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生和楊由基麵麵相覷,老爺弄出的家夥,一個比一個厲害,在槍炮的威力麵前,刀槍弓箭是那麽不堪一擊。[.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榴彈炮成功發射之後,林偉業“耶”了一聲,攥起拳頭慶祝。雖然沒擊中預定目標,但火炮發射成功,而且威力與預期的差不多,讓第一次鑄炮的他心中有了底氣。
夏天南親自跑過去查看,實心彈在地上砸出了幾個坑,堅硬的地麵被砸得土石四處濺落。這要砸在人身上,血肉之軀如何能擋?他屁顛顛地小跑回來:“恭喜偉哥賀喜偉哥,火炮試射成功!”
林偉業說:“不急,我再來一炮,要砸中目標才完美。”
他指揮人把炮複位,簡單測算了一下炮口角度和方向,調整了一下,再次裝彈射擊。這次炮彈準確地集中了土堆,整個土堆被炸成漫天飛舞的土塊,場麵很壯觀。
兩人同時“耶”了一聲,擊掌慶祝。試射表明,在三百米左右,這門炮的精確度是很可觀的。林偉業換了另一門炮,有了經驗後,第一炮就命中目標,說明兩門炮的質量都很優良。
帶著些許得意,林偉業宣布:“12磅山地榴彈炮,試射實心彈成功!”
夏天南迫不及待要把炮拖回去給護衛隊練習,林偉業阻止了他,“不急,這隻是第一步。[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接下來除了製作炮車、前拖車固定炮身,還有幾個小細節要完善,這些步驟弄完,整個炮的射速和精度又要上一個台階。”
“電影裏的炮都是塞個鐵球直接點火,哪有你這麽多麻煩事。”夏天南心癢難耐。
“前裝滑膛炮技術雖然相對簡單,但是還是有很大改進空間的,這些技術都是前人兩三個世紀智慧的結晶。再說了,這次發射的隻是實心彈,你想不想要榴彈,也就是空心爆炸彈?”
夏天南大喜,發射爆炸彈才叫炮嘛,實心鐵球好像是差了那麽點意思:“那是必須的,快給弄幾個爆炸彈,老子要拿它去炸開斬腳峒的木頭寨子!”
林偉業說的幾個改進,就是19世紀完善的木質彈托、改進型榴彈和定裝炮彈等技術。這幾項技術既有理念上的跨越,也有技術上的進步。這些改進讓實心彈不再是滑膛炮的唯一選擇,榴彈也開始大放異彩。
榴彈又稱爆炸彈,是靠火藥爆炸後彈殼的碎片造成殺傷。早期榴彈因為材質原因,彈殼內壁不能太薄,才能承受炮管封閉空間內火藥產生的膛壓,要不就會在炮管內爆炸。但是內壁厚了,裝藥量過少,又會形成燜炸,無法炸開彈殼形成殺傷。這樣折中後造出來的榴彈,裝藥量不多,加上黑火藥威力本來就夠嗆,造成爆炸後的碎片很少,殺傷力非常有限。
在實戰中,球形榴彈以藥撚引燃,發射榴彈分為點燃藥撚和點燃炮尾火繩兩步,操作複雜而且危險,安放炮彈時必須把藥撚引信朝炮口方向,否則引信提前引燃,就是炮毀人亡的下場,而激烈的戰鬥中,炮彈放錯方向是經常的事情。所以直到18世紀,加農炮+實心彈才是戰場的主流,榴彈炮很長時間內都是配角,直到木質彈托和木質錐形信管的出現。
改進型榴彈其實就是在木質彈托+木質錐形信管兩種技術結合製造的榴彈。
所謂木質彈托就是在球形彈體上裝上類似托盤的木托,以布條捆綁固定。炮彈尾部加裝厚厚的軟質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防止氣體外泄外,發射出去的炮彈由於輕質木托的原因會造成整彈的重心靠前(鐵的密度較木材大),使得炮彈出膛後呈羽毛球頭重尾輕的飛行原理,飛行軌跡異常穩定,彈道更精確,射程更遠。
