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超強寒流、吳止、屬豬的小陽、書友150620191216934、龍之海魂、空虛寂靜、黃_灰_紅、yr81113的打賞支持,小狼決定在此獻出py讓你們汙汙汙……)


    因為要製作水車,今天下午早早的就收攤回家了。<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阿秀帶著阿寧、楊承,趁著下午還有點時間,就回了趟娘家。


    回娘家,倒沒什麽講究,因為阿秀的娘家,也就是楊大爹楊大媽的住所,離李初這邊也不過是幾裏的路程,而且楊大爹和楊大媽也已經過世了。


    娘家的那棟房子裏麵現在沒人在住。


    阿秀這次回娘家,主要是來感謝一些叔叔伯伯,同村的其他姑姑嬸嬸們。李初昏迷這一個月中間,好多叔叔伯伯都來這邊給阿秀送了一些吃食和錢。


    而且,楊大爹去世後,阿秀大部分時間都是靠他們接濟。


    如今賺到了錢,在鎮上買了許許多多的一些補品和吃食,在楊承和阿寧的幫襯下,一家一家的過去感謝。


    這些吃食和補品花不了多少錢,今天那十兩銀錠子,阿秀給了李初,用來償還從張老財哪借的十貫錢,餘下的錢,雖然不多,但是也能讓家裏過上溫飽的日子了。


    而且還有個日進鬥金的飯肆,阿秀對未來的生活越來越充滿了信心。


    ……


    李初則在院子外的空地上,切割這顆大樹。


    水車的構想,他先用數值在地上畫出一個一個數字,計算著切割麵的大小。


    待到天快黑的時候,也才將大樹分割,切成一個一個的小木塊,這是水車的原型,還未組裝的形態,等到明日,把它組裝起來後,再調整一些詳細的情況。


    阿秀回來了,手裏提著一些青菜和雞子。


    這些都是那邊村裏叔伯嬸嬸們給的,阿秀本不想拿,卻坳不過理。


    天黑了,卻有一個不太好的事情發生了。


    因為,下雨了。


    雨水不大,但也不小,持續時間,卻是很長,前半夜都能聽到雨水嘩啦的聲音。


    第二天早上,李初很早就去了鎮裏。


    果不其然,由於昨夜一夜的雨水硬泡,地麵都變的濕泥。


    李初擺飯肆的那塊地,更加糟糕,一腳踩下去,鞋子上就沾滿了許多的黃泥。


    小鎮的道路,是用青石磚鋪成,下雨天也不會濕泥。[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而李初選的這塊地,由於一直沒有建起房屋,而且也是鎮裏通往河邊的一處口子,所以這邊都是黃泥土路麵。


    不下雨還好,這一下雨,就濕泥不堪。


    這樣下去,可不行啊,這種地麵,那裏會有食客過來吃飯?


    唯一祈禱的,希望臨近中午時,地麵會好一點。


    鎮子的南邊,有個民窯。


    沒過河,因為滍水河河麵寬度很快,盡管是鄭宛商道,這邊也無力去建造一條這麽寬長的大橋,以至於這邊,都是靠大船來回兩岸運送。


    這個民窯,是在河道s彎的東南處,靠近河邊。


    記憶中,這是個老窯,有百多年的曆史了,隻是不知道怎麽回事,這十多年來,好像沒有之前那麽的興盛了。


    李初找到這裏時,這個窯廠的主人,一個五十多歲的大爺,正端著碗蹲在外邊喝著稀米粥,筷子夾著一根鹹菜津津有味的嚼著。


    李初先是環視了下周圍,看到了五個大窯,其中,有四個窯邊看上去已經好久沒有人進去過了,剩下那個窯,此時也是歇火的狀況。


    五個窯,這以後銷量增加了,這產量應該能跟得上。


    方才在門口喝粥的這位老大爺,就是這個民窯的主人了。


    昨天下午李初就打聽清楚了,這老大爺叫鄭瑜,乃是鎮上那劉大爺的一個親戚,家中有三兒子兩女,兩女都已外嫁,三個兒子傳承他的手藝,在窯場做事。


    李初直接將要購買瓷罐的事跟鄭大爺說了,鄭大爺慎重的請李初進屋商談。


    鄭大爺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在一旁伺候著。


    李初從懷裏掏出一張紙,這是瓷罐的設計圖,紙用的是北宋朝的普通紙張,上麵畫的內容也是簡單易懂,隻不過把幾樣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一一標明。


    “瓷身連同蓋子在內,我先定一千個,但是樣品,兩日之內你得給我,確定樣品之後,三日之內,你最少得交貨兩百個給我,其餘剩下八百個,十日之內交付清就可以。此次雖訂單一千個,但日後是肯定需要增加的。”


    兩日,三日?


    鄭大爺沒有說話,他的兩個兒子皆是一驚,這時間,太急了。


    “瓷口和蓋口,必須要保證每幾個都幾乎一樣大小,如何,能否做到?”


    屋子安靜了下來,隻聽到陣陣心跳呼吸聲。


    半響之後,鄭大爺將李初給的那張紙,放在了桌上,毅然道:“這活,我們接了!”


