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夫人看得出,麗容隻在她爹娘那住了一宿、就提出去田地城祖居,一定是她的父母也沒給好臉色。


    因為她此刻說話時眼睛都是紅腫的,強忍著哭腔。


    被尚書令休出門、從長安失魂落魄地被人送回來,這很丟人的。


    牧場村的人們最初以為,這隻是麗容的歸省,但他們在七夫人的臉上,看不到一絲富貴還鄉的優雅,反而連眼睛都不大好意思抬。


    大管家高白、高白的夫人菊兒,隻是匆匆將麗容送到,便立刻起身回了長安。高大人沒有吩咐,因而也沒有給麗容留下個侍候的丫環、仆婦什麽的。


    崔夫人想不出什麽話來安慰麗容,這個伶俐的女子一直以來都給她很好的印象,包括兩人在西州的日子、去黔州抗旱的日子。


    而很明顯的,讓麗容留在牧場村,麗容會更難受。蠶事房、織綾場處處都是熟人,見麵說什麽?


    她就連牧場新村原來的家也不能進了。


    夫人從自己的仆婦中派出一個來、再給麗容安排了一名小丫環隨麗容到田地城去,告訴這兩個人一定要好好照看麗容,尤其不能讓她想不開。


    崔夫人對兩人說,“麗容雖然離開了長安,但她還是我的女兒。”


    麗容聽了再也忍不住,撲到崔氏身上痛悔地嗚嗚哭泣。


    回到西村的那晚,父親一聽說她回來的原因,當時便氣得不知說什麽好,“真給我們丟人,怎麽不死在長安,還跑回來現眼做什麽!”


    老漢拿著掃地笤帚追著打女兒,麗容的娘在中間攔著,幾笤帚全打到老太太身上,笤帚把兒也打斷了,


    “都是你養的好女兒!原以為隻是麗藍命苦,原來這個更不讓人省心!放著人上人的好日子不過,非不往人裏走,我連院門也不能出了。”


    這麽個情形,麗容還怎麽在牧場村住呢。


    二哥高峪和鄧玉瓏出麵,給麗容套了車,除了行李居然也沒什麽好拉的,麗容隻挎著她從長安帶來的小包裹,與丫環、仆婦上了車。


    田地城她的祖居還是老樣子,不過此時看上去處處顯示著陰冷。


    鄉親們在坊口迎著,有人幫著提東西進院子,打掃兩間屋子、窗紙重新糊了一遍,有人擔了木柴過來,又將生火的灶也幫著掏了,火生起來。


    有街坊的大娘嘀咕說,高大人官升的大了,人也變無情了。


    立刻有他的丈夫製止道,“你一個鄉下女人知道什麽,敢胡說麗容長安的家事,以為長安人人都是鄉裏鄉親,做事不小心哪裏行?再說你那小孫子,到眼下仍吃著庭州的津補,這可是高大人在西州時定下的規矩!”


