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京火車站。
劉長佑和兒子劉思謙,一同隨著熙熙攘攘地人流,走出火車站大門,看向火車站外的廣場,一排排店鋪擺開,幾名軍警精神抖擻地站在路口,有些吃驚。
“父親,這聖京皇城果然不一樣,簡直大得沒邊了!剛才從一刻多鍾以前,我記得火車就入了聖京城,這麽長時間,火車跑得那麽快,才到這城裏的火車站,說明這聖京城區大得火車都要跑半個小時。唉,有幾年沒來聖京了,看來這皇城的城區範圍又擴大了不少啊。”劉思謙望著火車站外的寬大無比的廣場,感歎地道:“原本以為武昌城已經是帝國數一數二的大城了,繁花似錦,沒想到這聖京城更大更繁華。比幾年前我印象中的聖京又熱鬧了許多。太好了,在這聖京城做買***在武昌城肯定賺得更多,這才是我劉思謙的人生舞台,我已經聞到了聖幣那熟悉的味道。”
“那是自然!這可是帝國的皇城,5億人口的天朝上國的國都,也隻有這裏才能有如此盛世的景象!”劉長佑自動濾過兒子後半句話,歎道:“想不到,我又回聖京了!陛下不但沒忘記我,還給我升了官。你這小子,在武昌愛調皮搗蛋,在這天下腳下的聖京城中,都不要肆意妄為了。唉,都怪你媽將你慣得,成天沒個正型,要像你兩位兄長那樣,多念些書,然後參加科舉成為帝國的官員,這樣多好?偏偏你這小子,要搞什麽工商業,如今看看,整天遊手好閑地,在武昌城搞的雞飛狗跳的,卻沒一點用處。”
“哎呀,父親大人,你這思想啊,還真是守舊得很。如今都什麽時代了,官府布告上麵不是都號召大家走出農村,來帶城裏幫工做活,賺些快錢活錢。你這堂堂的湖北巡撫,即將上任的內閣委員,卻還是舊思想,隻是覺得讀書上學再考科舉做官才是唯一的正途嗎?要是陛下知道了,隻怕會後悔用你這封建老頑固了。”劉思謙辯論起來,還真是有些鬼才,竟然讓劉長佑還不上嘴,不過,因為劉思謙的聲音太大,讓車站外廣場的的行人看了過來,還得劉思謙連忙閉上嘴巴。
劉長佑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也不再說話,領著兒子趕忙往前快走幾步,待避開人群的注意之後,這才有些無可奈何地朝兒子道:“大眾廣場之下,小兔崽子能不能不要大聲胡說八道,差點泄漏身份引人注意。而且,沒大沒小的,有你這樣的兒子說父親的嗎?都是你媽給你慣的!才不到二十歲就不念書,整天不務正業地想著做生意,做那商賈之事難道比讀書好?就算如今朝廷鼓勵發展工商業,也是以讀書為重啊。”
劉思謙卻笑嘻嘻地道:“父親大人,二哥雖然也是讀書,可他讀的是機器製造的格物之學,放在前朝可也不過是個旁門左道的雜學罷了。我雖然沒去學堂念書,但這經商實業的書籍我可自幼便看了不少,如今乃是放下書本一展拳腳的時候了,說不定,到時候二哥還要被我雇請過來,替我做工呢!
