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兩千灰色製服的佐賀藩“藩兵”出現,手持清一色的洋槍,腳踏整齊的軍靴出現之後,築前藩和築後藩的總共一千五百藩兵,沒開戰便退卻了。哪怕是西南的摩薩藩家臣出麵也沒用。
而此時的德川幕府,因為繼承人問題自顧不暇,幕府的政令也是德川家的家老發出,那會顧及這些事情?
在一大筆好處的代價之下,德川家的家老便將長崎劃給了佐賀藩,佐賀藩也換了一名新藩主鍋島玄瑞。但誰也不知道的是,佐賀藩其實已經變成了由一名原本是琉球府知府的林鴻年掌控的藩國了。
…….
不久以後的某天,長州藩。
長州藩士高杉春樹一身疲憊地回到家中。長子高杉晉作迎了上來,懂事地和父親以及車夫搬運馬車載著的這個月的俸祿,5匹支那布和5石糧食。
“父親大人,這個月怎麽以洋布為俸祿了?”高杉晉作有些奇怪,以往每月都是5石糧食和20兩丁銀,這個月怎麽以5匹布代替了20兩丁銀。”所謂丁銀,是幕府時代各藩的一種常用銀幣,重一兩,通常的成色為銀80%、銅20%,總地來說,比中華帝國的聖元和墨西哥銀元要稍微廉價一點。
“唉!還不是那可恨的佐賀藩引起的!也不知道那佐賀藩使了什麽法子,讓將軍府竟然將長崎也分封給了他們!最近,他們不知為何說通了藩主,說是將俸祿20兩丁銀換成5匹支那布,相當於每匹布隻要4兩丁銀。說是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高杉春樹解釋道,“我們長門國一匹土布要5兩半丁銀,這製作精良的支那布,質地結實細膩,售價4兩丁銀,5匹支那布替代20兩丁銀作為我們藩士的俸祿,我們也不能反對啊。可不知為何,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似的。”
高杉晉作眨眨眼,也覺得父親說的有道理。父親不清楚,他可是在長州藩藩校明倫館學習了劍術和儒學,雖然不清楚這其中的竅門,但人卻聰慧不少。關鍵是他留心民間商賈的交易,自然知道最近市集的變化,金銀越來越值錢了!
“父親大人,這必定是佐賀藩的陰謀。他們通過長崎大量向整個日本傾銷這種支那布不知多少萬匹,換走了大量的金銀,引起金銀大幅漲價。尤其是我們長州藩,因為距離那長崎很近,金銀更是大肆被搜刮,長州藩府金銀不足,為此,藩主無奈之下,隻能直接以更為合算的布匹作為俸祿。過段時間,這布匹變會降價。”
高杉春樹摸摸這支那布,雖然比長州本土產的土布摸起來要薄上一些,但感覺摸起來似乎比土布還要結實。
他不由歎口氣道:“要說這支那布,還真是比土布要強上不少,難怪賣得這麽火,將土布趕得都沒人要了!那土布紗粗布厚,做工粗糙,製成衣服瘮得人發慌,哪有這支那布柔軟細膩。而且這支那布還色澤光鮮,染色均勻鮮豔,不易褪色,關鍵還價格低上一兩多,哪是土布能比得過的!”
父親的華,讓高杉晉作不由沉思起來,心中的所想更透徹了。
原來如此!
那佐賀藩,定然得了支那國的好處,甚至就是支那國的附庸了。
才會不一餘力地幫助支那傾銷他們的支那布,看似質地優良,又廉價,實際上,卻是在攫取長州乃至整個日本的財富啊!最關鍵的是,高杉晉作想起最近一段時間,長州原本繁華的“木棉寄屋”,如今紛紛倒閉,那些原本經營土布而生意興隆的包買主,也紛紛破產,有些運氣好的,幫助長崎售賣支那布,發了財,而大多數的卻都是破產後流落街頭,四處尋找零工度日。
“父親大人,你作為長州藩的藩士,應該向藩主建議,不要再從長崎購買支那布!並且,不但要禁止在長州出售支那布,還要在整個日本禁止,否則,後果嚴重啊!”高杉晉作向父親建議道。
“可這是藩主的決定啊!再過段時間看看吧!”