    麗容聽了,立刻就想起高峻來,眼淚一下子就淌下來了。


    她此時也意識到,自己在長安幹得真是有點大發了,居然敢插手到宮廷的事情中去、去摻和一位五品才人的命運。


    在長安時她不覺得這件事有多大,但一回到這座陳舊的祖居,這種反差就顯出來了,因為出麵來見她的最高官員,隻是本城本坊快六十歲的坊正。


    那時她是尚書令的七夫人,使個小小的手段,就能見到長安出放三千宮人的名冊,並且大膽到在那上麵動手腳。而此時她其實隻是個坊民了。


    崔氏派來的丫環仆婦一到田地城,便緊緊地盯住麗容,真怕她有什麽想不開的。兩人做了飯與麗容吃了,又一起躺下來,聽聽她睡了,兩人這才敢睡。


    但在半夜時,丫環就讓仆婦用力地推醒了,“你快起來!”仆婦是被凍醒的,外頭下雪了,她發現麗容不在屋裏。


    她們慌忙穿衣爬起來,跑出去一看,麗容正站在院子裏,一動也不動,身上早就落滿了雪了,像一尊雪塑。


    而她的身上隻穿著襯衣,身上冰涼。兩人拂了她身上的雪、將她扶到屋子裏來躺下,馬上就渾身發燙了。


    第二天,高峪的第二架車子又到了,拉來了麗容的父母。老頭子直到麗容走後也沒有消氣,當晚就咳了血,說死也要死到田地城來。


    ……


    長安永寧坊高府,送麗容走後,眾人回府來,沉浸在沉悶的氣氛中。


    屬於麗容的那套房子上了鎖,丫環也另遣了。麗藍回後宅來每次看到,心就一陣刺痛。


    她與崔嫣的中間是麗容的屋子,此時再看,就好像自己單獨讓姐妹們分隔出來了似的。


    麗藍認為妹妹得了這麽個結局,有自己這個當姐姐的照看、點醒不到的責任。說不定西州的父母此時也正在數落自己這方麵的錯處。


    同樣不大得勁的還有柳玉如,麗容離開後她也同樣不開心。


    不得不承認,當初麗容進入這個家中時所使的手段曾經令她不快,但這樣的結果也不是她樂見的,仿佛是自己找後帳。


    她想找個機會同高峻訴說訴說,但高峻馬上忙碌起來。


    長安的官場風起雲湧,而且有一半的原因也是他身不由已地挑動起來的。


    龍興牧場押送金煥銘過程中,遼州都督李誌恩的行徑,尚書令是絕不會放過的自他出道以來就沒有放過一個類似的。


    他可以放過王允達,因為王允達一門心思、也不掩飾地與自己做對,但人卻簡單的很。他也可以放過王達,即便王達偷偷寫信到長安汙告,那也是他自己的事。這哥倆充其量,做法也就是有點真小人。


    他也可以看在崔夫人的情麵上放過李彌,一個道理。


    但一個小小的羅全,卻喪命在高峻的手下。這人為達目的,不惜踩爛了眾人辛苦製好的磚坯、冬月裏放火焚燒牧草場、置牧場中多少的馬匹於不顧,又逃到當時仍屬敵對的頡利部去、反過身來坑害西州,這就不是人。


    當初,李士遞上鬆漠都督府的軍情、並輕飄飄提出應對之法禁絕閑人越境時,高峻就已經猜到了李士的小算盤。


    他就是要看一看,對於龍興牧場的越境之事,李士和他的嫡係們到底要怎麽做。


    此時在高峻的眼裏,這個遼州都督李誌恩,不顧大局、動用公權行私利之事,簡直也不是人。


    兔崽子,高某要讓你在遼州都督的位子多坐上半個月,高某就回西州去,沒資格做這個尚書令了。


    高峻知道這都是兵部侍郎李士授意的,那麽這件事就更不能拖延。這就是他的行事風格,有的時候行事照顧得麵麵俱到,而有的時候毫不掩飾用意。


    當初,劉敦行的身後站的可是太子中庶子劉洎,劉敦行仗著父親的權勢在西州胡作、惹毛了高峻,高峻也同樣是不留情麵的一腳。


    高峻倒要看一看,水潑不進的東北軍界是個什麽反應。


    尚書令在朝堂上直截了當地提出:鬆漠及室韋部新近發生的事件,暴露出遼州一線反應遲鈍,簡直毫無建樹!


    遼州這個地方,是溝通內地與高麗前線、內地與北部羈縻州府的樞鈕地帶,派個低能人坐在那裏不合適。


    他就是這麽說的,絲毫也不掩飾。


    這讓滿朝的大臣們頭一次見到了尚書令的另一種行事風格,不繞圈子、不計後果,說這話時連一眼也不看站在旁邊的李士。


    李士的喉頭一連動了幾動,也沒敢吱聲,內心的驚駭無以言表。


    高峻這番話用在營州也同樣適合,而且看起來,營州溝聯內地與北部羈縻州府的作用更大些。


    但他不說營州隻說遼州,那便是已經明確表達對遼州的不滿了。


    李士寄希望於太子殿下站出來說句抹稀泥的話,太子也有可能問一問自己的想法,那麽自己就可稍微地講一講了。


    高峻擺明了要動李誌恩,說一位中州都督是“低能人”的話都講出來了,而遼州又那麽的重要。


    但真讓他動了李誌恩這個對自己一向言聽計從的人,那麽他在幽州、營遼一線的根基也就出現動搖了。


    李士拿眼睛去看太子,發現太子也有些吃驚,他覺得有門兒,支著耳朵聽太子是什麽態度。


    李治道,“尚書令所言,寡人也有感覺。”


    李士的心一沉,太子居然連一句轉圓的話都沒有。


    李治道,“能做到刺史高位的,總有些能力的功績,但不排除享受日久,便心有懈怠、求穩顧私。但邊疆重地就不適合他了。但不知尚書令有什麽好的地方安排他呢?”


