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很多小說家都喜歡電影。其實並不隻是喜歡,或許其中不少人都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嚐試一下當導演的感覺吧。
如此評論他人的我,其實就是其中一員。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我做不了電影,所以才拿小說來代替。
我覺得,對於想做電影的那一類人來說,不管一部電影多麽有趣,或許他們也無法純粹地去享受,總會不自覺地以製作方的眼光去審視,最終發出近乎刁難的批判。
“不行,明明題材很好,但這個場景應該拍得更加流暢。”
“這是什麽狗屁動作啊。這裏竟然沒有更為大膽地選擇起用替身,真叫人看不慣。”
他們會這樣去評價。最後添上這麽一句話:“如果我是導演,肯定拍得更好。”
讀到這裏,肯定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在說自己。
我就試著用這樣的狀態來批判一下最近看過的兩部大片吧,即眾所周知的《侏羅紀公園》和《絕嶺雄風》。首先聲明,這兩部電影都非常有意思,我看得手心都冒汗了。正因為它們如此有意思,才有批判的意義。
《侏羅紀公園》,不管怎麽看,故事情節其實都很無聊,我想這是它將孩子的角色作為影片重點的結果。同類型的電影裏,從未有其他任何一部讓我像這次一樣覺得孩子的角色如此礙事。這確實是一部特效很棒、看過絕不會後悔的電影,但總讓人覺得這隻不過是將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和邁克爾?克萊頓的《西部世界》糅合在一起重新製作了而已。
《絕嶺雄風》也同樣缺乏新鮮感。導演是拍了《虎膽龍威2》的雷尼?哈林。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裏,一個平凡男人獨自挑戰罪惡團夥,從這個故事構成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即便被扣上《虎膽龍威3》的名字也不奇怪,隻不過是《虎膽龍威》的高層建築和《虎膽龍威2》的機場在這裏變成了大山、布魯斯?威利斯換成了史泰龍而已。而作為電影最大賣點的動作部分確實厲害,但將“無特效拍攝”這種話作為宣傳口號卻有些不敢恭維。如果真的對畫麵抱有信心,覺得“這樣的魄力靠特效做不出來”,那不是本就沒有刻意強調的必要了嗎?隻需要讓人們去遐想“這到底是怎麽拍出來的呢”就好。說到底,拍攝方法之類的東西跟觀眾也沒什麽關係。
嗯,所謂的批判大致就是這種感覺,毫無責任地去批評他人很痛快。但萬一被人說“那你來拍試試”,批評者也隻有含糊其詞地蒙混了。
說實話,我並不是沒拍過電影。高中時曾經拍過兩部,但隻是八毫米、頂多十幾分鍾這種程度而已。
第一部是在高一的時候。當時和朋友們一起商量校園文化節做什麽,最終決定拍個八毫米電影,然後公映賺點門票錢。
問題是拍什麽?
“拍愛情片啊。”同伴中的一個女生說道。她喜歡電影,相關知識也很豐富,還說將來打算進這一行工作。她現在正和丈夫一起經營演藝公司,有一次我還請他們將我的小說拍成了電視劇。
“哎——愛情片有點不好意思啊。”我如此一說,她卻不高興起來。
“既然要拍電影,就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然後,她徹夜寫好了劇本。讀完之後,我們這幫男生的臉色都變了。各種耍帥的場景和風趣的台詞被大量堆砌在劇本裏,這或許適合凱瑟琳?德納芙和阿蘭?德龍,但如果是我們演,恐怕會讓觀眾看得想吐吧。
再稍微寫得平民化一些,我們提出要求。
“那就寫成愛情輕喜劇怎麽樣?像赫本的《蒂凡尼的早餐》那樣。啊,或者偵探推理呢?像《謎中謎》那樣的。” 她說著,眼睛如少女漫畫裏的女主人公一般閃爍著光芒。我們隻能沉吟不語。
“你去給我寫點什麽出來。”帶頭的那個男生對我耳語道。我嚇了一跳。“什麽都行。總之必須想點什麽辦法阻止她拍愛情電影。還是說,你能講出‘沒有你,我一秒都活不下去’這樣的台詞?”
