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歲月(1)
喔喔喔……
這是雞叫聲。
這聲音該是非常常見才對,可對林雨桐來說,好些年沒聽過了。住在九州清晏裏,那地界就是再怎麽接地氣,想聽雞叫聲也難。
這些年過的累啊!不管是四爺還是自己。那也不光是為了了卻四爺的遺憾,對於林雨桐而言又何嚐不想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其實換做任何一個能回到過去的國人,隻怕想做的也是那個。隻怕時間不夠,隻恨時間不夠。想做的有太多,而能做的卻都有限。隻能說那三十多年,盡力了!至於以後如何,那真不是她該想的事了。
累的很的時候,她就跟四爺說,要是有下輩子,她要好好的歇一歇。四爺就笑,隻說好!
這麽想著,習慣性的伸手,往邊上一摸。
“醒了就起!”帶著幾分威嚴的女聲在邊上響起,“摸來摸去的,摸啥呢?”
林雨桐蹭一下就坐起來了,雞叫頭遍,天還不亮了。屋裏烏漆嘛黑的,什麽也看不見。眨巴了半天的眼睛,慢慢的適應黑暗,這才看見,炕的另一頭坐著個人。模模糊糊的,隻有個輪廓,可瞧著輪廓,又十分嬌小的樣子。
她心裏就有了結論,這是個身材嬌小的小老太太。
然後呢?
然後屋裏其他的光景也看不見,對麵的小老太太是哪個她也不清楚。如今是啥年啥月到了啥地方,更不知道。
怎麽辦?
‘噗通’一聲,直挺挺的往後一倒,接著‘睡’!
那頭的老太太嘴裏不知道嘟囔了一句啥,林雨桐假裝沒聽見,伸手悄悄的摸了摸枕頭——粗布的枕頭皮子。拈著枕頭角搓了搓,直覺這裏麵放的是——小麥的秸稈。這玩意剁碎了放在枕頭裏,要是新做的就有點紮人,要是枕的時間長了,摸起來光光的。她感覺手底下就是這種質感。把被子往身上拉了拉,腳動了動,看來感覺是沒錯了,都是粗布的料子。
可根據這個,也判斷不出時代啊。
沒治了,抬手往身上摸了摸,不是肚兜!是一件褂子,感覺吧,這個有點像是——的確良!
林雨桐眉頭都打結了,總有一種日子在反複過的感覺。
正懵著呢,小老太太的聲音就響起來了,“醒了就起!誰家的大姑娘睡到現在的。”
林雨桐將腦袋從被窩裏探出來的時候,天已經蒙蒙亮了。頭頂往上一點點,就是窗戶,窗戶不大,紙糊的,上麵貼著的福字有些舊了,但還規整的在上麵貼著呢。
沒坐起來,轉著眼珠子往老太太的方向一看,林雨桐心裏哎呦了一聲。
為啥?
因為她的心裏此時就一句話——好標致的老太太。
沒錯,就是標致!
老太太盤腿在炕上坐著,腳都壓在屁股下麵,就是那種她始終都學不會的盤腿法,人老太太就在那盤腿坐著呢。黑色的褲子,林雨桐覺得應該是那種下邊要綁腿的大檔褲子,上麵是一件灰色的偏襟襖子。穿的整整齊齊,給人的感覺吧,就是胸型好像還在,腰身也很纖細。再往上看,脖頸長長的,鵝蛋的臉,頭發在後麵盤起來,梳的溜光水滑。再說那張臉吧,皺紋有,感覺都要在六十往上,柳葉彎眉櫻桃口,如今光線不好,也看不出來是白是黑,但隻這個輪廓,還有坐在那麽端著的姿態,叫人隻打眼一看,就覺得這是美人。這要是擱在年輕的時候,絕對是美人中的美人。
跟那種明明六七十,整容整的年輕那種美不一樣。要非要比較的話,就拿電視上的人來比。同一個演員,從年輕演到年老。那種老法,就是老了也特別有型,看得見年輕時候影子的老法,覺得放在小老太太身上特別合適。
林雨桐半眯著眼睛,盡量避免跟老太太說話。左右看看,枕頭邊上是疊放的整整齊齊的衣服。
襯衫,碎花的的確良。往身上一穿,感覺是要腰身沒腰身,要胸脯沒胸脯,直筒子沒形的很。再往下摸,拎出來的是褲子,勞動布?好像是的!靛青色的。倆褲腿寬的很,腰上不是拉鏈,是扣子。扣子扣上,找皮帶沒找見,摸到褲腰帶,好吧!褲腰帶就褲腰帶吧。
躺在那裏直挺挺的把褲子穿上了。
下炕,炕下放著鞋,摸了摸,在鞋裏麵塞著襪子,尼龍的襪子,腳底板上還帶著補丁,但卻也幹幹淨淨的。穿上,然後將腳塞到鞋裏。
鞋是布鞋,偏帶的,應該是舊鞋,鞋穿的鬆了,帶著不用解就能脫能穿。
這身打扮,擱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算是比較體麵的了。
穿戴好,雙腳跺了跺,好像如此能叫身上的衣服更順帖一樣。這才顧得上左看右看的看著房間,除了一個能睡三四個人的大炕,還有一個大方桌,正對著房間的門。方桌兩邊,各放著兩個老式,特別老式的靠背椅子。應該是黑漆的,如今是斑駁了,早也不見最初的樣子了。磨的都有些發亮。
桌子上放著一個熱水瓶,竹編的外罩,是那種小號的暖水瓶,後來在超市裏都找不見的那種型號。正中間一個搪瓷的大盤子,盤子上放著一個白瓷的茶壺,茶壺邊上倒扣著倆茶杯。
從這物件看,這家裏的人口就很簡單了。
兩口人。
除了自己,大概就剩下老太太了。
屋裏沒有衣櫃,隻有兩隻那種大門箱子。林雨桐對這東西熟悉的很,曾經還用這東西壓過床頭。如今沒床壓,這東西放在炕頭,就在老太太的身後並排放著。上麵放著已經疊起來的被褥。
可能是這左看右看的樣子像是找東西,老太太就說話了,“找啥呢?臉盆在外頭……”
“哦!”林雨桐應了一聲,見老太太伸手給自己疊被子去了,她才邁步往出走。
房間的門不是後來常見的那種一扇的門,是倆扇,中間帶著閂,林雨桐將門打開,屋外的冷空氣就鋪麵而來。渾身打了一個哆嗦,頭腦也清醒了兩分。
如今該是初夏吧。空氣裏帶著若有若無的棗花香氣。覺得冷,應該是起的早了。天蒙蒙亮,估摸是五點多的樣子吧,隻穿著襯衫還是有些冷的。
門外的窗戶下麵,放著臉盆架子。拿了盆,去院子裏的水甕裏舀水洗臉。
沒找到鏡子,摸了摸頭上是兩個麻花辮,不亂,隻拿著放在窗台上的梳子將頭發抿了抿。想起老太太一絲不苟的頭發,估摸著她是見不得毛躁的,還特意用梳子蘸水來梳。
至於刷牙……別人的暫時不想用。摸到後頭廚房用鹽蹭了蹭就算了。
覺得整理的齊整了,結果進去之後明顯感覺到老太太的眉頭皺了皺。
兩人四隻眼相互瞪著,老太太的眉頭皺的更緊了,林雨桐正想著怎麽搭話呢,大門外就傳來說話聲。
“秀雅嬸子,起來沒?用一下你家的水桶……”
林雨桐心說,誰在外麵說話呢。這嗓門大的,半條巷子都得驚動了。
她朝大門的方向看了一眼,剛扭過頭就見老太太的眉頭已經皺的能夾死蚊子,“不開去愣著幹啥呢?”
