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瓊海軍即將出征攔截韃子的消息傳遍了京城。
由於擊潰流寇,挽救了大明國祚,更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加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瓊海軍在民間的口碑遠勝手腳不幹淨的關寧軍,以及爛泥扶不上牆的京營。隨著大隊士兵路過街道,沿途街道的百姓自發送行,士紳耄耋獻上豬羊酒水勞軍。瓊海軍按照軍紀,收下了豬羊,婉謝了酒水。
百姓排成人牆,目送大軍出城,議論紛紛。
“多好的兵啊!打我爺爺輩起,除了戚爺爺的戚家軍,怕是沒有這樣能打仗又不擾民的兵了。”
“有這樣的大軍,無論韃子還是流寇都不怕了,京城穩如磐石,大明中興有望。”
“我就不明白了,憑什麽關寧軍不去打韃子,卻讓瓊海軍先行?寧遠不是關寧軍的地盤嗎?”
“嘿嘿,所謂遼東第一強軍,怕隻是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怕碰到韃子現了原形吧,隻敢躲在京城不敢回師。隻有瓊海軍的這些兵才夠爺們。”
……
夏天南在近衛營的護衛下,行進在大軍的後方,為大軍送行。聽到路旁隱約傳過來的議論,他輕輕一笑。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能打仗也願意打仗,所有人心中自有一杆秤,沒人能夠蒙蔽。這一次出征,仗還沒打,民心都已經向著瓊海軍這邊了。
有眼尖的人看見了被眾星捧月的夏天南,高聲喊道:“是平南侯!就是他,帶領大軍解了京城之圍,救了咱們!”
整條街的百姓不約而同地跪下:“見過平南侯,謝侯爺救命之恩!”
夏天南微笑著招手示意,朗聲道:“解救百姓於水火,是吾輩職責所在。有瓊海軍在,大明不會亡,百姓不會苦,請諸位放心!”
百姓聽見這擲地有聲的話都激動起來,紛紛嚷嚷:
“侯爺英明神武!”
“侯爺立下如此功德,定會長命百歲!”
……
這邊一片軍民魚水情,那邊卻有幾雙眼睛恨恨地盯著夏天南。人群中,一個人用蚊子般微弱的聲音嘀咕道:“這廝分明是收買人心。出征是朝廷的決定,是陛下的旨意,又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隻是這聲音被山呼海嘯般的聲音掩蓋了,沒人聽見。
另一人拉了拉他:“大人交代過,謹言慎行,不要顯露了蹤跡。咱們盯住他就行了,這些話隻能悶在心裏。”
在沿途百姓的歡送下,行軍的速度自然快不起來,幾萬大軍足足走了一天,才全部出城。等到這個環節結束,緊接著另一出大戲又要開場了。
第二日,禮部主持的敕封儀式在重新翻建的京營駐地舉行。
這個軍營,之前被楊嗣昌率人用紅夷大炮炸成了一片廢墟,後來重新修建,隻是因為經費的原因,加上戰事頻發,工程拖拖拉拉,一直沒有完成,等到大順軍攻城,民夫都被征調去守城,更是完全停了下來。直到夏天南這個金主到來,為了給瓊海軍駐紮,撥了大筆銀子,由林偉業監督,才讓軍營竣工。
在林偉業這個“基建狂魔”的打造下,原本打算草草了事的軍營不僅順利完工,而且用水泥進行了加固,護牆被加高到了三米,增加了炮台和射擊孔,儼然一個弱化版的登州軍營。雖然受限於基礎薄弱,沒有建成登州那樣的棱堡,可是作為一個軍事基地已經足夠。被淘汰出京營的勳貴軍官們,私下裏不無嫉妒地評價過這個工程,華而不實,徒費銀錢。
“身處京城腹心之地,修建這樣的軍營有何用?用來防誰?”
