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能化解這次事件,降低自己的政治風險,王遴也不願得罪地方的強勢軍頭,何況是能打敗高迎祥、張獻忠的人物。對於徐弘基明顯偏袒的話,他也不在意,反正有人背鍋就行,點頭道:“魏國公說得沒錯,夏總兵仗義出手,化解了常昆的陰謀,不但無過,還有功勞,這些本官也會寫入奏折中。”
這就屬於睜眼說瞎話了,但是王遴說起來麵不改色心不跳,似乎在陳述一個再確定不過的事實,這也是官員的基本素質之一,能坐到兵部尚書這個位置的人,都不簡單。
夏天南也不傻,懂得投桃報李,他義正言辭地說:“查獲常昆的罪行,都是魏國公和王大人的功勞,我隻是個外來戶,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怎敢貪功?”
王遴和徐弘基相視一笑,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痛快。這樣一來,不僅成功化解了危機,還把壞事變成了好事。至於倒黴的常昆,在他們眼中已經是個死人了,也懶得去管他。王遴吩咐左右把他架回鎮守太監府,然後派兵把守,任何人不準進出,而原本屬於鎮守太監的職權,在處置常昆的聖旨下來之前,就由兵部和國公府代為行使。
有了兩大巨頭的背書,夏天南強行闖入城中的行為就這麽不了了之,至於和神機營的衝突,一切責任也都會推到常昆的身上。夏天南對這種處置很滿意,闖了禍還有人擦屁股,這感覺很好。他關心的隻剩下一件事,瓊海軍駐紮在哪?
徐弘基拍拍胸脯:“這事包在我身上,不管是城北池河營駐地,還是城南神機營、振武營駐地,你隨便挑,看中那個地方,我就把地方騰出來。”
夏天南謙讓道:“不敢叨擾京營的兄弟,隻要有地方就成,任憑魏國公安排。”
徐弘基吹胡子瞪眼說道:“什麽叨擾不叨擾的,你們打跑了流寇,凱旋歸來,理應得到厚待。常昆這廝有句話倒是沒錯,神機營那群家夥就是一班廢物,在你手下連一炷香的時間都撐不住。依我看,就讓他們把地方騰出來給你們住。”
“嗬嗬,神機營還是有實力的,進退有度,來去如風,我們贏的僥幸。”夏天南打了個哈哈,至於來去如風是不是暗指逃跑時驚人的速度,就不得而知了。
徐弘基沒有上馬,而是親熱地拉住夏天南的手,一起前行,一邊走一邊小聲道:“不說這些敗興的事了。那個……老哥有個不情之請,你的那些火器與神機營的鳥銃很不一樣,老哥看得眼熱,能不能賣給老哥一些,拿來操練府中的親軍……”
夏天南不動聲色抽出了自己的手,回答道:“魏國公開口,怎麽能提賣字?回頭我讓人送兩百杆到府上!”
徐弘基咧嘴大笑:“老弟是個爽快人,打仗也出挑,我欣賞你,以後咱們也不要互稱官職爵位了,就以兄弟相稱!日後來南京,有事就找老哥我,這裏還沒有多少老哥辦不成的事!”雖然從爵位上看兩人相差甚遠,但是論官職,一個是以公爵身份掌管南京都督府大都督,一個是總兵官兼北京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兩人兄弟相稱也勉強說得過去,
夏天南微微一笑:“那就先行謝過哥哥了。”多個朋友多條路,魏國公作為南京城內第一號勳貴,又是南京守備,與其交好總沒有壞處,這兩百杆瓊海式步槍,物超所值。
王遴目送二人遠去後,收斂了臉上的笑容,回頭上了轎子,沉聲道:“回兵部衙門。”
回到衙門,王遴徑直來到書房,提筆寫奏折。今天的事雖然圓滿收場,可畢竟是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漏洞頗多,這份奏折得好好斟酌一番,做到滴水不漏,而且要搶在常昆之前送到京城,給皇帝造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隻要皇帝認定常昆是一個利用職權私自搜刮巨額錢財的刁奴,而且為個人恩怨擅自動用京營,事後常昆再如何解釋也沒有用了。
