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戰機周圍轉悠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等到真的躺在滑車上接近機腹,龍雲一邊還在質疑整體油箱的設計思路是否合理,一邊就見到了艙蓋開啟的“油箱”裏麵是什麽情況。
躺在滑車上觀察,就在他所處位置的斜上方,幾乎填平了發動機吊艙之間的大半凹陷、外形經過隱身設計的所謂“整體油箱”,其實卻是一具武器內置的保形彈倉;視線繞過折疊開啟的彈艙門向內看去,隻見一枚彈翼張揚的乳白色r-27r導彈,正靜靜的懸掛在狹窄的艙內空間裏。
怪不得要這樣安置,原來是可以內置空空導彈的武器彈倉!
把空空導彈放進內置彈艙裏攜帶,這也是隱身戰機的一種起碼要求,龍雲對此當然很清楚,但是他剛才驟然見到迷g-29n、心情比較激動就忘了這茬。現在見到了米格局的設計方案,他才想到這也是雷達隱身戰機的必須配置,不由得就在滑車上仔細的看了又看,然後才慢慢退了出來。
是啊,作為一種低可探測性戰鬥機,武器內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
不管rcs多小的戰機,隻要掛上一兩枚空空導彈,就基本上完全喪失了雷達隱身特性,反射信號強度可以提升一、兩個量級,而且越是隱身設計優秀的戰機,就越是如此。
那麽對改進自迷g-29的迷g-29n,作為一種體型中等、機內空間也沒有什麽富餘(這個自然,否則何至於如此腿短?)的中型戰鬥機。在原有機體內增加內置彈倉完全不可能。那麽現在這一種設計。大概就是最好的折衷選擇了。
雖然經過剛才的一番觀察,龍雲已經發現,這具臨時加裝的內置彈倉空間非常局促,看上去除了首尾兩部分的油箱結構外,就隻能再塞進一枚r-27r/er之類的超視距導彈;但是就在看到了這些設計之後,他已經洞悉了米格設計局研發迷g-29n的真正目的,那麽僅僅一發導彈容量的內置彈倉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正如他所見到的那樣,全麵雷達隱身設計的迷g-29n。的確可望達到良好的“低可探測性”,但是飛行性能和作戰能力也大打折扣,這樣一種優缺點都極其明顯的戰機,本來也不適合打傳統空戰。
那麽這麽一種飛機,它的戰術價值又在哪裏呢?
想一想接下來的南方戰區形勢,龍雲從滑車上慢慢爬起身,他已經在心裏給迷g-29n找到了一種可以大顯身手的戰場環境,現在就看接下來的試飛是否順利了。
……
在布加斯空軍基地,龍雲感覺時間是過的飛快。
從米格設計局得到了最新型迷g-29n戰鬥機,而且還一下子就是兩架。他現在的任務也變得很簡單,就是在升空出擊的間隙盡量抽出一些時間測試新戰機、熟悉改型設計的米格機脾性。為接下來的戰鬥行動做好一切準備。
測試雷達隱形戰機的飛行性能,這對龍雲來說,也算是一種戰鬥間隙的閑暇放鬆。
就像今天,翱翔在煙波浩渺的黑海之濱,駕駛灰色漸變迷彩的新型迷g-29n穿行在連綿的蒼茫雲海裏,用無線電與布加斯基地塔台保持聯係,龍雲右手輕輕搭在操縱杆上,透過無遮無攔的一體式座艙蓋鳥瞰遠方的蒼茫大地。
坐在完全改進的迷g-29n戰機裏,沒有了圓拱形的座艙隔框、也沒有了潛意識的提示,龍雲感覺到自己就像一隻無拘無束的輕盈飛鳥,或者說就是真正“騎”在戰鬥機上巡曳蒼穹,這種完全暴露在天空之中、近似幻覺的飛行體驗讓他非常興奮,同時也想到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駕駛整體艙蓋的戰鬥機飛行,不論在現實、還是穿越中都是第一次。
當然話說回來,就他的觀察而言,米格機上的這種一體式座艙蓋質量還並不理想。
就在兩三天之前,剛剛見到外形可稱驚豔、外表流暢光潔的迷g-29n,龍雲還對出現在米格機上的一體式無框座艙蓋深表驚訝,他覺得這種時髦玩意不太符合蘇聯九十年代的工業水平,更重要的是不符合紅色帝國武器研發的一貫原則,那就是“武器是為戰爭服務、盡可能做的更簡潔”。
不過現在呢,和設計局的克拉科夫同誌交流過好幾次,他才知道這種看上去挺美的一體式座艙蓋,其實折射均勻度、結構強度和耐久性都還達不到大規模使用的指標,換句話說,就是不怎麽耐用、也不允許載機飛到馬赫一點二以上,總之就是一種專門為迷g-29n量身定做的試驗品而已。
當然作為雷達隱身的設計考量之一,這看上去像模像樣的座艙蓋,至少還是蒸鍍了一層泛著金黃色的反射膜。
要是這麽想的話,所謂“專物專用”,倒是挺符合蘇聯軍工的設計原則咯?
