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化雖然是司禮監的新貴,權柄頗重,但並不是坤寧宮的內侍,按理來說不應該出現在坤寧宮,說出這樣的話。但是現在流寇大軍圍城,大明隨時有亡國的危險,些許規矩也就顧不上了。周皇後也不是迂腐之人,隻要對太子有利,她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這個“南方忠義之士”的表述很是含糊,不過周皇後雖然長年在皇宮內院,卻頗為聰慧,宮外的事也略有耳聞。聽到方正化的話之後,很快就想到了一個人。她又驚又喜地反問:“你說的可是平南侯?”大明在軍事上頭重腳輕,資源都向邊鎮傾斜,南方曆來積弱,但是夏天南的崛起,改變了北強南弱的格局。
方正化眉毛一挑,顯然沒料到周皇後一下子就猜中,眼神閃爍一番後,點點頭:“娘娘說的沒錯,正是平南侯……”
周皇後聞言激動起來。若是別人誇下這般海口,她絕不會相信,可是平南侯是什麽人物?這可是打得流寇和韃子都望風而逃的常勝將軍,而且在京城得罪了兵部尚書、觸怒了皇帝,卻仍然能夠全身而退的牛人。如果說在重重大軍的包圍中,連隻鳥都飛不出去的情形下,還能虎口拔牙救出太子等人,這種奇跡也就平南侯能做到,當世不做第二人想。
不過冷靜下來後,周皇後有些疑惑,為什麽隻提太子,卻不救皇上和宮中嬪妃,以及其餘諸王、公主?
“平南侯為何隻願救太子,卻不願救皇上、諸王和公主?”
方正化顯然對這個問題早有腹案,不慌不忙回答:“以娘娘對萬歲爺的了解,是否願意忍辱負重、化身為粗鄙不堪的市井之徒,逃出京城,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周皇後遲疑了一會,搖了搖頭:“皇上曆來驕傲的緊,讓皇上禦駕親征,殺出一條血路逃出去,他可能會同意,可是打扮成粗鄙不名之徒,他恐怕不會同意……”
“這就是了……”方正化眼神閃爍,“娘娘,恕奴婢說句大逆不道的話:闖逆大軍圍城,京城被攻破隻是遲早的事,想要說服萬歲爺,並在千軍萬馬中救駕出城,大羅金仙也做不到,為今之計,隻有做出取舍了——比起萬歲爺,太子沒那麽紮眼,而且能夠保住大明皇室的血脈……”
周皇後臉色大變,站了起來,壓低聲音喝道:“你這殺才,莫非是要眼睜睜看著皇上陷於水火之中,單獨擄走太子,將來扶上皇位,想得個從龍之功?”
“娘娘息怒,奴婢也隻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並無私心……”方正化撲通一聲跪下,看上去滿臉委屈,可是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何況這也是平南侯的主意,奴婢隻是個傳話的。”
周皇後腦子亂哄哄地,來回踱步。她也不傻,知道這個新晉的秉筆太監肯定和平南侯勾結起來了,打得就是瞞天過海、偷天換日的主意:趁著流寇的注意力都在皇帝身上,偷偷帶走太子,等皇帝龍馭上賓後,再立新皇,占據了大義名分,打敗李自成後,平南侯就是手握擎天保駕不世之功的大功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是之後呢?郭子儀會不會變成曹操,太子會不會變成漢獻帝,誰也說不準。周皇後思來想去,發現居然沒有更好的選擇:哪怕有風險,總比皇帝和太子被流寇一鍋端要好,平南侯畢竟是大明重臣,吃相不會太難看,隻要太子能登上皇位,大明國祚能夠延續,有幾個忠臣輔佐,未必不能中興。前朝也出過劉瑾、魏忠賢這樣的權監,一度權勢熏天,大明不照樣挺過來了嗎?
周皇後停下了腳步,下定了決心。隻要能躲過流寇的滅國之災,什麽都可以忍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本宮明白了。太子的安危就交給你和平南侯,這件事,本宮也不會告知皇上……”
思緒慢慢被崇禎的聲音拉回現實,周皇後從回憶中清醒過來,隻見崇禎命太監們分頭去叫太子和永王、定王速來,又對她說道:“事不宜遲。你是六宮之主,要為妃嬪們做個榜樣,速回你的寢宮自縊吧!”