“我是真不能啊。”
“那就好。那你去給我寫。”
沒辦法,那天回家之後我便坐到了寫字台前。最後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是當時以高收視率著稱的電視劇《必殺處刑人》的惡搞版。情節很簡單,就是念佛之鐵(電視劇中由山崎努飾演)和棺材之錠(衝雅也飾演)二人替被黑心高利貸糾纏的美女姐妹報仇雪恨。台詞全是大阪話,可以說是一部以極盡低俗之能事的段子來混時間、十分隨意的劇本。
“就這個吧。”第二天看完劇本後,帶頭男生說。其他男生都讚成。但是女生卻反對了,說太過下流。我確實也無法反駁。比如劇本裏有一場姐妹在夜晚的街頭拉客的戲,裏麵的台詞都是“小哥,來玩玩吧?我會讓你欲仙欲死哦”,或者“一萬塊、一萬塊,隻要一萬塊就可以舒服,怎麽樣啊”之類。在另一個場景中,姐妹中的一人怒罵高利貸,還要痛斥:“這個長股癬的老色鬼!”
“文化節時搞不好我家人也要來,被他們聽到這樣的東西我沒臉回家。”一個女生說道。
最終我們決定投票,少數服從多數。但由於男生比女生多,所以很容易想到結果——我的劇本被采用了。
拍攝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進行。預算的絕大部分都要用在膠片和成像上,所以幾乎沒法在其他地方用錢。衣服也要自備。身為殺手的念佛之鐵和棺材之錠全都是t恤配牛仔褲。拍攝場景僅靠朋友的家、附近的空地、學校的接待室來湊合。小道具也是手工製作。念佛之鐵打脫對手下頜骨的戲,我們決定像電視上那樣做成x光照片一樣的效果,於是在頭蓋骨模型的製作上倒是下了一番功夫。
至於最為重要的演技,卻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指望他們做出各種不同的表情幾乎不可能,每個人要麽是帶著莫名其妙的害羞的笑,要麽是麵部緊繃不自然。就連黑心高利貸欺負小姑娘的戲,兩個人居然都在嘻嘻哈哈地笑。這樣的東西想被稱為表演還差得太遠。
更加暴露演技不足這一缺點的,是在配音的時候。原本應該邊看畫麵邊將台詞和效果音錄進磁帶裏,可一旦碰到稍微長一點的台詞,他們就隻會機械地朗讀。就連“什麽,你說的是真的?”,或者“明白了,交給我們吧”這樣的台詞,聽上去都像是在背書,實在無計可施。諷刺的是,唯獨被女生們鄙夷成那樣的下流台詞,竟莫名其妙地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剛才提到的那句怒罵“長股癬的老色鬼”,爆發力十足,不管聽幾次都能笑出來。罵出這句台詞的女生說自己“已經沒法嫁人”,為此還消沉了一段時間。
就這樣,我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就要迎來試映。看著完成的片子,我們的心情卻很複雜。就像一開始那些女生指責的那樣,這的確是一部下流的影片。不光是對白,動作部分也包含很多黃段子。比如影片高潮的暗殺部分,殺手念佛之鐵襲擊正站著小便的黑心高利貸,被攻擊的瞬間,高利貸兩腿之間的尿液就像噴泉一樣噴得很高,把旁邊的屏障都弄濕成了深黑色。這實在無法讓人將其與校園文化節這樣的詞匯聯係起來。
當天,我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公映了這部電影。將門票定為十元這樣的低價,完全是出於良心上的譴責。就這樣,我們還怕會被人痛斥“還錢”呢。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部電影竟然很受歡迎。事先設計的笑點一個都沒中,但銜接笨拙的對白和誇張刻意的演技竟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在我們毫無預期的地方,觀眾們常常爆笑。最後那場當初令人放心不下的站著小便的場景,除了笑聲之外,甚至還有人鼓掌。
當初我們打算隻上映一天就結束,結果兩天全都上映,場次還增加了。即便如此,每次教室裏還是擠滿了觀眾。
我們該不會是天才吧?我真的這樣覺得。
這次的巨大成功對其他學生造成了重大影響,很多人都計劃著明年拍電影。結果,第二年的校園文化節上,全部十一個班級中竟有八個班都拍了電影。拍出來的東西裏,還是改編現有作品的居多。全是當時流行的《愛與誠》《寺內貫太郎一家》《龍爭虎鬥》之類。
我們班也決定拍電影。當就要拍什麽而商議的時候,我感到很意外,因為所有人都主張“既然要拍,就拍嚴肅的電影”。他們說討厭搞笑和惡搞。
有人說要拍《個人教授》那樣的。我嚇了一跳。性愛場麵可怎麽拍啊!