關於座艙蓋的事情,坐在一架高空平飛的迷g-29n戰機中,龍雲現在倒還不是太擔心,他最需要集中精神的還是戰機起飛、降落之時,如果在飛行速度很高時很不走運的撞上了飛鳥,按照克拉科夫的說法,這座艙蓋就會“像水壺膽一樣驟然爆裂”——這種景象,想一想就知道並不好玩,所以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和老鷹之類的大型飛禽發生迎頭相撞的飛行事故才好。
“呼叫‘十字斧’,呼叫‘十字斧’,預計三十秒後到達航跡轉折點,請檢查導航信標,並報告自己的飛行狀態;重複一遍,三十秒後到達航跡轉折點,請檢查信標並報告狀態。”
“‘十字斧’收到;目前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五十(千米/時),飛行高度三千五百米。”
“這裏是‘哨塔’,確認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六十五;‘十字斧’,保持現有航跡,轉向後再進行一次雷達截獲距離測試。”
“‘十字斧’收到,明白。”
和機場塔台聯絡之後,龍雲略微低頭看了看儀表板上的rwr燈盤,代表地麵雷達掃描的c波段信號燈正在一閃一閃,顯然部署在保加利亞海畔城市瓦爾納附近的三坐標警戒雷達正在用一道狹窄波束嚐試搜索自己;不過從以往幾天的測試飛行來看,除非他飛的再近一點,否則在六十多千米的距離上警戒雷達是沒法發現他的。
作為vvs的頭號王牌、也是統帥部格外關照的耀眼將星,親自參與飛行測試的維克托*雷澤諾夫當然不受保密原則限製、可以得知迷g-29n的真實能力。
比如說昨天,龍雲就已經驚訝的發現,如果是駕駛迷g-29n與vvs派來承擔測試任務的su-27s戰鬥機以一定夾角對飛,隻要自己把速度保持在低水平、不給對手的n001雷達提供更大的多普勒頻移,那麽即使他接近到很危險的距離、有一次甚至是已經能夠目視發現晴空中的友軍戰機,機械掃描的n001卻還是抓不到他的影蹤,這讓龍雲對“低可探測性”米格機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雖然從理論上講,對rcs五平方米的目標,n001雷達的截獲距離大概在一百一十千米,換算成迷g-29n的零點一平方米rcs,理論上的發現距離是四十千米左右,而不應該是接近到目視距離都沒察覺。
要是情形真的如此,那麽su-27s還是可以從容接戰,至少也可以用r-27r/t嚐試一輪超視距攻擊。
然而,理論畢竟隻是理論。
在分析雷達探測能力時,信號噪聲之類的不利影響暫且不談,機械掃描pd雷達的所謂“探測距離”都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已經大概知道目標在哪兒”,然後才能調動天線波束轉向大致方位開始掃描、完成信號積累並截獲目標。
這麽說來,機掃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指標並不是在造假,然而這一過程顯然需要時間,而且目標的初始方位不確定性越大、需要的掃描時間就越長,有時候十幾秒鍾還沒有抓到敵機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真實空戰中,敵我雙方迎頭接近之時,從雷達開始工作、到真的截獲目標,敵我之間的距離就已經會比理論探測距離縮水不少,甚至由於飛行員判斷失誤、操控不當,敵機已經飛到眼前都沒有截獲,這種情況也不是非常罕見。
關於雷達隱身技術的戰場價值,正是由於這一係列的複雜因素在起作用,龍雲才對迷g-29n的表現充滿信心,至少駕駛這麽一架戰機前出接敵、就不太需要擔心北約戰鬥機的威脅。至於他摩拳擦掌、打算除之而後快的那種目標,即使雷達工作在不利於戰鬥機隱身的s波段,他也覺得這很值得試一試。
e-3a“望樓”,美國空中作戰體係的最關鍵節點,如果能夠悄無聲息的亮劍出鞘、一舉將其當場擊殺,那麽接下來的天空戰場上又會發生什麽?
