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仲英不明白父親是發了什麽瘋?按原定的行程,他們夫妻帶著兩個兒子,三天後就發出了,總要先參加完嶽家明日的春宴吧?後天就是妻子秦幼儀的正生日,在家稍作修整,也讓她安穩吃頓飯。?隨?夢?.lā如今他們還不知道大同那邊是什麽情形,這一去,不知幾年才能再回到京城來,這點閑適,他們應該還是可以享有的。
結果父親卻要他明日就出發,明日可是春宴的正日子!哪怕是後日動身呢,也比明天就走要強。父親怎會忽然提出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來?
他問父親為什麽,可鎮西侯卻不肯說出自己這麽要求的原因,反而一個勁兒地要求小兒子照辦,語氣非常強硬。見蘇仲英推托,非要等三日後再走,鎮西侯還發了怒,甚至說出“不照我說的辦,就別認我這個爹”這種決絕的話來。
鎮西侯夫人聞訊趕到,連忙打著圓場,一邊勸丈夫熄怒,一邊催小兒子趕緊答應丈夫的話,明日就啟程。雖然這麽做有些匆忙,而且她也希望小兒子能在家多待幾日的,心中不舍,可丈夫的話對她而言就是天。當她確定丈夫是不可能改變心意的時候,她就轉而勸說小兒子改變心意了。
她還低聲對蘇仲英道:“我知道你是顧著你媳婦要過生日,又想著她離京前再去見見娘家人,可她既然嫁過來了,又為你生兒育女,便是我們蘇家人了,哪裏還能象在娘家時那般肆意?過年的時候她也見過娘家人了,距今也沒幾天,還要見什麽?誰家的媳婦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媳婦的姐姐嫁到了外省,還不是一樣十幾年在外任上,直到今年才回京一趟,也沒有抱怨一聲麽?一樣的姐妹,一樣是承恩侯夫人教養大的,怎的她姐姐能做到,她就不能了呢?是不是她也想學她妯娌那樣,在娘家一住十幾年,才能甘心?!你再疼媳婦,也沒有這般縱容她的道理。難不成朝廷命令你立刻去上任,你也要對皇上說,你要先給你媳婦過了生日再走?自然是你的前程更重要!你去跟她說個明白,若她不依,叫她隻管來見我,我來說她!”
蘇仲英無言地看著母親,怎麽可能會跟妻子照實轉述這些話?連他這個當兒子的,聽了都覺得心寒,更何況是妻子?其實他也明白,母親一直對大嫂長住娘家一事懷有心結,如今大侄女出了醜事,她就越發抱怨大嫂的娘家沒把孫女教好了。可這怎麽能一樣呢?妻子自嫁進鎮西侯府,可從來沒有違逆過婆婆的意願,回娘家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母親難道這樣還不滿足?妻子為蘇家生了兩個兒子,怎麽說也是有功的吧?為何母親對她還是這麽苛刻呢?
蘇仲英艱難地回到自己的院子,看著妻子秀麗端莊的麵龐,卻怎麽也沒辦法把話說出口。
他無法理解父親的命令,也清楚妻子對於明日的春宴是多麽的期待。他固然是要離鄉背井數年了,妻子又何嚐不是要與娘家親人長時間分別?父親與母親為何就連這點念想,都吝於賜予呢?