“就說是為了藝術,試著說服女生們。”還有人說出這種毫不現實的話。
“用人偶模特吧。那樣老師也沒話說啦。”
“老師們是沒話說了,但你們不覺得這方法總有點搞笑或惡搞的感覺嗎?”我說。
“要不然災難片怎麽樣?像《海神號曆險記》那樣的。”
“好啦,日本人還是喜歡曆史片吧。就走《七武士》的路線。”
每個人都在暢所欲言。那個執著於人偶模特的家夥竟提議拍《艾曼紐》<sup><small>(20 世紀70 年代情色電影的經典作品,由法國導演賈斯特· 傑克金執導拍攝。)</small>那樣的片子。
終於,新聞社團的男生開始主張想拍超自然電影了。受《驅魔人》和《天魔》的影響,這種題材正在電影界備受矚目。
“我可不是開玩笑。我們要拍真正恐怖的電影,製造出真實的效果。”不愧是新聞社團的,口才就是好。聽他說著,我們竟多少有些認同了。
就這樣,我們的作品定為《吸血鬼德古拉》。
我們的決心非同一般。首先,劇本由一年前做出了成績的我來寫。其次,背景音樂由班上首屈一指的音樂迷擔當。家裏開化妝品店的女生接下了化妝的工作,哥哥是音響發燒友的女生被任命為錄音師。被德古拉襲擊的美女角色由通過投票選出的班上最具姿色的女生擔任,而德古拉則選中了酷似克裏斯托弗?李的男生。真可謂是最強陣容。幕後人員的努力也不容忽視。女生們連夜替我們縫製了服裝,除了力氣之外沒什麽長處的男生們則活躍在大道具方麵,甚至連德古拉的棺材都做了出來。外景拍攝也是動真格的,最後的場景甚至還去實地租用了教堂。真是盡力做到了完美,不,應該說我們試圖盡力做到完美。
在看到影片成像後的瞬間我們發現,我們犯下了唯一也是最大的錯誤。
將近一半的場景都沒對準焦。另外,照明失誤的地方也不少,還有些本該特寫但沒拍、反過來該拍全景卻給了麵部特寫的地方。
沒錯。我們原本打算以最強陣容去挑戰,可至關重要的攝像卻是個貨真價實的門外漢。為什麽會這樣呢?理由其實很簡單。對影片吹毛求疵的人全都以某種形式出演(我飾演一個被德古拉抓住後變為吸血鬼的男性角色),沒有人負責攝像。擔任攝像的男生,隻不過因為剛巧最初負責搬運拍攝器具,結果便被任命為了攝像師。
要重拍已經來不及,隻能直接放映。文化節當天,最新款音響器材被接二連三地搬進了我們班的教室,讓其他班級的學生們目瞪口呆。張貼在各處的海報也著實做得十分精美。看這副架勢,我們覺得不管是誰應該都會好奇,這究竟要上映一部怎樣不得了的電影呢?
我們這些劇組成員決定盡量不停留在自己的教室附近,而是四處觀看其他班級的電影。不管是哪部,完成度都還可以,至少鏡頭的焦點對得準,演出人員的臉是能看清楚的。
“喂,那個《吸血鬼德古拉》,你看了嗎?”我們旁邊有人說話。我們立刻豎起了耳朵。
“還沒。正打算去看呢。”對方答道。
“還是別去比較好。”
“為什麽啊?”
