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陣急促的鑼鼓聲,台上,那名威嚴的聖王露出了笑容,仿佛剛才下令處決上千人犯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做的一樣。(.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
“好了,處理了滿清韃子的汙垢,現在忘掉那些不快,聽聽本王宣講新的政策。”
“首先本王要說明的是,除了剛才的頭目外,其餘的數萬叛亂者,經過調查確認,大部分是被剛才的惡賊蒙蔽,誤信了他們的鬼話,這才走上叛亂、跟本王作對的錯事!”
“因此,本王將他們當中,被蒙蔽誤導和被脅迫的廣府本地百姓,共一萬三千餘人,已經釋放,送其歸家。其餘的殺死眾多客家人和佛山鎮百姓,多有惡行,需要加以懲戒,數年後再使其歸家。”
“今日在此,本王要奉勸一句,眾位不要相信那些蠱惑人心的一派胡言。兩廣之地,尤其是廣東一地,本王從未準備要將所有人的土地全部收繳,更別說要將諸位良善的鄉紳、廣府土人百姓的田地收繳了!”
“但是,本王可以明確地說,像剛才被處決的那1356名那樣的為惡之輩,他們的田地、財產,我討虜軍便要將之全部收繳,用以賠償給那些被他們毒害的百姓!他們的田地,也會被被聖王王府收繳,用來低息出租給無地的百姓長期耕種。因此,本王在說一句,隻要你不作惡,不替滿清韃子賣命,本王和討虜軍,不但不會收繳你們的田地和財產,還會加以保護!”
“不過,本王規定的兩條,必須做到!一是必須交納糧稅。本王不承認滿清韃子的一切功名,除了參加討虜軍的軍屬根據規定可以減免糧稅外,其餘所有人,包括王府官員,也必須按規定交納糧稅!”
“二是所有田租,都必須遵守王府規定的減租減息的標準!”
“具體章節,請收看聖王王府下發的新修訂出台的《聖國田畝製度》。”
………
鄭績和一旁的其他鄉紳一樣,都被台上聖王口中的承諾和他說的《聖國田畝製度》給吸引住了,甚至忘記了先前覺得聖王殘酷。
真的不會收繳自己的田地?不會沒收財產?也許,正是因為聖王的威嚴,和處決人犯的殘酷,使得眾人都莫名其妙地,就是相信他的話。
“鶴山城外那個天殺的李員外,被聖王槍斃得好!竟然騙老子,說什麽長毛賊,啊,呸,說什麽討虜軍會將老子家的田地全部分給客家人,鼓動老子和他一道,出銀子出家丁去攻打聖王,幸虧老子機靈,沒聽信他的讒言。[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差點害死老子了,媽的個巴子!”
“對啊!還有那個狗屁顧師爺,不就是以前幫我點小忙嗎,就想讓我出錢出人,冒著殺頭的危險加入他那反叛的隊伍,還說不攻下廣州城,我家就要被抄家,想嚇唬我,想得美?我就知道他們肯定會失敗,幸好沒理他!”
鄭績聽著身後兩人在嘰裏呱啦的議論,不由想起自己,也曾想過將田產先賣掉一半,現在想想,幸好沒聽信傳言,否則賣了祖田,如何對得起祖先?
不過他說的減租減息,卻不知道是何規矩,有何標準。
單從這方麵看來,這聖王其實還是對待百姓寬厚之人。否則,也不會逼迫鄉紳減租減息了。
沒多久,有討虜軍士兵挑著兩擔刊印的新修訂好的《聖國田畝製度》,給眾位鄉紳分發起來,囑咐眾人帶些回鄉,將聖國王府的田畝製度告訴眾位鄉鄰。
鄭績打開一看,最頭上便是六個方正的大字,寫著“聖國田畝製度”,卻是一份告示。
告示中宣布,整個聖國,都是聖王的治下。
田畝製度的第一部分,是最根本的土地政策,規定了土地的歸屬問題。
裏麵規定,沒收一切滿清蒙旗等韃子的土地。這裏麵包括了所有的原來滿清官府所有的官田、學田等。另外,對於各類寺廟的土地,育嬰堂、普濟堂、棲流所、清節堂、義渡、茶亭、社倉和義倉等各類善堂名下的土地,全部收歸王府所有,所有善堂開支,由各地方縣鄉的庶務部門進行統籌支配。
同樣的,通韃漢奸、背叛王府的叛亂者以及滿清韃子七品以上官紳,還有被百姓公認的惡霸地主,這些人的土地及財產,全部予以沒收!
