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最重要的鐵礦來源問題,夏天南和林偉業都放下了心中一塊大石。<strong>.</strong>有了穩定的鐵礦來源,就可以嚐試鑄造更大的火炮,還有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刺刀!
早在瓊海式步槍正式交付護衛隊時,林偉業已經想好了刺刀的製作方法,隻不過當時有限的生鐵資源和產能得先解決步槍的有無問題,現在生鐵不再是瓶頸,步槍已經即將完成三百人的列裝,加上新加入的鐵匠可以緩解人手不足的局麵,可以騰出手來上馬刺刀項目了。林偉業準備先試製樣品,成功之後再批量生產。
刺刀並不是個簡單的活計,長度不過0.5米左右,卻要保證反複刺殺過程中的強度和韌性,太硬易折斷,太軟易變形。一把刺刀製作的難度,不會比一把好的刀劍容易,而這年頭百煉鋼打製的上好刀劍,不僅成本非常高,而且費時費力。
林偉業要做的,就是實現快速、規模化製作刺刀,同時要控製成本。他要用的方法,就是直到現代還在使用的滲碳工藝。
滲碳,是金屬材料常見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它可以使滲過碳的工件表麵獲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具體方法是將工件置入具有滲碳介質的爐具中,加熱到900--950度,保溫足夠時間後,使滲碳介質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滲入鋼件表層,從而獲得表層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的金屬工件。其實這種技術到現代也還在用,就是所謂的“燜鋼法”。[]
這樣得到的金屬工件,表麵層具有高碳鋼的高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用這樣的方法製作的刺刀,外部足夠剛硬,刺殺時更有優勢,而內部的韌性則保證其不會斷裂。
現代的滲碳工藝已經非常成熟,用的滲碳介質也是氣體和液體,如甲烷、苯等,在1631年顯然是沒法得到這些東西的。林偉業采用了古人的方法――外熱式箱體滲碳技術。
這名稱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把低碳鋼製作的刺刀半成品放入坩堝等容器,然後蓋上木炭、豆豉、土末,在容器外加熱――木炭、豆豉都是滲碳用,土末是分散劑。這種滲碳技術的好處,是工件得到的滲碳非常均勻且穩定,且碳勢很高,效率和效果都相當好。這種方法在《天工開物》中有記載,不過當時宋應星用來製作的是繡花針,林偉業用來製作的是刺刀。
這種刺刀並不是現代刺刀薄而扁的刀刃,而是三棱形的長錐體。考慮到將來要經常與冷兵器部隊搏鬥,厚實的錐體顯然要比刀刃更結實,這樣的結構顯然叫槍刺更合適,叫刺刀不過是現代人的思維習慣。
做出樣品後,夏天南試了試鋒利和堅韌程度,捅穿兩層拇指粗細厚度的木板輕而易舉,然後再上下左右攪動,木屑紛紛掉落,刺刀卻絲毫沒有變形,如果是把劍,卡在木板中橫向扳折,必然會折斷。他再取來一塊薄薄的鐵板,用力插下去,照樣捅穿,刺刀未見絲毫磨損,可見將來對付敵人的盔甲也不成問題。
他哈哈大笑,“老林,你果然有辦法,這下子,我們的隊伍步槍加刺刀,肉搏也不怕了。”
林偉業也很有成就感,他取過一把步槍,槍口的卡座是早就預留好的,刺刀可以很方便的安裝拆卸,把刺刀裝上之後,對夏天南說:“瓊海式步槍裝上刺刀,將近1.9米,基本接近長矛了,將來進入白刃戰,直接可以做長矛用,長矛兵可以取消了,全部都是火器化士兵,遠程打擊和近身肉搏能力兼備!”
夏天南看了看,發現了奇怪之處:“這刺刀怎麽裝在右側,刺刀不都是在槍口下方嗎?”
林偉業解釋道:“我們這是前裝滑膛槍,裝在右側是為了更好的裝彈,隻有到了後裝槍時代才會裝在槍口下方。”
他伸出左手在槍口比劃了下,“你看,如果裝在下方,裝彈的時候會不會割傷手?”
