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齊歎道:“女王陛下,聯合王國以海洋貿易興起,更以皇家海軍傲視世界列強之巔,一向重視海軍,主要的軍費開支,都發展海軍,與皇家海軍想比,對於陸軍發展一向不夠重視。因此盡管陸軍士兵薪水不高,但還是無法招募太多。能保持16萬,已經是頂住了財政開支巨大的壓力了。”


    德比伯爵忽道:“印度那邊的坎寧怎麽回事?我記得前年那次印度的那些土著們大肆叛亂,大英駐印度的歐洲士兵也才4萬餘人,當時聯合王國從各地雖然調派了近10萬的兵力,但其中從大不列顛派去的,還不到2萬兵力,其他的都是從其他海外領地調集的、特別是從旁遮普調錫克兵8萬人,出了大力氣。而從印度本土募集了本土土著士兵共30萬人,讓印度土著士兵幫助我們平定那裏的叛亂,以印治印,最好不過。為何我們此次不繼續采用這種方式呢?那些印度土著士兵應該還沒解散吧?”


    首相羅素不滿地道:“德比伯爵,你也說了,前一次印度叛亂的平定,靠的是抽調錫克兵來以印治印。可這一次,難道你不知道,這次印度叛軍的主力和領頭者,就是錫克叛軍麽?再說,那些30萬印度土著士兵,因為印度總督府一直無法支付足夠的薪水,無奈之下,已經解散了十餘萬兵力,另外留下來的土著部隊,也有部分因為俸祿少而參與了這次叛亂。那些本地土著是不可靠的!”


    德比伯爵一臉平靜地道:“可錫克人也不是整體一塊!那叛亂的錫克軍隊,也隻是如今旁遮普一帶的錫克王國的叛軍,原本在印度各地,尤其是孟加拉管區和南部印度的馬德拉斯管區,甚至錫蘭和波斯等地,都有不少忠於大英的錫克士兵,他們都由大不列顛王國的軍官指揮,一心作戰,與世隔絕,想必他們還不清楚旁遮普錫克人叛亂的事情,派他們去攻打錫克叛軍不大可能,調往加爾各答那邊去進攻那些入侵的緬甸軍隊,總是沒問題的。另外,印度那麽廣闊的領地,成百上千的土邦王公勢力,我們完全可以用女王陛下和聯合王國的名義,對其中一些一向親近大英的王公進行封爵及授予勳章之類的手段,甚至可以封賞、封地等,將他們爭取到大不列顛的懷抱,再利用他們的軍隊,組織起來,去幫助我們平定那些叛軍。”


    首相羅素還是強行辯解阻止道:“這些背叛者,下等民族,都不可靠。連愛爾蘭人都開始背叛聯合王國,何況那些東方人?除非我們許諾讓他們建立自己民族的獨立王國,不直接幹涉他們內部事務。”


    維多利亞皺皺眉頭,打斷羅素的話喝道:“首相,本王覺得德比伯爵說的在理,何不試試!再說了,如今王國已經到了這個緊要關頭,就不要在乎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了。隻要能盡快平定愛爾蘭和印度的叛亂,有什麽條件,都可以先答應他們。”


    羅素這才注意到,女王時對自己不滿了。雖然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是君主立憲製,他這個首相也是議會推選出來的,但維多利亞女王地位尊貴,足以影響議會大多數議員的態度,而他的首相從表麵上的程序看也還是女王任命的,因此,他連忙認錯:“好的,女王陛下,我們內閣會聯合那些忠於聯合王國的本地勢力,哪怕答應他們一些不太過分的條件,隻要他們幫助聯合王國平定叛亂!”


