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圖霸業幾遭,青史留名一頁。


    古往今來,曆朝曆代的皇帝不盡相同,有的是來治國安邦的,有的是來禍國殃民的,有的是來撒手修仙的,有的是來興風作浪的。


    先帝元和皇帝無疑是修仙派,寬宥仁厚,昏聵無能,他的兒子雖然與他政見相似,作風卻無疑是風浪派。


    隆安皇帝李豐從不信奉什麽“治大國如烹小鮮”,他為政勤勉,為人強硬,自登基伊始,便一改先帝怠於政務的綿軟作風,風風火火地開始他翻雲覆雨的執政生涯——


    元年,派安定侯顧昀護送天狼世子加萊熒惑回北疆,同時與多方締結古絲路新條,西域一線貿易通道打開。


    無論是與北蠻修好,還是將安定侯戳在西域一線,令他督辦絲路擴建事宜,都將皇上對日漸捉襟見肘的國庫的痛恨之心昭然天下,大有“你顧昀賺不回錢,就自行去賣身”的意思。


    隆安二年,魏王勾結東瀛人,妄圖從海上取王都,掀起蛟禍。未料中途陰謀敗露,江南水軍迅雷不及掩耳地拿下海蛟上賊首,魏王下獄,後服毒“自盡”。


    隆安皇帝以此為契機,狠手出手整肅江南官場,大小官員八十六人被牽連,其中四十多人問斬,秋後一次沒砍完,足足砍了三批,其他人宮刑伺候,發配流放,永不錄用。


    同年,自江南開始全麵推行新法,嚴查各地鄉紳地主圈占之地,不過查完也沒發給百姓佃戶,而是全部收歸朝廷,地方權力收攏後回歸中央,及至隆安三年時,連每一片地種什麽、建什麽,都要經過層層審批,中央集權程度當年武帝也不及,對紫流金的限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沒有人敢有異議——有異議的都是魏王黨,不是上麵一刀就是下麵一刀。


    又兩年,隆安四年時,李豐開始推行《掌令法》,令民間長臂師須自所屬地登記備案,獲得“掌令”才能繼續事務。


    朝廷按照資曆與能力,將長臂師分為五等,每一塊掌令下有印,每一枚印上都有編號,持此令者,修了什麽、做了什麽,都要留下記錄。


    什麽等級能做什麽都有嚴格限製,嚴禁不登記的長臂師私自接活。


    與軍需有關的一切甲胄與火機,非軍籍長臂師不可涉獵,違此令者,斷指發配。


    這法令一出,在朝中便爭議四起,但無論群臣如何據理力爭,皇上與經過整肅後與皇上穿一條褲子的內閣都是一句話——長臂師一脈若不掐死,如何擰緊紫流金外泄的閥門?


    而就在掌令法尚未爭論出個所以然時,李豐扔出了下一記重雷:“擊鼓令法”,直指軍隊。


    大梁朝原本按著職能不同,有七大軍種,又按著地域,在江南、中原、塞北、西域與南疆五處各設一統帥。期間武官任免、軍餉、軍糧、甲胄火機等一應調配歸兵部統籌,其他事務則由各大軍區統帥各管各的。


    而安定侯手中有一枚玄鐵虎符,可在軍情緊急的情況下調配全境兵力。


    李豐保留了五大區的布置,也沒有動安定侯手中的虎符,他隻是在各區統帥之外,又設了幾名監軍。監軍直屬兵部,三年一輪換,隻管一件事,就是向兵部請“擊鼓令”。


    擊鼓令不至,統帥膽敢調兵一步者,一概按謀反論。


    除玄鐵營以外,五區各地駐軍全需遵循此令。


    擊鼓令一出,舉國嘩然,誰還在意民間長臂師那些雞毛蒜皮的破事?


    皇上和文武百官雞鴨亂叫地吵過了年,五大統帥當天便有三個要告老,鬧得沸沸揚揚,驚動了遠在西北的安定侯。


    安定侯對皇上作死的法令尚且來不及表達意見,已經先得硬著頭皮輾轉各地穩定軍心,到處耐著性子聽老將軍們拊膺嚎喪,按下葫蘆浮起瓢地四處奔波。


    這年元夕時,顧昀正好回京述職,被滿大街的大姑娘小媳婦劈頭蓋臉地砸了五十多條手帕,還沒來得及得意,這麽不幾天的工夫,已經全送出去給人擦眼淚了——尿布都比這節省。


    連民間也跟著一起裹亂,各地書院的書生們成日裏掛在嘴邊的幾乎沒有別的事,車軲轆一般地將這個令那個令拉出來反複鞭屍,來回爭論。


    死氣沉沉了整個元和年間的朝廷總算給他們找了點事可供說嘴。


    這一亂,便亂到了隆安六年,擊鼓令法仍未爭出個所以然來,皇上不肯裁撤法令,卻也暫時沒派監軍,法令有名無實地吊在半空,像是懸著一把劍,隨時準備將拉鋸雙方中的一方砸個頭破血流。