“那電影怪怪的,究竟在拍什麽都看不清。”
“哦。這麽另類啊。”
我們偷偷摸摸地離開了那裏,盡量不引起他們的注意。
和一年前截然相反,我們電影的觀眾寥寥無幾。僅有的幾個顧客看完後,還嚷著“還錢”。原本打算第二天繼續上映,結果才一天就草草收場。
一年之後的文化節,我在臨時搭建的小攤裏賣烤紅薯。
如此評論他人的我,其實就是其中一員。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我做不了電影,所以才拿小說來代替。
我覺得,對於想做電影的那一類人來說,不管一部電影多麽有趣,或許他們也無法純粹地去享受,總會不自覺地以製作方的眼光去審視,最終發出近乎刁難的批判。
“不行,明明題材很好,但這個場景應該拍得更加流暢。”
“這是什麽狗屁動作啊。這裏竟然沒有更為大膽地選擇起用替身,真叫人看不慣。”
他們會這樣去評價。最後添上這麽一句話:“如果我是導演,肯定拍得更好。”
讀到這裏,肯定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在說自己。
我就試著用這樣的狀態來批判一下最近看過的兩部大片吧,即眾所周知的《侏羅紀公園》和《絕嶺雄風》。首先聲明,這兩部電影都非常有意思,我看得手心都冒汗了。正因為它們如此有意思,才有批判的意義。
《侏羅紀公園》,不管怎麽看,故事情節其實都很無聊,我想這是它將孩子的角色作為影片重點的結果。同類型的電影裏,從未有其他任何一部讓我像這次一樣覺得孩子的角色如此礙事。這確實是一部特效很棒、看過絕不會後悔的電影,但總讓人覺得這隻不過是將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和邁克爾?克萊頓的《西部世界》糅合在一起重新製作了而已。
《絕嶺雄風》也同樣缺乏新鮮感。導演是拍了《虎膽龍威2》的雷尼?哈林。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裏,一個平凡男人獨自挑戰罪惡團夥,從這個故事構成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即便被扣上《虎膽龍威3》的名字也不奇怪,隻不過是《虎膽龍威》的高層建築和《虎膽龍威2》的機場在這裏變成了大山、布魯斯?威利斯換成了史泰龍而已。而作為電影最大賣點的動作部分確實厲害,但將“無特效拍攝”這種話作為宣傳口號卻有些不敢恭維。如果真的對畫麵抱有信心,覺得“這樣的魄力靠特效做不出來”,那不是本就沒有刻意強調的必要了嗎?隻需要讓人們去遐想“這到底是怎麽拍出來的呢”就好。說到底,拍攝方法之類的東西跟觀眾也沒什麽關係。
嗯,所謂的批判大致就是這種感覺,毫無責任地去批評他人很痛快。但萬一被人說“那你來拍試試”,批評者也隻有含糊其詞地蒙混了。
說實話,我並不是沒拍過電影。高中時曾經拍過兩部,但隻是八毫米、頂多十幾分鍾這種程度而已。
第一部是在高一的時候。當時和朋友們一起商量校園文化節做什麽,最終決定拍個八毫米電影,然後公映賺點門票錢。
問題是拍什麽?
“拍愛情片啊。”同伴中的一個女生說道。她喜歡電影,相關知識也很豐富,還說將來打算進這一行工作。她現在正和丈夫一起經營演藝公司,有一次我還請他們將我的小說拍成了電視劇。
“哎——愛情片有點不好意思啊。”我如此一說,她卻不高興起來。
“既然要拍電影,就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然後,她徹夜寫好了劇本。讀完之後,我們這幫男生的臉色都變了。各種耍帥的場景和風趣的台詞被大量堆砌在劇本裏,這或許適合凱瑟琳?德納芙和阿蘭?德龍,但如果是我們演,恐怕會讓觀眾看得想吐吧。
再稍微寫得平民化一些,我們提出要求。
“那就寫成愛情輕喜劇怎麽樣?像赫本的《蒂凡尼的早餐》那樣。啊,或者偵探推理呢?像《謎中謎》那樣的。” 她說著,眼睛如少女漫畫裏的女主人公一般閃爍著光芒。我們隻能沉吟不語。
“你去給我寫點什麽出來。”帶頭的那個男生對我耳語道。我嚇了一跳。“什麽都行。總之必須想點什麽辦法阻止她拍愛情電影。還是說,你能講出‘沒有你,我一秒都活不下去’這樣的台詞?”