夏天南點點頭:“看來給前裝槍設計刺刀的人經過了血的教訓啊!雖然裝在右側別扭了點,但是實用第一嘛。”
樣品製作成功,接下來就可以量產了。現在武器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有步槍,有刺刀,還有火炮,相對於瓊州府的武力水準來說,護衛隊已經是武裝到了牙齒,夏天南已經不滿足於龜縮於臨高一隅之地了。
他和林偉業二人從鹽場發跡,通過林偉業開的金手指,走技術流路線,已經開始在臨高站穩腳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畢竟根基尚淺,短板很明顯。之前的工人、工匠、鐵礦一一被解決,現在輪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短板――糧食。
夏天南思來想去,沒想到好辦法,隻有把大家都叫來商量,看他們有什麽好建議。
林偉業一向對這種問題不感興趣,他人坐在這裏,腦子裏卻在想在合適的時候鑄造更大的火炮。
劉全腦子比較靈活,他想了想,對夏天南說:“老爺,咱們有銀子,可以買糧……”
夏天南懊惱地打斷他,說道:“之前為了供給修建船廠的民夫夥食,已經讓臨高縣內米價上漲,現在三百護衛隊員,三百土兵,加上一千多工人、工匠,得花多少銀子買糧食啊,就算米價不漲,開銷也很大,糧食全靠買,絕非長久之計。我們目前隻有紡織廠有收入,鹽場現在不外銷,兵工廠、鋼鐵廠、船廠都在燒錢――要不是因為打胡家莊和縣城得了兩筆橫財,早就撐不下去了。”
眾人紛紛稱是,譚山補充道:“而且本縣糧食出產不多,存糧也有限,就算有銀子,也買不到這麽多。”
劉全續道:“回老爺,若是本地糧食不夠,可以上外地買。不過瓊州府其他州縣糧食產量也不高,對麵廣東米價又高出瓊州太多,都不是買糧的好地方。小的跑了幾次廣州,聽聞有人說起,暹邏、安南一帶盛產糧食,也是一年三熟,但產量比瓊州高多了,米價很低,廣州就有人南下運糧回來發賣,所獲頗多。至於銀子入不敷出,也不是大問題,老爺的船廠已經建成,隻要建成船隻出海,不管是跑日本還是下南洋,那就是金山銀海的買賣,銀子就不再是問題。”
早在瓊海式步槍正式交付護衛隊時,林偉業已經想好了刺刀的製作方法,隻不過當時有限的生鐵資源和產能得先解決步槍的有無問題,現在生鐵不再是瓶頸,步槍已經即將完成三百人的列裝,加上新加入的鐵匠可以緩解人手不足的局麵,可以騰出手來上馬刺刀項目了。林偉業準備先試製樣品,成功之後再批量生產。
刺刀並不是個簡單的活計,長度不過0.5米左右,卻要保證反複刺殺過程中的強度和韌性,太硬易折斷,太軟易變形。一把刺刀製作的難度,不會比一把好的刀劍容易,而這年頭百煉鋼打製的上好刀劍,不僅成本非常高,而且費時費力。
林偉業要做的,就是實現快速、規模化製作刺刀,同時要控製成本。他要用的方法,就是直到現代還在使用的滲碳工藝。
滲碳,是金屬材料常見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它可以使滲過碳的工件表麵獲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具體方法是將工件置入具有滲碳介質的爐具中,加熱到900--950度,保溫足夠時間後,使滲碳介質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滲入鋼件表層,從而獲得表層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的金屬工件。其實這種技術到現代也還在用,就是所謂的“燜鋼法”。[]
這樣得到的金屬工件,表麵層具有高碳鋼的高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用這樣的方法製作的刺刀,外部足夠剛硬,刺殺時更有優勢,而內部的韌性則保證其不會斷裂。
現代的滲碳工藝已經非常成熟,用的滲碳介質也是氣體和液體,如甲烷、苯等,在1631年顯然是沒法得到這些東西的。林偉業采用了古人的方法――外熱式箱體滲碳技術。
