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何不軍屯?
夏天南正要回答黃漢生的話,孫元化插嘴道:“擴軍固然要緊,可是組織難民墾荒也是要緊事。否則憑空多出幾萬張嘴,就算我們包攬三縣糧賦後存了一些糧食,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啊!”
夏天南一聽,也是啊,擴軍是必須的,這也是移民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可是首先得解決吃飯問題。以瓊州營目前的存糧,養活兩三千人的脫產軍隊毫無問題,可是這個數字擴充到上萬,就有些扛不住了。那麽組織難民墾荒,自給自足,才是良性循環的正確道路。
正在猶豫先擴軍還是先墾荒的時候,司馬德提議:“何不合二為一,開展軍屯?”
夏天南一愣:“軍屯?”
司馬德回答:“正是。把精壯年輕男子甄選之後編入瓊州營,然後統一組織去墾荒種地,按連、營編製劃分耕種區域,以耕代練,閑暇時也可進行基本的操練,等收糧後再入軍營正式操練,屯田、練軍兩不誤。”
孫元化躊躇道:“可是朝廷的衛所屯田都已糜爛不堪,我們又把這一套撿起來,是不是自誤前程?”
司馬德反駁道:“朝廷的衛所之所以糜爛,蓋因軍官大肆侵占良田據為己有,軍士淪為佃戶,糧餉短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大量逃亡,才會釀成今日之困局。我等屯田隻是權宜之計,等田畝開墾出來,所產糧食足以養活軍士,便可回歸軍營,田畝便可交給他人佃種。何來自誤前程一說?”
夏天南插話道:“各抒己見,可不要產生爭執。我倒覺得這個法子不錯。雖然朝廷的衛所製度江河日下、名存實亡,但是我們的屯田和這個不一樣,可以試一試。要不然我們辛辛苦苦招納難民回來,全部去種地有些可惜,雖然田地和糧食是基礎,但是軍隊才是瓊州營的根本,說到底我們還是為了擴軍,墾荒隻是手段。司馬先生的這個法子,把墾荒和擴軍合二為一,就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些人在墾荒種地的同時,能夠接受最基本的訓練,拿起鋤頭就是農民,走進軍營就是兵,溫飽問題解決了,擴軍的問題也解決了。”
孫元化問:“既然如此,那便實施軍屯。隻不過,等到首批屯軍入了軍營,那麽來年的地又讓誰來種?仲達司馬德的字說交給他人佃種,可是瓊州府又哪來這麽多勞力?”瓊州地廣人稀,如果本地勞動力充足,也犯不著移民了。
夏天南回答:“這個問題不大,等到第一批屯軍成為脫產軍人,自然有下一批來接盤。等我們通過謝巡按,哦,到時候估計是謝巡撫了,控製了登萊地區之後,山東境內的難民可以源源不斷通過登州出海,運往臨高。”
祖輩都在臨高,從未出過島的譚山忍不住好奇心,問道:“將軍,山東那地方真有這麽多人丁,運都運不完嗎?難道無家可歸的難民比整個瓊州府人丁還要多?”
作為山東人的林偉業、曾在山東做官的孫元化都笑了,夏天南也笑了:“老村長,不瞞你說,雖然我不知道確切數目,但是兵變造成的難民比瓊州府的全部人口都多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夏天南還知道,僅僅崇禎十一年清軍繞道河北青口山和北京密雲牆子嶺入關,從通州、濟南等地擄走的人口就將達到了40多萬,其中山東占了大半,僅僅是這些被擄的人口,就超過了整個瓊州府人口的好幾倍。
他對譚山說:“正好要點你的名,有事要交代你做。佃田和催繳稅糧的事一向是你做,這次軍屯的事也由你來安排。甄選和編練士兵的事情交給漢生,你就專心負責安排屯田墾荒的地點和麵積。”
譚山說:“將軍交代的事,屬下必當竭盡全力。隻不過臨高境內沒有這麽多可供開荒的地方了,必須向外擴張,可能會涉及鄰近澄邁縣和黎人聚居區澄邁官麵上的事倒到好辦,可是碰到生黎,可有些棘手,那些蠻子可不認官府”
這幾年來,瓊州營迅速崛起,從知府衙門到各地州縣都雌伏於瓊州營的兵威之下,不敢有半點忤逆,但是和五指山深處的生黎卻沒有什麽交集。
瓊州府的地形是一個中間高、四周低的形狀,中部最高的山脈就是五指山。適合耕種的土地集中在外圍,大部分被漢人和熟黎占據,而以狩獵為主的生黎則聚集在五指山周圍。如果要找可供屯田的荒地,勢必要向五指山的方向擴張,與生黎打交道是無法避免的。
夏天南問黃猛甲:“若是漢人墾荒種地,進入了生黎的範圍,他們會怎麽反應?”