這種情形,想一想都讓人十分期待,不是嗎。(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躺在滑車上觀察,就在他所處位置的斜上方,幾乎填平了發動機吊艙之間的大半凹陷、外形經過隱身設計的所謂“整體油箱”,其實卻是一具武器內置的保形彈倉;視線繞過折疊開啟的彈艙門向內看去,隻見一枚彈翼張揚的乳白色r-27r導彈,正靜靜的懸掛在狹窄的艙內空間裏。
怪不得要這樣安置,原來是可以內置空空導彈的武器彈倉!
把空空導彈放進內置彈艙裏攜帶,這也是隱身戰機的一種起碼要求,龍雲對此當然很清楚,但是他剛才驟然見到迷g-29n、心情比較激動就忘了這茬。現在見到了米格局的設計方案,他才想到這也是雷達隱身戰機的必須配置,不由得就在滑車上仔細的看了又看,然後才慢慢退了出來。
是啊,作為一種低可探測性戰鬥機,武器內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
不管rcs多小的戰機,隻要掛上一兩枚空空導彈,就基本上完全喪失了雷達隱身特性,反射信號強度可以提升一、兩個量級,而且越是隱身設計優秀的戰機,就越是如此。
那麽對改進自迷g-29的迷g-29n,作為一種體型中等、機內空間也沒有什麽富餘(這個自然,否則何至於如此腿短?)的中型戰鬥機。在原有機體內增加內置彈倉完全不可能。那麽現在這一種設計。大概就是最好的折衷選擇了。
雖然經過剛才的一番觀察,龍雲已經發現,這具臨時加裝的內置彈倉空間非常局促,看上去除了首尾兩部分的油箱結構外,就隻能再塞進一枚r-27r/er之類的超視距導彈;但是就在看到了這些設計之後,他已經洞悉了米格設計局研發迷g-29n的真正目的,那麽僅僅一發導彈容量的內置彈倉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正如他所見到的那樣,全麵雷達隱身設計的迷g-29n。的確可望達到良好的“低可探測性”,但是飛行性能和作戰能力也大打折扣,這樣一種優缺點都極其明顯的戰機,本來也不適合打傳統空戰。
那麽這麽一種飛機,它的戰術價值又在哪裏呢?
想一想接下來的南方戰區形勢,龍雲從滑車上慢慢爬起身,他已經在心裏給迷g-29n找到了一種可以大顯身手的戰場環境,現在就看接下來的試飛是否順利了。
……
在布加斯空軍基地,龍雲感覺時間是過的飛快。
從米格設計局得到了最新型迷g-29n戰鬥機,而且還一下子就是兩架。他現在的任務也變得很簡單,就是在升空出擊的間隙盡量抽出一些時間測試新戰機、熟悉改型設計的米格機脾性。為接下來的戰鬥行動做好一切準備。
測試雷達隱形戰機的飛行性能,這對龍雲來說,也算是一種戰鬥間隙的閑暇放鬆。
就像今天,翱翔在煙波浩渺的黑海之濱,駕駛灰色漸變迷彩的新型迷g-29n穿行在連綿的蒼茫雲海裏,用無線電與布加斯基地塔台保持聯係,龍雲右手輕輕搭在操縱杆上,透過無遮無攔的一體式座艙蓋鳥瞰遠方的蒼茫大地。
坐在完全改進的迷g-29n戰機裏,沒有了圓拱形的座艙隔框、也沒有了潛意識的提示,龍雲感覺到自己就像一隻無拘無束的輕盈飛鳥,或者說就是真正“騎”在戰鬥機上巡曳蒼穹,這種完全暴露在天空之中、近似幻覺的飛行體驗讓他非常興奮,同時也想到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駕駛整體艙蓋的戰鬥機飛行,不論在現實、還是穿越中都是第一次。
當然話說回來,就他的觀察而言,米格機上的這種一體式座艙蓋質量還並不理想。
就在兩三天之前,剛剛見到外形可稱驚豔、外表流暢光潔的迷g-29n,龍雲還對出現在米格機上的一體式無框座艙蓋深表驚訝,他覺得這種時髦玩意不太符合蘇聯九十年代的工業水平,更重要的是不符合紅色帝國武器研發的一貫原則,那就是“武器是為戰爭服務、盡可能做的更簡潔”。
不過現在呢,和設計局的克拉科夫同誌交流過好幾次,他才知道這種看上去挺美的一體式座艙蓋,其實折射均勻度、結構強度和耐久性都還達不到大規模使用的指標,換句話說,就是不怎麽耐用、也不允許載機飛到馬赫一點二以上,總之就是一種專門為迷g-29n量身定做的試驗品而已。
當然作為雷達隱身的設計考量之一,這看上去像模像樣的座艙蓋,至少還是蒸鍍了一層泛著金黃色的反射膜。
要是這麽想的話,所謂“專物專用”,倒是挺符合蘇聯軍工的設計原則咯?
