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心想,這不是小事,不好在這裏逼迫楊嗣昌答應,他也不會答應,必須拿到朝堂之上討論,然後由皇帝定奪。便咳嗽兩聲,回答道:“這是兵部的事,本官不便插手,相信楊侍郎會給你們一個合理的答複的。”
他對楊嗣昌說:“碰巧路過,多管了閑事,文弱莫怪。接下來的事你照規矩做就是,我就不打擾了。”
楊嗣昌擠出笑容,說道:“下官代管兵部事宜,很多事都不熟悉,閣老出手指點迷津,感激都來不及,怎敢說一個怪字?本想繼續挽留閣老教導下官,可惜天色已晚,就不敢耽誤閣老回府休息了。閣老慢走!”
對峙結束,危機解除,溫體仁此行的目的達到,交代了幾句場麵話後,便上轎走了。
楊嗣昌板著臉目送軟轎消失在衙門門口,吩咐道:“備轎,本官要入宮!”
溫體仁並不知道,雖然他成功化解了瓊海軍和兵部的衝突,但是沒有隨同楊嗣昌一起麵聖,卻是個敗筆。楊嗣昌連夜入宮,最終還是成功地影響了崇禎的判斷,讓這場大捷和幾千首級失去了大部分意義,改變了整個事情的走向。
乾清宮內。
“建奴遭受重創,被斬首兩千餘級?”
崇禎驚訝地站起來,重複了楊嗣昌的話。
楊嗣昌點點頭:“雖然還未曾核實,但是首級已經送到了兵部。隻要驗明首級無誤,山東那邊的消息過來,兩下一對照,就能確定了。陛下日理萬機、勵精圖治,才會有此大捷,文治武功已經超越先帝,恭喜陛下!”他輕飄飄一句話,就把所有的功勞算在了崇禎的身上,大捷的主角瓊海軍故意隻字不提。
但崇禎很吃這一套。在他看來,事情搞砸了都是臣子的過錯,事情做好了都是自己的功勞,聞言大喜:“朕從先帝手中接過江山,日思夜想就是如何抵禦外侮、平定內亂、中興大明,每日兢兢業業,不敢有一刻偷懶,天道酬勤,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他興奮地來回踱步:“斬首兩千級!這是朕即位以來從未有過之大捷,朕要昭告天下!讓天下臣民知道,朕是能夠中興大明的!”
一旁的王承恩也喜極而泣:“陛下日夜操勞,終有撥雲見日的這一天!有一場這樣的大捷,陛下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否則繼續操勞下去,陛下的龍體……”
崇禎打斷了他:“王伴伴,這麽歡喜的時候,幹嗎老提掃興的事情?”
王承恩伸手擦拭眼角的淚水,然後輕輕打了一下臉頰,說道:“是是是,奴婢說錯話了,自己掌嘴。”
崇禎轉頭興奮地問楊嗣昌:“夏天南屢次給朕送來驚喜,真是一名福將,朕是否該賞賜他?”
楊嗣昌適時潑了冷水:“按常理,陛下確實應該封賞。不過,夏天南的地位越高、權柄越重,陛下就越要小心,這種張揚跋扈、目無朝廷的狂徒,將來可能會成尾大不掉之勢,動搖江山社稷,其危害猶勝建奴、流寇!”
崇禎立刻冷靜下來,追問道:“文弱何出此言?”
楊嗣昌順勢就把之前發生在兵部的事情掐頭去尾,修飾一番後告知了崇禎。
“……來龍去脈就是如此。陛下,一個小小的把總就敢硬頂職方司的主事,就連臣到了現場也無法製止,等到其千總趕到後,更是擺出火並的架勢,對兵部、京營都不放在眼裏,可見夏天安南的囂張跋扈已經深入骨髓,上行下效,其手下耳濡目染,才會如此做。一支軍隊的武將連兵部都不放在眼裏,臣簡直聞所未聞,對兵部不敬,就是朝廷不敬,更是對陛下不敬,這樣無君無父的狂徒,誰知道會不會變成本朝的安祿山?”