“就是,能住人就行了,這姓夏的銀子多得沒地兒花,傻子一個。”
這些酸溜溜的話並沒有動搖夏天南和林偉業的決心,他們“傻不拉幾”地花費重金,征調民夫,用了極短的時間,在原本的工程基礎上完成了對軍營的改造。
此刻軍營裏除了時刻不離夏天南身邊的近衛營士兵,已經沒有了瓊海軍的大部隊,剩下的隻有新招募的京營士兵,作為觀禮的人肉背景板。
已時一刻,夏天南一行和禮部的官員先後到達軍營。原本用於操練的廣場,臨時搭建了一座碩大的觀禮台。
夏天南和林偉業、司馬德等人就座於台上,旁邊是楊嗣昌等禮部官員。
夏天南看了看旁邊的楊嗣昌,笑道:“當年楊侍郎就是在這裏用炮要炸死我,現在卻要親手為我敕封,真是世事難料啊。”
楊嗣昌麵無表情地回答:“本官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炮轟軍營也好,敕封也好,全都是出自公心,問心無愧。”
“嗬嗬,不知道與提議韃子議和,算不算出自公心,有沒有問心無愧?”
這話一出,禮部的官員都有些坐不住,楊嗣昌臉上的肌肉牽動了幾下,生硬地說:“本官無愧於朝廷,無愧於陛下,敕封儀式即將開始,請平南侯慎言,免得誤了吉時。”
夏天南微微一笑,沒有再追問下去,轉口道:“請問儀式何時開始?”
一個禮部的主事回答:“回平南侯,欽天監測算的吉時是已時三刻,請耐心等待。”
夏天南望了望台下密密麻麻的京營新兵,說道:“我有耐心,不急,不急。”
同一時間,三裏之外的關寧軍駐地,吳三桂全身披甲,坐在大堂正中,下麵坐滿了關寧軍的重要將領,所有人都沒有說話,鴉雀無聲,氣氛凝重。
一個士兵飛奔而入,跪在地上稟報:“鎮台,探子已經查明:軍營周圍沒有任何部隊,軍營之內隻有夏天南的兩千家丁,其餘都是新招募的一萬餘京營新丁。”
“好!”吳三桂拍案而起,大聲說,“這次給夏天南來了個釜底抽薪,身邊沒有重兵保護,京營新丁隻需一道聖旨就可臨陣倒戈,看他還如何逃得出我的手掌心!”
所有將領都齊刷刷地站了起來,望向吳三桂,等待他下令。
吳三桂掃視眾人:“諸位,本官接下了聖上的密旨,為大明除掉擁兵自重、禍亂朝綱的奸佞,此役過後,關寧軍必名揚千古,諸位都可名垂青史。我命令:已時三刻,全軍出發,為聖上鏟除此獠!”
由於擊潰流寇,挽救了大明國祚,更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加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瓊海軍在民間的口碑遠勝手腳不幹淨的關寧軍,以及爛泥扶不上牆的京營。隨著大隊士兵路過街道,沿途街道的百姓自發送行,士紳耄耋獻上豬羊酒水勞軍。瓊海軍按照軍紀,收下了豬羊,婉謝了酒水。
百姓排成人牆,目送大軍出城,議論紛紛。
“多好的兵啊!打我爺爺輩起,除了戚爺爺的戚家軍,怕是沒有這樣能打仗又不擾民的兵了。”
“有這樣的大軍,無論韃子還是流寇都不怕了,京城穩如磐石,大明中興有望。”
“我就不明白了,憑什麽關寧軍不去打韃子,卻讓瓊海軍先行?寧遠不是關寧軍的地盤嗎?”
“嘿嘿,所謂遼東第一強軍,怕隻是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怕碰到韃子現了原形吧,隻敢躲在京城不敢回師。隻有瓊海軍的這些兵才夠爺們。”
……
夏天南在近衛營的護衛下,行進在大軍的後方,為大軍送行。聽到路旁隱約傳過來的議論,他輕輕一笑。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能打仗也願意打仗,所有人心中自有一杆秤,沒人能夠蒙蔽。這一次出征,仗還沒打,民心都已經向著瓊海軍這邊了。
有眼尖的人看見了被眾星捧月的夏天南,高聲喊道:“是平南侯!就是他,帶領大軍解了京城之圍,救了咱們!”
整條街的百姓不約而同地跪下:“見過平南侯,謝侯爺救命之恩!”
夏天南微笑著招手示意,朗聲道:“解救百姓於水火,是吾輩職責所在。有瓊海軍在,大明不會亡,百姓不會苦,請諸位放心!”
百姓聽見這擲地有聲的話都激動起來,紛紛嚷嚷:
“侯爺英明神武!”
“侯爺立下如此功德,定會長命百歲!”