黃猛甲回答:“除了個別人數太少、實力太弱的寨子,多半會發起攻擊他們一般把這看做侵犯,在他們眼中,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從天上的雲朵到地上的泥土都是他們的。”
夏天南想了想,說道:“隨著我們的擴張,掌控這些生黎聚居的區域是遲早的事情,整個瓊州府我們都要捏在手裏,何況是這些未曾開化的生黎。為了掃清屯田的障礙,猛甲,你帶人把臨高以南兩百裏的地方先掃蕩一遍,把這些生黎的寨子都清理了。”將來山東的難民來到這裏屯田,初來乍到,又不適應五指山附近山地和丘陵混雜的地形和亞熱帶的炎熱氣候,發生衝突時,未必幹的過土生土長、熟悉地形和周圍環境的生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口損失,事先清理出一個“無人區”是很有必要的。
黃猛甲問:“將軍,怎麽個清理法?是驅逐還是直接殺了?”
夏天南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問黃猛甲:“這些生黎是否好馴服,能不能充實軍隊?”
黃猛甲搖搖頭:“大多數生黎連漢話都不會說,連我們熟黎和他們溝通都很困難,別說漢人了。而且這些人基本不種田、全靠放狗集中狩獵為生,自由自在慣了,想要把他們困在軍營裏日複一日的操練,恐怕很難。”
夏天南正要回答黃漢生的話,孫元化插嘴道:“擴軍固然要緊,可是組織難民墾荒也是要緊事。否則憑空多出幾萬張嘴,就算我們包攬三縣糧賦後存了一些糧食,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啊!”
夏天南一聽,也是啊,擴軍是必須的,這也是移民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可是首先得解決吃飯問題。以瓊州營目前的存糧,養活兩三千人的脫產軍隊毫無問題,可是這個數字擴充到上萬,就有些扛不住了。那麽組織難民墾荒,自給自足,才是良性循環的正確道路。
正在猶豫先擴軍還是先墾荒的時候,司馬德提議:“何不合二為一,開展軍屯?”
夏天南一愣:“軍屯?”
司馬德回答:“正是。把精壯年輕男子甄選之後編入瓊州營,然後統一組織去墾荒種地,按連、營編製劃分耕種區域,以耕代練,閑暇時也可進行基本的操練,等收糧後再入軍營正式操練,屯田、練軍兩不誤。”
孫元化躊躇道:“可是朝廷的衛所屯田都已糜爛不堪,我們又把這一套撿起來,是不是自誤前程?”
司馬德反駁道:“朝廷的衛所之所以糜爛,蓋因軍官大肆侵占良田據為己有,軍士淪為佃戶,糧餉短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大量逃亡,才會釀成今日之困局。我等屯田隻是權宜之計,等田畝開墾出來,所產糧食足以養活軍士,便可回歸軍營,田畝便可交給他人佃種。何來自誤前程一說?”