“嗯?”林雨桐愣了一下就明白了,感情這‘秀雅嬸子’就是老太太啊。
她麻溜的出去,將門閂拉開,門口站著個四十歲上下的……嬸子吧。
應該是叫嬸子的。
林雨桐抿嘴一笑,就把門讓開了。
“桐起來了?”這嬸子邊說就變往裏麵走,穿過穿堂,就是院子,院子的牆邊,放著倆水桶,水桶上放著一根扁擔。那水桶是洋鐵皮做的,邊上還用紅漆寫著個‘齊’字。
這是一種記號,就是借出去的東西,也不至於用的人多了,到時候說不清楚,弄丟了也沒處說理去。
帶著‘齊’字,是這一家姓齊呢,還是老太太姓齊。
不好說。
反正家裏瞧著,就老太太跟自己。也不知道是啥關係。說是祖孫也行,可也說不來是不是老太太得的老來女。
這邊還琢磨呢,那邊那嬸子已經用扁擔擔著水桶出來了,一邊往出走一邊道:“桐,門開著,一會兒叫老四過來,順道擔兩擔水就夠你們用兩天了……”說著話,就出了大門,都到巷子裏了才又回頭喊了一身,“嬸兒,走了啊……”
老太太在裏麵一邊用小掃把掃炕,一邊高聲應了一聲。
林雨桐看著老太太的動作,聽著門口有大掃帚掃過地麵的沙沙聲,趕緊從大門背後找掃掃帚,終於不用愣著跟個二杆子似得了。
這房子的布局有點像是西北的農村,一進大門就是穿堂,穿堂兩邊,各有兩個房間,東邊為上房,家裏的長輩住。西邊為下房,小輩主。過了穿堂是院子,院子裏東西都能蓋抱廈,廚房一般都在廈房裏。
林雨桐一邊把穿堂裏的塵土往大門外掃,一邊看隔著一條四五米寬的巷子的對門,那家就是這樣的格局。房是草房,泥坯子的牆麵,但看著卻闊朗的很。
自家這邊住的,好像有點小。準確的說是小了一半,像是半拉子院子。
穿堂隻有一半,一間房子自己跟老太太一屋。穿堂很窄,進去就是個窄院子。院子裏一棵大棗樹,兩邊都伸到隔壁的院子裏去了。剛才去的廚房,應該是後來搭建的,緊靠著住人的屋子,隻有半間房大小。
掃到門口了,才發大部分人家門口都掃幹淨了。大人叫,孩子哭,巷子裏雞亂跑。@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路過了還都彼此打個招呼。
這個說‘桐,今天不下地?’那個說,‘桐,咋起晚了?’
林雨桐含混的一個個應著,唯一想的就是趕緊找個時間找個空間,看看以前的記憶,要不然整個人都是木的,感覺反應都很遲緩。
轉過身,要去掃院子的時候,就聽見有人喊:“桐,趕緊接住嘛,沒看見人家給你送水來了……”
緊跟著就是幾個女人的哄笑聲。
弄的林雨桐有點莫名其妙,送水就送水,笑啥呢?@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一扭臉,見半低著頭,一個高挑的平頭小夥子,擔著水過來了。半舊的白襯衫敞開著,露出裏麵洗的發黃的背心,軍裝褲子有些發黃,卷起來到小腿上,腳上一雙膠鞋,光著腳。
小夥子一抬頭,林雨桐就對上一雙黝黑的眸子。
得了!
四爺您又賺了一輩子。
這個出場,絕對是最帥的。
四爺嘴角翹起,擔著擔子就進了門,林雨桐將人往院子裏領,一抬頭,就瞧見老太太隔著窗戶往這邊瞧的眼睛。
這還看的挺緊。
大姑娘小夥子是不好太親密。林雨桐給了四爺一個眼神。
四爺拄著扁擔,微微的挪了挪,替林雨桐擋住那雙銳利的眼睛,“都好?”
林雨桐上下打量了四爺一眼,“好著呢。你什麽情況?”
四爺還沒說話呢,就聽老太太的聲音傳來了,“桐,針線放哪了?”
林雨桐哪裏知道?
四爺輕笑一聲,“行吧。知道你在哪就行。等我找個機會找你來。”說著,把水倒入甕裏,把水桶連同扁擔放在靠牆的位置,轉身又走了,到門口的時候跟裏麵打招呼,“齊家奶奶,水用完就言語一聲……”
老太太在裏麵沒言語,林雨桐給四爺使了一個眼色,叫他先走了。
林雨桐的心踏實下來了。剛想著是不是得去廚房做飯了,老太太在裏麵叫了。她進去,坐在炕沿上,還沒坐踏實呢,就聽老太太道:“死了那條心吧,老金家不行。”
老金家?誰家?
“人是好人。”老太太輕哼一聲,“可好人有啥用啊。弟兄五個,光棍五條!上麵兩層老人,進了門不背帳都是走運,你說這日子你怎麽過?”
說的這個吧,自己一聽就差不多知道是怎麽回事了。家裏兄弟多,日子難過。家裏爺奶估計還都活著。一大家子過日子,肯定不好過。這要是自己嫁閨女,這日子肯定也不能成。
不過如今就要另說了,那人不是四爺嘛。
老太太說金家,借桶的嬸子說老四。
那四爺就是金家的老四了。
林雨桐也不說話,耷拉著臉,往炕上一躺,不是故意要跟老太太不對付,實在是要找個機會接收原主的記憶需要時間。
老太太一見她這樣,果然就不說話了。抿著嘴坐在一邊,垂著頭閉著眼的,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既然擺出鬧脾氣的樣子,林雨桐就安心的閉上眼睛。
腦子裏就跟過電影似得,一段又一段的在腦海中閃過。
如今是七九年,這姑娘十七歲了。跟老太太的關係了,屬於是收養與被收養的關係。老太太齊秀雅,都六十七了。小商人之家,長大了,家裏也落魄了,因為生的好,給當官的做了姨太太。沒兒沒女的,等解放了,也不興小老婆那一套了。那家的男人帶著更小的小老婆跟那小老婆生的孩子,去了台彎了。剩下的一個都沒帶。那有孩子的小老婆們,都跟著各自的子女另謀生路去了。隻她跟著大老婆和人家大老婆的孩子回了老家。沒幾年那大老婆也死了,人家那些孩子也不養她了,把老房子的一排馬廄分給她。就是如今住的這院子。窄窄的一溜。
她一個小腳老太太,從沒吃過苦的。孤寡一個,那些年都是生產大隊照顧,那些年特殊時期,倒是也沒被波及。用那時候的話說,她也是受苦受難被壓迫的婦女,如今被解放了,算是一個典型了。典型嘛,這自然是處處能受點優待。
怎麽就收養了一個孩子呢。其實收養這姑娘的時候,這姑娘都七八歲了。
不是爹媽死了,而是那邊的爹媽養不起了。這姑娘本來也不是人家的親生孩子,是抱養來的。後來人家生了親生的孩子了,日子又難過,孩子越大吃的越多,這自然就養不起了。有人看那孩子可憐,就說好歹給孩子找個下家吧。這不,就找到齊老太太這裏了。
怎麽找到這兒的呢?這兒是方圓最大的鎮子,每逢鎮上趕集,老太太就在巷子口擺上茶水攤子。那些年不興買賣的時候,她這算是義務服務,享受照顧嘛,老太太聰明的也去服務別人了。一來二去的,這認識的人就多了。這個說那個老太太心善,那個說老太太孤單單的一個養個孩子得將來老了也有人伺候,端個茶倒個水的。就這麽的,遠隔著幾十裏路呢,人家第一個就想到的是她。
孩子都給直接帶來了,老太太非得說不要?
就這麽的,這姑娘就放在老太太的名下了。當時老太太都奔六十的人了,當媽肯定輩分不對,幹脆就算是收養了孫女。嫌麻煩,連名字都沒改,就叫林雨桐。
一晃眼十年過去了,小姑娘成大姑娘了,該說親,該嫁人了。
老太太對小姑娘看中的小夥子不太滿意。
也是那樣的條件,誰家都得斟酌一番。這也算是情有可原吧。再是青梅竹馬的,以老太太過來人的眼光看,也不成。
等睜開眼的時候,飯已經上桌了。
她起來用毛巾將臉給抹了,就做到桌前了。
玉米麵的餅子,大碴子粥。
沒了!
