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皺眉看著對麵的人馬,問道:“探馬何在,對麵到底是什麽人,何故擋住我軍去路?”
過了一會兒,負責探路的斥候騎兵趕過來稟報:“稟將軍,屬下已經打探清楚了,這是廣東瓊海鎮的兵,平南侯夏天南的手下……”
其實看見鬥大的“瓊”字,吳三桂已經隱約猜到了這夥人的來曆,斥候的話不過是印證他的猜測而已。但對於對方的用意,他不敢往深了想,細思極恐——一支戰鬥力強悍的官兵,不遠千裏從廣東來到北直隸,而且不去京師勤王,卻跑到百裏之外的香河擋住另一支勤王官兵的去路,說他們沒動什麽歪心思,傻子都不會信啊。
吳三桂自從升任寧遠團練總兵後,逐漸脫離了舅舅祖大壽的庇護,開始獨擋一麵。祖大壽對於這個外甥也是很不錯,讓他在寧遠單獨訓練軍隊,在糧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從瓊海軍購置的火器,大部分也撥給了他——當然,這與祖大壽的建軍思路不無關係,這個老行伍始終認為騎兵加三眼銃的組合就足以對付大部分對手了,那種囉嗦的長管鳥銃實在不適合關寧鐵騎,用這玩意等於自廢武功。而吳三桂在山東見識過瓊州營的全火器化部隊後,深受啟發,堅持編練了一支火器部隊,作為騎兵的重要補充。
他聽完部下的稟報後,沉吟半響,說道:“不知對麵是何人領兵,如果是平南侯本人,也算舊識,待我去會會他。”大敵當前,吳三桂自然不會傻到硬衝,而且瓊海軍的戰鬥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兩家在山東也算有交情,加上後來的戰馬換火器的交易,彼此合作的還算愉快,如果能夠摸清對方的打算並且順利通過香河,是最好的結果。
為表示誠意,吳三桂沒有帶太多人,隻是帶了十幾個心腹家丁來到瓊海軍陣中,大軍留在原地待命。對方似乎也有默契,並沒有表現出敵意,而是放他直接來到中軍位置。
可是這支軍隊的主將並不是吳三桂的熟人,而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將領,讓他準備好的一肚子說辭不知從何說起。
蘇粗腿擠出了一絲笑容:“瓊海軍第三軍主將蘇初圖,見過平西伯。”雖然更習慣粗俗的本名,但在正式場合,蘇粗腿還是使用將軍賜的名字,盡管他自己叫起來也有些別扭。
吳三桂心中一凜,密旨中允諾給他加封右都督、平西伯,可是這事暫時沒有公布,朝廷還在走流程,知道的人很少,這瓊海軍遠在廣東,又是如何知曉?
不過眼下不是糾結這個的時候,吳三桂問:“不知貴部擋在香河,有何用意?這第三軍又是什麽章程?朝廷可沒有這種編製……”
蘇粗腿先回答了他第二個問題:“瓊海軍全員使用火器,與官兵有所不同,所以營兵常見的營、哨、總、隊、伍不適合咱們,算是有些特立獨行吧。現在瓊海軍分為陸師和水師,陸師又分為三個軍,每個軍三個團,滿員共計一萬五千人……”
吳三桂心中一震,一萬五千人!瓊海軍什麽時候憋出了這麽多兵馬,夏天南又哪來的這麽多銀子養兵?要知道,他的寧遠團練才一萬人左右,這次應詔勤王,遼東鎮為了支持他這個嫡係晚輩,又撥了一萬人給他,才湊足了兩萬精兵,而對方一個無名之輩,就統帥一萬五千人,比尋常一個總兵的直屬部隊還多。
他忍不住打量對方身後的人馬,旌旗招展、刀槍如林,一兩萬人的大軍,沒有發出一丁點雜音,明顯是訓練有素的強軍,不是臨時拉壯丁湊數的烏合之眾。
蘇粗腿繼續說:“至於用意嘛……大家都是行伍之人,就不學讀書人繞彎子,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家將軍臨行前交代過,瓊海軍也接到了兵部的命令,進京勤王,這功勞是勢在必得,如果平西伯願意成人之美,一切都好說話,否則……”
“大膽,瓊海軍算老幾,敢這麽對咱們將軍說話!”
