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國公劉弘基,開國猛將,攻打長安時大軍的先鋒官,此時雖然還活著,但他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早已被貶官了。


    蔣國公屈突通,有武略,善騎射。民間流傳一句順口溜,“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為什麽呢?因為屈突通太厲害了,但此人已在貞觀元年病故了,年七十。


    勳國公殷開山,武德五年在出討劉黑闥的征途上病故了。


    譙國公柴紹,參與過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多場重要戰事,貞觀十二年故世,年六十。


    邳國公長孫順德,長孫皇後的本家叔叔,因貪汙被彈劾,貶官後病故。


    陳國公侯君集,擊吐穀渾,滅高昌。貞觀十七年因涉皇子爭儲被殺。皇帝念舊,留一子以繼侯門香火,並且時常到淩煙閣看著侯君集畫像流淚。


    郯國公張公瑾,討伐突厥屢有戰功,貞觀六年病故,年三十九。


    永興公虞世南,性情剛烈,直言敢諫,貞觀十二年病故,年八十。


    邢國公劉政會,高祖起兵時,放心地將此人留守太原,貞觀九年病故。


    胡國公秦叔寶,馬槊猛將,勇武絕倫,貞觀十二年病故,年六十二。


    河間王李孝恭,唐初大將,宗室名王。破廣陵、平定江南,貞觀十四年病故,年四十九。


    萊國公杜如晦,賢輔善斷,治世能臣,故太子李建成曾說過,“秦王府中可忌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他在貞觀四年時也病故了。


    鄭國公魏征,故太子李建成近臣,官至太子洗馬,玄武門事件之後,以直言聞名,犯顏直諫二百餘次,貞觀十七年病故,年六十三。


    梁國公房玄齡,善謀,官至尚書左仆射,貞觀二十二年病故,年六十九。


    申國公高士廉高儉,文德皇後舅父,官至太子太傅,貞觀二十一年病故,年七十二。


    此時放眼再看,名勳凋零,十去七八,已經所剩無幾。


    如果馬王爺缺心少肺,就這麽搬隻凳子自己坐下,而讓那些健在的、功勳赫赫的老臣們站著,一下子也就與這些人格格不入了。


    馬王爺三隻眼。


    以他的精明,打死也不會坐的。


    他不但自己不坐,還順勢為這些老臣安排了早朝議事時的常置座位。


    而以馬王爺親王身份,又是大唐的首宰、平定龜茲頭功,提出這個建議來,太子李治根本不能否絕。


    但李治知道,武媚娘給自己出的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絕妙主意,一經提出來,便被他這位王兄化於無形了。


    太子殿下讓凳之舉隻是偶然為之——今天給你座位是寡人高興,明天興許就沒有你的。


    而馬王則殿下借勢、將此事弄成了常例。


    此刻,正在朝堂上的趙國公長孫無忌,不動聲色地、將兄弟兩人的較量都看在眼裏了,有沒有在底下摔打過,可真是不一樣啊。


    真是從一點一滴處識人,於無聲處看事,太子、馬王因為一隻座位引出的所言、所行,又讓他堅定了自己的主張。


    馬王的寬廣眼界、胸襟,和異乎尋常的機敏,絕非李治能比。


    而且趙國公發現,有好多往常心思一向夠用、能力超群的人物,隻要一碰上馬王爺,無一例外地都有點半身不遂,仿佛連智力都不大夠用了。


    不是他們變傻了,而是遇上了三隻眼的馬王爺。


    李士勣、許敬宗糊裏糊塗就下去了,馬王人未抵京,褚遂良是怎麽走的連趙國公都想不明白。


    蘇伐和金煥銘就不必提了,死的太慘不忍睹。


    隻說他的這個表弟高審行,在黔州何等的風光,一揭發鷂國公的身份,就什麽職位也沒有了,隻剩下個代撫侯——還是與鷂國公有關。


    英冠人傑的趙國公,觀察尚書令這麽久了,從他做西州別駕時便在觀察,居然沒有發現這個年輕人行事有一點點徇私、晦暗之處。


    至於馬王一個勁兒地提拔長孫潤,趙國公根本不認為這算是徇私,光明磊落的很,但又不乏性情。


    這一點就與他的妹夫——貞觀皇帝大有類似之處。


    就像在長安城外,載譽歸來的堂堂的馬王殿下,在眾目之下取悅於一個幾歲大的蒙童,有人看到了馬王的衝動,但長孫無忌卻隻看到了馬王的性情。


    衝動?若他這麽愛衝動的話,當年在劍南道平亂時,也許就交待在那了。


    隨後,殿中監又在階下置了一凳,文班趙國公、武班江夏王各有一座。


    兩人謙虛著,最後坐下,居然又心有靈犀地對望一眼,異口同聲衝上麵說道,“微臣謝過太子殿下。”