周皇後說道:“皇上,你不要催我,我決不會辱你朱家國體。讓我稍等片刻。公主們我不能見了,臨死要看一眼我的三個兒子!”
說完了這句話,她忍不住以袖掩麵,抽泣起來。
坤寧宮的貼身宮女們聽到這話,覺得分外心酸,第一個不知誰哭出聲來,跟著就全哭起來,而且不約而同地環跪在皇後麵前,嚎啕大哭。站在門外的幾十名宮女和太監都跟著嗚咽哭泣。
周皇後本來還隻是抽泣,竭力忍耐著不肯大哭,為的是不使皇上被哭得心亂,誤了他處置大事。聽到周圍一片哭聲,她再也忍耐不住,放聲痛哭。
崇禎也極悲痛,在一片哭聲中,望著皇後,無話可說,不禁嗚咽。他知道皇後不肯馬上去死,不是貪生怕死,而是想等待看三個兒子一眼。嗚咽一陣,他又一次用袍袖擦了眼淚,對皇後說道:“朕明白你的心思,等他們三個過來,你們見最後一麵吧。”
說完,崇禎不忍心繼續呆在殿中看到周皇後的模樣,出了大殿,叫過一名宮女:“你啟奏懿安皇後,朕和皇後都要自盡,身殉社稷。如今亡國大禍臨頭,請她也懸梁自盡,莫壞了祖宗的體麵!”
懿安皇後張嫣是明熹宗的原配,是崇禎的皇嫂。崇禎即位的事情,這位懿安皇後功不可沒,崇禎對她也甚為尊敬。此刻催促她自盡,卻是一片好心,不願她被賊人玷汙,壞了名聲。
這時,太子、永王和定王,都被召到了坤寧宮偏殿。周皇後一手拉著十五歲的太子,一手拉著十一歲的定王,不忍離開他們,哭得更痛。永王十三歲,生母田皇貴妃,於一年半以前病逝,周皇後是他的嫡母,待他“視如己出”。拉著三人哭了一番後,周皇後想起那個秘密,忍住悲痛,附到太子耳邊,悄悄說了一句話。
“吾兒,想要活命,記得出宮後跟著司禮監方公公走,其餘誰的話也不要聽。”
這個“南方忠義之士”的表述很是含糊,不過周皇後雖然長年在皇宮內院,卻頗為聰慧,宮外的事也略有耳聞。聽到方正化的話之後,很快就想到了一個人。她又驚又喜地反問:“你說的可是平南侯?”大明在軍事上頭重腳輕,資源都向邊鎮傾斜,南方曆來積弱,但是夏天南的崛起,改變了北強南弱的格局。
方正化眉毛一挑,顯然沒料到周皇後一下子就猜中,眼神閃爍一番後,點點頭:“娘娘說的沒錯,正是平南侯……”
周皇後聞言激動起來。若是別人誇下這般海口,她絕不會相信,可是平南侯是什麽人物?這可是打得流寇和韃子都望風而逃的常勝將軍,而且在京城得罪了兵部尚書、觸怒了皇帝,卻仍然能夠全身而退的牛人。如果說在重重大軍的包圍中,連隻鳥都飛不出去的情形下,還能虎口拔牙救出太子等人,這種奇跡也就平南侯能做到,當世不做第二人想。
不過冷靜下來後,周皇後有些疑惑,為什麽隻提太子,卻不救皇上和宮中嬪妃,以及其餘諸王、公主?
“平南侯為何隻願救太子,卻不願救皇上、諸王和公主?”
方正化顯然對這個問題早有腹案,不慌不忙回答:“以娘娘對萬歲爺的了解,是否願意忍辱負重、化身為粗鄙不堪的市井之徒,逃出京城,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周皇後遲疑了一會,搖了搖頭:“皇上曆來驕傲的緊,讓皇上禦駕親征,殺出一條血路逃出去,他可能會同意,可是打扮成粗鄙不名之徒,他恐怕不會同意……”
“這就是了……”方正化眼神閃爍,“娘娘,恕奴婢說句大逆不道的話:闖逆大軍圍城,京城被攻破隻是遲早的事,想要說服萬歲爺,並在千軍萬馬中救駕出城,大羅金仙也做不到,為今之計,隻有做出取舍了——比起萬歲爺,太子沒那麽紮眼,而且能夠保住大明皇室的血脈……”
周皇後臉色大變,站了起來,壓低聲音喝道:“你這殺才,莫非是要眼睜睜看著皇上陷於水火之中,單獨擄走太子,將來扶上皇位,想得個從龍之功?”
