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五日,唐軍進攻白崖城。[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此城背山橫水,地勢易守難攻、險要至極。高麗守將孫伐音見唐軍勢盛,知道憑借著地勢,自己這幾千人怎麽也不會打得比遼東城再好,於是偷偷乞降。
但是城中對於降與不降持兩種意見,一時間,孫伐音並不能統一。大唐皇帝說,我賜你唐營旗幟一麵,若降,便將旗子豎於城垛口取信於我。
孫伐音依計,在唐軍攻城時舉起大唐旗幟,高麗軍中皆以為唐軍登城,紛紛扔掉兵器投降。部將李勣諫道,“陛下,軍士奮勇爭先,圖的是俘虜與繳獲立功,不可輕言許降削弱我軍鬥誌。”
此時皇帝正看著兩封由長安轉來的西域乙毗咄陸部的書信,阿史那欲穀傲慢的口所把皇帝氣到了,“啪”地一下將信拍在書案上。把李勣嚇了一跳,以為自己說錯了話。
皇帝道,“好大的口氣!連我三百牧民都無法,倒像是我在求他一樣。不予理會,讓他叫去。”又想起什麽,問道,“天山牧因何跑到人家地盤上去?以為那裏是朕的花園嗎?”
李道宗瞥了一眼信封回答道,“陛下,臣以為一定是乙毗咄陸部惹到了高峻,他執掌著天山牧,可是一點虧都不許吃的。他能做出這樣的舉動,肯定是吃虧不小。”
皇帝又看了郭孝恪一同遞上的奏章,“白楊牧傷了兩人、死一人、損馬五匹……好大的虧呀!”又說,“西州不能動,牧民我們不管,除非他那裏不長草。不過朕在出師之前,就聽說這個乙毗咄陸部騷擾絲路,影響通商,他若不知收斂大唐是不允許的……”
不過,皇帝是在遼東,不好對西州之事安排得過於詳細,他略略思索一陣,提筆給太子李治寫出指示。[]
寫完了,這才想起李勣的話,說道,“將軍所言極是。但縱兵殺戮,掠人妻奴,朕常說不允,你們私底下做的還少嗎?侯君集獲罪,其中就有這一條……將軍麾下有功者,朕要以庫物賞賜他們,可否因此而饒過這一城?”
於是,獲該城男女一萬、兵兩千,以其地為岩州,拜伐音為刺史。行軍途中,皇帝仍然在想西州的事,想不到自己前些天剛剛誇他隻身平亂、巧取焉耆,現在又跑到蔥嶺西邊去了。
皇帝掂量著高峻此行的利敝,勝算幾成。如果出現最壞的結果,以郭孝恪的本事能拒敵於外是不成問題的。
皇帝似乎並不擔心高峻和他那三百人,從阿史那欲穀訴苦來看,他被高峻三百牧民滅掉了一千七百人,這個數目也許是加了水分,但天山牧沒吃虧是肯定的。
他擔心的是在西州背後的浮圖城,那一萬人雖然不濟,平時也老實,但是在關鍵時候要背後來上一下也難受得很。不過皇帝又想,隻要涉及到西州牧場的事情,哪一次不是嚇人幾跳、然後再報喜?
也許這正是檢驗西州、甚至是太子能力的一次機會,西邊的天塌不下來。這樣一想,他便把西州的事情放下,專心考慮起遼東戰事。
拿下白崖城之後,唐軍麵臨兩個進攻方向,一個是在大軍當麵的安市,一個是它後邊的建安,兩處都地險而眾悍,離得又近。還有個烏骨城雖然不大、人也不多,夾在兩城中間呈犄角之勢,三城在戰時極有可能會互相支援,可以預料接下來的仗不大好打了。
在與李靖、李道宗商量的時候,兩人的意見也不統一。李道宗認為,安市和建安地勢都很險要,但建安糧多而兵少,若出其不意攻之,則破了敵軍鼎立之勢。得了建安,那麽安市在便在囊中了。
而李靖認為,唐軍糧草積於遼東,如果遠擊建安的話,安市的敵軍極有可能從背後斷我糧草和歸路,真到了那時,恐怕就極為不利了。李靖主張先攻安市。
皇帝一時不能決,長孫無忌說,“烏骨城的傉薩已經七十多歲了,人又少。陛下如果不決,不妨先攻烏骨城,朝夕可下,也削弱了敵軍三足之勢。”
帳下謀臣也有人說,唐軍張亮部現在駐於沙城,召之昔至,與大軍一前一後夾擊拿下烏骨城容易得很。那時直接甩開建安、安市兩塊難啃的骨頭,直接渡過鴨淥江,平壤可得。