菜是沒有的。今兒沒下地,沒撿著野菜,就這麽吃吧。
“還是想不通?”老太太抬眼繼續瞅著林雨桐。
林雨桐低著頭,“奶,您說的都有理。隻您看到了不利的,就沒看到好處。您想想,咱家就咱兩人,我一出嫁,家裏就剩下您了。您都什麽歲數了,六十七了。有個重活誰幫您幹?有個頭疼腦熱的誰能照顧?金家一百個不好,就隻占了一樣好,那就近便。”一條巷子住著,中間隔了兩戶人家,從這邊家門口走到那邊家門口,三四十米的距離,就是磨蹭啊,一分鍾也到了。站在屋裏大聲吆喝一聲,那邊就聽的見。
不好?
老太太端著碗的手一頓,卻沒言語,隻把放著餅子的盤子往林雨桐麵前推了兩分,“你也說了,我都六十七了。還能活幾年。為了這幾年,搭上你一輩子不值當的。”
嘿!
這小老太太,說不聽了還?
早上沒出工,中午就不行了。
林雨桐手腳利索的洗了鍋碗,就聽見外麵有人叫了,“桐……走了……”
她趕緊應了一聲,把屋簷下的一雙更舊的布鞋換上,跟老太太說了一聲就走。
門口站著個十六七的姑娘,記憶裏她叫小琴。
圓盤大臉梳著倆小辮,身材看著圓滾滾的,一看就有福相。這長相導致的結果就是家裏的門檻都快被說媒的踏破了。
她拽著林雨桐,邊走還邊往嘴裏塞雞蛋,“你奶答應了沒?”
看來小閨蜜是知道這青梅竹馬二三事的。
林雨桐搖搖頭,將小琴偷偷塞過來的半個蛋白塞到嘴裏,口感怎麽說呢?就想問問這姑娘,到底把剝了殼的雞蛋攥在手心裏鑽了多久。
努力將帶著怪異鹹味的雞蛋咽下去,剛要說話,就覺得腰眼上被人捅了一下。
小琴挎著林雨桐的胳膊捅了一下她,不停的使眼色,“看看……出來了……”
一抬頭,瞧見四爺扛著鋤頭正出門。
林雨桐看見四爺的同時,還看見作為背景的草房,然後還有從草房裏連貫而出的五個大小夥子。
如今的四爺有個十分接地氣的名字,他叫滿囤。
金滿囤!
搭上這姓氏之後,越發覺得這個名字光輝照人了。
林雨桐剛想說話,結果胳膊被小琴一拽,腳下不由的得跟上她的步伐,這就蹭蹭蹭的被人拉走了。特意的從這群小夥子身邊快步路過,然後才放慢腳步。
身後傳來一群人轟然而笑的聲音。巷子裏的小夥子們,聚在一塊,前前後後的就這麽走著。估計是看見林雨桐被拽走了,打趣四爺了。
一條巷子住著三四十戶人家,這時候的家庭嘛,孩子一生就是一大串。一兩個算少的,三四個是平常,五六個不稀奇,七八個也都能養活。
這麽一算,年紀相仿的小夥子這得有多少,反正是一回頭,就是一片的感覺。
這邊被拉扯的狼狽的林雨桐還沒抱怨呢,這位叫蘇小琴的姑娘先抱怨了,“……你就是想說話,現在也別說吧。等會,等又機會了我給你把風。看剛才把我嚇的……”
你說都一起長大的孩子,這到了青春期了,倒是相互不搭理了。那相互說話的,八成都是搞對象的。
林雨桐的慢慢適應這十七八小姑娘的心態,跟著嗬嗬的點頭。忍不住回頭瞧一眼吧,這邊剛轉過頭,後麵又是一陣陣笑。
饒是老臉皮厚,這也經不住啊。
跟著蘇小琴快步離開,到了地頭,隊長分配任務,女人給麥地除草,男人翻修飲渠,就是低頭灌溉用的水溝,淺淺的隻到大人小腿肚那麽深淺就行。這種水渠差不多是用一次修一次。小麥已經抽穗了,估計最近得灌一次。
跟著女人下地,一人一隴。小麥高的都過了小腿的位置了,地裏的草長的都比麥高了,更有些已經開了花,再不拔了,等接了籽要不落到地上,要不就混入麥子裏了。好些年都沒幹過這活了,不過也還好,這身體是幹慣了的。彎得下腰,也蹲的下身。拔那麽粗壯的草,手被勒的也不怎麽疼。
拔了三五分鍾,抬起頭看看別人都是怎麽幹的,怕哪裏做錯了,平白添了事端。還想再瞅瞅四爺現在在哪呢。
結果四爺沒瞅見,估計是被安排的遠了。但四爺的媽,這位借桶的嬸子卻看見了,就在自己隔壁,彎著腰,一邊拔草一邊將裏麵已經長老的野菜挑出來,掐了上麵的葉子,抬手塞到衣服兜裏。等塞滿了,也夠一捆了,再用別的草將這野菜葉子捆起來放在隴子上。帶回家去搭著糧食就吃了。
林雨桐這才想起,家裏也沒菜呢。於是見了野蔥野蒜,也都扒拉。那野蒜的味道其實不好,生吃跟洋蔥的味道有些相似,甚至比洋蔥還辛辣。但這玩意屬於不要錢的。好歹添個味吧。如今是有錢也沒處買菜去。
感謝本尊是個勤勞的好姑娘,幹了這麽久都沒覺得怎麽疲憊。
耳朵還有閑工夫聽別人嘮嗑。女人多的地方話多,到什麽時候都是如此。這麽多女人聚在一起,能不說話?
這麽多人說話,那麽多的話題,該聽誰說呢?
耳朵很懂主人的心思,主動切換了金嬸子的頻道。
金嬸子邊上是她家的對門,兩人年紀差不多,林雨桐跟那人也熟悉,像她這麽大的,不管誰家的孩子,都管她叫桃花娘。
桃花是她的名字,‘娘’這個稱呼,在有些地方跟嬸子的概念差不多。
人家叫桃花,人卻也有些對不住桃花。長的不算好看,參差著一嘴牙,說話有些咬舌。
就聽她說,“大蠶,那邊給回話了沒有?”
大蠶,是金嬸子的名字。說不上是名字,那時候的女娃娃,有個乳名叫就不錯了。也不正經取名字。在娘家的時候叫‘蠶’,因為排行老大,就叫大蠶。回來嫁到金家,又給取了名字,叫竹賢。文雅的名字沒被叫起來,反倒是這個‘蠶’,知道的人更多。
桃花娘話裏的‘那邊’,林雨桐也想起來了。說的是給金家的老大金滿城說的親事。
一說這事,金嬸子的聲音就更敞亮了,“回了,說的差不多了。”
五條光棍,能解決一條算一條,當媽的肯定都能愁死。
桃花娘嘴上應著好,手上拔草隻靠著金嬸子這邊來,還不停的對嬸子使眼色,眼角瞄著林雨桐的方向,“……趕緊把大的事給定下,下麵的就好辦了……要不然現成的都得飛了……”
金嬸子抿著嘴,就是這個話啊。
如今都不敢對人家姑娘挑三揀四的,隻要願意跟自家的兒子,不是斜眼瘸腿缺胳膊少腿的,就行了。
老四十八了,這邊有一個等著呢。不急!
