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多王朝自顧不暇,斷了孔雀王朝最後一絲生機。
在大夏跟阿育王朝的配合下,東西兩路大軍對孔雀王朝展開夾擊,一時間,孔雀王朝顧此失彼,領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淪陷。
孔雀王急得上火,卻無濟於事。
相反,對南方的笈多王朝,大夏軍跟阿育王朝大軍非常默契地,采取了相對保守的作戰策略,以騷擾、牽製為主。
隻要笈多王朝不增援孔雀王朝,就一切好說。
笈多王也非傻瓜,知道敵人這麽做,不是要放過笈多王朝,而是想各個擊破,等到孔雀王朝覆滅,就是笈多王朝遭難之時。
奈何以笈多王朝的兵力,是防守有餘,反擊不足。
情況已經很明顯,在這一場2v2的生死大對決中,大夏跟阿育王朝的強強聯合,壓得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喘不過氣來。
勝利,隻是時間問題。
…………
七月二十日,天竺。
就在大夏跟阿育王朝的聯軍節節勝利時,一則不太和諧的消息,在天竺區內部流傳開來,讓緊密合作的雙方出現一絲裂痕。
事情還得從一周之前說起。
大夏西路軍攻入孔雀王朝之後,每占領一座城池,就安排人員將城內物資洗劫一空,通通運至臨近的河套行省。
不僅如此,就連城北百姓都遭到“劫掠”,被強行遷至河套行省。
大夏的奇怪做法,未免讓人生疑。
因為這不符合大夏一貫的做法,按大夏軍的紀律,對百姓一向是秋毫無犯,對當地百姓以及士紳,也是以安撫為主。
從未聽說,大夏有過這等“涸澤而漁”的做法。
外人不清楚裏麵的門道,阿育王得到消息,卻是一下了然。
按照大夏跟阿育王朝簽訂的盟約,未來孔雀王朝領土將悉數割讓給阿育王朝,大夏這麽做,自然是要將好處撈足。
“隻是這吃相,未免太難看了一點。”阿育王稍微有些不爽。
前幾天,因著雙方的合作還在蜜月期,考慮到戰爭大局,阿育王沒做什麽表示,隱忍了下來。
不曾想,因為阿育王的默認,大夏軍的“洗劫行動”卻是越發肆無忌憚。
按前線探子的說法,大夏軍簡直就是刮地三尺。
等到戰後,阿育王朝接收那些城池,得到的估計就是一座空城,這對阿育王朝的利益,是個巨大侵犯。
阿育王得報,再忍不住,親自向夏皇反應情況。
接到阿育王的通訊,歐陽朔非常重視,先是表達歉意,跟著說道:“前線軍士肆意妄為,不遵號令,是我有失管束,定會給貴國一個交待。”
這讓阿育王非常疑惑。
“難道說,大夏軍的所作所為,並非夏皇授意的?”
阿育王絕不相信。
誰不知道,在全球範圍內,大夏軍都是以紀律嚴明著稱,如果沒有朝廷授意,他們絕不敢如此洗劫。
“還是說,是大夏朝廷某位大臣授意的?”
阿育王以己度人,倒是不排除這個可能。當然,最大的可能,還是夏皇本人在裝聾作啞,以免麵子上過不去。
這樣的套路,他阿育王可沒少玩過。
好在有了夏皇的承諾,不管真相如何,事情應該能告一段落。
阿育王也非常識趣,沒有提被洗劫城池的補償問題,隻要大夏軍能停止洗劫行為,那麽眼下的這一點損失還不算什麽。
實際上,阿育王也犯不著為了這一點利益,就跟大夏翻臉。
不管怎麽說,天竺大戰雖然局勢對他們有利,但是在沒有徹底取得勝利之前,什麽變數都可能發生。
這種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聯盟內部鬧矛盾,出現裂痕。
阿育王非常深明大義!