    李治心內嘀咕道,“你們心裏是在謝馬王殿下吧。”


    盧國公和鄂國公一向不上朝,因而座位先不必擺放,衛國公李靖最近病情忽然加重,就更參加不了朝會了。


    在世的國公中除了這幾位之外,還有個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士勣,但馬王沒提到這兩個人。


    尚書六部的幾位首官,個個久在官場,誰都不是等閑的人物,看著他們的頂頭上司、尚書令、馬王千歲,此時就若無其事地站在李道宗的身邊,誰都暗自慨歎。


    太子讓座,馬王坐了不好,不坐也不好,他就是固辭不受,也會給人留下托大的感覺,有些不給李治麵子。


    而李治即便讓馬王折了麵子,也完全可以上演一出寬忍為懷的戲份,馬王的失禮、太子的持重,誰更堪主持大事……可真是舉手無小事。


    誰知隻在話來話往之間,馬王隨手輕輕一撥,難題便解了。


    幾位尚書心說,“罷了,隻有一心一意、與馬王不相猜疑,才是出路。”


    長孫無忌剛剛想到了高審行,太子在上邊便提到了這個人,他不與眾臣說,而是直朝著尚書令問道,


    “原中庶子高審行,文采、謀劃均有可圈點之處,在西州、黔州政聲也不錯。至於早年的一點過錯,代撫侯大約早就追悔了。眼下大唐用人之際,依王兄之見,可不可以再度起用呢?”


    高履行就在底下站著,一聽太子的話,他頭雖不抬,但耳朵卻支愣起來。


    尚書令道,“殿下,此事何不征詢一下各位大臣的意見?”


    李治聽得出,馬王這是有些不認可,但礙於堂上就有高府中人,馬王不想明確表示反對。


    李治隻好再問一句,“列位臣工是什麽主張?”


    沒有一個人吱聲,李治把排在前排的那些人足足溜了一遍,朝堂上依然鴉雀無聲。若是數數的話——不緊不慢地數、數到十五試試。


    再往下數,李治的臉上就該掛不住了,高履行恨不得鑽到地底下去,看來,永寧坊和興祿坊的緣份是徹底地盡了!


    馬王恰在此時奏道,“若說知人善任,本王和列位臣工們當然更相信殿下的眼光,殿下對代撫侯有什麽委任,隻管任便是。”


    這倒是大出李治、眾臣、尤其是高履行的意料,想當初,高審行那是想置鷂國公於死地的,此時馬王居然吐了口。


    李治有些錯愕,他提出這個話題來,目的隻在給馬王出個難題,一旦馬王對此事不吱聲、或是激烈反對,那麽興祿坊高府也就徹底倒向東宮了。


    至於對高審行如何安置,李治並未好好考慮過,他微笑著看向馬王。


    馬王再提議道,“本王也知代撫侯文采見識出眾,如果去國子監出任太學博士,以其履曆、感悟,去教導那些太學後輩,那麽未來我大唐就有更多的棟梁之才了!”


    高履行現身應道,“馬王不計前嫌,胸懷寬廣,無論五弟能否履任,下官都替他謝過王爺。”


    馬王笑道,“大人說的哪裏話,好像本王與代撫侯有什麽過節似的,代撫侯揭舉本王身份,正是疾惡如仇、舍身維護綱常,一般人誰做得出來?隻憑陛下親封的‘代撫’二字,也道出了本王與高府扯不斷的淵源。”


    太子道,“就依王兄之議,此職果然正適高審行之能。”


    又失算了!好像高審行的複出,就是馬王爺力排眾議的主張似的!