對於其他鄉紳、富戶、農民、手工藝匠人、私塾先生、郎中、讀書人、小商販、獵戶等普通百姓的土地應給予保護,不準沒收。
所有的土地,有主之地的,原來屬於誰的,則仍然屬於誰,但必須要在半年內,所在的鄉以上政府機構進行登記,重新發放田地契證,才算有效。
但告示中規定,凡是不按時向王府交納糧稅的,不執行規定的減租減息政策的,以及通敵背叛王府者,其名下的耕地全部予以沒收,收歸王府所有。
無主之地,則收歸聖王王府所有,但具體由王府下的各級府縣鄉等政府機構管理。
接著,田畝製度的第二部分,又規定了糧稅的稅額標準。
製度規定,田地還是按照以前的《聖國田畝製度》的規定,將土地按產量的多少,分為優等、良等、中等、次等、劣等五等田地。
糧稅收取的計量單位,暫時沿用以前的升、鬥、石,但為避免各地升鬥大小不一,王府製訂了具體標準,按聖王的體重分為150份,每份為一王府標準斤。
1升為1.5王府標準斤,1鬥10升為15王府標準斤,1石則是150斤。王府標準斤,由各縣鄉稅官提供標準。
糧稅按照階梯幾何遞增的方式來征收。
所有征收標準,均按畝產3石4鬥稻穀的中等水田為標準田。
一畝優等水田,大致相當於1.5畝標準田;一名良等標準田,相當於1.2畝標準田;而次等和劣等水田,則按0.8和0.6倍計算。若是旱地,則相應以水田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計數;新開荒田,三年內不收糧稅,三年後根據評定標準計稅。
私田的糧稅標準收稅是:一戶人家,無論多少口,總數100田以內,且人均5畝以下,每一畝中等水田,收糧稅1鬥,銀稅0.5錢,銀稅可按糧稅折換;超出上述兩個標準的,則按超出的多少倍數,再翻3倍收稅,直至等同於租用王府田地的租金收取。
廢除滿清韃子的一切剿餉、練餉等田賦附加稅,廢除地方官吏的一切耗羨、底串錢、局費、書差費、房費、差費等雜費。
鄭績看到這裏,不由暗自盤算自己的田地應繳多少田稅。自己家有8口人,有私田220畝,已經算是超出了總數100畝,因此,前麵的100畝按照糧稅100鬥,銀稅50錢計算,這樣看來,稅收比交給滿清官府的要稍微高一點,不過,因為若是真的廢除了以前滿清官府的各類雜稅附加稅,卻又比滿清官府時期實際繳納的要低得多了!