    又是一年秋涼,距離當年江南蛟禍已經過了四年,魏王屍骨已寒,此事成了過期的談資,再沒人提起了。


    蜀中官道旁邊有一家名叫杏花村的小酒肆——據說遍布大梁全境中最多的村名就是“杏花村”,凡是支個棚子當壚賣酒的,十處有八處都叫“杏花村”。


    一個年輕人輕輕地掀門簾入內。


    他年不過弱冠,一身舊長袍,窮書生打扮,可那模樣長得真是俊俏,俊俏得近乎淩厲——高鼻梁,鬢如刀裁,雙眼微陷,目似寒星,卻偏偏不讓人覺得咄咄逼人,自帶一身溫潤如玉的氣派,第一眼能讓人眼前一亮,看得久了也不厭倦,反而能品出一點說不出的恬淡疏闊來。


    酒肆很小,狗大了進門都要彎腰,內裏更是隻有兩張桌子,今日已經坐滿了。


    掌櫃的也身兼店小二和賬房先生兩職,正無所事事地撥弄算盤,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這年輕人吸引,暗讚一聲好俊,拱手道:“這位客官,對不住了,您來得不巧,已經沒地方坐了,往前五裏大約還有個落腳的地方,要麽您上那看看?”


    書生好脾氣道:“我途徑此地有些口渴,勞煩掌櫃替我灌一壺好酒,不消坐的。”


    掌櫃的接過他的酒壺,一開蓋,便有殘酒味翻湧而出:“竹葉青,好嘞。”


    旁邊桌上的客人主動招呼道:“那位公子,請來這裏歇腳,給你騰個地方。”


    書生也不推辭,拱手道謝。


    還不待他坐定,就聽見旁邊一桌上有人說道:“吵什麽?我看今上就好得很,做皇帝的,大權在握有什麽不對?說句不恭敬的,難不成一天到晚什麽事也不管,不是吃齋念佛就是與宮人廝混的那位,便是好皇帝了嗎?”


    書生沒料到酒肆之中也有坐觀天下大事的,抬眼望去,隻見說話的是個挽著褲腿的年長漢子,手部粗大,指縫間還沾著一年火機油,看樣子,可能是個低等的長臂師。


    旁邊立刻有個老農模樣的附和道:“可不是,你看如今米價,自我朝伊始,見過更便宜的嗎?”


    那長臂師見自己有擁躉,更加得意了,大放厥詞道:“我前日進城,聽一幫書院的學生論道,說到擊鼓令,有那嘴上沒毛的後生大放厥詞,竟說皇上這是削弱我大梁邊防戰力,真是紙上談兵,可笑得很了!魏王造反的事沒看見嗎?這些統帥們天高皇帝遠,倘若生了異心,皇上江山穩不穩不說,還不是咱們這些老百姓倒黴?我聽人說,兵部這麽轄製,到時候軍費不知要少多少呢,民間也不必背那許多的稅了,難道不是好事?”


    此言一出,酒肆中磕牙的眾人紛紛點頭,招呼書生坐下的老者也開了腔,說道:“安定侯還沒跳出來反對呢,別人倒是先替人家炸了鍋。”


    書生原本沒怎麽在意,聽了“安定侯”三個字,下意識地一抬頭,脫口問道:“與安定侯有什麽關係?”


    那老者笑道:“公子這就不明白了,此次皇上看似未動玄鐵營,實際卻是分了安定侯手上的兵權——你想啊,若是往後四方將士,隻有擊鼓令可以調動,那麽安定侯手中的玄鐵虎符怎麽說?沒有擊鼓令而用兵者以謀反論,那麽倘若兵部不給擊鼓令,五大統帥是聽兵部的,還是聽侯爺的?”


    書生笑道:“原來如此,學生受教。”


    說完,他見掌櫃的打好了酒,便不再聽這些鄉野村民們胡說八道,客客氣氣地給與他讓座的老者道了謝,放下酒錢離開了。


    他方才出了酒肆,便見方才空無一人的地方,有個人已經等在了那裏,也不說話,見了那窮書生似乎有點尷尬,利利索索地行了個禮,便站在一邊當壁畫。


    書生無奈地扶了一下額頭,心道:“追來得越來越快了。”