再說了,父親你別以為我忙於玩耍就沒關心國家大事,這回陛下召見你,組建內閣委員,按兒子猜測,陛下和朝廷的根本目的,不外乎是進一步推進帝國的各項改革,深化發展。
就拿這工商業來說吧,按我的理解,工業和商業相輔相成,有了工業,也就是興辦工廠,才有貨品生產出來可供出售,而有了商業,也就是洋行和行腳商販,才能將這些貨品賣出流通,變成金錢,進而購買原材料或是雇請勞動力,轉為更多的商品和財富。
但僅僅是這樣,也就是初始的狀態而已。朝廷既然要加大內閣對國家的幹預,便是想通過官府的作用,引導各行各業縱深發展——父親你別這麽吃驚——這個詞還是我從報紙上看來的。
就從工商業來說吧。如今帝國的疆域雖然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但享用核心利益的,還是我們這些漢人,商品的需求,因為有海外殖民地以及帝國強大起來的緣故,雖然顯著越來越大,最緊要的,還是商品的生產,商品的生產卻並沒有急速擴大。這一點,可能就是陛下希望你們這些新上任的內閣委員們要做的事情。”
劉長佑有些吃驚,自己的這個排行第三的兒子還真是個怪胎,雖然才19歲年紀,卻真如他說的那樣,熟讀各種雜書,其中最多的便是工業和商業流通類的書籍,甚至連學業也不上了,偷偷在外開辦所謂的實業——代銷店——來。今天說的這番話,讓劉長佑還真是有些觸動,他何嚐不清楚,這次陛下將曾觀瀾這個內閣總理換下去,而將在全國範圍內改革最徹底、施政最大膽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定為內閣委員為首之人,領著他們這些太平聖國的老部下組成新的內閣,目的自然是進一步推進帝國的發展。
這不正是自己兒子所說的,加大內閣對帝國政務的掌控和幹預,引導各行各業,尤其是工業商業等實業更為發展麽。
見兒子說的有理,劉長佑也忘記了生氣,點點頭鼓勵他繼續說下去:“小兔崽子,你還真有點譜啊。那你倒是說說,這工商業如今已經有這麽大的發展了,還需要怎麽推進?”
劉思謙不假思索地道:“很簡單。工商業工商業,不是從工業就是從商業入手,通俗點講,就是分別從生產和市場兩個角度來發展。剛才我說了,如今帝國疆土擴張,人口也眾多,國際地位也顯著提高,聽說連印度和美洲的市場都打開了,因此,市場方麵不是重點,那麽重點就是貨品的生產。
我中華帝國自古便是個農耕大國,正是有父親您這種官員,培育了一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了頭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農,正好當初太平聖國和帝國成立的時候給眾多的鄉農分配了田地,加上帝國的好政策和聖肥的推廣使用,鄉民守著幾畝地,雖然還是有些窮,但都能填報肚子了,沒人願意背井離鄉離開幾畝田地外出做工,這樣便造成像書本上說的那樣,城市的工業缺少勞動力,進而影響貨品的生產。
因此,從這方麵說,父親的這次內閣的主要改革任務之一,應該就包含這一項,想辦法將死守幾畝田地的鄉村多餘勞動力給逼出來也好,哄騙出來也好,進城到工廠裏做工,促進工業的大發展!”
劉長佑和兒子劉思謙,一同隨著熙熙攘攘地人流,走出火車站大門,看向火車站外的廣場,一排排店鋪擺開,幾名軍警精神抖擻地站在路口,有些吃驚。
“父親,這聖京皇城果然不一樣,簡直大得沒邊了!剛才從一刻多鍾以前,我記得火車就入了聖京城,這麽長時間,火車跑得那麽快,才到這城裏的火車站,說明這聖京城區大得火車都要跑半個小時。唉,有幾年沒來聖京了,看來這皇城的城區範圍又擴大了不少啊。”劉思謙望著火車站外的寬大無比的廣場,感歎地道:“原本以為武昌城已經是帝國數一數二的大城了,繁花似錦,沒想到這聖京城更大更繁華。比幾年前我印象中的聖京又熱鬧了許多。太好了,在這聖京城做買***在武昌城肯定賺得更多,這才是我劉思謙的人生舞台,我已經聞到了聖幣那熟悉的味道。”
“那是自然!這可是帝國的皇城,5億人口的天朝上國的國都,也隻有這裏才能有如此盛世的景象!”劉長佑自動濾過兒子後半句話,歎道:“想不到,我又回聖京了!陛下不但沒忘記我,還給我升了官。你這小子,在武昌愛調皮搗蛋,在這天下腳下的聖京城中,都不要肆意妄為了。唉,都怪你媽將你慣得,成天沒個正型,要像你兩位兄長那樣,多念些書,然後參加科舉成為帝國的官員,這樣多好?偏偏你這小子,要搞什麽工商業,如今看看,整天遊手好閑地,在武昌城搞的雞飛狗跳的,卻沒一點用處。”
“哎呀,父親大人,你這思想啊,還真是守舊得很。如今都什麽時代了,官府布告上麵不是都號召大家走出農村,來帶城裏幫工做活,賺些快錢活錢。你這堂堂的湖北巡撫,即將上任的內閣委員,卻還是舊思想,隻是覺得讀書上學再考科舉做官才是唯一的正途嗎?要是陛下知道了,隻怕會後悔用你這封建老頑固了。”劉思謙辯論起來,還真是有些鬼才,竟然讓劉長佑還不上嘴,不過,因為劉思謙的聲音太大,讓車站外廣場的的行人看了過來,還得劉思謙連忙閉上嘴巴。
劉長佑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也不再說話,領著兒子趕忙往前快走幾步,待避開人群的注意之後,這才有些無可奈何地朝兒子道:“大眾廣場之下,小兔崽子能不能不要大聲胡說八道,差點泄漏身份引人注意。而且,沒大沒小的,有你這樣的兒子說父親的嗎?都是你媽給你慣的!才不到二十歲就不念書,整天不務正業地想著做生意,做那商賈之事難道比讀書好?就算如今朝廷鼓勵發展工商業,也是以讀書為重啊。”
劉思謙卻笑嘻嘻地道:“父親大人,二哥雖然也是讀書,可他讀的是機器製造的格物之學,放在前朝可也不過是個旁門左道的雜學罷了。我雖然沒去學堂念書,但這經商實業的書籍我可自幼便看了不少,如今乃是放下書本一展拳腳的時候了,說不定,到時候二哥還要被我雇請過來,替我做工呢!