事後,因著在這件事情上處理的有理有據,沉穩有度,沒有失去理智,阿育王還很是高興了一番。
…………
可惜,事實證明,阿育王高興的早了一點。
在阿育王親自申訴過後,明麵上,大夏軍確實是停止了洗劫行為,讓阿育王很是鬆了一口氣。
僅在一周之後,又有新的情況出現。
據前線探子回報,大夏軍的洗劫行為由明轉暗,雖然沒有明麵上搜刮錢糧物資,卻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請”商人們前往河套行省投資做生意。
麵對軍士親自登門拜訪,試問,那些商人能不答應嗎?
於此同時,大夏南疆都護區也打著招募優秀人才的幌子,明目張膽地在占領區招攬人才。
雖然沒將百姓一掃而空,卻帶走了各色人才,是人口中最精華的一部分。
大夏的做法非常高明。
打著一切自願的旗幟,行“洗劫”之事,沒有一絲破綻。
還別說,因著連年戰亂,占領區的商人以及各色人才,對大夏伸出的橄欖枝,並非全是被迫的,很大一部分百姓自願前往南疆都護區定居。
畢竟追求安逸的生活,是人之常情。
對比之下,百姓對阿育王朝並不如何感冒。
阿育王得報,氣得臉色發黑,偏偏又發作不得,因著占領區百姓的積極配合,阿育王實在沒臉再去找夏皇申訴。
作為帝王,阿育王也是有自尊的。
他不可能像販夫走卒那般,去跟夏皇爭的麵紅耳赤,臨了像受了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哭哭啼啼說一句:“你們不能這樣。”
阿育王丟不起這個人。
“不行,必須采取措施!”
阿育王是個驕傲之人,吃了虧,就想找回場子。
不能申訴,不代表阿育王就沒有辦法。
“來人!”阿育王喊道。
“在!”
阿育王下令:“傳令親軍,本王要禦駕親征,前往前線督戰。”
“是!”
阿育王的盤算很明白,既然他無法阻止大夏的小伎倆,那麽就隻能靠實力說話,將兵力集中到孔雀王朝戰線,跟大夏軍展開競速比賽。
早一日攻克孔雀王朝,對阿育王朝而言,就少一點損失;多攻克一座城池,就能讓大夏少攻克一座城池。
這辦法看上去很笨拙,卻也是阿育王唯一能想到的應對之策。
“本王到要看看,大夏軍能打下幾座城池。”
在大夏跟阿育王朝的配合下,東西兩路大軍對孔雀王朝展開夾擊,一時間,孔雀王朝顧此失彼,領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淪陷。
孔雀王急得上火,卻無濟於事。
相反,對南方的笈多王朝,大夏軍跟阿育王朝大軍非常默契地,采取了相對保守的作戰策略,以騷擾、牽製為主。
隻要笈多王朝不增援孔雀王朝,就一切好說。
笈多王也非傻瓜,知道敵人這麽做,不是要放過笈多王朝,而是想各個擊破,等到孔雀王朝覆滅,就是笈多王朝遭難之時。
奈何以笈多王朝的兵力,是防守有餘,反擊不足。
情況已經很明顯,在這一場2v2的生死大對決中,大夏跟阿育王朝的強強聯合,壓得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喘不過氣來。
勝利,隻是時間問題。
…………
七月二十日,天竺。
就在大夏跟阿育王朝的聯軍節節勝利時,一則不太和諧的消息,在天竺區內部流傳開來,讓緊密合作的雙方出現一絲裂痕。
事情還得從一周之前說起。
大夏西路軍攻入孔雀王朝之後,每占領一座城池,就安排人員將城內物資洗劫一空,通通運至臨近的河套行省。
不僅如此,就連城北百姓都遭到“劫掠”,被強行遷至河套行省。
大夏的奇怪做法,未免讓人生疑。
因為這不符合大夏一貫的做法,按大夏軍的紀律,對百姓一向是秋毫無犯,對當地百姓以及士紳,也是以安撫為主。
從未聽說,大夏有過這等“涸澤而漁”的做法。
外人不清楚裏麵的門道,阿育王得到消息,卻是一下了然。
按照大夏跟阿育王朝簽訂的盟約,未來孔雀王朝領土將悉數割讓給阿育王朝,大夏這麽做,自然是要將好處撈足。
“隻是這吃相,未免太難看了一點。”阿育王稍微有些不爽。
前幾天,因著雙方的合作還在蜜月期,考慮到戰爭大局,阿育王沒做什麽表示,隱忍了下來。
不曾想,因為阿育王的默認,大夏軍的“洗劫行動”卻是越發肆無忌憚。
按前線探子的說法,大夏軍簡直就是刮地三尺。
等到戰後,阿育王朝接收那些城池,得到的估計就是一座空城,這對阿育王朝的利益,是個巨大侵犯。
阿育王得報,再忍不住,親自向夏皇反應情況。
接到阿育王的通訊,歐陽朔非常重視,先是表達歉意,跟著說道:“前線軍士肆意妄為,不遵號令,是我有失管束,定會給貴國一個交待。”
這讓阿育王非常疑惑。
“難道說,大夏軍的所作所為,並非夏皇授意的?”