奏折的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王遴向徐弘基和夏天南所說的那樣,把一切罪責推給常昆,三人不但無過,而且有功。隻是寫到最後關於夏天南和瓊海軍的評價部分,王遴暫時停筆,沉吟起來。
今日瓊海軍的驚豔表現和夏天南的一言一行,都被王遴看在眼裏。瓊海軍的戰鬥力所有人有目共睹,如果說大敗高迎祥和張獻忠聯軍還有待證實,那麽輕鬆擊敗神機營則毫無爭議。本來關內的明軍積弱已久,出現了這樣一支強軍大家都應該高興,從此不需過於依賴以關寧軍為代表的邊軍,可是王遴這個老江湖還是看出了問題,那就是統領這支軍隊的總兵夏天南。
如果換做其他武將,被常昆使絆子擋在城外,縱然感到委屈,最多也是向上頭訴苦,然後繞城而過,絕不敢縱兵闖入南京城——這裏可是大明留都,不是其他尋常州府。而夏天南似乎根本沒有考慮過政治後果,悍然入城,遇到阻攔的第一反應就是開打,全然不把自己當做朝廷的官兵來看,也沒有上下尊卑的概念。雖然後來橫空殺出了常昆這個替罪羊,危機得以化解,事後夏天南的表現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給了彼此台階下,但除了說明他能屈能伸、處事圓滑老練、應變能力強之外,並不能證明他是一個忠於朝廷的武將。
試想,如果沒有常昆的出現,那麽與瓊海軍開戰的會不會就是池河營、振武營,而不是神機營?而王遴和徐弘基的下場不見得比常昆好到哪去。想到這裏,王遴感覺細思極恐。
良久,他終於想好了措辭,提筆寫下:“……瓊海軍戰力非凡,前有大敗流寇之戰績,今有橫掃神機營之悍勇,朝廷有此強軍,乃大明之福,陛下之幸。然夏天南桀驁不訓、頗有心機,忠奸隻在一念之間,進則為國之棟梁,退則為亂世梟雄。臣鬥膽進言,可召其進京,賜一閑職,明升暗降,解除兵權,則瓊海軍可徹底為朝廷所用,操練得當,可為大明屈指可數之強軍。但此舉頗有風險,一著不慎,逼反夏天南,便為朝廷心腹之患,其禍之烈遠勝張獻忠之流,望陛下明察。”
這就屬於睜眼說瞎話了,但是王遴說起來麵不改色心不跳,似乎在陳述一個再確定不過的事實,這也是官員的基本素質之一,能坐到兵部尚書這個位置的人,都不簡單。
夏天南也不傻,懂得投桃報李,他義正言辭地說:“查獲常昆的罪行,都是魏國公和王大人的功勞,我隻是個外來戶,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怎敢貪功?”
王遴和徐弘基相視一笑,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痛快。這樣一來,不僅成功化解了危機,還把壞事變成了好事。至於倒黴的常昆,在他們眼中已經是個死人了,也懶得去管他。王遴吩咐左右把他架回鎮守太監府,然後派兵把守,任何人不準進出,而原本屬於鎮守太監的職權,在處置常昆的聖旨下來之前,就由兵部和國公府代為行使。
有了兩大巨頭的背書,夏天南強行闖入城中的行為就這麽不了了之,至於和神機營的衝突,一切責任也都會推到常昆的身上。夏天南對這種處置很滿意,闖了禍還有人擦屁股,這感覺很好。他關心的隻剩下一件事,瓊海軍駐紮在哪?
徐弘基拍拍胸脯:“這事包在我身上,不管是城北池河營駐地,還是城南神機營、振武營駐地,你隨便挑,看中那個地方,我就把地方騰出來。”
夏天南謙讓道:“不敢叨擾京營的兄弟,隻要有地方就成,任憑魏國公安排。”
徐弘基吹胡子瞪眼說道:“什麽叨擾不叨擾的,你們打跑了流寇,凱旋歸來,理應得到厚待。常昆這廝有句話倒是沒錯,神機營那群家夥就是一班廢物,在你手下連一炷香的時間都撐不住。依我看,就讓他們把地方騰出來給你們住。”
“嗬嗬,神機營還是有實力的,進退有度,來去如風,我們贏的僥幸。”夏天南打了個哈哈,至於來去如風是不是暗指逃跑時驚人的速度,就不得而知了。
徐弘基沒有上馬,而是親熱地拉住夏天南的手,一起前行,一邊走一邊小聲道:“不說這些敗興的事了。那個……老哥有個不情之請,你的那些火器與神機營的鳥銃很不一樣,老哥看得眼熱,能不能賣給老哥一些,拿來操練府中的親軍……”
夏天南不動聲色抽出了自己的手,回答道:“魏國公開口,怎麽能提賣字?回頭我讓人送兩百杆到府上!”
