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夫婦助守襄陽,抗擊蒙古韃子,終因孤立無援,於城破之日以身殉國。其子郭公破虜幸而突出重圍,返居東海桃花島,而延續桃花島武學一脈。


    遞相而傳至百劫師太。百劫師太俗家名字為郭詩韻,自小便大肖祖風,與黃蓉當年的性子頗相仿佛,父母寶愛之至,視之如掌上明珠,祖傳技藝自是傾囊而授。


    郭詩韻十五六歲時,便不耐島上寂寞,時時到江湖上行走,隻是恪守祖訓,絕不外露自己的身份,雖也做了不少俠義之事,並未在江湖成名立萬兒。


    有一日,郭詩韻行至江西地麵。正逢大旱之災,數省地麵半年多滴雨不降,土地幹裂,寸草不生。


    路上見許多人抬著重禮,神情虔誠,向貴溪龍虎山而去。


    不由得好奇打聽,這些人見她是外鄉人,便告訴她:


    “天師教教主張天師法術通玄,善能呼風喚雨,我們是去求張天師祈雨。”


    郭詩韻亦感好奇,這幾年來武林人結識不少,各種邪門武功也見識過一些,這等玄妙的奇事直是聞所未聞,左右無事,便隨這些人一路向龍虎山而去。


    到得龍虎山上清宮,卻見山上聚集數千人,都是相約而至,以重禮求張天師作法興雨,以解民困。都被攔於宮外,不得進見,雖然焦躁萬分,卻不敢口出怨言,隻得與守宮的幾名道士好言相求。


    那幾名道士峻辭道:“你們也忒煞不識相,若非天師他老人家閉關修道,嚴旨任何人不得打擾,我等早與你們通報進去了。你們還是乘早下山的好,免得白搭工夫。”


    求雨的幾位首腦人物隻是一味苦求不止,幾名道士卻麵色峻厲,毫無通融之處。


    郭詩韻原是最好事不過的人,見此情景,俠義心起,托地躍至宮前,叱道:“你們這幾個牛鼻子,恁地不識好歹,大家千裏迢迢而來,你們卻狐假虎威,本姑娘偏要進去,你們又待如何?”


    幾名道士吃她一頓叱責,直感匪夷所思。江西乃天師教根本重地,勢力尤盛,官府也招惹不起,武林各道更是敬而遠之。是以天師教其時雖未涉足武林,卻也無人敢太歲頭上動土,天師教眾也一向驕橫慣了。


    現今見一女娃子來宮前撒野火,喝道:“大膽,叫你家大人出來,領回去好生管教。”


    郭詩韻冷笑道:“我家大人遠在天邊,我也不用人管教。”說著向宮內直闖。


    一名中年道士氣道:“待道爺替你家大人管教管教你。”伸手向其腕上抓去。


    郭詩韻年齒雖稚,卻已盡得家傳武學,幾個看門的道人如何放在眼中,反手向其腕上拂去。


    中年道人見她纖纖玉指一晃,腕上一麻,登時全身酸軟。


    郭詩韻咯咯笑道:“我也代你師父管教管教你。


    幾名道人立時鼓噪起來,紛紛湧上,但看她是個女孩子,也不好太下辣手,隻圖擒住她,再尋她父母理論。


    郭詩韻使出“落英神劍”掌法、“掃葉腿法”三下五除二將幾人打翻在地,動彈不得。


    求雨的人眾鼓噪起來,紛紛責怪她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天師教,張天師必不肯作法降雨。幾位厚道長者勸她速速下山,免惹是非。


    郭詩韻年少氣盛,自恃絕藝在身,江湖上罕遇敵手,見天師教如是驕橫,心內不忿,此際惹出事來更不肯一走了之,邁步向宮內行去,後麵的人無不為之擔心。


    她甫進宮門,見一紫袍少年從偏殿中步出,便是天師教少教主張宇初。


    他得知有人打傷守宮道人,闖進宮來,大吃一驚,這還是自建上清宮以來的頭一遭,天師教與武林各道互不往來,不知是何方神聖來挑梁子。


    待他見到打進宮來的乃是一貌美如花的少女,大是詫異,敵意銳減,拱手施禮道:“不知下人們何事上得罪了姑娘,而令姑娘動怒,還盼賜告詳情,在下絕不護短。”


    郭詩韻不過是一怒之下闖進宮來,並未想到許多,不意這少年溫文有禮,頗具風範,一時間竟爾語塞。


    張宇初見她麵頰微紅,如春花洋溢,愈發動人,於她擅闖上清官的過節也就釋然了。笑道:“姑娘若無別事,不妨到廳中一敘,好讓在下略盡地主之誼。”


    郭詩韻驀然聽見宮外人聲鼎沸,心念一轉,道:“我要見張天師,問問他為何不見外麵這些人。”


    張宇初道:“家君染疾有年,到今正閉關療屙,姑娘的來意怕是難以達到了。”


    郭詩韻這才知道麵前這位英俊瀟灑的少年乃是天師教少教主,聽說張天師身染沉屙,自然不能作法,頗悔自己唐突行事,便欲退出。


    忽然正殿中步出一人,四十上下年歲,左右簇擁了二十幾人,張宇初忙趨前請安,郭詩韻便知是天師教主無疑。


    但見他臉色紅潤,目光湛然,向郭詩韻瞥了兩眼,精光暴射,顯然武功已臻化境,絲毫不見病態。


    郭詩韻驀地裏有種受騙的感覺,怒氣上湧,適才對張宇初的些微好感亦消釋無疑,進前幾步道:“你便是張天師嗎?緣何四方百姓虔心求你,你卻置之不理?