高杉晉作的話很快便應驗了。
半個月之後,又是數船支那布經過長崎中轉後,分成小船、馬車等從水陸兩路運往九州、四國和本州等各藩國,價格更是直接降低到每匹3.5兩丁銀。
當天,高杉春樹在兒子的鼓動下,向藩主毛利敬親訴說允許支那布的危害。可偏偏毛利敬親在數年前開始新政改革,學習西洋蘭學並改革貨幣製度,大力發展貿易,哪肯自廢武功,主動停了與長崎的貿易?要知道,這長崎雖然劃給了佐賀藩,但仍是整個日本唯一的一個能與外國貿易的地方,若是斷絕與之進行的支那布交易,顯然,其他的交易也會停止!
這可是毛利敬親不能容忍的。畢竟他推動改革,急需錢財,而錢財除了貨幣改革外,與外交易是最大部分來源。
“不可!我長州藩,通過長崎與外交易,每月都有數千擔生絲,數萬擔棉花。若是沒有了這些生絲棉花的出售,長州藩哪來的錢給藩士發放俸祿,哪來的錢裝備藩兵武器?更何況,不買這支那布,買土布的話我長州藩一年下來,又要多費出多少兩?”聽到手下建議自己斷絕與長崎交易,毛利敬親當即拒絕。
“藩主大人,可您有沒有想過,因為這些支那布的衝擊,單單長州藩內有數千的農村織布匠人沒了生計,他們原本都是靠手工織布為生,如今,隻能可憐地四處乞討。”高杉春樹建議道:“藩主大人,這樣下去,這些活不下去的手工匠人遲早會暴亂鬧事的。不如聯合其他藩主,稟報幕府,以將軍的名義,禁止支那布的入境。”
毛利敬親搖搖頭,得不償失。
他可不願為了幾千賤民,讓自己再窮下去。如今這支那布,他作為俸祿發放給藩兵和藩士,因為是所謂的“出廠價”,他采購起來每匹隻要3兩,賣出來或者作為俸祿,算做是4兩或者3.5兩,數量一多,利潤也不少了。
類似於他這種想法的藩主其實不少,而最大的一個,其實是幕府將軍。
而此時的德川幕府,因為繼承人問題自顧不暇,幕府的政令也是德川家的家老發出,那會顧及這些事情?
在一大筆好處的代價之下,德川家的家老便將長崎劃給了佐賀藩,佐賀藩也換了一名新藩主鍋島玄瑞。但誰也不知道的是,佐賀藩其實已經變成了由一名原本是琉球府知府的林鴻年掌控的藩國了。
…….
不久以後的某天,長州藩。
長州藩士高杉春樹一身疲憊地回到家中。長子高杉晉作迎了上來,懂事地和父親以及車夫搬運馬車載著的這個月的俸祿,5匹支那布和5石糧食。
“父親大人,這個月怎麽以洋布為俸祿了?”高杉晉作有些奇怪,以往每月都是5石糧食和20兩丁銀,這個月怎麽以5匹布代替了20兩丁銀。”所謂丁銀,是幕府時代各藩的一種常用銀幣,重一兩,通常的成色為銀80%、銅20%,總地來說,比中華帝國的聖元和墨西哥銀元要稍微廉價一點。
“唉!還不是那可恨的佐賀藩引起的!也不知道那佐賀藩使了什麽法子,讓將軍府竟然將長崎也分封給了他們!最近,他們不知為何說通了藩主,說是將俸祿20兩丁銀換成5匹支那布,相當於每匹布隻要4兩丁銀。說是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高杉春樹解釋道,“我們長門國一匹土布要5兩半丁銀,這製作精良的支那布,質地結實細膩,售價4兩丁銀,5匹支那布替代20兩丁銀作為我們藩士的俸祿,我們也不能反對啊。可不知為何,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似的。”
高杉晉作眨眨眼,也覺得父親說的有道理。父親不清楚,他可是在長州藩藩校明倫館學習了劍術和儒學,雖然不清楚這其中的竅門,但人卻聰慧不少。關鍵是他留心民間商賈的交易,自然知道最近市集的變化,金銀越來越值錢了!