吳三桂身後的幾名部下怒不可遏,主辱臣死,他們感受到了對方深深的惡意,這話再明顯不過了,簡直是赤裸裸的打臉,瓊海軍要獨吞勤王保駕的功勞,讓遠道而來的關寧軍靠邊站,大有一種此山是我開的霸道,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關寧諸將臉往哪擱。
蘇粗腿從來就不是個怕事的人,要不是將軍再三交代不要輕易動武,依他的想法,直接打了再說,拳頭比什麽話都管用。他把手放在了腰間的短銃上,咧嘴笑道:“希望平西伯不要讓我難做,我也是奉命行事。”
吳三桂經過幾年的錘煉,比當年要沉穩了許多。雖然他也心裏有氣,但是仍然保持著鎮定。夏天南不是省油的燈,這麽有恃無恐,肯定有後手對付自己。此人隻有兩千人就敢孤軍深入跑到山東平叛,後來又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名震天下,後來更是無法無天,兵困皇城,犯下那麽大的事還能全身而退,與友軍爭功又算得了什麽。
他心中迅速評估了一下雙方的實力:兩萬人對付一萬五千人,即使能贏,也是慘勝,剩下的殘部又怎麽和幾十萬流寇和瓊海軍另外兩個完整的軍對抗?
他深吸一口氣,問:“平南侯這是不惜得罪遼東鎮和關寧軍了,甚至不惜一戰?就是為了獨占功勞,值得嗎?”
蘇粗腿無所謂地回答:“這些不是我考慮的事,得問將軍他本人。”
“好,很好,平南侯有種。”吳三桂拉住韁繩,“咱們走,回本陣。”帶著十幾個不甘心的部將和家丁頭也不回的走了。
回到大軍之中,部下忍不住問:“就這麽認慫了?將軍,咱們關寧軍連韃子都不怕,還怕這些廣東蠻子?”
吳三桂剛才為了麵子一直繃著,現在歎了一口氣:“你們看看對麵的架勢,軍紀森嚴、不動如山,難道比韃子好對付?別忘了,韃子的貝勒、郡王都在他們手裏吃過敗仗。野戰中對上阿巴泰和阿濟格的八旗精兵,你們覺得咱們有幾成勝算?”
幾名部下被問的啞口無言。關寧鐵騎一度被認為是大明唯一能在野戰中和韃子對陣的強軍,可是碰到了阿巴泰和阿濟格這樣級別的大將,說五五開算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了。可人家瓊海軍就是硬碰硬在野戰中打得韃子灰頭土臉,不服不行。
過了一會兒,負責探路的斥候騎兵趕過來稟報:“稟將軍,屬下已經打探清楚了,這是廣東瓊海鎮的兵,平南侯夏天南的手下……”
其實看見鬥大的“瓊”字,吳三桂已經隱約猜到了這夥人的來曆,斥候的話不過是印證他的猜測而已。但對於對方的用意,他不敢往深了想,細思極恐——一支戰鬥力強悍的官兵,不遠千裏從廣東來到北直隸,而且不去京師勤王,卻跑到百裏之外的香河擋住另一支勤王官兵的去路,說他們沒動什麽歪心思,傻子都不會信啊。
吳三桂自從升任寧遠團練總兵後,逐漸脫離了舅舅祖大壽的庇護,開始獨擋一麵。祖大壽對於這個外甥也是很不錯,讓他在寧遠單獨訓練軍隊,在糧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從瓊海軍購置的火器,大部分也撥給了他——當然,這與祖大壽的建軍思路不無關係,這個老行伍始終認為騎兵加三眼銃的組合就足以對付大部分對手了,那種囉嗦的長管鳥銃實在不適合關寧鐵騎,用這玩意等於自廢武功。而吳三桂在山東見識過瓊州營的全火器化部隊後,深受啟發,堅持編練了一支火器部隊,作為騎兵的重要補充。
他聽完部下的稟報後,沉吟半響,說道:“不知對麵是何人領兵,如果是平南侯本人,也算舊識,待我去會會他。”大敵當前,吳三桂自然不會傻到硬衝,而且瓊海軍的戰鬥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兩家在山東也算有交情,加上後來的戰馬換火器的交易,彼此合作的還算愉快,如果能夠摸清對方的打算並且順利通過香河,是最好的結果。
為表示誠意,吳三桂沒有帶太多人,隻是帶了十幾個心腹家丁來到瓊海軍陣中,大軍留在原地待命。對方似乎也有默契,並沒有表現出敵意,而是放他直接來到中軍位置。
可是這支軍隊的主將並不是吳三桂的熟人,而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將領,讓他準備好的一肚子說辭不知從何說起。
蘇粗腿擠出了一絲笑容:“瓊海軍第三軍主將蘇初圖,見過平西伯。”雖然更習慣粗俗的本名,但在正式場合,蘇粗腿還是使用將軍賜的名字,盡管他自己叫起來也有些別扭。
吳三桂心中一凜,密旨中允諾給他加封右都督、平西伯,可是這事暫時沒有公布,朝廷還在走流程,知道的人很少,這瓊海軍遠在廣東,又是如何知曉?