秦幼儀協助婆婆執掌鎮西侯府中饋已有好多年了,府中發生的事,自有人來報給她知道。她早已知道了丈夫如今在煩惱什麽,雖然心中也有萬分的不滿,但她知道,此刻最要緊的,還是先安撫丈夫。丈夫如今對她正有愧於心,若她也隻知道抱怨,隻會更加令丈夫為難。他們夫妻馬上就要離家在外,共同麵對未知的挑戰了,她又何必在這時候與丈夫起口角?不管公公婆婆是如何的苛刻,日子是他們夫妻倆在過,公公婆婆已經是數年後的事了。孰輕孰重,她分得清。
秦幼儀柔聲對蘇仲英道:“二爺,事情我都知道了,你別難過。我不要緊的。行李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讓丫頭們再將兩個孩子的東西整理好,明天出門也沒關係。夏天的衣裳被褥還沒收拾完,但也不必太趕。留兩個穩重的丫頭下來,慢慢收拾著,等天氣暖和些,再押送去大同,也是一樣的。或者我們索性就在大同做新的,也無不可。大同離京城,走得慢些也就是十來天的功夫,又能費得了什麽事?公公要我們明日就啟程,自有他老人家的道理。我們做小輩的,照聽就是了,何必惹他老人家生氣?”
蘇仲英聽了妻子的話,一邊鬆了口氣,一邊又更覺愧對妻子了。他歎息著對秦幼儀道:“行李隻是小事,我所慮的,是明日承恩侯府的春宴,原說好了要帶著孩子過去,給嶽父嶽母請安的,也讓你鬆泛一日,離京前能與家人好好聚一聚,如今算什麽呢?父親又說不出理由來,隻一味強求。大不了我們路上趕一趕,盡量縮短行程,也就是了,何必非得明白啟程?大同的馬將軍都還未入京,我們原不必這樣著急赴任的,倒象是在催人家趕緊讓位似的。父親他老人家莫不是病糊塗了?才會一再說些莫名其妙的話。”
蘇仲英如今對父親是越發看不明白了。從前離得遠,他隻知道父親如何的英明神武,如何英雄了得,但並不是很了解父親的真實性情。從母親嘴裏能聽到的,隻會有好話。可如今父親回了京,又相處了這幾個月,他發現父親很多言行都是他所無法理解的。
就說近期發生的事吧,大侄女兒出了與宗室紈絝私會的事,他打了那個趙砌一頓,被調職去大同,父親就一直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仿佛在抱怨他不該為侄女出頭似的。那可是父親的親孫女兒!她被人誘拐了,難道他做叔叔的不該打登徒子麽?!待得這兩天,父親又忽然說他去大同也好,遠比留在京郊大營強了。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還有大侄女的婚事,兄長分明說過,如今孩子的名聲已經受損,為了她將來的前程著想,要等天氣轉暖後,將人送去她外祖家裏,借她外祖湖廣總督的名頭,為她擇一門體麵的好親事。這分明是再周到不過的想法了,可父親居然要插一手,仍舊要把大侄女許給肅寧郡王趙陌。趙陌分明就婉拒過婚事了,而且不止一回!
從妻子娘家那邊的小道消息來看,趙陌多半是要與妻子的親叔父永嘉侯的長孫女匹配的。那是深受皇帝信重的國舅爺,人品才學無可挑剔,誰會與他的孫女搶親事?人家兩家有意,他們身為姻親,還要從中插一腳,這算什麽?而父親這麽做,也不過是仗著肅寧郡王趙陌的父親遼王世子口頭許了親事罷了,連信物與婚書都沒有。
京中誰不知道,肅寧郡王趙陌與其父親不睦,連同住一個府第都不肯,更何況是婚姻大事?皇帝與太子自會為趙陌做主,遼王世子對嫡長子的婚事,還真的做不了主。父親連這個事實都看不清,盲目信任遼王世子,卻不顧大侄女的前程幸福,這哪裏是身為祖父應該做的事?