    “爽快!”


    下麵,李初又跟鄭大爺討論了瓷罐的一些詳細信息和和外觀樣式要求,以及金額等等問題。


    一切談好之後,李初拿出了三份合同。


    紙,還是用北宋的紙,不過上麵的文字內容和書寫,都是交給了係統,讓係統毛筆字書寫,定製出了一份合同。


    李初對自己的毛筆字,實在不敢恭維。


    合同一式三份,李初、鄭大爺各執一份,剩下一份,交往裏正處。


    因為這個東西對李初來說,比較重要,所以,一些未知的風險等等,都要提前打好預防針,一些該注意的門門道道,都在這紙合同上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尤其還特別標注了,這種款式、紋路的瓷罐,不能售予他人。


    契約,又叫契券、券書、書契等等,唐朝開始,有些人開始稱合同,而北宋時期,也就是李初現在,這個東西有了個新的名字,叫‘千照’;


    這不過比之後世合同而言,相對比較簡單,沒有後世那種一條條各種防範措施。


    而且,還得要報備官府,經官府的人查詳無誤,公平公正之後,才能簽署,並且產生法律效應。當然,私下簽訂也可以,隻要是公平公正,也是有法律效應的,隻是,這種很難得到保障。


    並且,宋朝在千照上,還可以進行反悔。


    三日之內,如發現所簽署的千照有瑕疵,可以進行反悔。


    這種千照,大多應用於家奴、牲畜買賣,當然,你要東西沒問題,你卻謊稱有問題,被官府查到了,得鞭笞四十!


    李初這份千照內容太多,而且非常的新穎,很多地方鄭老都不太能看懂,於是鄭大爺帶著大兒子同李初一起去官府,讓官府驗證。


    在去官府驗證之前,鄭大爺先帶著兩個兒子把窯給燒熱。


    李初要求的時間很緊急,可燒窯這個,卻是急也急不來的,如果有些時間沒開工了,還得先把窯燒起來,燒兩三天燒熱他,這才能將瓷器胚胎放進去燒。


    陪著鄭大爺將窯燒起來後,這才前往官府,鄭大爺的大兒子也跟著一同前行。


    官府,這個時候有三種。


    第一種是去襄城縣,交給知縣的主簿。


    第二種是交給裏正。


    而這第三種,則是巡檢司!


    一縣最大的長官,是衙門裏的知縣,再然後是縣丞,縣丞下麵是主簿跟縣尉,這裏麵,主簿跟縣尉,隻負責管縣城內的事。


    而鄉下這邊,則歸裏正和巡檢司。


    北宋,是沒有鎮長的。


    裏正,可以處理鎮長的事情,前提這個鎮,得在你這個裏正的範圍內。


    巡檢司,也可以處理鎮子裏的事,巡檢司又分文巡檢和武巡檢,文巡檢類似於主簿,武巡檢類似於縣尉,級別也是同級,隻是負責區域不同,巡檢負責鄉裏。


    這巡檢司,沒有設立在汝墳鎮,而是在薑店鎮。


    於是鄭大爺同李初,將這份千照,找到了裏正。


    李初先前抵押房屋借貸的村正,也就是這個裏正,是汝墳鎮的一戶富裕的地主,平常都不管事,也不曉得文字,有事都交給下麵的人去辦,簽訂千照這件事,就交給了下麵的戶長負責。


    這戶長是本地的一個老童生,有股書生卷氣,是窮酸味的那種,接過李初遞來的千照看了一遍後,拿著紙書的雙手,在不停的顫抖。


    臉色表情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這竟然是千照?”


    “千照居然可以這樣來寫?”


    戶長的心裏,驚起了波濤駭浪。


    鄉下人家,又有幾個會讀書識字的?更別說千照這種東西,一般情況下,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從官府拿到千照樣板,然後填寫數值就簽訂的。


    想這種自寫千照,老童生有生之年還是第一次見到。


    尤其,這千照,還寫的驚天地、泣鬼神,過去、現在、將來,各方方麵麵全部涉及到,並且提前約定好了,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這裏都有了。


    此時,拿官府的千照模板跟這一比,簡直就是三歲孩童弄出來的東西。


    “千照,可是有問題?”


    見這老童生半天不給個回複,李初問了一句。


    老童生歎了一口氣,將這份千照放在桌上,有生之前能見到如此完善的千照,也是值得了,他當即在千照的簽名下方,寫了自己的姓名,並加蓋上了裏正的官府印章。


    蓋章了,也就是沒有問題了。


    於是鄭大爺在三份合約上,一一簽署自己的名字,並按上了手印,李初也照做。


    三份合約,當事人各執一份,裏正處留一份。


    千照簽好後,李初當著戶長的麵,按裏麵的約定,先交一部分定金。


    從裏正處出來後,李初也就不陪鄭大爺回去了,在路上分別。


    “鄭大爺,樣品出來後,記得過來通知李初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有坦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嘯天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嘯天狼並收藏北宋有坦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