    大家也都看出來了,女王陛下是實在被印度和愛爾蘭,尤其是印度的叛軍給嚇壞了,已經有些慌神。想想也是,畢竟印度那麽多的人口,大不列顛王國總共才多少兵力?總不能全派到印度上去吧。但又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印度被叛軍占領,從大不列顛手中奪走,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拉攏一批本地土邦王公們,將那些叛亂的軍隊鎮壓掉。哪怕將印度的利益讓出一部分,讓那些土邦王公們擁有自己的領地,甚至獨立成為大不列顛王國的附庸小國也行,總比將整個印度都丟了要好。如今的大不列顛王國的經濟和貿易,可有五分之一以上靠的是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的市場以及提供的原材料。


    內閣大臣們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監督下,已經商議好出兵規模和具體人數,就在大家以為馬上要散會,各自趕著分頭去執行的時候,新任的財政大臣兼殖民地事務大臣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站了出來,提出反對意見:“女王陛下,各位內閣們,如今大不列顛王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了‘世界工廠’,聯合王國應當充分進行自由主義治國,給王國、給商人和百姓充分的自由,發揮自由貿易政策,對那些殖民地上也應該多一些自由。因此,我反對從大不列顛本土出兵太多,費力不討好地將印度叛亂平定,繼續變成聯合王國直接統治的殖民地。而是讚同德比伯爵建議的那樣,主要依靠印度本土招募的土邦王公們的士兵和原來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本土士兵他們來平息叛亂,在平息叛亂之後,在當地扶持一些本土勢力,將其變為聯合王國的間接控製的附屬國,而不是直接統治的殖民地。”


    羅素和德比伯爵兩人異口同聲地喝道:“胡說八道!格萊斯頓,你瘋了嗎?要不是你是自由黨成員,真懷疑你到底是不是英格蘭人。竟然幫那些印度人說話。你難得不知道印度對於大不列顛、對女王陛下、對所有的聯合王國百姓的重要性嗎?”


    格萊斯頓卻反駁道:“我隻知道,間接控製印度,充分利用其土地上的資源和那裏的人,比直接統治他們要劃算得多!自前幾年印度叛亂以來,到如今,叛亂4年多的時間,聯合王國從印度獲取的財稅和貿易利潤等,從原本每年的4000萬英鎊,降低到平均每年隻有700萬英鎊!甚至在1857年和1858年這兩年,因為各地暴亂不堪,造成各地稅收無法收取,原材料等貿易無法正常進行,而軍費開支又急劇增加,甚至還倒虧數百萬英鎊。這還是當初孟買管區和馬德拉斯有一大半領土沒遭受叛亂幹擾的情況下,孟買管區產的棉花和馬德拉斯管區的黃金寶石等能順利運回歐洲。如今這次印度叛亂,不但孟加拉管區和孟買管區,甚至連馬德拉斯管區都大肆叛亂,想要出兵全部平定必然十分的不易。依我的建議,倒不如先集中力量保住孟買管區和孟加拉的加爾各答城這一帶對我聯合王國最為有利的領地,而對於其他地區,可以表麵上先宣布放棄,讓給那些勢力大又傾向聯合王國的土邦王公們,直接通過扶持這些土邦王公勢力,讓他們出兵對付那些叛軍,自行殘殺,等決出勝負之後,大英再扶出兵,將他們扶持成為王國的代理人也可以,或是直接除掉他們直接占領,也可以,這樣便能以較小的代價迅速讓印度的局勢穩定下來。”


    “關鍵的是,這樣能確保我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在孟買管區的棉花需求和加爾各答地區的煙土和商品貿易不至於中斷,確保聯合王國在印利益不至於收到根本性的損害!”格萊斯頓繼續分析道:“而且,出兵數量的減少,軍費開支也可以在承受範圍以內。若是按照內閣原先的出兵規模,尤其是大不列顛島上的本土出兵數量,光是印度的軍費開支,海軍至少需要500萬英鎊,而陸軍方麵要出動7萬兵力,甚至需要800萬英鎊的額外開支。不僅僅如此,因為這還僅僅是平定印度的叛亂。愛爾蘭的叛亂倒是必須要解決的,但這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軍費開支。根據出兵的規模,威爾士和蘇格蘭出兵2萬,再加上愛爾蘭島上的2萬名英格蘭士兵,不算調派船隻運送等支出,就算這4萬人的軍費就需要300萬英鎊以上,若是戰爭持續超過4個月,則還需要往上增加。除了出兵的軍費之外,因為出兵造成的大不列顛本土駐兵缺少,以及兩地平叛後續所需要的兵員,需要並大肆擴軍。就算先招募10萬人,這些軍隊的招募以及訓練、裝備和供養等開支,預計不少於1500萬英鎊,若是要招募30萬,則至少需要4000萬英鎊。上帝啊,這對大不列顛王國的財政來說,即便聯合王國再富有,也是個天文數字!”