不過眼下不是糾結這個的時候,吳三桂問:“不知貴部擋在香河,有何用意?這第三軍又是什麽章程?朝廷可沒有這種編製……”
蘇粗腿先回答了他第二個問題:“瓊海軍全員使用火器,與官兵有所不同,所以營兵常見的營、哨、總、隊、伍不適合咱們,算是有些特立獨行吧。現在瓊海軍分為陸師和水師,陸師又分為三個軍,每個軍三個團,滿員共計一萬五千人……”
吳三桂心中一震,一萬五千人!瓊海軍什麽時候憋出了這麽多兵馬,夏天南又哪來的這麽多銀子養兵?要知道,他的寧遠團練才一萬人左右,這次應詔勤王,遼東鎮為了支持他這個嫡係晚輩,又撥了一萬人給他,才湊足了兩萬精兵,而對方一個無名之輩,就統帥一萬五千人,比尋常一個總兵的直屬部隊還多。
他忍不住打量對方身後的人馬,旌旗招展、刀槍如林,一兩萬人的大軍,沒有發出一丁點雜音,明顯是訓練有素的強軍,不是臨時拉壯丁湊數的烏合之眾。
蘇粗腿繼續說:“至於用意嘛……大家都是行伍之人,就不學讀書人繞彎子,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家將軍臨行前交代過,瓊海軍也接到了兵部的命令,進京勤王,這功勞是勢在必得,如果平西伯願意成人之美,一切都好說話,否則……”
“大膽,瓊海軍算老幾,敢這麽對咱們將軍說話!”
吳三桂身後的幾名部下怒不可遏,主辱臣死,他們感受到了對方深深的惡意,這話再明顯不過了,簡直是赤裸裸的打臉,瓊海軍要獨吞勤王保駕的功勞,讓遠道而來的關寧軍靠邊站,大有一種此山是我開的霸道,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關寧諸將臉往哪擱。
蘇粗腿從來就不是個怕事的人,要不是將軍再三交代不要輕易動武,依他的想法,直接打了再說,拳頭比什麽話都管用。他把手放在了腰間的短銃上,咧嘴笑道:“希望平西伯不要讓我難做,我也是奉命行事。”
吳三桂經過幾年的錘煉,比當年要沉穩了許多。雖然他也心裏有氣,但是仍然保持著鎮定。夏天南不是省油的燈,這麽有恃無恐,肯定有後手對付自己。此人隻有兩千人就敢孤軍深入跑到山東平叛,後來又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名震天下,後來更是無法無天,兵困皇城,犯下那麽大的事還能全身而退,與友軍爭功又算得了什麽。
他心中迅速評估了一下雙方的實力:兩萬人對付一萬五千人,即使能贏,也是慘勝,剩下的殘部又怎麽和幾十萬流寇和瓊海軍另外兩個完整的軍對抗?
他深吸一口氣,問:“平南侯這是不惜得罪遼東鎮和關寧軍了,甚至不惜一戰?就是為了獨占功勞,值得嗎?”
蘇粗腿無所謂地回答:“這些不是我考慮的事,得問將軍他本人。”
“好,很好,平南侯有種。”吳三桂拉住韁繩,“咱們走,回本陣。”帶著十幾個不甘心的部將和家丁頭也不回的走了。
回到大軍之中,部下忍不住問:“就這麽認慫了?將軍,咱們關寧軍連韃子都不怕,還怕這些廣東蠻子?”
吳三桂剛才為了麵子一直繃著,現在歎了一口氣:“你們看看對麵的架勢,軍紀森嚴、不動如山,難道比韃子好對付?別忘了,韃子的貝勒、郡王都在他們手裏吃過敗仗。野戰中對上阿巴泰和阿濟格的八旗精兵,你們覺得咱們有幾成勝算?”
幾名部下被問的啞口無言。關寧鐵騎一度被認為是大明唯一能在野戰中和韃子對陣的強軍,可是碰到了阿巴泰和阿濟格這樣級別的大將,說五五開算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了。可人家瓊海軍就是硬碰硬在野戰中打得韃子灰頭土臉,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