下這些劫難,不但為將來留下了可用人才,還讓這些人誓死追隨,唐歌在某個程度上成功扭轉了天命。
可是生死劫經曆得多了,強悍如唐歌,身體也不可避免地損壞了。
十年間,唐歌受傷的消息屢次傳回朝中。這讓一些懷有異樣心思的人抓住不放,向小皇帝進言,更換三軍主帥。理由是,三軍不需要一個病秧子主帥。唐歌戎馬一生,也是時候回來榮養天年了。
十七歲的帝王,已經有十年不曾見過唐歌這個親自將他送上帝位的將軍。可是陪伴他長大的人有一顆崇拜唐歌的心,卻從不向他講述著唐歌的功績。這些人教導皇帝如何平衡權利,如何禦下,也教導他,身為一個帝王,不應該被疑心病纏身。一個偉大的君主,應該有一個廣闊的心胸,包容他的每一個臣子,信任他當信任的人。
小皇帝感念唐歌,但是至高無上的權力握在手中,就決定了帝王的心思最易變。唐歌明白這個道理,除了在效忠之初將她最大的把柄交到了小皇帝的手中,還在出征後,將軍中事宜事無巨細地呈送小皇帝。她深知,距離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縱然相知相如如夫妻,因為常年不見麵,感情也會漸漸變淡,何況君臣。
是以,唐歌對小皇帝的態度就是不隱瞞,好與壞,你自來判斷。
唐歌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小皇帝或許無法更改,但是她在做什麽,朝中最清楚的人唯有小皇帝一人。唐歌不懼怕將自己的短處交到小皇帝手中。這份信任,是唐歌用心維持的,不是別有用心的朝臣三言兩語就能挑撥的。
漸漸地,朝臣發現了,小皇帝對於唐歌的信任無人能撼動。便是有消息傳來,唐歌率軍深入敵軍陣營,數日沒有蹤跡。甚至有傳言說,唐歌已經投敵,朝臣聯名上書,請求皇帝再派將領前往邊關鎮守時,也被小皇帝一一駁回。
”唐將軍護我山河三十載,是兩朝功臣,是百姓心中的戰神。倘若唐將軍投敵,朕不知朝中武將還有誰人可信。”
並非武將中沒有皇帝依仗之人,這麽說隻是表達了他對唐歌的信任。
而唐歌終不負皇帝所望,深入敵軍後方,直搗黃龍,生擒敵方王室。
班師回朝日,唐歌因傷勢複發,不治身亡。
享年五十二歲。
副將尊唐歌遺命,將她的屍骨葬在邊關。
唐歌說:將士的歸宿從來不是容養天年,而是馬革裹屍還。京中老母不在,妻子已逝,長子命喪沙場,長女遠嫁,將軍府中孫兒自有聖上相互,唐歌放心。她不願歸京,縱然身死,魂魄也要留
在邊關守護這個國家。
後百姓感念唐歌,在邊關為唐歌立下石像。
滄海桑田,王朝幾經覆滅,唯有那尊石像一直在原地默默守護。
世人說,將軍不死,忠魂永存。
邊關戰事再起。
北邊大雪,凍死了無數牛羊,胡虜沒得吃的,為了活命卷土重來。
國內,老皇帝剛死,九龍奪嫡讓國家動蕩不安。雖有唐歌鎮守京城,暫時壓下了異動。但是官員死傷太多,以至於官職大麵積空缺,人才選拔尚未開始,日常事務無法正常運行。縱然唐歌曾為一國之君,在人才空缺的情況下,她也沒辦法憑空大變活人。
因此隻能建議小皇帝讓能用的官員身兼數職,關鍵時刻不管壓榨不壓榨,捱過這一段時間再說。也慶幸唐歌在京城中修養了近一年時間,為小皇帝挑選了一批人才,國家各項運作基本能如常進行。
胡虜不知國內真實情況,隻道老皇帝死後,九龍奪嫡讓唐歌守護的國度元氣大傷,正是進攻搶奪的好時機,便聯合鄰國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一起進攻。
邊關告急,唐歌揮師北上。
臨行前,小皇帝親自為唐歌送行。高大的城門下,小皇帝走下馬車,站在唐歌麵前,唐歌單膝下跪,雙手抱拳。
這個場景,便是過了許多年,當時在場的老百姓仍然清晰的記得,小皇帝用充滿童稚的聲音鏗鏘有力地說道:”唐將軍,朕在宮中等你凱旋。”
唐歌這一場戰爭打得並不容易。敵軍中出了數個天賦極高的指揮者。唐歌不知原主死後的事,也可以預料到,沒了原主這個守護者,這個國度必然會被胡虜攻破。也許滅亡才是這個國度在任務世界裏的宿命。因為唐歌進來了,才推遲了它的消亡。
八年抗戰,唐歌收複了大量國土,守住了這個國家的安寧,贏得了百姓的心,礙了老皇帝的眼。好不容易解決了老皇帝,輔佐新君上位,但是任務世界裏屬於這個國家的天命卻再一次啟動了。
唐歌沒有退路,唯有前行。
但是天命這種東西,想憑人力逆轉,難,太難!