不過,自家後麵的120畝,則按1.2倍的3倍,也就是3.6倍計算,要繳納糧稅360鬥,銀稅180錢,也就是36石,18兩銀子。
鄭績不由倒吸一口氣,幸好自己還隻是超出1.2倍,若是超出3倍5倍的,實際算起來就是要繳納10倍20倍的田稅,豈不是還不如不要這田來得好。
想到這裏,鄭績明白,這是估計是王府特意製訂的政策,便是防止大地主囤積過多的田地,放租謀利。
田畝製度的第三部分,則是規定田地租金的標準。
製度中提到兩類租田。一類是王府的公租田,一類是民間的私租田。
所有租田,均不需繳納押金,也不得層層轉租。所有租糧,全按定額租製,不允許按分成租收取,也不得自行折算成銀兩收取。所有繳納租糧,若需折算成租銀,則必須通過鄉稅務所進行兌換。
而公租田,由地方縣、鄉政府相關機構認定是否有資格進行租耕。優先照顧無地,少地農民,但嚴禁轉租。
還是以中等水田每畝為計量單位,公租田的租金,大約為實際收成的四分之一收取,每畝收取租穀8鬥5升。私租田當然由地主和租戶自行協商,但不能超過實際收成的三成半。
第四部分,則是土地丈量和清算高利貸。
其中規定,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和一切祠堂、廟宇、寺院、書院、善堂、以及民間放貸者的高利貸債務和租約。弘揚鄉紳、富戶的減租減息行為。
對王府治下的全境田地,重新進行土地丈量,劃分等級。由鄉、村兩級和鄉民代表一起丈量核算,縣級機構進行抽查督促,丈量後統一發放新的王府地契。
而以後的糧稅和租約,均按新的地契畝數和標準進行核算。
最後的第五部分,則是簡要地提了下農村的社會結構問題。實行村鎮製度,土客分開。比如戶口婚姻製度中規定,每家每口均需登記戶籍,鼓勵實行一夫一妻製度,但不反對納妾,但凡多一妾者,該戶的每年繳稅增加一成。
看完這份新修訂的《聖國田畝製度》,鄭績不由暗自佩服。
這份田畝製度,既處處為無地、少地的鄉民考慮,又不至於徹底得罪像自己這樣的地方鄉紳。一旦這個製度推行開來,基本上便能徹底解決了農民的土地租種問題,雖然不能做到人人有土地,但卻能做到人人有地耕,人人有飯吃。
鄭績可以想象出,那些無地少地之人,不管是廣府土人,還是客家人,將會如何擁護這個王府政權。
這個聖王,還真是好算計!鄭績暗暗感歎道。
“真是要變天了!這次回去,還是趁早將家裏的田產賣掉一半,專心從事商賈之事為好!”離開廣州的鄭績如此想道。(未完待續。)
“好了,處理了滿清韃子的汙垢,現在忘掉那些不快,聽聽本王宣講新的政策。”
“首先本王要說明的是,除了剛才的頭目外,其餘的數萬叛亂者,經過調查確認,大部分是被剛才的惡賊蒙蔽,誤信了他們的鬼話,這才走上叛亂、跟本王作對的錯事!”
“因此,本王將他們當中,被蒙蔽誤導和被脅迫的廣府本地百姓,共一萬三千餘人,已經釋放,送其歸家。其餘的殺死眾多客家人和佛山鎮百姓,多有惡行,需要加以懲戒,數年後再使其歸家。”
“今日在此,本王要奉勸一句,眾位不要相信那些蠱惑人心的一派胡言。兩廣之地,尤其是廣東一地,本王從未準備要將所有人的土地全部收繳,更別說要將諸位良善的鄉紳、廣府土人百姓的田地收繳了!”
“但是,本王可以明確地說,像剛才被處決的那1356名那樣的為惡之輩,他們的田地、財產,我討虜軍便要將之全部收繳,用以賠償給那些被他們毒害的百姓!他們的田地,也會被被聖王王府收繳,用來低息出租給無地的百姓長期耕種。因此,本王在說一句,隻要你不作惡,不替滿清韃子賣命,本王和討虜軍,不但不會收繳你們的田地和財產,還會加以保護!”
“不過,本王規定的兩條,必須做到!一是必須交納糧稅。本王不承認滿清韃子的一切功名,除了參加討虜軍的軍屬根據規定可以減免糧稅外,其餘所有人,包括王府官員,也必須按規定交納糧稅!”
“二是所有田租,都必須遵守王府規定的減租減息的標準!”