夏天南插話道:“各抒己見,可不要產生爭執。我倒覺得這個法子不錯。雖然朝廷的衛所製度江河日下、名存實亡,但是我們的屯田和這個不一樣,可以試一試。要不然我們辛辛苦苦招納難民回來,全部去種地有些可惜,雖然田地和糧食是基礎,但是軍隊才是瓊州營的根本,說到底我們還是為了擴軍,墾荒隻是手段。司馬先生的這個法子,把墾荒和擴軍合二為一,就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些人在墾荒種地的同時,能夠接受最基本的訓練,拿起鋤頭就是農民,走進軍營就是兵,溫飽問題解決了,擴軍的問題也解決了。”
孫元化問:“既然如此,那便實施軍屯。隻不過,等到首批屯軍入了軍營,那麽來年的地又讓誰來種?仲達司馬德的字說交給他人佃種,可是瓊州府又哪來這麽多勞力?”瓊州地廣人稀,如果本地勞動力充足,也犯不著移民了。
夏天南回答:“這個問題不大,等到第一批屯軍成為脫產軍人,自然有下一批來接盤。等我們通過謝巡按,哦,到時候估計是謝巡撫了,控製了登萊地區之後,山東境內的難民可以源源不斷通過登州出海,運往臨高。”
祖輩都在臨高,從未出過島的譚山忍不住好奇心,問道:“將軍,山東那地方真有這麽多人丁,運都運不完嗎?難道無家可歸的難民比整個瓊州府人丁還要多?”
作為山東人的林偉業、曾在山東做官的孫元化都笑了,夏天南也笑了:“老村長,不瞞你說,雖然我不知道確切數目,但是兵變造成的難民比瓊州府的全部人口都多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夏天南還知道,僅僅崇禎十一年清軍繞道河北青口山和北京密雲牆子嶺入關,從通州、濟南等地擄走的人口就將達到了40多萬,其中山東占了大半,僅僅是這些被擄的人口,就超過了整個瓊州府人口的好幾倍。
他對譚山說:“正好要點你的名,有事要交代你做。佃田和催繳稅糧的事一向是你做,這次軍屯的事也由你來安排。甄選和編練士兵的事情交給漢生,你就專心負責安排屯田墾荒的地點和麵積。”
譚山說:“將軍交代的事,屬下必當竭盡全力。隻不過臨高境內沒有這麽多可供開荒的地方了,必須向外擴張,可能會涉及鄰近澄邁縣和黎人聚居區澄邁官麵上的事倒到好辦,可是碰到生黎,可有些棘手,那些蠻子可不認官府”
這幾年來,瓊州營迅速崛起,從知府衙門到各地州縣都雌伏於瓊州營的兵威之下,不敢有半點忤逆,但是和五指山深處的生黎卻沒有什麽交集。
瓊州府的地形是一個中間高、四周低的形狀,中部最高的山脈就是五指山。適合耕種的土地集中在外圍,大部分被漢人和熟黎占據,而以狩獵為主的生黎則聚集在五指山周圍。如果要找可供屯田的荒地,勢必要向五指山的方向擴張,與生黎打交道是無法避免的。
夏天南問黃猛甲:“若是漢人墾荒種地,進入了生黎的範圍,他們會怎麽反應?”
黃猛甲回答:“除了個別人數太少、實力太弱的寨子,多半會發起攻擊他們一般把這看做侵犯,在他們眼中,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從天上的雲朵到地上的泥土都是他們的。”
夏天南想了想,說道:“隨著我們的擴張,掌控這些生黎聚居的區域是遲早的事情,整個瓊州府我們都要捏在手裏,何況是這些未曾開化的生黎。為了掃清屯田的障礙,猛甲,你帶人把臨高以南兩百裏的地方先掃蕩一遍,把這些生黎的寨子都清理了。”將來山東的難民來到這裏屯田,初來乍到,又不適應五指山附近山地和丘陵混雜的地形和亞熱帶的炎熱氣候,發生衝突時,未必幹的過土生土長、熟悉地形和周圍環境的生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口損失,事先清理出一個“無人區”是很有必要的。
黃猛甲問:“將軍,怎麽個清理法?是驅逐還是直接殺了?”
夏天南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問黃猛甲:“這些生黎是否好馴服,能不能充實軍隊?”
黃猛甲搖搖頭:“大多數生黎連漢話都不會說,連我們熟黎和他們溝通都很困難,別說漢人了。而且這些人基本不種田、全靠放狗集中狩獵為生,自由自在慣了,想要把他們困在軍營裏日複一日的操練,恐怕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