這名稱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把低碳鋼製作的刺刀半成品放入坩堝等容器,然後蓋上木炭、豆豉、土末,在容器外加熱――木炭、豆豉都是滲碳用,土末是分散劑。這種滲碳技術的好處,是工件得到的滲碳非常均勻且穩定,且碳勢很高,效率和效果都相當好。這種方法在《天工開物》中有記載,不過當時宋應星用來製作的是繡花針,林偉業用來製作的是刺刀。
這種刺刀並不是現代刺刀薄而扁的刀刃,而是三棱形的長錐體。考慮到將來要經常與冷兵器部隊搏鬥,厚實的錐體顯然要比刀刃更結實,這樣的結構顯然叫槍刺更合適,叫刺刀不過是現代人的思維習慣。
做出樣品後,夏天南試了試鋒利和堅韌程度,捅穿兩層拇指粗細厚度的木板輕而易舉,然後再上下左右攪動,木屑紛紛掉落,刺刀卻絲毫沒有變形,如果是把劍,卡在木板中橫向扳折,必然會折斷。他再取來一塊薄薄的鐵板,用力插下去,照樣捅穿,刺刀未見絲毫磨損,可見將來對付敵人的盔甲也不成問題。
他哈哈大笑,“老林,你果然有辦法,這下子,我們的隊伍步槍加刺刀,肉搏也不怕了。”
林偉業也很有成就感,他取過一把步槍,槍口的卡座是早就預留好的,刺刀可以很方便的安裝拆卸,把刺刀裝上之後,對夏天南說:“瓊海式步槍裝上刺刀,將近1.9米,基本接近長矛了,將來進入白刃戰,直接可以做長矛用,長矛兵可以取消了,全部都是火器化士兵,遠程打擊和近身肉搏能力兼備!”
夏天南看了看,發現了奇怪之處:“這刺刀怎麽裝在右側,刺刀不都是在槍口下方嗎?”
林偉業解釋道:“我們這是前裝滑膛槍,裝在右側是為了更好的裝彈,隻有到了後裝槍時代才會裝在槍口下方。”
他伸出左手在槍口比劃了下,“你看,如果裝在下方,裝彈的時候會不會割傷手?”
夏天南點點頭:“看來給前裝槍設計刺刀的人經過了血的教訓啊!雖然裝在右側別扭了點,但是實用第一嘛。”
樣品製作成功,接下來就可以量產了。現在武器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有步槍,有刺刀,還有火炮,相對於瓊州府的武力水準來說,護衛隊已經是武裝到了牙齒,夏天南已經不滿足於龜縮於臨高一隅之地了。
他和林偉業二人從鹽場發跡,通過林偉業開的金手指,走技術流路線,已經開始在臨高站穩腳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畢竟根基尚淺,短板很明顯。之前的工人、工匠、鐵礦一一被解決,現在輪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短板――糧食。
夏天南思來想去,沒想到好辦法,隻有把大家都叫來商量,看他們有什麽好建議。
林偉業一向對這種問題不感興趣,他人坐在這裏,腦子裏卻在想在合適的時候鑄造更大的火炮。
劉全腦子比較靈活,他想了想,對夏天南說:“老爺,咱們有銀子,可以買糧……”
夏天南懊惱地打斷他,說道:“之前為了供給修建船廠的民夫夥食,已經讓臨高縣內米價上漲,現在三百護衛隊員,三百土兵,加上一千多工人、工匠,得花多少銀子買糧食啊,就算米價不漲,開銷也很大,糧食全靠買,絕非長久之計。我們目前隻有紡織廠有收入,鹽場現在不外銷,兵工廠、鋼鐵廠、船廠都在燒錢――要不是因為打胡家莊和縣城得了兩筆橫財,早就撐不下去了。”
眾人紛紛稱是,譚山補充道:“而且本縣糧食出產不多,存糧也有限,就算有銀子,也買不到這麽多。”
劉全續道:“回老爺,若是本地糧食不夠,可以上外地買。不過瓊州府其他州縣糧食產量也不高,對麵廣東米價又高出瓊州太多,都不是買糧的好地方。小的跑了幾次廣州,聽聞有人說起,暹邏、安南一帶盛產糧食,也是一年三熟,但產量比瓊州高多了,米價很低,廣州就有人南下運糧回來發賣,所獲頗多。至於銀子入不敷出,也不是大問題,老爺的船廠已經建成,隻要建成船隻出海,不管是跑日本還是下南洋,那就是金山銀海的買賣,銀子就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