徐弘基咧嘴大笑:“老弟是個爽快人,打仗也出挑,我欣賞你,以後咱們也不要互稱官職爵位了,就以兄弟相稱!日後來南京,有事就找老哥我,這裏還沒有多少老哥辦不成的事!”雖然從爵位上看兩人相差甚遠,但是論官職,一個是以公爵身份掌管南京都督府大都督,一個是總兵官兼北京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兩人兄弟相稱也勉強說得過去,
夏天南微微一笑:“那就先行謝過哥哥了。”多個朋友多條路,魏國公作為南京城內第一號勳貴,又是南京守備,與其交好總沒有壞處,這兩百杆瓊海式步槍,物超所值。
王遴目送二人遠去後,收斂了臉上的笑容,回頭上了轎子,沉聲道:“回兵部衙門。”
回到衙門,王遴徑直來到書房,提筆寫奏折。今天的事雖然圓滿收場,可畢竟是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漏洞頗多,這份奏折得好好斟酌一番,做到滴水不漏,而且要搶在常昆之前送到京城,給皇帝造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隻要皇帝認定常昆是一個利用職權私自搜刮巨額錢財的刁奴,而且為個人恩怨擅自動用京營,事後常昆再如何解釋也沒有用了。
奏折的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王遴向徐弘基和夏天南所說的那樣,把一切罪責推給常昆,三人不但無過,而且有功。隻是寫到最後關於夏天南和瓊海軍的評價部分,王遴暫時停筆,沉吟起來。
今日瓊海軍的驚豔表現和夏天南的一言一行,都被王遴看在眼裏。瓊海軍的戰鬥力所有人有目共睹,如果說大敗高迎祥和張獻忠聯軍還有待證實,那麽輕鬆擊敗神機營則毫無爭議。本來關內的明軍積弱已久,出現了這樣一支強軍大家都應該高興,從此不需過於依賴以關寧軍為代表的邊軍,可是王遴這個老江湖還是看出了問題,那就是統領這支軍隊的總兵夏天南。
如果換做其他武將,被常昆使絆子擋在城外,縱然感到委屈,最多也是向上頭訴苦,然後繞城而過,絕不敢縱兵闖入南京城——這裏可是大明留都,不是其他尋常州府。而夏天南似乎根本沒有考慮過政治後果,悍然入城,遇到阻攔的第一反應就是開打,全然不把自己當做朝廷的官兵來看,也沒有上下尊卑的概念。雖然後來橫空殺出了常昆這個替罪羊,危機得以化解,事後夏天南的表現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給了彼此台階下,但除了說明他能屈能伸、處事圓滑老練、應變能力強之外,並不能證明他是一個忠於朝廷的武將。
試想,如果沒有常昆的出現,那麽與瓊海軍開戰的會不會就是池河營、振武營,而不是神機營?而王遴和徐弘基的下場不見得比常昆好到哪去。想到這裏,王遴感覺細思極恐。
良久,他終於想好了措辭,提筆寫下:“……瓊海軍戰力非凡,前有大敗流寇之戰績,今有橫掃神機營之悍勇,朝廷有此強軍,乃大明之福,陛下之幸。然夏天南桀驁不訓、頗有心機,忠奸隻在一念之間,進則為國之棟梁,退則為亂世梟雄。臣鬥膽進言,可召其進京,賜一閑職,明升暗降,解除兵權,則瓊海軍可徹底為朝廷所用,操練得當,可為大明屈指可數之強軍。但此舉頗有風險,一著不慎,逼反夏天南,便為朝廷心腹之患,其禍之烈遠勝張獻忠之流,望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