安祿山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他與史思明的叛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把夏天南比作安祿山,可謂誅心之言。
“還有這麽回事?”崇禎聞言遲疑起來。瓊海軍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戰鬥力,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強軍,可是事實如果真像楊嗣昌所說,整件事情就要仔細考慮考慮了。
楊嗣昌見崇禎有些猶豫,趁熱打鐵:“聽聞瓊海鎮在南京之時,還曾經與南京的神機營打了一場?這樣無君無父的人,今日能打南京神機營,明日就可以打京師的京營。今日臣親眼所見,懾於瓊海鎮的凶名,京營的人馬到達後,畏手畏腳,連驅散對方都不敢,可想而知,倘若有朝一日夏天南真的在京師行大逆不道之事,京營十數萬人恐怕敢應戰者寥寥無幾……”
一番話頓時勾勒出了一個跋扈、殘暴、心懷叵測的佞臣形象,原本滿心歡喜想要給瓊海鎮和夏天南封賞的崇禎馬上改變了想法,他目光炯炯地問:“文弱此言,可否出自公心?”
楊嗣昌一聽,當即跪下,“臣可對天起誓,與瓊海鎮之前從未打過交道,也沒有任何過節,這番話發自肺腑,完全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
因為欣賞楊嗣昌的才華,對於他的政治生涯,崇禎是非常了解的,每個任命都是他親手安排的,確實和地處南疆的瓊海鎮沒有交集,自然也談不上有過節。既然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那麽他的觀點是值得相信的。
崇禎親手把楊嗣昌扶起來,安撫道:“文弱的人品,朕是信得過的。既然如此,此事該如何處置?”
楊嗣昌建議:“大捷是陛下勵精圖治的成果,不能埋沒,應該昭告天下,但對於瓊海鎮,含糊帶過即可……”
崇禎躊躇道:“可是仗畢竟是瓊海鎮打的,隻字不提,會不會讓人覺得朕刻薄寡聞?”
“陛下可將夏天南爵位升為平南侯,讓他得個虛名,就不會計較這些了,天下人自然也不會覺得陛下虧待了有功之臣,對於陛下而言,也是惠而不費之事。”楊嗣昌說,“對於這種軍頭,既要許之以利,又要小心防備,才能拿捏得住。”
他對楊嗣昌說:“碰巧路過,多管了閑事,文弱莫怪。接下來的事你照規矩做就是,我就不打擾了。”
楊嗣昌擠出笑容,說道:“下官代管兵部事宜,很多事都不熟悉,閣老出手指點迷津,感激都來不及,怎敢說一個怪字?本想繼續挽留閣老教導下官,可惜天色已晚,就不敢耽誤閣老回府休息了。閣老慢走!”
對峙結束,危機解除,溫體仁此行的目的達到,交代了幾句場麵話後,便上轎走了。
楊嗣昌板著臉目送軟轎消失在衙門門口,吩咐道:“備轎,本官要入宮!”
溫體仁並不知道,雖然他成功化解了瓊海軍和兵部的衝突,但是沒有隨同楊嗣昌一起麵聖,卻是個敗筆。楊嗣昌連夜入宮,最終還是成功地影響了崇禎的判斷,讓這場大捷和幾千首級失去了大部分意義,改變了整個事情的走向。
乾清宮內。
“建奴遭受重創,被斬首兩千餘級?”
崇禎驚訝地站起來,重複了楊嗣昌的話。
楊嗣昌點點頭:“雖然還未曾核實,但是首級已經送到了兵部。隻要驗明首級無誤,山東那邊的消息過來,兩下一對照,就能確定了。陛下日理萬機、勵精圖治,才會有此大捷,文治武功已經超越先帝,恭喜陛下!”他輕飄飄一句話,就把所有的功勞算在了崇禎的身上,大捷的主角瓊海軍故意隻字不提。
但崇禎很吃這一套。在他看來,事情搞砸了都是臣子的過錯,事情做好了都是自己的功勞,聞言大喜:“朕從先帝手中接過江山,日思夜想就是如何抵禦外侮、平定內亂、中興大明,每日兢兢業業,不敢有一刻偷懶,天道酬勤,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他興奮地來回踱步:“斬首兩千級!這是朕即位以來從未有過之大捷,朕要昭告天下!讓天下臣民知道,朕是能夠中興大明的!”