再說了,父親你別以為我忙於玩耍就沒關心國家大事,這回陛下召見你,組建內閣委員,按兒子猜測,陛下和朝廷的根本目的,不外乎是進一步推進帝國的各項改革,深化發展。
就拿這工商業來說吧,按我的理解,工業和商業相輔相成,有了工業,也就是興辦工廠,才有貨品生產出來可供出售,而有了商業,也就是洋行和行腳商販,才能將這些貨品賣出流通,變成金錢,進而購買原材料或是雇請勞動力,轉為更多的商品和財富。
但僅僅是這樣,也就是初始的狀態而已。朝廷既然要加大內閣對國家的幹預,便是想通過官府的作用,引導各行各業縱深發展——父親你別這麽吃驚——這個詞還是我從報紙上看來的。
就從工商業來說吧。如今帝國的疆域雖然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但享用核心利益的,還是我們這些漢人,商品的需求,因為有海外殖民地以及帝國強大起來的緣故,雖然顯著越來越大,最緊要的,還是商品的生產,商品的生產卻並沒有急速擴大。這一點,可能就是陛下希望你們這些新上任的內閣委員們要做的事情。”
劉長佑有些吃驚,自己的這個排行第三的兒子還真是個怪胎,雖然才19歲年紀,卻真如他說的那樣,熟讀各種雜書,其中最多的便是工業和商業流通類的書籍,甚至連學業也不上了,偷偷在外開辦所謂的實業——代銷店——來。今天說的這番話,讓劉長佑還真是有些觸動,他何嚐不清楚,這次陛下將曾觀瀾這個內閣總理換下去,而將在全國範圍內改革最徹底、施政最大膽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定為內閣委員為首之人,領著他們這些太平聖國的老部下組成新的內閣,目的自然是進一步推進帝國的發展。
這不正是自己兒子所說的,加大內閣對帝國政務的掌控和幹預,引導各行各業,尤其是工業商業等實業更為發展麽。
見兒子說的有理,劉長佑也忘記了生氣,點點頭鼓勵他繼續說下去:“小兔崽子,你還真有點譜啊。那你倒是說說,這工商業如今已經有這麽大的發展了,還需要怎麽推進?”
劉思謙不假思索地道:“很簡單。工商業工商業,不是從工業就是從商業入手,通俗點講,就是分別從生產和市場兩個角度來發展。剛才我說了,如今帝國疆土擴張,人口也眾多,國際地位也顯著提高,聽說連印度和美洲的市場都打開了,因此,市場方麵不是重點,那麽重點就是貨品的生產。
我中華帝國自古便是個農耕大國,正是有父親您這種官員,培育了一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了頭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農,正好當初太平聖國和帝國成立的時候給眾多的鄉農分配了田地,加上帝國的好政策和聖肥的推廣使用,鄉民守著幾畝地,雖然還是有些窮,但都能填報肚子了,沒人願意背井離鄉離開幾畝田地外出做工,這樣便造成像書本上說的那樣,城市的工業缺少勞動力,進而影響貨品的生產。
因此,從這方麵說,父親的這次內閣的主要改革任務之一,應該就包含這一項,想辦法將死守幾畝田地的鄉村多餘勞動力給逼出來也好,哄騙出來也好,進城到工廠裏做工,促進工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