阿育王絕不相信。
誰不知道,在全球範圍內,大夏軍都是以紀律嚴明著稱,如果沒有朝廷授意,他們絕不敢如此洗劫。
“還是說,是大夏朝廷某位大臣授意的?”
阿育王以己度人,倒是不排除這個可能。當然,最大的可能,還是夏皇本人在裝聾作啞,以免麵子上過不去。
這樣的套路,他阿育王可沒少玩過。
好在有了夏皇的承諾,不管真相如何,事情應該能告一段落。
阿育王也非常識趣,沒有提被洗劫城池的補償問題,隻要大夏軍能停止洗劫行為,那麽眼下的這一點損失還不算什麽。
實際上,阿育王也犯不著為了這一點利益,就跟大夏翻臉。
不管怎麽說,天竺大戰雖然局勢對他們有利,但是在沒有徹底取得勝利之前,什麽變數都可能發生。
這種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聯盟內部鬧矛盾,出現裂痕。
阿育王非常深明大義!
事後,因著在這件事情上處理的有理有據,沉穩有度,沒有失去理智,阿育王還很是高興了一番。
…………
可惜,事實證明,阿育王高興的早了一點。
在阿育王親自申訴過後,明麵上,大夏軍確實是停止了洗劫行為,讓阿育王很是鬆了一口氣。
僅在一周之後,又有新的情況出現。
據前線探子回報,大夏軍的洗劫行為由明轉暗,雖然沒有明麵上搜刮錢糧物資,卻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請”商人們前往河套行省投資做生意。
麵對軍士親自登門拜訪,試問,那些商人能不答應嗎?
於此同時,大夏南疆都護區也打著招募優秀人才的幌子,明目張膽地在占領區招攬人才。
雖然沒將百姓一掃而空,卻帶走了各色人才,是人口中最精華的一部分。
大夏的做法非常高明。
打著一切自願的旗幟,行“洗劫”之事,沒有一絲破綻。
還別說,因著連年戰亂,占領區的商人以及各色人才,對大夏伸出的橄欖枝,並非全是被迫的,很大一部分百姓自願前往南疆都護區定居。
畢竟追求安逸的生活,是人之常情。
對比之下,百姓對阿育王朝並不如何感冒。
阿育王得報,氣得臉色發黑,偏偏又發作不得,因著占領區百姓的積極配合,阿育王實在沒臉再去找夏皇申訴。
作為帝王,阿育王也是有自尊的。
他不可能像販夫走卒那般,去跟夏皇爭的麵紅耳赤,臨了像受了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哭哭啼啼說一句:“你們不能這樣。”
阿育王丟不起這個人。
“不行,必須采取措施!”
阿育王是個驕傲之人,吃了虧,就想找回場子。
不能申訴,不代表阿育王就沒有辦法。
“來人!”阿育王喊道。
“在!”
阿育王下令:“傳令親軍,本王要禦駕親征,前往前線督戰。”
“是!”
阿育王的盤算很明白,既然他無法阻止大夏的小伎倆,那麽就隻能靠實力說話,將兵力集中到孔雀王朝戰線,跟大夏軍展開競速比賽。
早一日攻克孔雀王朝,對阿育王朝而言,就少一點損失;多攻克一座城池,就能讓大夏少攻克一座城池。
這辦法看上去很笨拙,卻也是阿育王唯一能想到的應對之策。
“本王到要看看,大夏軍能打下幾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