“具體章節,請收看聖王王府下發的新修訂出台的《聖國田畝製度》。”
………
鄭績和一旁的其他鄉紳一樣,都被台上聖王口中的承諾和他說的《聖國田畝製度》給吸引住了,甚至忘記了先前覺得聖王殘酷。
真的不會收繳自己的田地?不會沒收財產?也許,正是因為聖王的威嚴,和處決人犯的殘酷,使得眾人都莫名其妙地,就是相信他的話。
“鶴山城外那個天殺的李員外,被聖王槍斃得好!竟然騙老子,說什麽長毛賊,啊,呸,說什麽討虜軍會將老子家的田地全部分給客家人,鼓動老子和他一道,出銀子出家丁去攻打聖王,幸虧老子機靈,沒聽信他的讒言。[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差點害死老子了,媽的個巴子!”
“對啊!還有那個狗屁顧師爺,不就是以前幫我點小忙嗎,就想讓我出錢出人,冒著殺頭的危險加入他那反叛的隊伍,還說不攻下廣州城,我家就要被抄家,想嚇唬我,想得美?我就知道他們肯定會失敗,幸好沒理他!”
鄭績聽著身後兩人在嘰裏呱啦的議論,不由想起自己,也曾想過將田產先賣掉一半,現在想想,幸好沒聽信傳言,否則賣了祖田,如何對得起祖先?
不過他說的減租減息,卻不知道是何規矩,有何標準。
單從這方麵看來,這聖王其實還是對待百姓寬厚之人。否則,也不會逼迫鄉紳減租減息了。
沒多久,有討虜軍士兵挑著兩擔刊印的新修訂好的《聖國田畝製度》,給眾位鄉紳分發起來,囑咐眾人帶些回鄉,將聖國王府的田畝製度告訴眾位鄉鄰。
鄭績打開一看,最頭上便是六個方正的大字,寫著“聖國田畝製度”,卻是一份告示。
告示中宣布,整個聖國,都是聖王的治下。
田畝製度的第一部分,是最根本的土地政策,規定了土地的歸屬問題。
裏麵規定,沒收一切滿清蒙旗等韃子的土地。這裏麵包括了所有的原來滿清官府所有的官田、學田等。另外,對於各類寺廟的土地,育嬰堂、普濟堂、棲流所、清節堂、義渡、茶亭、社倉和義倉等各類善堂名下的土地,全部收歸王府所有,所有善堂開支,由各地方縣鄉的庶務部門進行統籌支配。
同樣的,通韃漢奸、背叛王府的叛亂者以及滿清韃子七品以上官紳,還有被百姓公認的惡霸地主,這些人的土地及財產,全部予以沒收!
對於其他鄉紳、富戶、農民、手工藝匠人、私塾先生、郎中、讀書人、小商販、獵戶等普通百姓的土地應給予保護,不準沒收。
所有的土地,有主之地的,原來屬於誰的,則仍然屬於誰,但必須要在半年內,所在的鄉以上政府機構進行登記,重新發放田地契證,才算有效。
但告示中規定,凡是不按時向王府交納糧稅的,不執行規定的減租減息政策的,以及通敵背叛王府者,其名下的耕地全部予以沒收,收歸王府所有。
無主之地,則收歸聖王王府所有,但具體由王府下的各級府縣鄉等政府機構管理。
接著,田畝製度的第二部分,又規定了糧稅的稅額標準。
製度規定,田地還是按照以前的《聖國田畝製度》的規定,將土地按產量的多少,分為優等、良等、中等、次等、劣等五等田地。
糧稅收取的計量單位,暫時沿用以前的升、鬥、石,但為避免各地升鬥大小不一,王府製訂了具體標準,按聖王的體重分為150份,每份為一王府標準斤。
1升為1.5王府標準斤,1鬥10升為15王府標準斤,1石則是150斤。王府標準斤,由各縣鄉稅官提供標準。
糧稅按照階梯幾何遞增的方式來征收。
所有征收標準,均按畝產3石4鬥稻穀的中等水田為標準田。
一畝優等水田,大致相當於1.5畝標準田;一名良等標準田,相當於1.2畝標準田;而次等和劣等水田,則按0.8和0.6倍計算。若是旱地,則相應以水田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計數;新開荒田,三年內不收糧稅,三年後根據評定標準計稅。
私田的糧稅標準收稅是:一戶人家,無論多少口,總數100田以內,且人均5畝以下,每一畝中等水田,收糧稅1鬥,銀稅0.5錢,銀稅可按糧稅折換;超出上述兩個標準的,則按超出的多少倍數,再翻3倍收稅,直至等同於租用王府田地的租金收取。
廢除滿清韃子的一切剿餉、練餉等田賦附加稅,廢除地方官吏的一切耗羨、底串錢、局費、書差費、房費、差費等雜費。
鄭績看到這裏,不由暗自盤算自己的田地應繳多少田稅。自己家有8口人,有私田220畝,已經算是超出了總數100畝,因此,前麵的100畝按照糧稅100鬥,銀稅50錢計算,這樣看來,稅收比交給滿清官府的要稍微高一點,不過,因為若是真的廢除了以前滿清官府的各類雜稅附加稅,卻又比滿清官府時期實際繳納的要低得多了!