老三十九了,那就是個混賬犢子,從小到大就沒消停過。不過淘小子也有一點好,就是到了說媳婦的時候不要自己操心。人家那邊也偷摸的談著呢。還是一個村的姑娘,不過不在一個隊就是了。那姑娘長的不好,有點小齙牙。人有點馬大哈,別的就沒毛病,她心裏就挺願意的。這家就是這德行,那細致人家出來的細致姑娘,家裏排布不開。
老二呢,二十二了,且是不小了。不過老二有本事啊,到哪都混得開。之前還有人說西營裏要給姑娘招贅,就想找個能撐門立戶的。她當時沒應,可心裏卻是肯的。也隻四五裏路遠的地方,招贅出去又怎麽的?
這都得先把老大的事給說定了。老大都二十四了。高中畢業,在飼養場裏幹的事輕鬆的活計。可就是說不上親來,說到底,還是窮,還是下麵兄弟多,把老大生生給拖累了。
她是這麽想的。可林雨桐歇息的時候,跟蘇小琴在一邊,跟一群的姑娘家說話。
人家也說了,“那金滿城挑一擔水腿底下都打飄,也不知道那姑娘看上她啥了?”
說話的是個高挑的姑娘,一頭齊耳短發,嘴裏嚼著不知道叫什麽名字的野果,青青澀澀的,她卻嚼個不停,邊嚼邊唾。
蹲在下麵整理野菜的圓臉姑娘,叫鳳蘭的,她嘿嘿笑,“我舅媽給做的媒,這我知道。那姑娘她爹是一隻眼,她下麵弟弟妹妹四五個,她爹要了三百塊錢,金家還答應結婚給老大買一輛自行車。”
那這著實可不少了。
林雨桐這邊聽著呢,就覺得大家夥都往她這邊看。
她能說啥,說要啥要,要啥自行車?!
蘇小琴撇撇嘴,“這在城裏也算是大價錢了。”
林雨桐心說,要叫老太太知道了,指定更不願意了。你說你塌窟窿累債的給老大娶了媳婦了,剩下的四個媳婦你要咋整?
四爺一直都是金光閃閃的大腿形象,這會真成了窮泥腿子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下午的時候,往飼養場拉草,小夥子大姑娘的配對拉車,林雨桐才有機會跟四爺說話。
兩人一個拉,一個在車轅的地方推,還不敢大聲說話,前前後後都是人啊。
林雨桐說,“怎麽辦吧?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幹?”
“上學的事現在先別想。”四爺回頭就笑,“再等上一段時間,許是就有結果了。沒事,回頭給你找個好活去。”
不是說這個。
我當然也知道想靠上學跳出農門不現實。畢竟這姑娘就上過小學一年級,然後養父母不要了,再到老太太身邊,就根本沒念過書。哦!前兩年村裏有知青的時候辦過掃盲班,她上過一期,大概三個月,一共是十二節課。學的也就是‘我是中國人’‘我熱愛中國共|產|黨’‘我愛北|京天|安|門’‘想念毛|主|席’‘h大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這一類的。算是認識幾百個字了。會念會認,但未必會寫。
你說這麽一個人,突然去考什麽大學,這不是鬧妖嗎?
根本就不可能。
再說四爺吧,情況能稍微好一些。屬於小學畢業,初中肄業,要非說初中文化水平,勉強算夠格。
回頭兩人考上北大了,結果一定不是喜大普奔,而是接受一撥又一撥的調查,原因——作弊!
別說沒事,這時候為了個大學名額,什麽事鬧不出來。一封舉報信,後果得在監獄裏呆上半輩子。什麽自學不自學的,這些東西沒人查就沒事,要有人查,那你就得說清楚。自學的,學了哪些?從哪裏學的。練字的本子呢?看了哪些書,從哪裏弄的書?一個謊言得需要無數的謊言去掩蓋,根本就經不住查證的。
好似眼前除了繼續幹農活,別的招也想不出來。
這個時候還是生產隊,隊裏還有自己的飼養場。
豬牛羊都有。
如今的飼養場就倆人,負責投喂牲畜。其中一個就是四爺的大哥,那個據說是挑水腿都打晃的金滿城。
他其實在飼養場幹活都吃力,抱著一堆草看著都沒人家一個姑娘抱的多。但人家算是有手藝啊,高中畢業跟著一個老獸醫學了點技術。比如羊要□□,豬要煽了,這些活他行,再就是打針了。人家給開了藥,他能下手打進去。這在當時,就是了不起的手藝。整天在飼養場混著,拿著九分的公分,頂個壯勞力。
這會子到了地方下草,四爺肯定不叫林雨桐幹的,他自己利索的都幹了。靠在車邊跟林雨桐說話,“鎮上的畜牧站要人……我這幾天過去瞧瞧……臨時工……你先過去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的臨時工,其實後來差不多的都轉正了。
四爺是想走這個空子。至少暫時性的,不用的再幹苦力了。過段時間就該收麥子了,更累。
林雨桐現在還屬於兩眼一抹黑的狀態,他說行就行。
這裏也不是說話的地方,她也沒細細的問,隻趕緊道:“要錢嗎?”這個時代的人民幣,還存著不少。
四爺搖搖頭,“不用!”五個大小夥子一間屋子,衣服都是胡亂的拉著就穿,還錢呢。啥也放不住。
那他是怎麽辦到的,林雨桐就不能知道了。
說著話,一抬頭瞧見他嘴皮都裂了,這是渴的。可一瞧,都在飼養場的水甕裏舀涼水喝呢。這麽多人就一個水瓢。
咋喝?
隻得忍著了。
第二天林雨桐就找了個罐頭瓶,帶了一瓶子涼開水去。先得放到低頭的樹下,用一堆草蓋著。跟四爺說了,他才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過去喝點。不是不敢叫人看見,是看見了大家都要喝。自己煮了半晚上的瓶子不又白搭了。給上麵蓋上草,別人就以為是有人留著自家喂雞的。這種有主的東西,基本是沒人去動的。
兩人跟做賊似得,說個話跟地下黨接頭,遞個東西吧,都比地下黨傳遞情報還困難。
老太太的一雙眼,整天跟個探照燈似得,稍微回來的晚一點,就能審半個小時去。
今兒一罐頭瓶的水喝完了,老太太進門就問,“一個人喝的?”
“嗯!”林雨桐應的麵不改色,“喝了外麵的水肚子疼。”
趕緊往自己的身體上扯。
老太太的表情這才好點,“以後那水是不能喝。”
其實老太太的生活比周圍人家的都生活都精致,大戶人家的日子過過,再怎麽窮,沒見老太太都收拾的利利索索的。何況,老太太是真不窮。
要麽說小老太太是聰明人呢。當年那大官男人走了,給她是留了錢的。那時候是銀元,金條。這些玩意老太太就沒叫露麵。藏了!還跟著大老婆看人家的臉色過日子。為什麽?不就是知道她走不了嗎?想走也行,隨身的東西那些兒女都搜呢。一旦翻出來,東西留下,人走!當年好多人家都是那樣。所以老太太不走,說了,走了她怎麽活啊。她沒孩子,老爺子沒給留家產財產。這話大部分人都信。誰有錢誰願意低人一等?結果老太太受了幾年磋磨,其實新社會了,說是磋磨,那也不過是家務活多幹點。再欺負的狠了,就有人出麵管了。等沒人養她了,她還得了半拉院子。對外的形象就是可憐!可林雨桐知道,那老棗樹下麵,老太太埋著好東西呢。偶爾也拿出一個銀元來,去隔壁的縣城換成毛票用了。不顯山不漏水的。
所以,這姑娘跟著老太太其實真不算是吃苦了。
沒吃過的苦的孩子,老太太當然舍不得再叫孩子到別人家去吃苦的……
作者有話要說:先說一聲,這個故事可能會很長。以家族為點,時間線上會從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今天。本來這個故事是要單獨成書的,但代更君一再的煩我,說將四爺和桐桐代入裏麵也很有帶感。這才改了一部分大綱,有了如今這個故事。故事另外成書,原本分了三卷,三代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經曆不同生活的故事。如今改了,效果會如何,還不知道。我努力的寫,大家勉強的看,先這樣……
喔喔喔……
這是雞叫聲。
這聲音該是非常常見才對,可對林雨桐來說,好些年沒聽過了。住在九州清晏裏,那地界就是再怎麽接地氣,想聽雞叫聲也難。
這些年過的累啊!不管是四爺還是自己。那也不光是為了了卻四爺的遺憾,對於林雨桐而言又何嚐不想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其實換做任何一個能回到過去的國人,隻怕想做的也是那個。隻怕時間不夠,隻恨時間不夠。想做的有太多,而能做的卻都有限。隻能說那三十多年,盡力了!至於以後如何,那真不是她該想的事了。
累的很的時候,她就跟四爺說,要是有下輩子,她要好好的歇一歇。四爺就笑,隻說好!
