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細雨綿綿,落在青石板鋪就的地麵上,地上濕漉漉的一片,青草地上疏疏落落掉了幾瓣花片,清風撫過屋簷下掛著的風鈴串,碰撞出清脆的響動聲。
長孫芷靠坐在繡榻上,案幾上的青銅爐裏還點著清清淡淡的香料,她的視線落在窗外邊,搖著沉香木做成的精致的小扇,心裏卻不知道想些什麽。
再過一個月,她就要出嫁了,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一個新的人生,可是成婚這件事,卻並沒有讓她感覺到半分的快樂。
這世間女子多是及笄之後才許了人家,如她這般年紀便出嫁的人不是沒有,卻也是極少的,何況又是在富貴人家。所謂求娶,便是凸顯了女子的矜貴,若是爹娘還在的話,定然是不舍得她在這般年紀就嫁做他人婦吧。
八歲以前的記憶無疑是充滿著美好的,他們一家人生活在洛陽,牡丹花開的季節,爹爹總是牽著她,走在繁華的街道上,看著客往雲來,一片盛世景象,娘親也很溫柔,喜歡抱著她親昵,每天變著法的給她換新衣首飾,那時候的哥哥,調皮搗蛋,總是惹爹爹生氣,一點沒有現在的穩重從容,年少多思,可是她卻更希望他還是當年喜歡惹禍的他,至少他就不會那麽辛苦了。
可是這一切都回不去了,爹爹不在了,而她們不得不寄居在舅舅家裏。即便舅舅待她們一如既往的好,可是依舊改變不了她們寄人籬下的事實。她們不得不謹小慎微的活著,而哥哥每日裏用心求學,就為了一家人能夠有更好的生活。
聽舅舅說,這場婚事是當年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定下的,對方是隴西的豪強勢力,當年這場婚事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隻是如今父親不在,兄長也尚未出仕,也算得上是家道中落了,這場婚事也是在舅舅家全力支持下促成的,隻是進了這樣的高門,她以後又將如何自處呢?沒有人替她考慮過。
那個人是兄長的好友,經常出現在舅舅的府邸裏,她也曾經遠遠的見到過,相貌英俊,學識不凡,氣度瀟灑,出身高貴,是萬千女子心中想嫁的男子,她眼裏雖有欣賞,他很好隻可惜卻不是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她早就把心遺落在另一個人身上——
高門子弟的培養都是從小開始的,她和哥哥的待遇都是比著府裏的嫡子來的,所以舅舅特意給她請了一個西席來教她讀書。
請來的西席姓陳喚清,他的人就和他的名字一樣清清淡淡的,平淡如水。他出身寒門,年少成名,卻多次落第,才華有,或許總少了一些機遇。所以才來了這府上教導一個普通的女子,求的無非是一場機遇,再清正的人遇到現實,也要彎下那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矜持,隻要你給了十鬥米。
她喜歡他清淡的嗓音,喜歡他衣衫上皂角的清香,喜歡他清雅的氣質,和他在一起的日子讓她內心尤為的平靜。心中深藏的恐慌突然就平息下來,書中所言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或許就是這般滋味了吧。
他最喜歡彈琴,在竹院裏一邊彈琴一邊飲酒自娛自樂的很,所以詩書琴畫裏她尤善琴,她想著是不是這樣他才會多看自己一眼,多看重自己一分。
那時候他已是而立之年,在他眼裏的她卻隻是一個孩子而已,她仰慕她的老師,可是心裏卻清楚的明白這份暗戀的情意最後不過是一場浮華如夢。
他是寒門,她出身高貴,這本就是一場天塹,何況她打聽到他早有家室,所以他們早就沒有了可能。即便是這樣,她也想每日裏都能看見他,她把這份不容於世的感情埋藏在心底,等著它慢慢的腐爛,等到她忘記的那一天,但是在她徹底忘記之前,她卻希望他還留在她的身邊。
即便是這樣的小心翼翼,她的這份悸動依舊被舅母察覺到了,然後她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他了,所有的痕跡消失的一幹二淨,就好象他從未出現過那樣。