……
這邊一片軍民魚水情,那邊卻有幾雙眼睛恨恨地盯著夏天南。人群中,一個人用蚊子般微弱的聲音嘀咕道:“這廝分明是收買人心。出征是朝廷的決定,是陛下的旨意,又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隻是這聲音被山呼海嘯般的聲音掩蓋了,沒人聽見。
另一人拉了拉他:“大人交代過,謹言慎行,不要顯露了蹤跡。咱們盯住他就行了,這些話隻能悶在心裏。”
在沿途百姓的歡送下,行軍的速度自然快不起來,幾萬大軍足足走了一天,才全部出城。等到這個環節結束,緊接著另一出大戲又要開場了。
第二日,禮部主持的敕封儀式在重新翻建的京營駐地舉行。
這個軍營,之前被楊嗣昌率人用紅夷大炮炸成了一片廢墟,後來重新修建,隻是因為經費的原因,加上戰事頻發,工程拖拖拉拉,一直沒有完成,等到大順軍攻城,民夫都被征調去守城,更是完全停了下來。直到夏天南這個金主到來,為了給瓊海軍駐紮,撥了大筆銀子,由林偉業監督,才讓軍營竣工。
在林偉業這個“基建狂魔”的打造下,原本打算草草了事的軍營不僅順利完工,而且用水泥進行了加固,護牆被加高到了三米,增加了炮台和射擊孔,儼然一個弱化版的登州軍營。雖然受限於基礎薄弱,沒有建成登州那樣的棱堡,可是作為一個軍事基地已經足夠。被淘汰出京營的勳貴軍官們,私下裏不無嫉妒地評價過這個工程,華而不實,徒費銀錢。
“身處京城腹心之地,修建這樣的軍營有何用?用來防誰?”
“就是,能住人就行了,這姓夏的銀子多得沒地兒花,傻子一個。”
這些酸溜溜的話並沒有動搖夏天南和林偉業的決心,他們“傻不拉幾”地花費重金,征調民夫,用了極短的時間,在原本的工程基礎上完成了對軍營的改造。
此刻軍營裏除了時刻不離夏天南身邊的近衛營士兵,已經沒有了瓊海軍的大部隊,剩下的隻有新招募的京營士兵,作為觀禮的人肉背景板。
已時一刻,夏天南一行和禮部的官員先後到達軍營。原本用於操練的廣場,臨時搭建了一座碩大的觀禮台。
夏天南和林偉業、司馬德等人就座於台上,旁邊是楊嗣昌等禮部官員。
夏天南看了看旁邊的楊嗣昌,笑道:“當年楊侍郎就是在這裏用炮要炸死我,現在卻要親手為我敕封,真是世事難料啊。”
楊嗣昌麵無表情地回答:“本官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炮轟軍營也好,敕封也好,全都是出自公心,問心無愧。”
“嗬嗬,不知道與提議韃子議和,算不算出自公心,有沒有問心無愧?”
這話一出,禮部的官員都有些坐不住,楊嗣昌臉上的肌肉牽動了幾下,生硬地說:“本官無愧於朝廷,無愧於陛下,敕封儀式即將開始,請平南侯慎言,免得誤了吉時。”
夏天南微微一笑,沒有再追問下去,轉口道:“請問儀式何時開始?”
一個禮部的主事回答:“回平南侯,欽天監測算的吉時是已時三刻,請耐心等待。”
夏天南望了望台下密密麻麻的京營新兵,說道:“我有耐心,不急,不急。”
同一時間,三裏之外的關寧軍駐地,吳三桂全身披甲,坐在大堂正中,下麵坐滿了關寧軍的重要將領,所有人都沒有說話,鴉雀無聲,氣氛凝重。
一個士兵飛奔而入,跪在地上稟報:“鎮台,探子已經查明:軍營周圍沒有任何部隊,軍營之內隻有夏天南的兩千家丁,其餘都是新招募的一萬餘京營新丁。”
“好!”吳三桂拍案而起,大聲說,“這次給夏天南來了個釜底抽薪,身邊沒有重兵保護,京營新丁隻需一道聖旨就可臨陣倒戈,看他還如何逃得出我的手掌心!”
所有將領都齊刷刷地站了起來,望向吳三桂,等待他下令。
吳三桂掃視眾人:“諸位,本官接下了聖上的密旨,為大明除掉擁兵自重、禍亂朝綱的奸佞,此役過後,關寧軍必名揚千古,諸位都可名垂青史。我命令:已時三刻,全軍出發,為聖上鏟除此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