蘇仲英心中的不滿積攢已久,如今再也按捺不住,統統在妻子麵前發泄出來了。妻子是如此的通情達禮,處處為他著想,反而對比出父親的不近人情,與母親的固執盲從。他心中對妻子越發敬愛親近。
秦幼儀安慰了他好些話,讓他消氣,又道:“我先帶人收拾東西,你去跟大伯子說說話吧。既然明日就要離京,你們兄弟肯定有很多話要說。等一會兒吃過午飯,你歇一歇,就陪我回娘家一趟,如何?我總要向母親與哥哥們解釋清楚明日失約的原因,也再見他們一麵,正式道個別。明日不能參加春宴了,今日在娘家陪母親吃一頓飯,也是一樣的。”
蘇仲英心中酸軟,怎會拒絕?連忙答應下來,還讓心腹小廝趕緊去準備一份厚禮,好向嶽家賠罪,又親自跟門房打了招呼,讓人去承恩侯府遞信,又說了午飯後要出府,還告訴廚房,晚飯不用備他們夫妻與兩個孩子的份了,他們要在承恩侯府吃。
鎮西侯夫人得了信,有些不滿,小兒子明日就要帶著孫子去大同了,怎能不跟家人再團團圓圓吃一頓晚飯?但是小兒子院裏的動靜,也表明他跟媳婦兒達成了共識,願意明日啟程去大同。這卻是丈夫的不合理要求,小輩們都願意遵從了,旁的事,她這個母親倒不好再多說什麽,隻是命人午飯加菜,算作是踐行宴罷了。她也沒忘把這個消息告訴丈夫,讓他不要再生小兒子的氣。
鎮西侯聽說小兒子夫妻倆要去承恩侯府告別,皺了皺眉,沒有說什麽。雖然從前他有些抱怨親家多管閑事,把他弄回了京城,但眼下鎮西侯府風雨飄搖,還需要身為皇親國戚的親家幫襯呢,小兒子去承恩侯府走一趟也好。
蘇仲英對父母的想法一無所知,他隻是去見了兄長,說了明日出發的事,又將這個家托付給了兄長。過去十幾二十年,都是他在家看家,如今,要輪到兄長做守家的兒子了。母親的性情為人,有些嚴格刻板,自己的妻子那般孝順溫柔,又生子有功,都有些吃不消,大嫂肯定會更覺難受。蘇仲英好意提醒兄嫂,把母親的一些禁忌提了提,讓他們千萬不要糊裏糊塗地犯了母親的忌諱。
蘇伯雄領了弟弟的好意,又問他:“二弟,你可知道父親為什麽急著催你出京?”
蘇仲英一愣:“難不成大哥知道?”
結果父親卻要他明日就出發,明日可是春宴的正日子!哪怕是後日動身呢,也比明天就走要強。父親怎會忽然提出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來?
他問父親為什麽,可鎮西侯卻不肯說出自己這麽要求的原因,反而一個勁兒地要求小兒子照辦,語氣非常強硬。見蘇仲英推托,非要等三日後再走,鎮西侯還發了怒,甚至說出“不照我說的辦,就別認我這個爹”這種決絕的話來。
鎮西侯夫人聞訊趕到,連忙打著圓場,一邊勸丈夫熄怒,一邊催小兒子趕緊答應丈夫的話,明日就啟程。雖然這麽做有些匆忙,而且她也希望小兒子能在家多待幾日的,心中不舍,可丈夫的話對她而言就是天。當她確定丈夫是不可能改變心意的時候,她就轉而勸說小兒子改變心意了。
她還低聲對蘇仲英道:“我知道你是顧著你媳婦要過生日,又想著她離京前再去見見娘家人,可她既然嫁過來了,又為你生兒育女,便是我們蘇家人了,哪裏還能象在娘家時那般肆意?過年的時候她也見過娘家人了,距今也沒幾天,還要見什麽?誰家的媳婦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媳婦的姐姐嫁到了外省,還不是一樣十幾年在外任上,直到今年才回京一趟,也沒有抱怨一聲麽?一樣的姐妹,一樣是承恩侯夫人教養大的,怎的她姐姐能做到,她就不能了呢?是不是她也想學她妯娌那樣,在娘家一住十幾年,才能甘心?!你再疼媳婦,也沒有這般縱容她的道理。難不成朝廷命令你立刻去上任,你也要對皇上說,你要先給你媳婦過了生日再走?自然是你的前程更重要!你去跟她說個明白,若她不依,叫她隻管來見我,我來說她!”