關於座艙蓋的事情,坐在一架高空平飛的迷g-29n戰機中,龍雲現在倒還不是太擔心,他最需要集中精神的還是戰機起飛、降落之時,如果在飛行速度很高時很不走運的撞上了飛鳥,按照克拉科夫的說法,這座艙蓋就會“像水壺膽一樣驟然爆裂”——這種景象,想一想就知道並不好玩,所以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和老鷹之類的大型飛禽發生迎頭相撞的飛行事故才好。
“呼叫‘十字斧’,呼叫‘十字斧’,預計三十秒後到達航跡轉折點,請檢查導航信標,並報告自己的飛行狀態;重複一遍,三十秒後到達航跡轉折點,請檢查信標並報告狀態。”
“‘十字斧’收到;目前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五十(千米/時),飛行高度三千五百米。”
“這裏是‘哨塔’,確認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六十五;‘十字斧’,保持現有航跡,轉向後再進行一次雷達截獲距離測試。”
“‘十字斧’收到,明白。”
和機場塔台聯絡之後,龍雲略微低頭看了看儀表板上的rwr燈盤,代表地麵雷達掃描的c波段信號燈正在一閃一閃,顯然部署在保加利亞海畔城市瓦爾納附近的三坐標警戒雷達正在用一道狹窄波束嚐試搜索自己;不過從以往幾天的測試飛行來看,除非他飛的再近一點,否則在六十多千米的距離上警戒雷達是沒法發現他的。
作為vvs的頭號王牌、也是統帥部格外關照的耀眼將星,親自參與飛行測試的維克托*雷澤諾夫當然不受保密原則限製、可以得知迷g-29n的真實能力。
比如說昨天,龍雲就已經驚訝的發現,如果是駕駛迷g-29n與vvs派來承擔測試任務的su-27s戰鬥機以一定夾角對飛,隻要自己把速度保持在低水平、不給對手的n001雷達提供更大的多普勒頻移,那麽即使他接近到很危險的距離、有一次甚至是已經能夠目視發現晴空中的友軍戰機,機械掃描的n001卻還是抓不到他的影蹤,這讓龍雲對“低可探測性”米格機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雖然從理論上講,對rcs五平方米的目標,n001雷達的截獲距離大概在一百一十千米,換算成迷g-29n的零點一平方米rcs,理論上的發現距離是四十千米左右,而不應該是接近到目視距離都沒察覺。
要是情形真的如此,那麽su-27s還是可以從容接戰,至少也可以用r-27r/t嚐試一輪超視距攻擊。
然而,理論畢竟隻是理論。
在分析雷達探測能力時,信號噪聲之類的不利影響暫且不談,機械掃描pd雷達的所謂“探測距離”都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已經大概知道目標在哪兒”,然後才能調動天線波束轉向大致方位開始掃描、完成信號積累並截獲目標。
這麽說來,機掃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指標並不是在造假,然而這一過程顯然需要時間,而且目標的初始方位不確定性越大、需要的掃描時間就越長,有時候十幾秒鍾還沒有抓到敵機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真實空戰中,敵我雙方迎頭接近之時,從雷達開始工作、到真的截獲目標,敵我之間的距離就已經會比理論探測距離縮水不少,甚至由於飛行員判斷失誤、操控不當,敵機已經飛到眼前都沒有截獲,這種情況也不是非常罕見。
關於雷達隱身技術的戰場價值,正是由於這一係列的複雜因素在起作用,龍雲才對迷g-29n的表現充滿信心,至少駕駛這麽一架戰機前出接敵、就不太需要擔心北約戰鬥機的威脅。至於他摩拳擦掌、打算除之而後快的那種目標,即使雷達工作在不利於戰鬥機隱身的s波段,他也覺得這很值得試一試。
e-3a“望樓”,美國空中作戰體係的最關鍵節點,如果能夠悄無聲息的亮劍出鞘、一舉將其當場擊殺,那麽接下來的天空戰場上又會發生什麽?
這種情形,想一想都讓人十分期待,不是嗎。(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