這麽想著,習慣性的伸手,往邊上一摸。
“醒了就起!”帶著幾分威嚴的女聲在邊上響起,“摸來摸去的,摸啥呢?”
林雨桐蹭一下就坐起來了,雞叫頭遍,天還不亮了。屋裏烏漆嘛黑的,什麽也看不見。眨巴了半天的眼睛,慢慢的適應黑暗,這才看見,炕的另一頭坐著個人。模模糊糊的,隻有個輪廓,可瞧著輪廓,又十分嬌小的樣子。
她心裏就有了結論,這是個身材嬌小的小老太太。
然後呢?
然後屋裏其他的光景也看不見,對麵的小老太太是哪個她也不清楚。如今是啥年啥月到了啥地方,更不知道。
怎麽辦?
‘噗通’一聲,直挺挺的往後一倒,接著‘睡’!
那頭的老太太嘴裏不知道嘟囔了一句啥,林雨桐假裝沒聽見,伸手悄悄的摸了摸枕頭——粗布的枕頭皮子。拈著枕頭角搓了搓,直覺這裏麵放的是——小麥的秸稈。這玩意剁碎了放在枕頭裏,要是新做的就有點紮人,要是枕的時間長了,摸起來光光的。她感覺手底下就是這種質感。把被子往身上拉了拉,腳動了動,看來感覺是沒錯了,都是粗布的料子。
可根據這個,也判斷不出時代啊。
沒治了,抬手往身上摸了摸,不是肚兜!是一件褂子,感覺吧,這個有點像是——的確良!
林雨桐眉頭都打結了,總有一種日子在反複過的感覺。
正懵著呢,小老太太的聲音就響起來了,“醒了就起!誰家的大姑娘睡到現在的。”
林雨桐將腦袋從被窩裏探出來的時候,天已經蒙蒙亮了。頭頂往上一點點,就是窗戶,窗戶不大,紙糊的,上麵貼著的福字有些舊了,但還規整的在上麵貼著呢。
沒坐起來,轉著眼珠子往老太太的方向一看,林雨桐心裏哎呦了一聲。
為啥?
因為她的心裏此時就一句話——好標致的老太太。
沒錯,就是標致!
老太太盤腿在炕上坐著,腳都壓在屁股下麵,就是那種她始終都學不會的盤腿法,人老太太就在那盤腿坐著呢。黑色的褲子,林雨桐覺得應該是那種下邊要綁腿的大檔褲子,上麵是一件灰色的偏襟襖子。穿的整整齊齊,給人的感覺吧,就是胸型好像還在,腰身也很纖細。再往上看,脖頸長長的,鵝蛋的臉,頭發在後麵盤起來,梳的溜光水滑。再說那張臉吧,皺紋有,感覺都要在六十往上,柳葉彎眉櫻桃口,如今光線不好,也看不出來是白是黑,但隻這個輪廓,還有坐在那麽端著的姿態,叫人隻打眼一看,就覺得這是美人。這要是擱在年輕的時候,絕對是美人中的美人。
跟那種明明六七十,整容整的年輕那種美不一樣。要非要比較的話,就拿電視上的人來比。同一個演員,從年輕演到年老。那種老法,就是老了也特別有型,看得見年輕時候影子的老法,覺得放在小老太太身上特別合適。
林雨桐半眯著眼睛,盡量避免跟老太太說話。左右看看,枕頭邊上是疊放的整整齊齊的衣服。
襯衫,碎花的的確良。往身上一穿,感覺是要腰身沒腰身,要胸脯沒胸脯,直筒子沒形的很。再往下摸,拎出來的是褲子,勞動布?好像是的!靛青色的。倆褲腿寬的很,腰上不是拉鏈,是扣子。扣子扣上,找皮帶沒找見,摸到褲腰帶,好吧!褲腰帶就褲腰帶吧。
躺在那裏直挺挺的把褲子穿上了。
下炕,炕下放著鞋,摸了摸,在鞋裏麵塞著襪子,尼龍的襪子,腳底板上還帶著補丁,但卻也幹幹淨淨的。穿上,然後將腳塞到鞋裏。
鞋是布鞋,偏帶的,應該是舊鞋,鞋穿的鬆了,帶著不用解就能脫能穿。
這身打扮,擱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算是比較體麵的了。
穿戴好,雙腳跺了跺,好像如此能叫身上的衣服更順帖一樣。這才顧得上左看右看的看著房間,除了一個能睡三四個人的大炕,還有一個大方桌,正對著房間的門。方桌兩邊,各放著兩個老式,特別老式的靠背椅子。應該是黑漆的,如今是斑駁了,早也不見最初的樣子了。磨的都有些發亮。
桌子上放著一個熱水瓶,竹編的外罩,是那種小號的暖水瓶,後來在超市裏都找不見的那種型號。正中間一個搪瓷的大盤子,盤子上放著一個白瓷的茶壺,茶壺邊上倒扣著倆茶杯。
從這物件看,這家裏的人口就很簡單了。
兩口人。
除了自己,大概就剩下老太太了。
屋裏沒有衣櫃,隻有兩隻那種大門箱子。林雨桐對這東西熟悉的很,曾經還用這東西壓過床頭。如今沒床壓,這東西放在炕頭,就在老太太的身後並排放著。上麵放著已經疊起來的被褥。
可能是這左看右看的樣子像是找東西,老太太就說話了,“找啥呢?臉盆在外頭……”
“哦!”林雨桐應了一聲,見老太太伸手給自己疊被子去了,她才邁步往出走。
房間的門不是後來常見的那種一扇的門,是倆扇,中間帶著閂,林雨桐將門打開,屋外的冷空氣就鋪麵而來。渾身打了一個哆嗦,頭腦也清醒了兩分。
如今該是初夏吧。空氣裏帶著若有若無的棗花香氣。覺得冷,應該是起的早了。天蒙蒙亮,估摸是五點多的樣子吧,隻穿著襯衫還是有些冷的。
門外的窗戶下麵,放著臉盆架子。拿了盆,去院子裏的水甕裏舀水洗臉。
沒找到鏡子,摸了摸頭上是兩個麻花辮,不亂,隻拿著放在窗台上的梳子將頭發抿了抿。想起老太太一絲不苟的頭發,估摸著她是見不得毛躁的,還特意用梳子蘸水來梳。
至於刷牙……別人的暫時不想用。摸到後頭廚房用鹽蹭了蹭就算了。
覺得整理的齊整了,結果進去之後明顯感覺到老太太的眉頭皺了皺。
兩人四隻眼相互瞪著,老太太的眉頭皺的更緊了,林雨桐正想著怎麽搭話呢,大門外就傳來說話聲。
“秀雅嬸子,起來沒?用一下你家的水桶……”
林雨桐心說,誰在外麵說話呢。這嗓門大的,半條巷子都得驚動了。
她朝大門的方向看了一眼,剛扭過頭就見老太太的眉頭已經皺的能夾死蚊子,“不開去愣著幹啥呢?”