    隻是讓馬王的幾句話,永寧坊不但與興祿坊前嫌盡釋,就是讓不相幹的人見了,也隻會讚歎馬王的大度。


    代撫侯高審行,即刻出任國子監太學博士,正六品上階。


    正當人們以為這件事就算揭過去時,馬王居然還沒完,他又提到了涇陽令高崢,說此人心係本縣黎民生計,因地製宜,倡導民眾編織龍須席送往北方五牧,是件一舉兩得的仁政。


    馬王舉薦高崢出任互市監,發揮其長處,將民間特產入市,互通有無。


    這個提議有理有據,太子準允。


    高府的另一位更年輕的官員,立刻從正七品的縣令,升到了從六品。


    高履行正在感慨,永寧坊、興祿坊早晚要再走動起來時,馬王殿下原來還沒完,他又舉薦興祿坊老六高慎行,出任宮苑總監的丞。


    宮苑監分為內、外,八王妃蘇殷就是外宮苑監的主官。


    而高慎行升任內外兩監的丞,雖然隻是個從七品下階,但他原來品階太低,隻是正九品,細想一下升職幅度真不小,足足五階。


    太子李治生怕他的這位王兄、乘勢再提到高府中別的人,趕緊進入下一議題。不過他想,興祿坊今日八成是要通宵夜宴了。


    這本是他與武侍讀深夜研究出來的第二個主意——搔其肘腋。什麽人看起來與馬王不對付,便起用誰——或者說隻是說出來,任與不任的再說。


    這樣做,一則對手的對手便是同盟,二則峻王爺若是激烈反對,會加深這些人對馬王的恨意,那他們倒向東宮也就更徹底。


    武媚娘說,為了大計,殿下你可不要吝嗇幾個不疼不癢的官位呀,太子之權要用起來恰當其時,連你父皇也躲著、像是故意給你便利。


    誰知,借著東宮之計,馬王與高府又貼到一處去了。


    太子麵如春風心比黃蓮,這個姿勢不好拿。


    他突然提出,許敬宗經過這番起落,總該知錯能改,而身為儲君,正要用人的長處、放遠了眼量……


    馬王殿下不等太子說完,便淡淡地說道,“殿下胸懷,果然令人欣服,本王沒有異議!”


    他根本沒聽太子的下文,連許敬宗要任何職也不問上一句,就表示沒有異議!


    這麽一件看似荒唐透頂的事,馬王爺居然又忍下了。


    趙國公暗暗在心中歎了口氣,“唉,此事放在我身上,會怎麽做呢?隻是這個李治行事,也太說不過去了,恐怕東宮還以為是不拘一格。”


    許敬宗居然起死回生,暫任萬年縣丞,就在姚叢利手下。


    誰都看出來了,一向行事眼中揉不得沙子的馬王殿下,自從龜茲獲勝歸來,好像變了個人。


    反而一向溫和恭儉、喜歡循規蹈矩的太子殿下,一時讓人摸不著套路。


    ……


    馬王若無其事,回到永寧坊。


    一直擔心馬王回京後第一次朝會的王妃連忙問詳情,聽馬王說過之後,柳玉如驚訝地歎道,“難為你還能像沒事人一樣!”


    馬王哼道,“許敬宗跳梁小醜、浮渣之輩,高審行風中之絮、爛根之株,豈能惹得我動怒,本王從明日起開始腰疼,隻要不動本王的根本,本王沒有什麽不依他們的。”


    柳玉如貼上來偷偷問,“什麽才是你根本呢?告訴我,我也好注意些。”


    馬王同樣偷偷對她道,“就是你呀,還有她們和孩子們。”


    柳玉如聽了,心中美滋滋的,因為他說得一本正經,她嘴上說不信,又問他,“其次呢?”


    馬王這才用更低的聲音對夫人說道,“是力量。”


    柳玉如就明白了,她們的峻王爺並不糊塗、更不會一昧的退讓。


    一天內動了這麽多的人,但太子李治最想動的一個——鎮守玄武門的大將薛禮,卻連提都沒敢提一句。


    東宮不但懼怕馬王爺可能真的發飆起來不好收拾,翠微宮的態度也得考慮,這未免太公開化了。


    馬王讓柳玉如這就去問問,看看姐妹中誰願意陪他去興祿坊,弄不好興祿坊很快要來請了。


    柳玉如去問過,誰都不去。


    馬王說,“就讓麗容陪我去吧,她離府去西州的這段光景,恰好未見兩府紛爭,興祿坊見了她也不致於尷尬。”


    剛定下,興祿坊就來人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馬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暗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暗刻並收藏大唐馬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