木質錐心信管的技術很簡單,就是空心錐形木塞,木塞孔中裝入火藥,信管從空心炮彈的點火孔中塞入,略高於球體表麵,發射時,由於滑膛炮和炮彈之間存在一定遊隙,火藥燃燒的高溫會穿過炮彈與炮壁的空隙,引燃前方的信管,既省去了同時點燃炮彈引信和發射火藥包的麻煩,又避免了誤操作帶來的危險。
19世紀,當鑄造技術進步之後,人們把木質彈托和木質錐形信管結合,得到了改進型的榴彈,之前的弊端都一一解決,榴彈才開始大放異彩。原用於實心彈的木質彈托,裝在榴彈上之後,不僅起到實心彈的增強氣密性、彈道精準的作用,還能起到緩衝作用,使榴彈不會在高膛壓下爆炸,更重要的是引信裝在木質彈托的相反方向,裝彈時就不會發生引信朝下的錯誤,避免操作失誤。
定裝炮彈就是在前麵基礎上的進一步完善。傳統的火炮發射需要以量具或者憑經驗確定火藥的份量,少了炮彈打不遠,多了容易炸膛。17世紀的火炮需要有經驗的炮手操作,不是隨便什麽人就能玩轉的。而19世紀出現的定裝炮彈就是在木質彈托的基礎上,把發射需要的火藥裝成包,把炮彈、彈托、藥包固定成一個整體,發射時隻要塞進定裝炮彈點火就行,無需進行複雜的裝藥過程,一個士兵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操作。這樣一來,火炮的射速大大提高。
這些改進,在火炮性能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了射程,提高了精度和射速,而且技術上也不難實現。林偉業現在全部應用到自己的火炮上,加上鑄造材質的改進,比起同時代的火炮,幾乎有了代差的優勢。
林偉業還不滿足於這些,他再次祭出石墨化退火的法寶,應用在空心榴彈上。早期的榴彈,彈殼都是白口鐵,很容易在高膛壓下爆炸,加厚內壁又會降低威力。現在用燜燒炮管的方法燜燒鑄造好的空心榴彈殼,增加彈體強度,就可以把內壁做的更薄,裝進更多的火藥。在沒有更好的火藥之前,這樣能大幅度增加榴彈的威力。
榴彈炮成功發射之後,林偉業“耶”了一聲,攥起拳頭慶祝。雖然沒擊中預定目標,但火炮發射成功,而且威力與預期的差不多,讓第一次鑄炮的他心中有了底氣。
夏天南親自跑過去查看,實心彈在地上砸出了幾個坑,堅硬的地麵被砸得土石四處濺落。這要砸在人身上,血肉之軀如何能擋?他屁顛顛地小跑回來:“恭喜偉哥賀喜偉哥,火炮試射成功!”
林偉業說:“不急,我再來一炮,要砸中目標才完美。”
他指揮人把炮複位,簡單測算了一下炮口角度和方向,調整了一下,再次裝彈射擊。這次炮彈準確地集中了土堆,整個土堆被炸成漫天飛舞的土塊,場麵很壯觀。
兩人同時“耶”了一聲,擊掌慶祝。試射表明,在三百米左右,這門炮的精確度是很可觀的。林偉業換了另一門炮,有了經驗後,第一炮就命中目標,說明兩門炮的質量都很優良。
帶著些許得意,林偉業宣布:“12磅山地榴彈炮,試射實心彈成功!”
夏天南迫不及待要把炮拖回去給護衛隊練習,林偉業阻止了他,“不急,這隻是第一步。[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接下來除了製作炮車、前拖車固定炮身,還有幾個小細節要完善,這些步驟弄完,整個炮的射速和精度又要上一個台階。”
“電影裏的炮都是塞個鐵球直接點火,哪有你這麽多麻煩事。”夏天南心癢難耐。
“前裝滑膛炮技術雖然相對簡單,但是還是有很大改進空間的,這些技術都是前人兩三個世紀智慧的結晶。再說了,這次發射的隻是實心彈,你想不想要榴彈,也就是空心爆炸彈?”
夏天南大喜,發射爆炸彈才叫炮嘛,實心鐵球好像是差了那麽點意思:“那是必須的,快給弄幾個爆炸彈,老子要拿它去炸開斬腳峒的木頭寨子!”