蘇仲英無言地看著母親,怎麽可能會跟妻子照實轉述這些話?連他這個當兒子的,聽了都覺得心寒,更何況是妻子?其實他也明白,母親一直對大嫂長住娘家一事懷有心結,如今大侄女出了醜事,她就越發抱怨大嫂的娘家沒把孫女教好了。可這怎麽能一樣呢?妻子自嫁進鎮西侯府,可從來沒有違逆過婆婆的意願,回娘家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母親難道這樣還不滿足?妻子為蘇家生了兩個兒子,怎麽說也是有功的吧?為何母親對她還是這麽苛刻呢?
蘇仲英艱難地回到自己的院子,看著妻子秀麗端莊的麵龐,卻怎麽也沒辦法把話說出口。
他無法理解父親的命令,也清楚妻子對於明日的春宴是多麽的期待。他固然是要離鄉背井數年了,妻子又何嚐不是要與娘家親人長時間分別?父親與母親為何就連這點念想,都吝於賜予呢?
秦幼儀協助婆婆執掌鎮西侯府中饋已有好多年了,府中發生的事,自有人來報給她知道。她早已知道了丈夫如今在煩惱什麽,雖然心中也有萬分的不滿,但她知道,此刻最要緊的,還是先安撫丈夫。丈夫如今對她正有愧於心,若她也隻知道抱怨,隻會更加令丈夫為難。他們夫妻馬上就要離家在外,共同麵對未知的挑戰了,她又何必在這時候與丈夫起口角?不管公公婆婆是如何的苛刻,日子是他們夫妻倆在過,公公婆婆已經是數年後的事了。孰輕孰重,她分得清。
秦幼儀柔聲對蘇仲英道:“二爺,事情我都知道了,你別難過。我不要緊的。行李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讓丫頭們再將兩個孩子的東西整理好,明天出門也沒關係。夏天的衣裳被褥還沒收拾完,但也不必太趕。留兩個穩重的丫頭下來,慢慢收拾著,等天氣暖和些,再押送去大同,也是一樣的。或者我們索性就在大同做新的,也無不可。大同離京城,走得慢些也就是十來天的功夫,又能費得了什麽事?公公要我們明日就啟程,自有他老人家的道理。我們做小輩的,照聽就是了,何必惹他老人家生氣?”
蘇仲英聽了妻子的話,一邊鬆了口氣,一邊又更覺愧對妻子了。他歎息著對秦幼儀道:“行李隻是小事,我所慮的,是明日承恩侯府的春宴,原說好了要帶著孩子過去,給嶽父嶽母請安的,也讓你鬆泛一日,離京前能與家人好好聚一聚,如今算什麽呢?父親又說不出理由來,隻一味強求。大不了我們路上趕一趕,盡量縮短行程,也就是了,何必非得明白啟程?大同的馬將軍都還未入京,我們原不必這樣著急赴任的,倒象是在催人家趕緊讓位似的。父親他老人家莫不是病糊塗了?才會一再說些莫名其妙的話。”
蘇仲英如今對父親是越發看不明白了。從前離得遠,他隻知道父親如何的英明神武,如何英雄了得,但並不是很了解父親的真實性情。從母親嘴裏能聽到的,隻會有好話。可如今父親回了京,又相處了這幾個月,他發現父親很多言行都是他所無法理解的。
就說近期發生的事吧,大侄女兒出了與宗室紈絝私會的事,他打了那個趙砌一頓,被調職去大同,父親就一直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仿佛在抱怨他不該為侄女出頭似的。那可是父親的親孫女兒!她被人誘拐了,難道他做叔叔的不該打登徒子麽?!待得這兩天,父親又忽然說他去大同也好,遠比留在京郊大營強了。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還有大侄女的婚事,兄長分明說過,如今孩子的名聲已經受損,為了她將來的前程著想,要等天氣轉暖後,將人送去她外祖家裏,借她外祖湖廣總督的名頭,為她擇一門體麵的好親事。這分明是再周到不過的想法了,可父親居然要插一手,仍舊要把大侄女許給肅寧郡王趙陌。趙陌分明就婉拒過婚事了,而且不止一回!