“娘娘息怒,奴婢也隻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並無私心……”方正化撲通一聲跪下,看上去滿臉委屈,可是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何況這也是平南侯的主意,奴婢隻是個傳話的。”
周皇後腦子亂哄哄地,來回踱步。她也不傻,知道這個新晉的秉筆太監肯定和平南侯勾結起來了,打得就是瞞天過海、偷天換日的主意:趁著流寇的注意力都在皇帝身上,偷偷帶走太子,等皇帝龍馭上賓後,再立新皇,占據了大義名分,打敗李自成後,平南侯就是手握擎天保駕不世之功的大功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是之後呢?郭子儀會不會變成曹操,太子會不會變成漢獻帝,誰也說不準。周皇後思來想去,發現居然沒有更好的選擇:哪怕有風險,總比皇帝和太子被流寇一鍋端要好,平南侯畢竟是大明重臣,吃相不會太難看,隻要太子能登上皇位,大明國祚能夠延續,有幾個忠臣輔佐,未必不能中興。前朝也出過劉瑾、魏忠賢這樣的權監,一度權勢熏天,大明不照樣挺過來了嗎?
周皇後停下了腳步,下定了決心。隻要能躲過流寇的滅國之災,什麽都可以忍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本宮明白了。太子的安危就交給你和平南侯,這件事,本宮也不會告知皇上……”
思緒慢慢被崇禎的聲音拉回現實,周皇後從回憶中清醒過來,隻見崇禎命太監們分頭去叫太子和永王、定王速來,又對她說道:“事不宜遲。你是六宮之主,要為妃嬪們做個榜樣,速回你的寢宮自縊吧!”
周皇後說道:“皇上,你不要催我,我決不會辱你朱家國體。讓我稍等片刻。公主們我不能見了,臨死要看一眼我的三個兒子!”
說完了這句話,她忍不住以袖掩麵,抽泣起來。
坤寧宮的貼身宮女們聽到這話,覺得分外心酸,第一個不知誰哭出聲來,跟著就全哭起來,而且不約而同地環跪在皇後麵前,嚎啕大哭。站在門外的幾十名宮女和太監都跟著嗚咽哭泣。
周皇後本來還隻是抽泣,竭力忍耐著不肯大哭,為的是不使皇上被哭得心亂,誤了他處置大事。聽到周圍一片哭聲,她再也忍耐不住,放聲痛哭。
崇禎也極悲痛,在一片哭聲中,望著皇後,無話可說,不禁嗚咽。他知道皇後不肯馬上去死,不是貪生怕死,而是想等待看三個兒子一眼。嗚咽一陣,他又一次用袍袖擦了眼淚,對皇後說道:“朕明白你的心思,等他們三個過來,你們見最後一麵吧。”
說完,崇禎不忍心繼續呆在殿中看到周皇後的模樣,出了大殿,叫過一名宮女:“你啟奏懿安皇後,朕和皇後都要自盡,身殉社稷。如今亡國大禍臨頭,請她也懸梁自盡,莫壞了祖宗的體麵!”
懿安皇後張嫣是明熹宗的原配,是崇禎的皇嫂。崇禎即位的事情,這位懿安皇後功不可沒,崇禎對她也甚為尊敬。此刻催促她自盡,卻是一片好心,不願她被賊人玷汙,壞了名聲。
這時,太子、永王和定王,都被召到了坤寧宮偏殿。周皇後一手拉著十五歲的太子,一手拉著十一歲的定王,不忍離開他們,哭得更痛。永王十三歲,生母田皇貴妃,於一年半以前病逝,周皇後是他的嫡母,待他“視如己出”。拉著三人哭了一番後,周皇後想起那個秘密,忍住悲痛,附到太子耳邊,悄悄說了一句話。
“吾兒,想要活命,記得出宮後跟著司禮監方公公走,其餘誰的話也不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