林偉業說的幾個改進,就是19世紀完善的木質彈托、改進型榴彈和定裝炮彈等技術。這幾項技術既有理念上的跨越,也有技術上的進步。這些改進讓實心彈不再是滑膛炮的唯一選擇,榴彈也開始大放異彩。
榴彈又稱爆炸彈,是靠火藥爆炸後彈殼的碎片造成殺傷。早期榴彈因為材質原因,彈殼內壁不能太薄,才能承受炮管封閉空間內火藥產生的膛壓,要不就會在炮管內爆炸。但是內壁厚了,裝藥量過少,又會形成燜炸,無法炸開彈殼形成殺傷。這樣折中後造出來的榴彈,裝藥量不多,加上黑火藥威力本來就夠嗆,造成爆炸後的碎片很少,殺傷力非常有限。
在實戰中,球形榴彈以藥撚引燃,發射榴彈分為點燃藥撚和點燃炮尾火繩兩步,操作複雜而且危險,安放炮彈時必須把藥撚引信朝炮口方向,否則引信提前引燃,就是炮毀人亡的下場,而激烈的戰鬥中,炮彈放錯方向是經常的事情。所以直到18世紀,加農炮+實心彈才是戰場的主流,榴彈炮很長時間內都是配角,直到木質彈托和木質錐形信管的出現。
改進型榴彈其實就是在木質彈托+木質錐形信管兩種技術結合製造的榴彈。
所謂木質彈托就是在球形彈體上裝上類似托盤的木托,以布條捆綁固定。炮彈尾部加裝厚厚的軟質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防止氣體外泄外,發射出去的炮彈由於輕質木托的原因會造成整彈的重心靠前(鐵的密度較木材大),使得炮彈出膛後呈羽毛球頭重尾輕的飛行原理,飛行軌跡異常穩定,彈道更精確,射程更遠。
木質錐心信管的技術很簡單,就是空心錐形木塞,木塞孔中裝入火藥,信管從空心炮彈的點火孔中塞入,略高於球體表麵,發射時,由於滑膛炮和炮彈之間存在一定遊隙,火藥燃燒的高溫會穿過炮彈與炮壁的空隙,引燃前方的信管,既省去了同時點燃炮彈引信和發射火藥包的麻煩,又避免了誤操作帶來的危險。
19世紀,當鑄造技術進步之後,人們把木質彈托和木質錐形信管結合,得到了改進型的榴彈,之前的弊端都一一解決,榴彈才開始大放異彩。原用於實心彈的木質彈托,裝在榴彈上之後,不僅起到實心彈的增強氣密性、彈道精準的作用,還能起到緩衝作用,使榴彈不會在高膛壓下爆炸,更重要的是引信裝在木質彈托的相反方向,裝彈時就不會發生引信朝下的錯誤,避免操作失誤。
定裝炮彈就是在前麵基礎上的進一步完善。傳統的火炮發射需要以量具或者憑經驗確定火藥的份量,少了炮彈打不遠,多了容易炸膛。17世紀的火炮需要有經驗的炮手操作,不是隨便什麽人就能玩轉的。而19世紀出現的定裝炮彈就是在木質彈托的基礎上,把發射需要的火藥裝成包,把炮彈、彈托、藥包固定成一個整體,發射時隻要塞進定裝炮彈點火就行,無需進行複雜的裝藥過程,一個士兵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操作。這樣一來,火炮的射速大大提高。
這些改進,在火炮性能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了射程,提高了精度和射速,而且技術上也不難實現。林偉業現在全部應用到自己的火炮上,加上鑄造材質的改進,比起同時代的火炮,幾乎有了代差的優勢。
林偉業還不滿足於這些,他再次祭出石墨化退火的法寶,應用在空心榴彈上。早期的榴彈,彈殼都是白口鐵,很容易在高膛壓下爆炸,加厚內壁又會降低威力。現在用燜燒炮管的方法燜燒鑄造好的空心榴彈殼,增加彈體強度,就可以把內壁做的更薄,裝進更多的火藥。在沒有更好的火藥之前,這樣能大幅度增加榴彈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