她不敢向舅母打聽,也不敢將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一個人。所以隻能關上門,靜靜的哭了一場,第二天起來,她還是高門大戶裏大家閨秀。舅母沒有責罵她,隻是告訴她,她早就和李家的二公子定下了婚約,很快她就要出嫁,她和先生是沒有可能的。
原來,一切的結果早已經注定。
她有時候想,如果他也是心悅她的,是不是她有勇氣選擇和他私奔,像那些風月話本裏說的那樣,才子佳人從此以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生活不是故事,她永遠不會做這樣有辱門風的事情,不在於是否有勇氣,而在於她有責任,她絕對不能讓長孫的姓氏因為她而受到折辱。而那個人也不會,因為他還有著自己的抱負未曾實現。
久而久之,那個人的影子慢慢的淡了,淡到近乎她以為自己都快不記得那個人了,隻是偶爾間午夜夢回的時候,還會莫名的心痛,有些遺憾沉澱久了,在記憶裏就更加美好,就如同陳釀一般。
出嫁的那天,是個天氣晴朗的良辰吉日,在親人的祝福之下,帶著對未來的恐懼和期待,她坐上了接親的花轎,十裏紅妝,成了一時的佳話。
掀起蓋頭的瞬間,她看到了他眼裏的驚豔和喜歡,他一身紅衣,金簪束發,眉梢裏透著神采飛揚。
身邊團團圍著調笑的客人,說著吉祥話,兩個穿著喜服的年輕人透著青澀和羞怯,紅暈一直留在臉上。
他去外麵宴客,而她一個人守在新房裏,卸下濃厚的妝容,望著妝鏡裏稚嫩青澀的麵容久久沉默。等到他一身酒意回到新房的時候,夜色朦朧地見不著人影,穿著一身紅色的寢衣,俏生生的站在燭火下。
出門前,舅母給了她一套避火圖囑咐她去看,新婚的丈夫慢慢向她走進,那些她極力想要忘記的畫麵又清晰的出現在她的腦海裏。
“不要怕,我以後會好好待你的”
他走進她的身邊,牽起她的手,感覺到她手心裏緊張的潤濕安撫道。
她看了他一眼,心裏的緊張慢慢平複下來。
新婚的夜晚,他們並躺在富貴錦被裏平靜的過了一夜,紅燭點到了天明。
或許是因為到了不熟悉的地方,第二天她起的很早,醒來的時候他還在睡,呼吸規律。她偏過臉,靜靜地看著躺在她身邊的這個男人,第一次清楚意識到她真的嫁給了這個男人,從此福禍與共。
之後的日子似乎並沒有她想象的那樣難過,公公婆婆都是和善的人,而他也待她很好,好到幾乎她都以為自己快要愛上他了,隻是當他第一次被其他人喊走的時候,她才明白,終究隻是幾乎而已,這樣的男人終究不會居於後宅,他還有著更多的抱負和理想,女人永遠隻是他們生命裏的調劑品,永遠也斬不斷他們的豪情壯誌。
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們之間相處的更加的從容,他待她好,所以在吃住行方麵,她更加的貼心,隻有這樣才能讓她心裏的愧疚少那麽一些,她是他的妻子,可是她的心裏卻從來沒有他。
她盡心替他操持家事,關心他的生活,每個人都覺得他娶了一個好妻子,他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看著她的眼神裏溫度越來越炙熱,可是她的心裏依舊冷靜無比。她想,他是喜歡她的,即便有的時候,這樣的喜歡有些廉價,因為男人的心裏有太多的東西比情愛重要。
他不貪戀女色,但是府裏的女人也不少,多數是那些官員為了攀附送上的禮物,又或者是私底下的某種交易,所以即便無關情愛,他也需要時不時的往後院去一趟。人多了,事情就複雜了,利益多了,人心就亂了,可是他什麽都不知道,她也不想告訴他,這注定意義不大,男人有時候很自大,總以為事情會像他們預想的那樣發展。
他寵愛誰,她不嫉妒,卻希望他平平安安,後院的侍妾身懷有孕,她會吩咐下人小心照料,因為那是他的血脈,他有野心,也有能力,所以注定他會走一條危險的路,而不管發生什麽她都會一直陪在他身邊,所以無論之後要麵對什麽,她都很平靜,也很坦然,即便她不愛他,可是他還是她的親人。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那些留在記憶裏的人漸漸變得陌生,那些曾經念念不忘的人或事都在經年的念念不忘裏慢慢忘記。情愛不是生活的全部,生命裏可以堅持的太多。
後來的後來,她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是上天給她的最好的禮物,她唯一的執念就是看著她的孩子們慢慢長大,娶妻生子……