“嗯?”林雨桐愣了一下就明白了,感情這‘秀雅嬸子’就是老太太啊。
她麻溜的出去,將門閂拉開,門口站著個四十歲上下的……嬸子吧。
應該是叫嬸子的。
林雨桐抿嘴一笑,就把門讓開了。
“桐起來了?”這嬸子邊說就變往裏麵走,穿過穿堂,就是院子,院子的牆邊,放著倆水桶,水桶上放著一根扁擔。那水桶是洋鐵皮做的,邊上還用紅漆寫著個‘齊’字。
這是一種記號,就是借出去的東西,也不至於用的人多了,到時候說不清楚,弄丟了也沒處說理去。
帶著‘齊’字,是這一家姓齊呢,還是老太太姓齊。
不好說。
反正家裏瞧著,就老太太跟自己。也不知道是啥關係。說是祖孫也行,可也說不來是不是老太太得的老來女。
這邊還琢磨呢,那邊那嬸子已經用扁擔擔著水桶出來了,一邊往出走一邊道:“桐,門開著,一會兒叫老四過來,順道擔兩擔水就夠你們用兩天了……”說著話,就出了大門,都到巷子裏了才又回頭喊了一身,“嬸兒,走了啊……”
老太太在裏麵一邊用小掃把掃炕,一邊高聲應了一聲。
林雨桐看著老太太的動作,聽著門口有大掃帚掃過地麵的沙沙聲,趕緊從大門背後找掃掃帚,終於不用愣著跟個二杆子似得了。
這房子的布局有點像是西北的農村,一進大門就是穿堂,穿堂兩邊,各有兩個房間,東邊為上房,家裏的長輩住。西邊為下房,小輩主。過了穿堂是院子,院子裏東西都能蓋抱廈,廚房一般都在廈房裏。
林雨桐一邊把穿堂裏的塵土往大門外掃,一邊看隔著一條四五米寬的巷子的對門,那家就是這樣的格局。房是草房,泥坯子的牆麵,但看著卻闊朗的很。
自家這邊住的,好像有點小。準確的說是小了一半,像是半拉子院子。
穿堂隻有一半,一間房子自己跟老太太一屋。穿堂很窄,進去就是個窄院子。院子裏一棵大棗樹,兩邊都伸到隔壁的院子裏去了。剛才去的廚房,應該是後來搭建的,緊靠著住人的屋子,隻有半間房大小。
掃到門口了,才發大部分人家門口都掃幹淨了。大人叫,孩子哭,巷子裏雞亂跑。@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路過了還都彼此打個招呼。
這個說‘桐,今天不下地?’那個說,‘桐,咋起晚了?’
林雨桐含混的一個個應著,唯一想的就是趕緊找個時間找個空間,看看以前的記憶,要不然整個人都是木的,感覺反應都很遲緩。
轉過身,要去掃院子的時候,就聽見有人喊:“桐,趕緊接住嘛,沒看見人家給你送水來了……”
緊跟著就是幾個女人的哄笑聲。
弄的林雨桐有點莫名其妙,送水就送水,笑啥呢?@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一扭臉,見半低著頭,一個高挑的平頭小夥子,擔著水過來了。半舊的白襯衫敞開著,露出裏麵洗的發黃的背心,軍裝褲子有些發黃,卷起來到小腿上,腳上一雙膠鞋,光著腳。
小夥子一抬頭,林雨桐就對上一雙黝黑的眸子。
得了!
四爺您又賺了一輩子。
這個出場,絕對是最帥的。
四爺嘴角翹起,擔著擔子就進了門,林雨桐將人往院子裏領,一抬頭,就瞧見老太太隔著窗戶往這邊瞧的眼睛。
這還看的挺緊。
大姑娘小夥子是不好太親密。林雨桐給了四爺一個眼神。
四爺拄著扁擔,微微的挪了挪,替林雨桐擋住那雙銳利的眼睛,“都好?”
林雨桐上下打量了四爺一眼,“好著呢。你什麽情況?”
四爺還沒說話呢,就聽老太太的聲音傳來了,“桐,針線放哪了?”
林雨桐哪裏知道?
四爺輕笑一聲,“行吧。知道你在哪就行。等我找個機會找你來。”說著,把水倒入甕裏,把水桶連同扁擔放在靠牆的位置,轉身又走了,到門口的時候跟裏麵打招呼,“齊家奶奶,水用完就言語一聲……”
老太太在裏麵沒言語,林雨桐給四爺使了一個眼色,叫他先走了。
林雨桐的心踏實下來了。剛想著是不是得去廚房做飯了,老太太在裏麵叫了。她進去,坐在炕沿上,還沒坐踏實呢,就聽老太太道:“死了那條心吧,老金家不行。”
老金家?誰家?
“人是好人。”老太太輕哼一聲,“可好人有啥用啊。弟兄五個,光棍五條!上麵兩層老人,進了門不背帳都是走運,你說這日子你怎麽過?”
說的這個吧,自己一聽就差不多知道是怎麽回事了。家裏兄弟多,日子難過。家裏爺奶估計還都活著。一大家子過日子,肯定不好過。這要是自己嫁閨女,這日子肯定也不能成。
不過如今就要另說了,那人不是四爺嘛。
老太太說金家,借桶的嬸子說老四。
那四爺就是金家的老四了。
林雨桐也不說話,耷拉著臉,往炕上一躺,不是故意要跟老太太不對付,實在是要找個機會接收原主的記憶需要時間。
老太太一見她這樣,果然就不說話了。抿著嘴坐在一邊,垂著頭閉著眼的,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既然擺出鬧脾氣的樣子,林雨桐就安心的閉上眼睛。
腦子裏就跟過電影似得,一段又一段的在腦海中閃過。
如今是七九年,這姑娘十七歲了。跟老太太的關係了,屬於是收養與被收養的關係。老太太齊秀雅,都六十七了。小商人之家,長大了,家裏也落魄了,因為生的好,給當官的做了姨太太。沒兒沒女的,等解放了,也不興小老婆那一套了。那家的男人帶著更小的小老婆跟那小老婆生的孩子,去了台彎了。剩下的一個都沒帶。那有孩子的小老婆們,都跟著各自的子女另謀生路去了。隻她跟著大老婆和人家大老婆的孩子回了老家。沒幾年那大老婆也死了,人家那些孩子也不養她了,把老房子的一排馬廄分給她。就是如今住的這院子。窄窄的一溜。
她一個小腳老太太,從沒吃過苦的。孤寡一個,那些年都是生產大隊照顧,那些年特殊時期,倒是也沒被波及。用那時候的話說,她也是受苦受難被壓迫的婦女,如今被解放了,算是一個典型了。典型嘛,這自然是處處能受點優待。
怎麽就收養了一個孩子呢。其實收養這姑娘的時候,這姑娘都七八歲了。
不是爹媽死了,而是那邊的爹媽養不起了。這姑娘本來也不是人家的親生孩子,是抱養來的。後來人家生了親生的孩子了,日子又難過,孩子越大吃的越多,這自然就養不起了。有人看那孩子可憐,就說好歹給孩子找個下家吧。這不,就找到齊老太太這裏了。
怎麽找到這兒的呢?這兒是方圓最大的鎮子,每逢鎮上趕集,老太太就在巷子口擺上茶水攤子。那些年不興買賣的時候,她這算是義務服務,享受照顧嘛,老太太聰明的也去服務別人了。一來二去的,這認識的人就多了。這個說那個老太太心善,那個說老太太孤單單的一個養個孩子得將來老了也有人伺候,端個茶倒個水的。就這麽的,遠隔著幾十裏路呢,人家第一個就想到的是她。
孩子都給直接帶來了,老太太非得說不要?
就這麽的,這姑娘就放在老太太的名下了。當時老太太都奔六十的人了,當媽肯定輩分不對,幹脆就算是收養了孫女。嫌麻煩,連名字都沒改,就叫林雨桐。
一晃眼十年過去了,小姑娘成大姑娘了,該說親,該嫁人了。
老太太對小姑娘看中的小夥子不太滿意。
也是那樣的條件,誰家都得斟酌一番。這也算是情有可原吧。再是青梅竹馬的,以老太太過來人的眼光看,也不成。
等睜開眼的時候,飯已經上桌了。
她起來用毛巾將臉給抹了,就做到桌前了。
玉米麵的餅子,大碴子粥。
沒了!