皇帝搖頭,對道宗說,“去把使戟的叫來。”李道宗會意,出去喚薛禮入帳。
這樣的場合以薛禮是不該進來參與的,但皇帝有命也就無所謂了。薛禮聽了眾人意見後,皇帝對薛禮道,“你來說一說。”
薛禮說,“幾個方法都不錯……不過我的恩師曾經說過,天子行師不存僥幸。一要出師有名眾望所歸,二要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攻烏骨城、直逼平壤的計策,如果是我與義弟高峻尚可一試。但皇帝千金之軀是不大穩當的。那樣的話,安市十萬之敵在我軍身後,我們心係陛下安危,怎麽能安心進擊呢?不如先破之。”
李靖聞聽,薛禮之言正與自已不謀而合,不禁問道,“將軍老師不知是哪位高人?”薛禮未答,皇帝便說,“不要在這裏講,待我回師後再講,朕要親自去見他一見。”
大軍直逼安市城下,城中高麗人倚仗著糧多人多,全然不把唐軍放在眼裏。他們看見到唐軍中皇帝的旌麾,動不動就伏在城垛口後邊鼓噪,說些輕漫之語。
安市城的守將叫做高惠真,是高麗灌奴部的傉薩。他隻有三十來歲,生得豹頭環眼……隻有一隻左眼,右眼用一隻黑兜兒罩著,胡須寸寸似鋼針,手裏拿著一對大鐵錘,自號“小元霸”。
高惠真認為以自己的本事,比當初大唐的趙王李元霸也差不了多少。他當眾誇下海口,說大唐所有的將官有一個算一個,誰都不在話下,不信走著瞧!
唐軍一到,高惠真便打開城門,引著兩千馬隊出城迎戰。對大唐皇帝來說,對方這種戰法當然求之不得了。總比敵人縮在城中,自已去攻好的多。於是唐軍也派出來兩千騎馬兵,兩軍在安市城前對壘。
江夏王李道宗腳傷剛剛好了一些,身為大唐宗室,他理當衝在前麵。於是向皇帝請戰,帶了薛禮出來列陣。一見對方這隻獨眼龍的囂張氣焰,先把江夏王氣火了。
他當然知道凡是使錘的都有把子力氣,但江夏王是一杆大槊,當然力氣也不小。薛禮要出戰,李道宗不允,說道,“本王要先會會他,不行了你再上去。”
李道宗催馬上去,二人馬打盤旋開打。才兩下子李道宗就退了回來,對薛禮道,“本王胳膊、手腕子都讓這小子震麻了,你試試,別給我丟臉!”(未完待續。)
但是城中對於降與不降持兩種意見,一時間,孫伐音並不能統一。大唐皇帝說,我賜你唐營旗幟一麵,若降,便將旗子豎於城垛口取信於我。
孫伐音依計,在唐軍攻城時舉起大唐旗幟,高麗軍中皆以為唐軍登城,紛紛扔掉兵器投降。部將李勣諫道,“陛下,軍士奮勇爭先,圖的是俘虜與繳獲立功,不可輕言許降削弱我軍鬥誌。”
此時皇帝正看著兩封由長安轉來的西域乙毗咄陸部的書信,阿史那欲穀傲慢的口所把皇帝氣到了,“啪”地一下將信拍在書案上。把李勣嚇了一跳,以為自己說錯了話。
皇帝道,“好大的口氣!連我三百牧民都無法,倒像是我在求他一樣。不予理會,讓他叫去。”又想起什麽,問道,“天山牧因何跑到人家地盤上去?以為那裏是朕的花園嗎?”
李道宗瞥了一眼信封回答道,“陛下,臣以為一定是乙毗咄陸部惹到了高峻,他執掌著天山牧,可是一點虧都不許吃的。他能做出這樣的舉動,肯定是吃虧不小。”
皇帝又看了郭孝恪一同遞上的奏章,“白楊牧傷了兩人、死一人、損馬五匹……好大的虧呀!”又說,“西州不能動,牧民我們不管,除非他那裏不長草。不過朕在出師之前,就聽說這個乙毗咄陸部騷擾絲路,影響通商,他若不知收斂大唐是不允許的……”
不過,皇帝是在遼東,不好對西州之事安排得過於詳細,他略略思索一陣,提筆給太子李治寫出指示。[]
寫完了,這才想起李勣的話,說道,“將軍所言極是。但縱兵殺戮,掠人妻奴,朕常說不允,你們私底下做的還少嗎?侯君集獲罪,其中就有這一條……將軍麾下有功者,朕要以庫物賞賜他們,可否因此而饒過這一城?”