“父親大人,這必定是佐賀藩的陰謀。他們通過長崎大量向整個日本傾銷這種支那布不知多少萬匹,換走了大量的金銀,引起金銀大幅漲價。尤其是我們長州藩,因為距離那長崎很近,金銀更是大肆被搜刮,長州藩府金銀不足,為此,藩主無奈之下,隻能直接以更為合算的布匹作為俸祿。過段時間,這布匹變會降價。”
高杉春樹摸摸這支那布,雖然比長州本土產的土布摸起來要薄上一些,但感覺摸起來似乎比土布還要結實。
他不由歎口氣道:“要說這支那布,還真是比土布要強上不少,難怪賣得這麽火,將土布趕得都沒人要了!那土布紗粗布厚,做工粗糙,製成衣服瘮得人發慌,哪有這支那布柔軟細膩。而且這支那布還色澤光鮮,染色均勻鮮豔,不易褪色,關鍵還價格低上一兩多,哪是土布能比得過的!”
父親的華,讓高杉晉作不由沉思起來,心中的所想更透徹了。
原來如此!
那佐賀藩,定然得了支那國的好處,甚至就是支那國的附庸了。
才會不一餘力地幫助支那傾銷他們的支那布,看似質地優良,又廉價,實際上,卻是在攫取長州乃至整個日本的財富啊!最關鍵的是,高杉晉作想起最近一段時間,長州原本繁華的“木棉寄屋”,如今紛紛倒閉,那些原本經營土布而生意興隆的包買主,也紛紛破產,有些運氣好的,幫助長崎售賣支那布,發了財,而大多數的卻都是破產後流落街頭,四處尋找零工度日。
“父親大人,你作為長州藩的藩士,應該向藩主建議,不要再從長崎購買支那布!並且,不但要禁止在長州出售支那布,還要在整個日本禁止,否則,後果嚴重啊!”高杉晉作向父親建議道。
“可這是藩主的決定啊!再過段時間看看吧!”
高杉晉作的話很快便應驗了。
半個月之後,又是數船支那布經過長崎中轉後,分成小船、馬車等從水陸兩路運往九州、四國和本州等各藩國,價格更是直接降低到每匹3.5兩丁銀。
當天,高杉春樹在兒子的鼓動下,向藩主毛利敬親訴說允許支那布的危害。可偏偏毛利敬親在數年前開始新政改革,學習西洋蘭學並改革貨幣製度,大力發展貿易,哪肯自廢武功,主動停了與長崎的貿易?要知道,這長崎雖然劃給了佐賀藩,但仍是整個日本唯一的一個能與外國貿易的地方,若是斷絕與之進行的支那布交易,顯然,其他的交易也會停止!
這可是毛利敬親不能容忍的。畢竟他推動改革,急需錢財,而錢財除了貨幣改革外,與外交易是最大部分來源。
“不可!我長州藩,通過長崎與外交易,每月都有數千擔生絲,數萬擔棉花。若是沒有了這些生絲棉花的出售,長州藩哪來的錢給藩士發放俸祿,哪來的錢裝備藩兵武器?更何況,不買這支那布,買土布的話我長州藩一年下來,又要多費出多少兩?”聽到手下建議自己斷絕與長崎交易,毛利敬親當即拒絕。
“藩主大人,可您有沒有想過,因為這些支那布的衝擊,單單長州藩內有數千的農村織布匠人沒了生計,他們原本都是靠手工織布為生,如今,隻能可憐地四處乞討。”高杉春樹建議道:“藩主大人,這樣下去,這些活不下去的手工匠人遲早會暴亂鬧事的。不如聯合其他藩主,稟報幕府,以將軍的名義,禁止支那布的入境。”
毛利敬親搖搖頭,得不償失。
他可不願為了幾千賤民,讓自己再窮下去。如今這支那布,他作為俸祿發放給藩兵和藩士,因為是所謂的“出廠價”,他采購起來每匹隻要3兩,賣出來或者作為俸祿,算做是4兩或者3.5兩,數量一多,利潤也不少了。
類似於他這種想法的藩主其實不少,而最大的一個,其實是幕府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