從妻子娘家那邊的小道消息來看,趙陌多半是要與妻子的親叔父永嘉侯的長孫女匹配的。那是深受皇帝信重的國舅爺,人品才學無可挑剔,誰會與他的孫女搶親事?人家兩家有意,他們身為姻親,還要從中插一腳,這算什麽?而父親這麽做,也不過是仗著肅寧郡王趙陌的父親遼王世子口頭許了親事罷了,連信物與婚書都沒有。
京中誰不知道,肅寧郡王趙陌與其父親不睦,連同住一個府第都不肯,更何況是婚姻大事?皇帝與太子自會為趙陌做主,遼王世子對嫡長子的婚事,還真的做不了主。父親連這個事實都看不清,盲目信任遼王世子,卻不顧大侄女的前程幸福,這哪裏是身為祖父應該做的事?
蘇仲英心中的不滿積攢已久,如今再也按捺不住,統統在妻子麵前發泄出來了。妻子是如此的通情達禮,處處為他著想,反而對比出父親的不近人情,與母親的固執盲從。他心中對妻子越發敬愛親近。
秦幼儀安慰了他好些話,讓他消氣,又道:“我先帶人收拾東西,你去跟大伯子說說話吧。既然明日就要離京,你們兄弟肯定有很多話要說。等一會兒吃過午飯,你歇一歇,就陪我回娘家一趟,如何?我總要向母親與哥哥們解釋清楚明日失約的原因,也再見他們一麵,正式道個別。明日不能參加春宴了,今日在娘家陪母親吃一頓飯,也是一樣的。”
蘇仲英心中酸軟,怎會拒絕?連忙答應下來,還讓心腹小廝趕緊去準備一份厚禮,好向嶽家賠罪,又親自跟門房打了招呼,讓人去承恩侯府遞信,又說了午飯後要出府,還告訴廚房,晚飯不用備他們夫妻與兩個孩子的份了,他們要在承恩侯府吃。
鎮西侯夫人得了信,有些不滿,小兒子明日就要帶著孫子去大同了,怎能不跟家人再團團圓圓吃一頓晚飯?但是小兒子院裏的動靜,也表明他跟媳婦兒達成了共識,願意明日啟程去大同。這卻是丈夫的不合理要求,小輩們都願意遵從了,旁的事,她這個母親倒不好再多說什麽,隻是命人午飯加菜,算作是踐行宴罷了。她也沒忘把這個消息告訴丈夫,讓他不要再生小兒子的氣。
鎮西侯聽說小兒子夫妻倆要去承恩侯府告別,皺了皺眉,沒有說什麽。雖然從前他有些抱怨親家多管閑事,把他弄回了京城,但眼下鎮西侯府風雨飄搖,還需要身為皇親國戚的親家幫襯呢,小兒子去承恩侯府走一趟也好。
蘇仲英對父母的想法一無所知,他隻是去見了兄長,說了明日出發的事,又將這個家托付給了兄長。過去十幾二十年,都是他在家看家,如今,要輪到兄長做守家的兒子了。母親的性情為人,有些嚴格刻板,自己的妻子那般孝順溫柔,又生子有功,都有些吃不消,大嫂肯定會更覺難受。蘇仲英好意提醒兄嫂,把母親的一些禁忌提了提,讓他們千萬不要糊裏糊塗地犯了母親的忌諱。
蘇伯雄領了弟弟的好意,又問他:“二弟,你可知道父親為什麽急著催你出京?”
蘇仲英一愣:“難不成大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