    高峻也暗暗舒了口氣,回道,“殿下,這個我沒有仔細想過,但接替遼州都督之職的人選倒有一個。”


    “是誰?”太子問。


    高峻看了看江夏王李道宗,王爺站出來道,“微臣舉薦新任雷州刺史李彌。此人弓馬純熟,適合遼州環境。”


    李道宗說罷,又瞟了趙國公一下,趙國公樂得送個人情,也道,“王爺所提此人,真是恰當之至!李彌在黔州時即嶄露頭角,很有些勤勉的姿態。”


    他的小兒子長孫潤在兵部新貴,此次迎接龍興牧場人時又大露了一次臉,在高峻的手底下正是前途無量。


    那麽他小小地、削弱一下李士這個兵部的老侍郎未嚐不可。


    李治說,“尚書令也是這個意思嗎?”


    高峻道,“正是此人。”


    “那就暫且定下,待寡人去稟明了陛下知道。”


    就這麽,遼州都督李誌恩從遼州卸職了,而李彌,從國土的最南端一下子成了北部重地的首官。


    人們發現,在翠微宮裏的皇帝顯然注意力不在這件大事上,他隻是簡單地將李誌恩、李彌兩人來了個對掉,讓李誌恩去了雷州,出任下州刺史。


    而李彌,因當廷三位大員的聯合舉薦,一下子到遼州出任了中州都督。


    從這件事情上,人們再看到了軍界力量的此消彼漲,也看到了尚書令做事的雷厲風行。另外……難道雷州就不是邊疆重地?!


    幽、營、平、遼一線向來沒有誰敢輕動,太子監國之前好長的一段日子,皇帝都沒有過類似的想法。


    但高峻在朝堂上的一個建議,寥寥數語,這個常態便被打破了。


    大臣們隻在麵對自己的至親家人時,才敢將這件事講出來,“尚書令到長安這麽短的時間,便敢動英國公的人,簡直太有些不可思議!”


    “總之要是我的話,剛到長安,也未培植什麽力量,突然的便對北方軍界開刀,是萬萬也不敢的。”


    “老爺,你能與尚書令比麽?他行事可不是莽撞!你看看自他出道,大唐的東、西、南、北,哪裏不是老老實實的?陛下不放心的話,怎麽能到翠微宮休閑這樣久!”


    “再說,李誌恩再不好惹又能怎樣?難道高峻怕他翻臉?還是先看一看鐵甕城那個萬箭穿身的金煥銘吧。”


    “總之依本官看,這是陛下苦心布好的局麵呀!太子年輕、宰輔也年輕,兩個人行事都不拖泥帶水,動個封疆大吏像摘個柿子,看來這可真是要開六部新風了,本官從此也要抖擻起精神來!”


    接下來,泉州賑災一事也有了結果,災民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也沒有出現大役。鄂州、荊州、揚州三位長史已各返任地,長安對他們不但多有勉勵,而且各人都升了一級散階。


    而工部的水部郎中王盛泰,隨即出任了正五品上階的禦史中丞,升了兩階。


    戶部的倉部郎中鄭叔矩提任了諫議大夫,也升了兩階。


    刑部的都官郎中翟沈生升任了給事中,也升了兩階。


    人們算是看明白了,凡是隨著尚書令幹事的,總能站到露臉的位置上。


    連建州的刺史王茸,以賑災初期的三船快糧,也受到長安的褒獎和勉勵。


    這些人、這些事,無疑在吏部都要備案的。有的人雖然當時沒見提升,但無疑的,已經站到提職線的後邊等機會了。


    尚書令的眼中不揉沙子,遼州四名巡江的小兵康三郎、劉大簍、劉二簍、錢夠使,同時出任了遼州城四個城門的令史,流外三等。


    當然,這樣芝麻小官的任命不必由尚書省下達,尚書令隻是專門去話,給錢令史改了個名子,叫“錢能使”。


    錢再多,你得能用才行,聽起來也很不錯了。


    英國公李士在朝堂上不敢吱聲,但回家後大發雷霆,衝兩個丫頭撒氣,非說她們端上來的茶太燙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馬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暗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暗刻並收藏大唐馬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