    首相羅素也沒想到,原先說的出兵印度和愛爾蘭平叛的決定,所需要的軍費開支竟然達到這種地步,這不是說,真正做到原先商定的出兵計劃,前後算下來,第一批直接各項軍費開支就得需要1600萬英鎊左右,差不多是如今的大不列顛整個王國海軍年度軍費開支的兩倍了。而後續若是要招募10萬人的新兵,半年下來就要1500萬英鎊的費用,這還不算采購軍艦和巨型火炮的重型裝備。他有些為難了,畢竟,格萊斯頓是財政大臣,是在幫助作為首相的他分擔財政壓力。從哪裏籌集這麽一大筆軍費開支?他頭疼了。


    維多利亞女王也被格萊斯頓所說的軍費預算給嚇了一大跳,她作為聯合王國的國王,每年固定俸祿也才70萬英鎊,這巨額軍費,足夠讓她整個王室的俸祿的20多倍。


    她十分清楚,聯合王國今年的軍費開支,海軍和陸軍以及對盟國的援助等,加起來為2300多萬英鎊。就這些,王國還感覺十分吃力,更何況因為克裏米亞戰爭和上次印度叛亂的影響,本就已經連續幾年的大規模超支還沒有得到填補,軍費預算這塊一直處於虧空狀態,不算其他的一些波斯戰爭等影響,單不久對華遠征戰爭的大筆軍費開支,還是因為自己在議會演講讓議會通過,以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年度財稅為信用,向倫敦的那些大銀行家和財團們借貸出軍費,才得以實現對華遠征軍的出征。如今又要更多的軍費,從哪裏弄來?


    她為難地看向德比伯爵。


    德比伯爵明白她的意思,直接朝格萊斯頓和羅素道:“印度和愛爾蘭的叛亂必須平定!決不能因為軍費的緊張就此畏手畏腳,延誤出兵平叛的大事!還是那個辦法,向倫敦的那幫銀行家們借貸,倫敦不夠,就整個大不列顛,甚至整個歐洲!就算利息再高,也要立刻籌集軍費,馬上出兵!我可以將斯坦利家族的一半財產和我個人的全部財產全部無息借給內閣,大概能有70萬英鎊,充當軍費,表示支持!”


    說完,德比伯爵看向其他的內閣成員。見德高望重的德比伯爵如此做派,其他內閣成員無奈,也紛紛表態,願意將自己家族和個人的部分財產借給王國,充當軍費,或是願意聯係某家銀行,勸說銀行主放貸給王國,以供出兵。


    維多利亞大喜,當下表示自己代表王室也願意捐資50萬英鎊,出借50萬英鎊,以示對平定叛亂的支持!


    次日,維多利亞女王和首先羅素在威斯特敏大教堂內,公開發表了演講,號召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貴族、銀行家和工廠主等財閥捐助或是借貸,為籌集平定印度、愛爾蘭叛軍的軍費出力。消息傳開,一時間,整個倫敦甚至大不列顛王國,掀起了一股愛國的熱潮。


    一周不到的時間,大不列顛各個階層已經籌集了2700萬英鎊的軍費,其中借貸的2300萬英鎊。這不但超出原本預計的1600萬英鎊的直接軍費,還幾乎將招募10萬兵力的擴軍經費也基本籌集到位。


    於是,最先出征的威爾士和蘇格蘭兩地的2.5萬英軍步兵和炮兵等陸軍部隊,在軍費籌集到位的一周內便集結完成,乘坐運兵船,在數艘軍艦的護衛之下,分為兩部兵力,順利抵達愛爾蘭島東部並登陸。


    而幾天後,集結完畢的6萬大不列顛本土陸軍和3萬海軍,乘坐軍艦、運兵船以及商船等,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遠征印度艦隊,來不及充分補給,便直撲印度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天國不太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江口水並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