“我是真不能啊。”
“那就好。那你去給我寫。”
沒辦法,那天回家之後我便坐到了寫字台前。最後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是當時以高收視率著稱的電視劇《必殺處刑人》的惡搞版。情節很簡單,就是念佛之鐵(電視劇中由山崎努飾演)和棺材之錠(衝雅也飾演)二人替被黑心高利貸糾纏的美女姐妹報仇雪恨。台詞全是大阪話,可以說是一部以極盡低俗之能事的段子來混時間、十分隨意的劇本。
“就這個吧。”第二天看完劇本後,帶頭男生說。其他男生都讚成。但是女生卻反對了,說太過下流。我確實也無法反駁。比如劇本裏有一場姐妹在夜晚的街頭拉客的戲,裏麵的台詞都是“小哥,來玩玩吧?我會讓你欲仙欲死哦”,或者“一萬塊、一萬塊,隻要一萬塊就可以舒服,怎麽樣啊”之類。在另一個場景中,姐妹中的一人怒罵高利貸,還要痛斥:“這個長股癬的老色鬼!”
“文化節時搞不好我家人也要來,被他們聽到這樣的東西我沒臉回家。”一個女生說道。
最終我們決定投票,少數服從多數。但由於男生比女生多,所以很容易想到結果——我的劇本被采用了。
拍攝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進行。預算的絕大部分都要用在膠片和成像上,所以幾乎沒法在其他地方用錢。衣服也要自備。身為殺手的念佛之鐵和棺材之錠全都是t恤配牛仔褲。拍攝場景僅靠朋友的家、附近的空地、學校的接待室來湊合。小道具也是手工製作。念佛之鐵打脫對手下頜骨的戲,我們決定像電視上那樣做成x光照片一樣的效果,於是在頭蓋骨模型的製作上倒是下了一番功夫。
至於最為重要的演技,卻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指望他們做出各種不同的表情幾乎不可能,每個人要麽是帶著莫名其妙的害羞的笑,要麽是麵部緊繃不自然。就連黑心高利貸欺負小姑娘的戲,兩個人居然都在嘻嘻哈哈地笑。這樣的東西想被稱為表演還差得太遠。
更加暴露演技不足這一缺點的,是在配音的時候。原本應該邊看畫麵邊將台詞和效果音錄進磁帶裏,可一旦碰到稍微長一點的台詞,他們就隻會機械地朗讀。就連“什麽,你說的是真的?”,或者“明白了,交給我們吧”這樣的台詞,聽上去都像是在背書,實在無計可施。諷刺的是,唯獨被女生們鄙夷成那樣的下流台詞,竟莫名其妙地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尤其是剛才提到的那句怒罵“長股癬的老色鬼”,爆發力十足,不管聽幾次都能笑出來。罵出這句台詞的女生說自己“已經沒法嫁人”,為此還消沉了一段時間。
就這樣,我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就要迎來試映。看著完成的片子,我們的心情卻很複雜。就像一開始那些女生指責的那樣,這的確是一部下流的影片。不光是對白,動作部分也包含很多黃段子。比如影片高潮的暗殺部分,殺手念佛之鐵襲擊正站著小便的黑心高利貸,被攻擊的瞬間,高利貸兩腿之間的尿液就像噴泉一樣噴得很高,把旁邊的屏障都弄濕成了深黑色。這實在無法讓人將其與校園文化節這樣的詞匯聯係起來。
當天,我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公映了這部電影。將門票定為十元這樣的低價,完全是出於良心上的譴責。就這樣,我們還怕會被人痛斥“還錢”呢。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部電影竟然很受歡迎。事先設計的笑點一個都沒中,但銜接笨拙的對白和誇張刻意的演技竟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在我們毫無預期的地方,觀眾們常常爆笑。最後那場當初令人放心不下的站著小便的場景,除了笑聲之外,甚至還有人鼓掌。
當初我們打算隻上映一天就結束,結果兩天全都上映,場次還增加了。即便如此,每次教室裏還是擠滿了觀眾。
我們該不會是天才吧?我真的這樣覺得。
這次的巨大成功對其他學生造成了重大影響,很多人都計劃著明年拍電影。結果,第二年的校園文化節上,全部十一個班級中竟有八個班都拍了電影。拍出來的東西裏,還是改編現有作品的居多。全是當時流行的《愛與誠》《寺內貫太郎一家》《龍爭虎鬥》之類。
我們班也決定拍電影。當就要拍什麽而商議的時候,我感到很意外,因為所有人都主張“既然要拍,就拍嚴肅的電影”。他們說討厭搞笑和惡搞。
有人說要拍《個人教授》那樣的。我嚇了一跳。性愛場麵可怎麽拍啊!
