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席間,黔州刺史夫人對都濡縣的大小官員們說,李引大人一直無暇終身大事,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她早就尋思著丫環與李大人還算般配,一直想給這二人搓合。


    現在下了雨旱情已解,終於能讓李大人歇歇了。今天在山上,她分別問過了李大人和丫環兩人,兩人彼此有意,今天便給他們做個媒人,求大家做個見證。


    眾人齊聲道賀,“刺史夫人做媒,這可是美事一樁。”


    夫人道,“今天這頓酒,便是二人定婚的喜酒,等雨過天晴,我們再鄭重擇良辰吉日,給這對佳偶完婚!”


    丫環至此時,一顆心才放在肚子裏,羞得滿麵通紅。


    而李引知道,崔穎讓自己官場升遷的願望,自己恐怕已經不能滿足她了。而自己內心對她的暗戀與愧疚之意,不但終歸不會有結果,還會讓她時常掛念、對她產生幹擾、甚至傷害。


    這是一個步步認真、看重自已名譽勝過生命,連鞋子髒了都會難過上很久的女人,他又怎麽能讓汙言穢語傷害到她呢!


    如果真有這樣的結局出現,那李引將永遠不能原諒自己。


    那麽就在婚事一途上讓她滿意吧。


    李引起身對著崔夫人一躬到地,“多謝夫人成全,李引敢不從命,隻是委屈了這個姑娘了。”


    夫人認真地看著李引,當了眾人對他說,“丫環如我心腹,李大人一位堂堂男子,自當一喏千金。你要答應我誠心對她、待她好,不能像有些人那樣,做出讓她傷心欲絕之事!!”


    李引知道崔穎說的‘有些人’是指的哪個,而她所說的‘傷心欲絕’之人又是哪個。隻歎時運所然,而他非但不能幫她半分,離她過近了,都會對她形成傷害。


    他當了席間眾人,禁不住熱淚滾滾,哽咽道,“夫人大德,李引一介草莽怎敢令夫人失望!她既是夫人心腹,那麽李引見她如見夫人,自然不敢有違夫人的美意!”


    無關人就連丫環在內,見到李引的失態,自然認為這是李引深受夫人感動所致。


    但崔氏卻明白他的意思,又不好多說。隻是歎道,“李大人,你還嫌外邊的雨下得小麽?”


    崔嫣已從都濡縣寡婦呂氏那裏,完全看到了高審行在黔州上任後、於私生活上的不堪,已經發展到被個寡婦捧腹相逼的地步。


    以往母親每次送往黔州的家書,說的都是平安,哪知道母親真正的痛楚卻一點未寫。自在雅州時,崔嫣便知李彌對母親的心意,但崔嫣那時對他隻有痛恨。此時此刻,她看到一個大男人當眾痛哭,比誰都明白他的心意。因而,崔嫣竟然也抹起了眼淚。


    更有一個傷心的人是蘇殷,她在此事上比崔嫣看的還要清楚,崔夫人和李引在盈隆嶺上閃爍的言辭、都濡酒樓李引帶醉賦詩、夫人半夜趕去澎水縣酒場救急,以及下雨後夫人幾天都上盈隆嶺,那麽,夫人此舉,也許就是她唯一能夠做到的了。


    蘇殷再想想自己,仿佛自己在西州家中的處境竟然還要好一點。


    當然哭了鼻子的還有丫環……


    洋水縣衙,被大雨滯留於此的刺史高審行,在半夜時一連接到了黔州幾座縣的汛情急報:


    洪杜縣的輸水石渠全部淤塞,山洪挾帶著泥沙沿坡而下,肆意奔流,衝毀田畝暫無法計算,但所見之處已經沒有一處有直立著莊稼的好地方了。


    信寧縣同上,看不到一片好地了。石城縣……也完了。


    季節已至秋天,本該快到收獲的時候了,高審行有些不信,因為他坐鎮的洋水縣看起來並沒有這樣嚴峻,至少絕大多數的坡地都保住了,受損的隻是那些臨時充作泄洪通道的穀地。


    洋水縣令對刺史大人道,“卑職知道原因,大雨之前,六縣都水……”他意識到刺史大人已經廢掉了這個職位,遂道,“李引曾經來過,讓洋水縣砸渠放水……幸好卑職砸得及時!”


    如果真如各縣所報,那麽黔州今年的收成幾乎就等於泡在雨水裏了!高審行的心情已經不能用方寸大亂來形容。


    因為他立刻想到了災情過後,他這位刺史該怎麽向長安奏報黔州的水情。


    所有的如意算盤被一場大雨衝垮了!


    本來小雨初起的那天,他已經在黔州刺史府擬就了一份報喜的奏章,向皇帝陛下描繪了黔州不久之後五穀豐登的麵貌。若非趕著到縣裏來,恐怕這份奏章已經送走了。那豈不是自己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臉蛋子!


    隨後,澎水縣報告,縣內棵苗無存!不但如此,澎水縣還急報:山洪衝擊著泥沙,順著山穀衝入了聚集在穀地中的鹽井區!目前已有七口集中在一起的鹽井被泥沙淹埋!


    高審行隻覺著天旋地轉,整個黔州總共有四十一口鹽井,這就有七口鹽井廢掉了!還剩三十四口。


    高審行再也坐不住,盡管外麵天色黑漆漆的、大雨滂沱,他還是吩咐,“速去澎水縣看鹽井!”


    出門跨馬,連馬鞍都濕漉漉的,護衛們整裝待發,刺史話到嘴邊,“去叫上都水使李引大人同往,”但他忽然意識到,李引已經被自己罷掉了。


    他總覺著這麽大的事情自己一人去不大好,便再吩咐道,“去個人,知會攜助抗旱的西州蘇長史,叫她趕去澎水縣與本官匯合……”


    刺史趕到時,澎水縣鹽井上聚集了不少的人,山南西院的鹽官們也在,澎水縣令張佶正組織著民役掘土築堤,想在奔騰而下的泥沙洪流前攔起一道防線。


    但那些被雨水浸透的土壤已經掘不起來了,堆到一塊連個形狀都沒有,不要說攔擋泥流,就算被從天而降的大雨一淋,就已經潰不成堤。


    這些搶險之人左支右絀,又有四口鹽井在刺史大人的眼皮子底下被泥沙流吞噬!高審行顧不得身份,跳下馬奔去護井的第一線,親自執鍁鏟土,官袍子上、靴子上不一會兒便一片汙濁不堪。


    到後來,高審行發現隻憑擋是擋不住了,便在築堤的人叢中再分出一部來,順著地勢往澎水河岸方向掘溝,但對那些泥沙流也隻能稍作引導,把它們引向澎水河中去。


    現場一片嘈雜混亂,有人的叫喊和指揮被雨聲淹沒,官不知民,民不知官,披了蓑衣的人群像一群雨中蠕動的刺蝟。


    ……


    天亮時雨忽然漸漸變小,雷聲也遠去了,隱到了大山的後邊。


    最後,等西州長史蘇殷的馬車趕到的時候,已經是天空放晴,彩虹懸掛,不再有一滴雨落下。


    但徹底淤死的鹽井再增加了三眼,總數達到了十四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馬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暗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暗刻並收藏大唐馬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