不過,自家後麵的120畝,則按1.2倍的3倍,也就是3.6倍計算,要繳納糧稅360鬥,銀稅180錢,也就是36石,18兩銀子。
鄭績不由倒吸一口氣,幸好自己還隻是超出1.2倍,若是超出3倍5倍的,實際算起來就是要繳納10倍20倍的田稅,豈不是還不如不要這田來得好。
想到這裏,鄭績明白,這是估計是王府特意製訂的政策,便是防止大地主囤積過多的田地,放租謀利。
田畝製度的第三部分,則是規定田地租金的標準。
製度中提到兩類租田。一類是王府的公租田,一類是民間的私租田。
所有租田,均不需繳納押金,也不得層層轉租。所有租糧,全按定額租製,不允許按分成租收取,也不得自行折算成銀兩收取。所有繳納租糧,若需折算成租銀,則必須通過鄉稅務所進行兌換。
而公租田,由地方縣、鄉政府相關機構認定是否有資格進行租耕。優先照顧無地,少地農民,但嚴禁轉租。
還是以中等水田每畝為計量單位,公租田的租金,大約為實際收成的四分之一收取,每畝收取租穀8鬥5升。私租田當然由地主和租戶自行協商,但不能超過實際收成的三成半。
第四部分,則是土地丈量和清算高利貸。
其中規定,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和一切祠堂、廟宇、寺院、書院、善堂、以及民間放貸者的高利貸債務和租約。弘揚鄉紳、富戶的減租減息行為。
對王府治下的全境田地,重新進行土地丈量,劃分等級。由鄉、村兩級和鄉民代表一起丈量核算,縣級機構進行抽查督促,丈量後統一發放新的王府地契。
而以後的糧稅和租約,均按新的地契畝數和標準進行核算。
最後的第五部分,則是簡要地提了下農村的社會結構問題。實行村鎮製度,土客分開。比如戶口婚姻製度中規定,每家每口均需登記戶籍,鼓勵實行一夫一妻製度,但不反對納妾,但凡多一妾者,該戶的每年繳稅增加一成。
看完這份新修訂的《聖國田畝製度》,鄭績不由暗自佩服。
這份田畝製度,既處處為無地、少地的鄉民考慮,又不至於徹底得罪像自己這樣的地方鄉紳。一旦這個製度推行開來,基本上便能徹底解決了農民的土地租種問題,雖然不能做到人人有土地,但卻能做到人人有地耕,人人有飯吃。
鄭績可以想象出,那些無地少地之人,不管是廣府土人,還是客家人,將會如何擁護這個王府政權。
這個聖王,還真是好算計!鄭績暗暗感歎道。
“真是要變天了!這次回去,還是趁早將家裏的田產賣掉一半,專心從事商賈之事為好!”離開廣州的鄭績如此想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