菜是沒有的。今兒沒下地,沒撿著野菜,就這麽吃吧。
“還是想不通?”老太太抬眼繼續瞅著林雨桐。
林雨桐低著頭,“奶,您說的都有理。隻您看到了不利的,就沒看到好處。您想想,咱家就咱兩人,我一出嫁,家裏就剩下您了。您都什麽歲數了,六十七了。有個重活誰幫您幹?有個頭疼腦熱的誰能照顧?金家一百個不好,就隻占了一樣好,那就近便。”一條巷子住著,中間隔了兩戶人家,從這邊家門口走到那邊家門口,三四十米的距離,就是磨蹭啊,一分鍾也到了。站在屋裏大聲吆喝一聲,那邊就聽的見。
不好?
老太太端著碗的手一頓,卻沒言語,隻把放著餅子的盤子往林雨桐麵前推了兩分,“你也說了,我都六十七了。還能活幾年。為了這幾年,搭上你一輩子不值當的。”
嘿!
這小老太太,說不聽了還?
早上沒出工,中午就不行了。
林雨桐手腳利索的洗了鍋碗,就聽見外麵有人叫了,“桐……走了……”
她趕緊應了一聲,把屋簷下的一雙更舊的布鞋換上,跟老太太說了一聲就走。
門口站著個十六七的姑娘,記憶裏她叫小琴。
圓盤大臉梳著倆小辮,身材看著圓滾滾的,一看就有福相。這長相導致的結果就是家裏的門檻都快被說媒的踏破了。
她拽著林雨桐,邊走還邊往嘴裏塞雞蛋,“你奶答應了沒?”
看來小閨蜜是知道這青梅竹馬二三事的。
林雨桐搖搖頭,將小琴偷偷塞過來的半個蛋白塞到嘴裏,口感怎麽說呢?就想問問這姑娘,到底把剝了殼的雞蛋攥在手心裏鑽了多久。
努力將帶著怪異鹹味的雞蛋咽下去,剛要說話,就覺得腰眼上被人捅了一下。
小琴挎著林雨桐的胳膊捅了一下她,不停的使眼色,“看看……出來了……”
一抬頭,瞧見四爺扛著鋤頭正出門。
林雨桐看見四爺的同時,還看見作為背景的草房,然後還有從草房裏連貫而出的五個大小夥子。
如今的四爺有個十分接地氣的名字,他叫滿囤。
金滿囤!
搭上這姓氏之後,越發覺得這個名字光輝照人了。
林雨桐剛想說話,結果胳膊被小琴一拽,腳下不由的得跟上她的步伐,這就蹭蹭蹭的被人拉走了。特意的從這群小夥子身邊快步路過,然後才放慢腳步。
身後傳來一群人轟然而笑的聲音。巷子裏的小夥子們,聚在一塊,前前後後的就這麽走著。估計是看見林雨桐被拽走了,打趣四爺了。
一條巷子住著三四十戶人家,這時候的家庭嘛,孩子一生就是一大串。一兩個算少的,三四個是平常,五六個不稀奇,七八個也都能養活。
這麽一算,年紀相仿的小夥子這得有多少,反正是一回頭,就是一片的感覺。
這邊被拉扯的狼狽的林雨桐還沒抱怨呢,這位叫蘇小琴的姑娘先抱怨了,“……你就是想說話,現在也別說吧。等會,等又機會了我給你把風。看剛才把我嚇的……”
你說都一起長大的孩子,這到了青春期了,倒是相互不搭理了。那相互說話的,八成都是搞對象的。
林雨桐的慢慢適應這十七八小姑娘的心態,跟著嗬嗬的點頭。忍不住回頭瞧一眼吧,這邊剛轉過頭,後麵又是一陣陣笑。
饒是老臉皮厚,這也經不住啊。
跟著蘇小琴快步離開,到了地頭,隊長分配任務,女人給麥地除草,男人翻修飲渠,就是低頭灌溉用的水溝,淺淺的隻到大人小腿肚那麽深淺就行。這種水渠差不多是用一次修一次。小麥已經抽穗了,估計最近得灌一次。
跟著女人下地,一人一隴。小麥高的都過了小腿的位置了,地裏的草長的都比麥高了,更有些已經開了花,再不拔了,等接了籽要不落到地上,要不就混入麥子裏了。好些年都沒幹過這活了,不過也還好,這身體是幹慣了的。彎得下腰,也蹲的下身。拔那麽粗壯的草,手被勒的也不怎麽疼。
拔了三五分鍾,抬起頭看看別人都是怎麽幹的,怕哪裏做錯了,平白添了事端。還想再瞅瞅四爺現在在哪呢。
結果四爺沒瞅見,估計是被安排的遠了。但四爺的媽,這位借桶的嬸子卻看見了,就在自己隔壁,彎著腰,一邊拔草一邊將裏麵已經長老的野菜挑出來,掐了上麵的葉子,抬手塞到衣服兜裏。等塞滿了,也夠一捆了,再用別的草將這野菜葉子捆起來放在隴子上。帶回家去搭著糧食就吃了。
林雨桐這才想起,家裏也沒菜呢。於是見了野蔥野蒜,也都扒拉。那野蒜的味道其實不好,生吃跟洋蔥的味道有些相似,甚至比洋蔥還辛辣。但這玩意屬於不要錢的。好歹添個味吧。如今是有錢也沒處買菜去。
感謝本尊是個勤勞的好姑娘,幹了這麽久都沒覺得怎麽疲憊。
耳朵還有閑工夫聽別人嘮嗑。女人多的地方話多,到什麽時候都是如此。這麽多女人聚在一起,能不說話?
這麽多人說話,那麽多的話題,該聽誰說呢?
耳朵很懂主人的心思,主動切換了金嬸子的頻道。
金嬸子邊上是她家的對門,兩人年紀差不多,林雨桐跟那人也熟悉,像她這麽大的,不管誰家的孩子,都管她叫桃花娘。
桃花是她的名字,‘娘’這個稱呼,在有些地方跟嬸子的概念差不多。
人家叫桃花,人卻也有些對不住桃花。長的不算好看,參差著一嘴牙,說話有些咬舌。
就聽她說,“大蠶,那邊給回話了沒有?”
大蠶,是金嬸子的名字。說不上是名字,那時候的女娃娃,有個乳名叫就不錯了。也不正經取名字。在娘家的時候叫‘蠶’,因為排行老大,就叫大蠶。回來嫁到金家,又給取了名字,叫竹賢。文雅的名字沒被叫起來,反倒是這個‘蠶’,知道的人更多。
桃花娘話裏的‘那邊’,林雨桐也想起來了。說的是給金家的老大金滿城說的親事。
一說這事,金嬸子的聲音就更敞亮了,“回了,說的差不多了。”
五條光棍,能解決一條算一條,當媽的肯定都能愁死。
桃花娘嘴上應著好,手上拔草隻靠著金嬸子這邊來,還不停的對嬸子使眼色,眼角瞄著林雨桐的方向,“……趕緊把大的事給定下,下麵的就好辦了……要不然現成的都得飛了……”
金嬸子抿著嘴,就是這個話啊。
如今都不敢對人家姑娘挑三揀四的,隻要願意跟自家的兒子,不是斜眼瘸腿缺胳膊少腿的,就行了。
老四十八了,這邊有一個等著呢。不急!