一旁的王承恩也喜極而泣:“陛下日夜操勞,終有撥雲見日的這一天!有一場這樣的大捷,陛下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否則繼續操勞下去,陛下的龍體……”
崇禎打斷了他:“王伴伴,這麽歡喜的時候,幹嗎老提掃興的事情?”
王承恩伸手擦拭眼角的淚水,然後輕輕打了一下臉頰,說道:“是是是,奴婢說錯話了,自己掌嘴。”
崇禎轉頭興奮地問楊嗣昌:“夏天南屢次給朕送來驚喜,真是一名福將,朕是否該賞賜他?”
楊嗣昌適時潑了冷水:“按常理,陛下確實應該封賞。不過,夏天南的地位越高、權柄越重,陛下就越要小心,這種張揚跋扈、目無朝廷的狂徒,將來可能會成尾大不掉之勢,動搖江山社稷,其危害猶勝建奴、流寇!”
崇禎立刻冷靜下來,追問道:“文弱何出此言?”
楊嗣昌順勢就把之前發生在兵部的事情掐頭去尾,修飾一番後告知了崇禎。
“……來龍去脈就是如此。陛下,一個小小的把總就敢硬頂職方司的主事,就連臣到了現場也無法製止,等到其千總趕到後,更是擺出火並的架勢,對兵部、京營都不放在眼裏,可見夏天安南的囂張跋扈已經深入骨髓,上行下效,其手下耳濡目染,才會如此做。一支軍隊的武將連兵部都不放在眼裏,臣簡直聞所未聞,對兵部不敬,就是朝廷不敬,更是對陛下不敬,這樣無君無父的狂徒,誰知道會不會變成本朝的安祿山?”
安祿山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他與史思明的叛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把夏天南比作安祿山,可謂誅心之言。
“還有這麽回事?”崇禎聞言遲疑起來。瓊海軍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戰鬥力,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強軍,可是事實如果真像楊嗣昌所說,整件事情就要仔細考慮考慮了。
楊嗣昌見崇禎有些猶豫,趁熱打鐵:“聽聞瓊海鎮在南京之時,還曾經與南京的神機營打了一場?這樣無君無父的人,今日能打南京神機營,明日就可以打京師的京營。今日臣親眼所見,懾於瓊海鎮的凶名,京營的人馬到達後,畏手畏腳,連驅散對方都不敢,可想而知,倘若有朝一日夏天南真的在京師行大逆不道之事,京營十數萬人恐怕敢應戰者寥寥無幾……”
一番話頓時勾勒出了一個跋扈、殘暴、心懷叵測的佞臣形象,原本滿心歡喜想要給瓊海鎮和夏天南封賞的崇禎馬上改變了想法,他目光炯炯地問:“文弱此言,可否出自公心?”
楊嗣昌一聽,當即跪下,“臣可對天起誓,與瓊海鎮之前從未打過交道,也沒有任何過節,這番話發自肺腑,完全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
因為欣賞楊嗣昌的才華,對於他的政治生涯,崇禎是非常了解的,每個任命都是他親手安排的,確實和地處南疆的瓊海鎮沒有交集,自然也談不上有過節。既然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那麽他的觀點是值得相信的。
崇禎親手把楊嗣昌扶起來,安撫道:“文弱的人品,朕是信得過的。既然如此,此事該如何處置?”
楊嗣昌建議:“大捷是陛下勵精圖治的成果,不能埋沒,應該昭告天下,但對於瓊海鎮,含糊帶過即可……”
崇禎躊躇道:“可是仗畢竟是瓊海鎮打的,隻字不提,會不會讓人覺得朕刻薄寡聞?”
“陛下可將夏天南爵位升為平南侯,讓他得個虛名,就不會計較這些了,天下人自然也不會覺得陛下虧待了有功之臣,對於陛下而言,也是惠而不費之事。”楊嗣昌說,“對於這種軍頭,既要許之以利,又要小心防備,才能拿捏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