“就說是為了藝術,試著說服女生們。”還有人說出這種毫不現實的話。
“用人偶模特吧。那樣老師也沒話說啦。”
“老師們是沒話說了,但你們不覺得這方法總有點搞笑或惡搞的感覺嗎?”我說。
“要不然災難片怎麽樣?像《海神號曆險記》那樣的。”
“好啦,日本人還是喜歡曆史片吧。就走《七武士》的路線。”
每個人都在暢所欲言。那個執著於人偶模特的家夥竟提議拍《艾曼紐》<sup><small>(20 世紀70 年代情色電影的經典作品,由法國導演賈斯特· 傑克金執導拍攝。)</small>那樣的片子。
終於,新聞社團的男生開始主張想拍超自然電影了。受《驅魔人》和《天魔》的影響,這種題材正在電影界備受矚目。
“我可不是開玩笑。我們要拍真正恐怖的電影,製造出真實的效果。”不愧是新聞社團的,口才就是好。聽他說著,我們竟多少有些認同了。
就這樣,我們的作品定為《吸血鬼德古拉》。
我們的決心非同一般。首先,劇本由一年前做出了成績的我來寫。其次,背景音樂由班上首屈一指的音樂迷擔當。家裏開化妝品店的女生接下了化妝的工作,哥哥是音響發燒友的女生被任命為錄音師。被德古拉襲擊的美女角色由通過投票選出的班上最具姿色的女生擔任,而德古拉則選中了酷似克裏斯托弗?李的男生。真可謂是最強陣容。幕後人員的努力也不容忽視。女生們連夜替我們縫製了服裝,除了力氣之外沒什麽長處的男生們則活躍在大道具方麵,甚至連德古拉的棺材都做了出來。外景拍攝也是動真格的,最後的場景甚至還去實地租用了教堂。真是盡力做到了完美,不,應該說我們試圖盡力做到完美。
在看到影片成像後的瞬間我們發現,我們犯下了唯一也是最大的錯誤。
將近一半的場景都沒對準焦。另外,照明失誤的地方也不少,還有些本該特寫但沒拍、反過來該拍全景卻給了麵部特寫的地方。
沒錯。我們原本打算以最強陣容去挑戰,可至關重要的攝像卻是個貨真價實的門外漢。為什麽會這樣呢?理由其實很簡單。對影片吹毛求疵的人全都以某種形式出演(我飾演一個被德古拉抓住後變為吸血鬼的男性角色),沒有人負責攝像。擔任攝像的男生,隻不過因為剛巧最初負責搬運拍攝器具,結果便被任命為了攝像師。
要重拍已經來不及,隻能直接放映。文化節當天,最新款音響器材被接二連三地搬進了我們班的教室,讓其他班級的學生們目瞪口呆。張貼在各處的海報也著實做得十分精美。看這副架勢,我們覺得不管是誰應該都會好奇,這究竟要上映一部怎樣不得了的電影呢?
我們這些劇組成員決定盡量不停留在自己的教室附近,而是四處觀看其他班級的電影。不管是哪部,完成度都還可以,至少鏡頭的焦點對得準,演出人員的臉是能看清楚的。
“喂,那個《吸血鬼德古拉》,你看了嗎?”我們旁邊有人說話。我們立刻豎起了耳朵。
“還沒。正打算去看呢。”對方答道。
“還是別去比較好。”
“為什麽啊?”
“那電影怪怪的,究竟在拍什麽都看不清。”
“哦。這麽另類啊。”
我們偷偷摸摸地離開了那裏,盡量不引起他們的注意。
和一年前截然相反,我們電影的觀眾寥寥無幾。僅有的幾個顧客看完後,還嚷著“還錢”。原本打算第二天繼續上映,結果才一天就草草收場。
一年之後的文化節,我在臨時搭建的小攤裏賣烤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