老三十九了,那就是個混賬犢子,從小到大就沒消停過。不過淘小子也有一點好,就是到了說媳婦的時候不要自己操心。人家那邊也偷摸的談著呢。還是一個村的姑娘,不過不在一個隊就是了。那姑娘長的不好,有點小齙牙。人有點馬大哈,別的就沒毛病,她心裏就挺願意的。這家就是這德行,那細致人家出來的細致姑娘,家裏排布不開。
老二呢,二十二了,且是不小了。不過老二有本事啊,到哪都混得開。之前還有人說西營裏要給姑娘招贅,就想找個能撐門立戶的。她當時沒應,可心裏卻是肯的。也隻四五裏路遠的地方,招贅出去又怎麽的?
這都得先把老大的事給說定了。老大都二十四了。高中畢業,在飼養場裏幹的事輕鬆的活計。可就是說不上親來,說到底,還是窮,還是下麵兄弟多,把老大生生給拖累了。
她是這麽想的。可林雨桐歇息的時候,跟蘇小琴在一邊,跟一群的姑娘家說話。
人家也說了,“那金滿城挑一擔水腿底下都打飄,也不知道那姑娘看上她啥了?”
說話的是個高挑的姑娘,一頭齊耳短發,嘴裏嚼著不知道叫什麽名字的野果,青青澀澀的,她卻嚼個不停,邊嚼邊唾。
蹲在下麵整理野菜的圓臉姑娘,叫鳳蘭的,她嘿嘿笑,“我舅媽給做的媒,這我知道。那姑娘她爹是一隻眼,她下麵弟弟妹妹四五個,她爹要了三百塊錢,金家還答應結婚給老大買一輛自行車。”
那這著實可不少了。
林雨桐這邊聽著呢,就覺得大家夥都往她這邊看。
她能說啥,說要啥要,要啥自行車?!
蘇小琴撇撇嘴,“這在城裏也算是大價錢了。”
林雨桐心說,要叫老太太知道了,指定更不願意了。你說你塌窟窿累債的給老大娶了媳婦了,剩下的四個媳婦你要咋整?
四爺一直都是金光閃閃的大腿形象,這會真成了窮泥腿子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下午的時候,往飼養場拉草,小夥子大姑娘的配對拉車,林雨桐才有機會跟四爺說話。
兩人一個拉,一個在車轅的地方推,還不敢大聲說話,前前後後都是人啊。
林雨桐說,“怎麽辦吧?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幹?”
“上學的事現在先別想。”四爺回頭就笑,“再等上一段時間,許是就有結果了。沒事,回頭給你找個好活去。”
不是說這個。
我當然也知道想靠上學跳出農門不現實。畢竟這姑娘就上過小學一年級,然後養父母不要了,再到老太太身邊,就根本沒念過書。哦!前兩年村裏有知青的時候辦過掃盲班,她上過一期,大概三個月,一共是十二節課。學的也就是‘我是中國人’‘我熱愛中國共|產|黨’‘我愛北|京天|安|門’‘想念毛|主|席’‘h大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這一類的。算是認識幾百個字了。會念會認,但未必會寫。
你說這麽一個人,突然去考什麽大學,這不是鬧妖嗎?
根本就不可能。
再說四爺吧,情況能稍微好一些。屬於小學畢業,初中肄業,要非說初中文化水平,勉強算夠格。
回頭兩人考上北大了,結果一定不是喜大普奔,而是接受一撥又一撥的調查,原因——作弊!
別說沒事,這時候為了個大學名額,什麽事鬧不出來。一封舉報信,後果得在監獄裏呆上半輩子。什麽自學不自學的,這些東西沒人查就沒事,要有人查,那你就得說清楚。自學的,學了哪些?從哪裏學的。練字的本子呢?看了哪些書,從哪裏弄的書?一個謊言得需要無數的謊言去掩蓋,根本就經不住查證的。
好似眼前除了繼續幹農活,別的招也想不出來。
這個時候還是生產隊,隊裏還有自己的飼養場。
豬牛羊都有。
如今的飼養場就倆人,負責投喂牲畜。其中一個就是四爺的大哥,那個據說是挑水腿都打晃的金滿城。
他其實在飼養場幹活都吃力,抱著一堆草看著都沒人家一個姑娘抱的多。但人家算是有手藝啊,高中畢業跟著一個老獸醫學了點技術。比如羊要□□,豬要煽了,這些活他行,再就是打針了。人家給開了藥,他能下手打進去。這在當時,就是了不起的手藝。整天在飼養場混著,拿著九分的公分,頂個壯勞力。
這會子到了地方下草,四爺肯定不叫林雨桐幹的,他自己利索的都幹了。靠在車邊跟林雨桐說話,“鎮上的畜牧站要人……我這幾天過去瞧瞧……臨時工……你先過去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的臨時工,其實後來差不多的都轉正了。
四爺是想走這個空子。至少暫時性的,不用的再幹苦力了。過段時間就該收麥子了,更累。
林雨桐現在還屬於兩眼一抹黑的狀態,他說行就行。
這裏也不是說話的地方,她也沒細細的問,隻趕緊道:“要錢嗎?”這個時代的人民幣,還存著不少。
四爺搖搖頭,“不用!”五個大小夥子一間屋子,衣服都是胡亂的拉著就穿,還錢呢。啥也放不住。
那他是怎麽辦到的,林雨桐就不能知道了。
說著話,一抬頭瞧見他嘴皮都裂了,這是渴的。可一瞧,都在飼養場的水甕裏舀涼水喝呢。這麽多人就一個水瓢。
咋喝?
隻得忍著了。
第二天林雨桐就找了個罐頭瓶,帶了一瓶子涼開水去。先得放到低頭的樹下,用一堆草蓋著。跟四爺說了,他才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過去喝點。不是不敢叫人看見,是看見了大家都要喝。自己煮了半晚上的瓶子不又白搭了。給上麵蓋上草,別人就以為是有人留著自家喂雞的。這種有主的東西,基本是沒人去動的。
兩人跟做賊似得,說個話跟地下黨接頭,遞個東西吧,都比地下黨傳遞情報還困難。
老太太的一雙眼,整天跟個探照燈似得,稍微回來的晚一點,就能審半個小時去。
今兒一罐頭瓶的水喝完了,老太太進門就問,“一個人喝的?”
“嗯!”林雨桐應的麵不改色,“喝了外麵的水肚子疼。”
趕緊往自己的身體上扯。
老太太的表情這才好點,“以後那水是不能喝。”
其實老太太的生活比周圍人家的都生活都精致,大戶人家的日子過過,再怎麽窮,沒見老太太都收拾的利利索索的。何況,老太太是真不窮。
要麽說小老太太是聰明人呢。當年那大官男人走了,給她是留了錢的。那時候是銀元,金條。這些玩意老太太就沒叫露麵。藏了!還跟著大老婆看人家的臉色過日子。為什麽?不就是知道她走不了嗎?想走也行,隨身的東西那些兒女都搜呢。一旦翻出來,東西留下,人走!當年好多人家都是那樣。所以老太太不走,說了,走了她怎麽活啊。她沒孩子,老爺子沒給留家產財產。這話大部分人都信。誰有錢誰願意低人一等?結果老太太受了幾年磋磨,其實新社會了,說是磋磨,那也不過是家務活多幹點。再欺負的狠了,就有人出麵管了。等沒人養她了,她還得了半拉院子。對外的形象就是可憐!可林雨桐知道,那老棗樹下麵,老太太埋著好東西呢。偶爾也拿出一個銀元來,去隔壁的縣城換成毛票用了。不顯山不漏水的。
所以,這姑娘跟著老太太其實真不算是吃苦了。
沒吃過的苦的孩子,老太太當然舍不得再叫孩子到別人家去吃苦的……
作者有話要說:先說一聲,這個故事可能會很長。以家族為點,時間線上會從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今天。本來這個故事是要單獨成書的,但代更君一再的煩我,說將四爺和桐桐代入裏麵也很有帶感。這才改了一部分大綱,有了如今這個故事。故事另外成書,原本分了三卷,三代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經曆不同生活的故事。如今改了,效果會如何,還不知道。我努力的寫,大家勉強的看,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