    “我一路而來,已有不少人因大旱而亡命他鄉,流離失所,你又何吝一技而令百姓受苦?”


    張正常聞言,啼笑皆非,其時正值元末亂世,各路義軍蜂起,江山動蕩,是以天師教明哲保身,朝廷屢次征召張正常入京,均被他以臥病峻辭。


    是以前來求他作法降雨之人雖多,他始終堅臥不出,其中亦實有苦衷,一旦求雨成功,引起朝廷側目,則避世全身之計恐難持續。


    他向來自視甚高,雖王公達宦亦難見其一麵,更不屑與一女孩子較短論長。


    他也是聽說有人闖宮,以為是哪方武林大豪上門滋事,而今見是個及笄少女,一笑置之,對身旁弟子道:“送這位姑娘出去。”轉身向正殿走去。


    左右弟子一時會錯了意,一個進前幾步道:“姑娘,請。”兩掌虛抱胸前,立好門戶,等郭詩韻進招。


    郭詩韻見張正常對自己渾不加理睬,又令弟子驅逐,益發恚怒,雙掌一錯,攻了上去,登時掌影翻飛,真如秋風中蕭蕭落葉,繽紛燦然。


    這名弟子乃張正常高徒,一套天雷神拳使得法度謹嚴。兩套絕學鬥在一處,一時難分軒輊。


    張正常聞聲駐足,回首觀看,卻也不加製止。他固然不屑與後生晚輩一般見識,如若門下弟子將之擊敗,既挫了她的銳氣,又落不了以大欺小的口實,以免她到外麵說嘴,而今教譽受損。


    看了十幾招,張正常聳然一驚,喝道:“且慢。”


    郭詩韻和那名弟子同時跳出圈子,張正常冷然道:“我道是誰敢到上清官滋事,原來是桃花島的人,也難怪不將天師教放在眼中。”


    郭詩韻被他一下識破行藏,倒是既驚且佩,聽他語意不善,抗聲道:“我隻是為四方百姓著想,與我家無幹。”


    張正常沉吟須臾道:“看在令先祖郭靖大俠分上,不與你計較此事。下不下雨是上天的事,與我何幹。


    “宇初,你送郭小姐出去,如再滋事,拿下送到桃花島去。”轉身回房去了。


    郭詩韻吃他一頓斥責,正欲發作,張正常已然不見身影,張宇初作好作歹,許諾說明日便會降雨,根本不用祈求。


    郭詩韻見他禮數周到,言語雅遜,倒也不好太過分,隻得出府而去。


    翌日,她一早便賭氣坐在龍虎山下,仰臉望天,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哪有下雨的征兆。


    她心中氣惱,隻待晚時再不落雨。便到天師府尋張宇初的晦氣。


    哪知到了午牌時分,天邊盡處忽然傳來隱隱雷聲,片刻間,烏雲蔽日,滂沱大雨從天而降,龍虎山上清宮裏亦傳來風雨激蕩之聲。


    郭詩韻悚然驚駭,不意張天師果然有此手段,卻又想不通他何以不明言,而令四方百姓怨望。


    正思忖間,大雨如注,已將她衣裳淋濕,這才想起應尋蔽雨之處。


    可龍虎山上隻有幾座天師教的宮觀,別無人家可以避雨,她又不願再見到張正常。


    正沒作道理處,一柄油紙雨傘已然遮在她頭上,郭詩韻一見,正是張宇初。


    他打著一把傘為自己遮雨,他自己倒澆得落湯雞似的。


    郭詩韻詫異道:“怎麽是你?你怎麽知道我在這裏。”


    張宇初笑道:“我就知道郭小姐必然待在這兒,隻消今天無雨,便飛劍來取我的項上人頭,為保全首領,隻好來了。”


    郭詩韻被他說中心事,臉上一紅,道:“既然下雨了,你怎地又特為我送傘來?”


    張宇初笑道:“郭小姐若是淋病了,在下豈非有罪,項上首級怕要不保。”


    郭詩韻被他說得一笑,張宇初登時失神般盯著她的秀眸,兩對眼神撞在一處,郭詩韻也覺心中有些異然,在張宇初灼熱如火的目光下,垂下頭,囁嚅道:“張公子,多謝你,你該回去了。”


    張宇初察覺失態,大不自然,半晌道:“我送你到客棧。”


    兩人一路無語,張宇初將她送到客棧,笑道:“郭小姐,雨下不了見天,又要酷熱難當了,在下送一物與小姐,以作消暑之用。”塞給她一柄扇子,回身離去。


    郭詩韻待要推辭,張宇初早已走得遠了,郭詩韻為人灑落,亦不以為意。


    雨下了三日三夜,河溝均滿,雨停後,果然又是炎熱難當。


    郭詩韻驀然想起張宇初送的那把扇子,取出來用,打開一看,扇麵上題有一首金人元好問的詞:摸魚兒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幕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陰九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朔並收藏九陰九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