直接可觀的便是敵軍的將領中不斷湧現的天賦極高的人才。而唐歌陣營中,能夠挑大梁的始終隻有他一人。哪怕她發現了可以培養的人才,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因為各種原因失去。
明白了天道之意不可違抗後,唐歌沒有放棄。那些人會死,隻能說唐歌在他們成長起來以前,給
予的保護不夠。沒有不能扭轉的結局,天要亡她,她偏不從。
唐歌決意逐個擊破。人都有生死劫,一旦跨過,將是一片通途。唐歌的精力有限,她要從天道下救人,就更不容易了。為了救第一個人,唐歌替人擋下一次暗殺,身中劇毒。若非她體內有靈力相護,就死在了毒箭下。
也因這一次成功救援,讓唐歌抓到了從天道死劫下救人的訣竅--轉移。
將別人的生死劫轉到她身上,由她化解。而她在一次次的抗衡中,保住了軍中本該早亡的天賦將領。
一場戰爭的勝利,從來不是靠一個人就能行的。短期來看,唐歌轉移別人的生死劫到自己的身上,是一種賠本買賣,但是長久來看。她的生命總有走到盡頭的那一日。想要在她死後仍能有可用的將領守護這個國家,就必須將機會留給年輕人。
在天道的滅殺下,唐歌用自己的身體替人擋下這些劫難,不但為將來留下了可用人才,還讓這些人誓死追隨,唐歌在某個程度上成功扭轉了天命。
可是生死劫經曆得多了,強悍如唐歌,身體也不可避免地損壞了。
十年間,唐歌受傷的消息屢次傳回朝中。這讓一些懷有異樣心思的人抓住不放,向小皇帝進言,更換三軍主帥。理由是,三軍不需要一個病秧子主帥。唐歌戎馬一生,也是時候回來榮養天年了。
十七歲的帝王,已經有十年不曾見過唐歌這個親自將他送上帝位的將軍。可是陪伴他長大的人有一顆崇拜唐歌的心,卻從不向他講述著唐歌的功績。這些人教導皇帝如何平衡權利,如何禦下,也教導他,身為一個帝王,不應該被疑心病纏身。一個偉大的君主,應該有一個廣闊的心胸,包容他的每一個臣子,信任他當信任的人。
小皇帝感念唐歌,但是至高無上的權力握在手中,就決定了帝王的心思最易變。唐歌明白這個道理,除了在效忠之初將她最大的把柄交到了小皇帝的手中,還在出征後,將軍中事宜事無巨細地呈送小皇帝。她深知,距離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縱然相知相如如夫妻,因為常年不見麵,感情也會漸漸變淡,何況君臣。
是以,唐歌對小皇帝的態度就是不隱瞞,好與壞,你自來判斷。
唐歌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小皇帝或許無法更改,但是她在做什麽,朝中最清楚的人唯有小皇帝一人。唐歌不懼怕將自己的短處交到小皇帝手中。這份信任,是唐歌用心維持的,不是別有用心的朝臣三言兩語就能挑撥的。
漸漸地,朝臣發現了,小皇帝對於唐歌的信任無人能撼動。便是有消息傳來,唐歌率軍深入敵軍陣營,數日沒有蹤跡。甚至有傳言說,唐歌已經投敵,朝臣聯名上書,請求皇帝再派將領前往邊關鎮守時,也被小皇帝一一駁回。
”唐將軍護我山河三十載,是兩朝功臣,是百姓心中的戰神。倘若唐將軍投敵,朕不知朝中武將還有誰人可信。”
並非武將中沒有皇帝依仗之人,這麽說隻是表達了他對唐歌的信任。
而唐歌終不負皇帝所望,深入敵軍後方,直搗黃龍,生擒敵方王室。
班師回朝日,唐歌因傷勢複發,不治身亡。
享年五十二歲。
副將尊唐歌遺命,將她的屍骨葬在邊關。
唐歌說:將士的歸宿從來不是容養天年,而是馬革裹屍還。京中老母不在,妻子已逝,長子命喪沙場,長女遠嫁,將軍府中孫兒自有聖上相互,唐歌放心。她不願歸京,縱然身死,魂魄也要留
在邊關守護這個國家。
後百姓感念唐歌,在邊關為唐歌立下石像。
滄海桑田,王朝幾經覆滅,唯有那尊石像一直在原地默默守護。
世人說,將軍不死,忠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