一切的苦難都終將逝去,願歲月溫柔以待。
長孫芷靠坐在繡榻上,案幾上的青銅爐裏還點著清清淡淡的香料,她的視線落在窗外邊,搖著沉香木做成的精致的小扇,心裏卻不知道想些什麽。
再過一個月,她就要出嫁了,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一個新的人生,可是成婚這件事,卻並沒有讓她感覺到半分的快樂。
這世間女子多是及笄之後才許了人家,如她這般年紀便出嫁的人不是沒有,卻也是極少的,何況又是在富貴人家。所謂求娶,便是凸顯了女子的矜貴,若是爹娘還在的話,定然是不舍得她在這般年紀就嫁做他人婦吧。
八歲以前的記憶無疑是充滿著美好的,他們一家人生活在洛陽,牡丹花開的季節,爹爹總是牽著她,走在繁華的街道上,看著客往雲來,一片盛世景象,娘親也很溫柔,喜歡抱著她親昵,每天變著法的給她換新衣首飾,那時候的哥哥,調皮搗蛋,總是惹爹爹生氣,一點沒有現在的穩重從容,年少多思,可是她卻更希望他還是當年喜歡惹禍的他,至少他就不會那麽辛苦了。
可是這一切都回不去了,爹爹不在了,而她們不得不寄居在舅舅家裏。即便舅舅待她們一如既往的好,可是依舊改變不了她們寄人籬下的事實。她們不得不謹小慎微的活著,而哥哥每日裏用心求學,就為了一家人能夠有更好的生活。
聽舅舅說,這場婚事是當年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定下的,對方是隴西的豪強勢力,當年這場婚事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隻是如今父親不在,兄長也尚未出仕,也算得上是家道中落了,這場婚事也是在舅舅家全力支持下促成的,隻是進了這樣的高門,她以後又將如何自處呢?沒有人替她考慮過。
那個人是兄長的好友,經常出現在舅舅的府邸裏,她也曾經遠遠的見到過,相貌英俊,學識不凡,氣度瀟灑,出身高貴,是萬千女子心中想嫁的男子,她眼裏雖有欣賞,他很好隻可惜卻不是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她早就把心遺落在另一個人身上——
高門子弟的培養都是從小開始的,她和哥哥的待遇都是比著府裏的嫡子來的,所以舅舅特意給她請了一個西席來教她讀書。
請來的西席姓陳喚清,他的人就和他的名字一樣清清淡淡的,平淡如水。他出身寒門,年少成名,卻多次落第,才華有,或許總少了一些機遇。所以才來了這府上教導一個普通的女子,求的無非是一場機遇,再清正的人遇到現實,也要彎下那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矜持,隻要你給了十鬥米。
她喜歡他清淡的嗓音,喜歡他衣衫上皂角的清香,喜歡他清雅的氣質,和他在一起的日子讓她內心尤為的平靜。心中深藏的恐慌突然就平息下來,書中所言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或許就是這般滋味了吧。
他最喜歡彈琴,在竹院裏一邊彈琴一邊飲酒自娛自樂的很,所以詩書琴畫裏她尤善琴,她想著是不是這樣他才會多看自己一眼,多看重自己一分。
那時候他已是而立之年,在他眼裏的她卻隻是一個孩子而已,她仰慕她的老師,可是心裏卻清楚的明白這份暗戀的情意最後不過是一場浮華如夢。
他是寒門,她出身高貴,這本就是一場天塹,何況她打聽到他早有家室,所以他們早就沒有了可能。即便是這樣,她也想每日裏都能看見他,她把這份不容於世的感情埋藏在心底,等著它慢慢的腐爛,等到她忘記的那一天,但是在她徹底忘記之前,她卻希望他還留在她的身邊。
即便是這樣的小心翼翼,她的這份悸動依舊被舅母察覺到了,然後她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他了,所有的痕跡消失的一幹二淨,就好象他從未出現過那樣。
她不敢向舅母打聽,也不敢將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一個人。所以隻能關上門,靜靜的哭了一場,第二天起來,她還是高門大戶裏大家閨秀。舅母沒有責罵她,隻是告訴她,她早就和李家的二公子定下了婚約,很快她就要出嫁,她和先生是沒有可能的。