    這“書生”正是長庚,四年前跟顧昀吵了一架後,被玄鷹一路“護送”回了京城。


    推拒了皇帝諸多嘉獎,長庚足足嚐試了半年,每天都在和侯府家將過招,最後終於成功逃出了安定侯府。


    顧昀派人追了他幾次,雙方痛苦地拉鋸了整整一年,後來顧昀見那孩子實在好像一隻關不住、熬不出的幼鷹,隻好妥協,由他去了。


    隻是長庚走到哪都會遇到幾個神出鬼沒的玄鐵營侍衛便裝跟著他。


    再後來,長庚在了然和尚的引薦下,拜在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民間高手門下,跟著師父過上了神出鬼沒的日子,走遍河山各地與無人去處,一度甩脫了玄鐵營。


    不過每次在驛站附近出現,又會被重新盯上,他才剛一入蜀中,這位小將士便等著他了。


    隻是如今的長庚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一腔無所適從、滿腹倔強的少年了。他徑自牽馬走到那人麵前,和顏悅色道:“辛苦這位兄弟了,我義父可好?”


    小將士有些訥於言語,沒料到長庚會過來找他搭話,手足無措地回道:“殿……少爺,主人一切都好,說要是年底邊境平穩,就回家過年。”


    “好,那我過兩天就啟程回京。”長庚聽了點點頭,看不出有多欣喜,也看不出有多勉強,說著,將剛打滿的酒壺遞了過去,“一路辛苦,兄弟喝口酒暖暖吧。”


    小將士再不懂事也知道自己突然出現很礙人眼,不料長庚非但沒有急,還和顏悅色地請他喝酒,一時間簡直有些受寵若驚。


    他沒敢用自己的嘴碰壺嘴,戰戰兢兢地隔空喝了一口,一滴也沒敢灑出來,雙手還了回去,替長庚牽好馬。


    長庚:“春天的時候我其實到西北去過一趟,隻是義父軍務繁忙,便沒露麵煩他,古絲路真是繁華,一堆瀚海黃沙之地,竟也能變得摩肩接踵,走遍大梁全境,比那裏再繁華的地方不多了。”


    小將士看看遠近無人,低聲道:“有大帥坐鎮,這幾年沙匪漸漸銷聲匿跡,很多人在古絲路口定居做生意,各地的小玩意都有,大帥說殿下要是有什麽心愛的東西,頭年他回京給您帶回去。”


    長庚頓了頓,淡淡地說道:“人回來就好。”


    小將士聽不出他這話裏的意味深長,以為他隻是隨口客套。久居軍中的人,也不會湊趣拍馬屁,便老老實實地沉默了下來。


    長庚神色如常地走在蜀中官道上,胸口卻有一點發燙,他本以為離別如水,一捧潑上去,什麽朱砂藤黃、蔥綠赭石也洗幹淨了,不料那顧昀卻是刻上去的,洗了半天,隻洗得痕跡越發深邃了。


    聽聞顧昀年底回京,才剛入秋,長庚竟驚覺自己已經近鄉情怯起來,方才歸心似箭地脫口一句“準備回京”,這會又後悔得不行,恨不能食言而肥,天涯海角跑遠一點。


    他正胡思亂想,迎麵走來一個背著人的瘦小婦人。那婦人走得很是吃力,隔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氣喘如牛,在路邊絆了一塊石頭,驚呼一聲跌倒在地。


    長庚立刻回過神來,上前將兩人都扶起來:“大嬸沒事吧?”


    那婦人不知走了多遠,已經累得說不出話來,張嘴沒顧上說話,眼淚已經先下來了。


    長庚愣了一下,沒去追問她為什麽哭,隻是扶起她背的那位昏迷不醒的老人,手搭其脈上,片刻後,輕聲道:“這位老丈隻是常年不利於行,心火太過而已,略施兩針就好了,於性命無礙的,您要是信得過我,就請先跟我走。”


    玄鐵營的小將士沒料到這位殿下竟還通醫理,忙上前幫著將那病病歪歪的老人背起。


    長庚讓那婦人上了自己的馬,牽馬在前帶路,不多時,便到了一個村子,村口有一家房子蓋得很是雅致,門口掛著一串臘肉。


    長庚輕車熟路地將馬拴好,直接推門而入,將病人引入內室,放在一個小榻上,從枕頭底下摸出一盒銀針,便挽起袖子親手施針。


    小將士小心翼翼地問道:“您……就在此地落腳嗎?”


    長庚飛快地抬頭衝他一笑:“不,這隻是我一個朋友家……”


    他話沒說完,便聽外屋有人道:“你怎麽又不請自入。”


    說話間,一個白衣修長的女子掀門簾而入,小將士整個人繃了一下,下意識地緊張起來——人到了門口,他竟然絲毫沒有察覺,對方的功夫一定在他之上。


    長庚手下不停,也不尷尬,隻道:“陳姑娘,我以為你不在的。”


    那正是當年東海賊船上的臨淵閣陳輕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殺破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pries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priest並收藏殺破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