於是,獲該城男女一萬、兵兩千,以其地為岩州,拜伐音為刺史。行軍途中,皇帝仍然在想西州的事,想不到自己前些天剛剛誇他隻身平亂、巧取焉耆,現在又跑到蔥嶺西邊去了。
皇帝掂量著高峻此行的利敝,勝算幾成。如果出現最壞的結果,以郭孝恪的本事能拒敵於外是不成問題的。
皇帝似乎並不擔心高峻和他那三百人,從阿史那欲穀訴苦來看,他被高峻三百牧民滅掉了一千七百人,這個數目也許是加了水分,但天山牧沒吃虧是肯定的。
他擔心的是在西州背後的浮圖城,那一萬人雖然不濟,平時也老實,但是在關鍵時候要背後來上一下也難受得很。不過皇帝又想,隻要涉及到西州牧場的事情,哪一次不是嚇人幾跳、然後再報喜?
也許這正是檢驗西州、甚至是太子能力的一次機會,西邊的天塌不下來。這樣一想,他便把西州的事情放下,專心考慮起遼東戰事。
拿下白崖城之後,唐軍麵臨兩個進攻方向,一個是在大軍當麵的安市,一個是它後邊的建安,兩處都地險而眾悍,離得又近。還有個烏骨城雖然不大、人也不多,夾在兩城中間呈犄角之勢,三城在戰時極有可能會互相支援,可以預料接下來的仗不大好打了。
在與李靖、李道宗商量的時候,兩人的意見也不統一。李道宗認為,安市和建安地勢都很險要,但建安糧多而兵少,若出其不意攻之,則破了敵軍鼎立之勢。得了建安,那麽安市在便在囊中了。
而李靖認為,唐軍糧草積於遼東,如果遠擊建安的話,安市的敵軍極有可能從背後斷我糧草和歸路,真到了那時,恐怕就極為不利了。李靖主張先攻安市。
皇帝一時不能決,長孫無忌說,“烏骨城的傉薩已經七十多歲了,人又少。陛下如果不決,不妨先攻烏骨城,朝夕可下,也削弱了敵軍三足之勢。”
帳下謀臣也有人說,唐軍張亮部現在駐於沙城,召之昔至,與大軍一前一後夾擊拿下烏骨城容易得很。那時直接甩開建安、安市兩塊難啃的骨頭,直接渡過鴨淥江,平壤可得。
皇帝搖頭,對道宗說,“去把使戟的叫來。”李道宗會意,出去喚薛禮入帳。
這樣的場合以薛禮是不該進來參與的,但皇帝有命也就無所謂了。薛禮聽了眾人意見後,皇帝對薛禮道,“你來說一說。”
薛禮說,“幾個方法都不錯……不過我的恩師曾經說過,天子行師不存僥幸。一要出師有名眾望所歸,二要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攻烏骨城、直逼平壤的計策,如果是我與義弟高峻尚可一試。但皇帝千金之軀是不大穩當的。那樣的話,安市十萬之敵在我軍身後,我們心係陛下安危,怎麽能安心進擊呢?不如先破之。”
李靖聞聽,薛禮之言正與自已不謀而合,不禁問道,“將軍老師不知是哪位高人?”薛禮未答,皇帝便說,“不要在這裏講,待我回師後再講,朕要親自去見他一見。”
大軍直逼安市城下,城中高麗人倚仗著糧多人多,全然不把唐軍放在眼裏。他們看見到唐軍中皇帝的旌麾,動不動就伏在城垛口後邊鼓噪,說些輕漫之語。
安市城的守將叫做高惠真,是高麗灌奴部的傉薩。他隻有三十來歲,生得豹頭環眼……隻有一隻左眼,右眼用一隻黑兜兒罩著,胡須寸寸似鋼針,手裏拿著一對大鐵錘,自號“小元霸”。
高惠真認為以自己的本事,比當初大唐的趙王李元霸也差不了多少。他當眾誇下海口,說大唐所有的將官有一個算一個,誰都不在話下,不信走著瞧!
唐軍一到,高惠真便打開城門,引著兩千馬隊出城迎戰。對大唐皇帝來說,對方這種戰法當然求之不得了。總比敵人縮在城中,自已去攻好的多。於是唐軍也派出來兩千騎馬兵,兩軍在安市城前對壘。
江夏王李道宗腳傷剛剛好了一些,身為大唐宗室,他理當衝在前麵。於是向皇帝請戰,帶了薛禮出來列陣。一見對方這隻獨眼龍的囂張氣焰,先把江夏王氣火了。
他當然知道凡是使錘的都有把子力氣,但江夏王是一杆大槊,當然力氣也不小。薛禮要出戰,李道宗不允,說道,“本王要先會會他,不行了你再上去。”
李道宗催馬上去,二人馬打盤旋開打。才兩下子李道宗就退了回來,對薛禮道,“本王胳膊、手腕子都讓這小子震麻了,你試試,別給我丟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