原來,一切的結果早已經注定。
她有時候想,如果他也是心悅她的,是不是她有勇氣選擇和他私奔,像那些風月話本裏說的那樣,才子佳人從此以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生活不是故事,她永遠不會做這樣有辱門風的事情,不在於是否有勇氣,而在於她有責任,她絕對不能讓長孫的姓氏因為她而受到折辱。而那個人也不會,因為他還有著自己的抱負未曾實現。
久而久之,那個人的影子慢慢的淡了,淡到近乎她以為自己都快不記得那個人了,隻是偶爾間午夜夢回的時候,還會莫名的心痛,有些遺憾沉澱久了,在記憶裏就更加美好,就如同陳釀一般。
出嫁的那天,是個天氣晴朗的良辰吉日,在親人的祝福之下,帶著對未來的恐懼和期待,她坐上了接親的花轎,十裏紅妝,成了一時的佳話。
掀起蓋頭的瞬間,她看到了他眼裏的驚豔和喜歡,他一身紅衣,金簪束發,眉梢裏透著神采飛揚。
身邊團團圍著調笑的客人,說著吉祥話,兩個穿著喜服的年輕人透著青澀和羞怯,紅暈一直留在臉上。
他去外麵宴客,而她一個人守在新房裏,卸下濃厚的妝容,望著妝鏡裏稚嫩青澀的麵容久久沉默。等到他一身酒意回到新房的時候,夜色朦朧地見不著人影,穿著一身紅色的寢衣,俏生生的站在燭火下。
出門前,舅母給了她一套避火圖囑咐她去看,新婚的丈夫慢慢向她走進,那些她極力想要忘記的畫麵又清晰的出現在她的腦海裏。
“不要怕,我以後會好好待你的”
他走進她的身邊,牽起她的手,感覺到她手心裏緊張的潤濕安撫道。
她看了他一眼,心裏的緊張慢慢平複下來。
新婚的夜晚,他們並躺在富貴錦被裏平靜的過了一夜,紅燭點到了天明。
或許是因為到了不熟悉的地方,第二天她起的很早,醒來的時候他還在睡,呼吸規律。她偏過臉,靜靜地看著躺在她身邊的這個男人,第一次清楚意識到她真的嫁給了這個男人,從此福禍與共。
之後的日子似乎並沒有她想象的那樣難過,公公婆婆都是和善的人,而他也待她很好,好到幾乎她都以為自己快要愛上他了,隻是當他第一次被其他人喊走的時候,她才明白,終究隻是幾乎而已,這樣的男人終究不會居於後宅,他還有著更多的抱負和理想,女人永遠隻是他們生命裏的調劑品,永遠也斬不斷他們的豪情壯誌。
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們之間相處的更加的從容,他待她好,所以在吃住行方麵,她更加的貼心,隻有這樣才能讓她心裏的愧疚少那麽一些,她是他的妻子,可是她的心裏卻從來沒有他。
她盡心替他操持家事,關心他的生活,每個人都覺得他娶了一個好妻子,他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看著她的眼神裏溫度越來越炙熱,可是她的心裏依舊冷靜無比。她想,他是喜歡她的,即便有的時候,這樣的喜歡有些廉價,因為男人的心裏有太多的東西比情愛重要。
他不貪戀女色,但是府裏的女人也不少,多數是那些官員為了攀附送上的禮物,又或者是私底下的某種交易,所以即便無關情愛,他也需要時不時的往後院去一趟。人多了,事情就複雜了,利益多了,人心就亂了,可是他什麽都不知道,她也不想告訴他,這注定意義不大,男人有時候很自大,總以為事情會像他們預想的那樣發展。
他寵愛誰,她不嫉妒,卻希望他平平安安,後院的侍妾身懷有孕,她會吩咐下人小心照料,因為那是他的血脈,他有野心,也有能力,所以注定他會走一條危險的路,而不管發生什麽她都會一直陪在他身邊,所以無論之後要麵對什麽,她都很平靜,也很坦然,即便她不愛他,可是他還是她的親人。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那些留在記憶裏的人漸漸變得陌生,那些曾經念念不忘的人或事都在經年的念念不忘裏慢慢忘記。情愛不是生活的全部,生命裏可以堅持的太多。
後來的後來,她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是上天給她的最好的禮物,她唯一的執念就是看著她的孩子們慢慢長大,娶妻生子……
一切的苦難都終將逝去,願歲月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