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章主要講淝水之戰背景故事,不喜歡或者了解這段曆史的大爺們可以直接跳過。)


    六月十六日,中國區各大媒體都在顯眼位置,甚至是頭版頭條,詳細報道了頑石城奉大夏王朝為宗主國的消息,將玩家的熱議推向高-潮。


    就在此時,一則係統公告突然傳遍中國區。


    “係統公告:中國區已經成功晉升三十座二級郡城,觸發戰役係統,第七場戰役【淝水之戰】將於三天後正式開啟,敬請期待。友情提示:淝水之戰為非強製性戰役情景任務,隻有晉升為二級郡城的領地才有資格報名參加。”


    ……


    時至今日,中國區荒野存活下來的領地不超過五十座,最低一級都已經是一級郡城,二級郡城則是中堅。至於帝塵等人早已將爵位提升至一等侯爵,早早將各自領地晉升為三級郡城。


    隻是一等侯爵到公爵是一個大坎,別說是帝塵,就是鳳囚凰的功勳值也不過四十餘萬,還不到公爵需求的一半。


    中國區要誕生第二座都城,似乎還遙遙無期。


    對淝水之戰,歐陽朔的感官頗為複雜。前世中國區的發展遠沒有這一世迅猛,歐陽朔重生之前,淝水之戰就是最後一場戰役。


    也就意味著對接下來的戰役,歐陽朔再無法做到先知先覺。


    ……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三八三年,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一百一十二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族紛紛脫離前秦統治,分裂為後秦跟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


    要說清楚淝水之戰,需要將其置於魏晉南北朝這一特殊的曆史背景下。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從曹丕稱帝到隋朝滅陳而統一中國,前後共三百六十九年。


    該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長期割據,戰爭連綿不斷,三百餘年間經曆了三十餘個大小王朝的交替興滅。


    魏晉南北朝上承漢晉,下啟隋唐,期間各朝國祚俱短,亂象叢生,也正是在這一特殊時期,玄學興起、道教勃興、佛教輸入以及波斯、希臘文化羼入,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


    該時期也是封建王朝體製蛻變革新的一個時期,在曆史上的地位不亞於先秦,隋唐體製多是在這段時期逐步發展和定型的,影響直至北宋。


    公元二六五年,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國號為晉,定都洛陽,結束三國鼎立,天下重歸一統。


    可惜這個大一統的王朝終究隻是曇花一現。


    滅吳之後,西晉貴族奢侈腐敗,政風黑暗,世家權貴集團當道。


    在此期間,更是有大量遊牧部落內遷,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其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占當地人口一半。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太多,為西晉亡國和五胡亂華埋下伏筆。


    公元二九九年,西晉因爭奪皇位而引發八王之亂,曆時七年,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慘劇,大量百姓與世族南渡。


    五胡亂華從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也稱“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


    這一時期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天下南北割裂,長期對峙。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淝水之戰前秦皇帝苻堅,便是出身五胡中的氐族。


    公元三五七年,東海王苻堅發動政變,廢前秦皇帝苻生,登基即位,稱“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實行大赦。


    其後近三十年,一代雄主苻堅重用王猛等人,富國強兵,先後掃滅前燕、前涼以及代,終於一統北方,跟東晉形成南北對峙之格局。


    苻堅是一位優秀的君主,晉朝的任何一個皇帝都遠遠不能和苻堅相比。


    在滅掉前燕、前涼以及代三國期間,對於那些被俘虜的帝王將相,苻堅從不誅殺,都給了很高的待遇。


    這也許是出自苻堅寬厚的性格,但更可能是基於政策考慮。


    因為氐族在北方各族是個小不點民族,如何控製住其他各族,這是個很大的難題。麵對這個形勢,苻堅不願誅殺外族首領而激起動蕩,寧願用些手腕控製住他們,甚至還賦予那些首領相當的兵權。


    其中就包括慕容垂、姚萇等人。


    諷刺的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之後,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複國稱王,慕容宗族的子弟躍馬披甲,遍地狼煙;姚萇也重新崛起,最終殺死苻堅。


    ……


    公元三七五年,王猛去世,臨死前對苻堅說:“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的叮囑是有道理的。


    在接連滅掉前燕、前涼以及代三國之後,前秦一下子得到數目龐大的戰利品,要消化這個成果卻是很不容易。


    種族之間的同化、融合,都需要時間。


    小小的氐族征服中國北方,就像一條蛇吞下了一頭大象。按理說,這條蛇當務之急是努力分泌胃酸,消化這頭大象。在沒消化幹淨的時候,再跑去吞一頭犀牛,明顯不是好主意。


    王猛就為這條蛇的消化能力擔心,故而才有前麵的叮囑之語。


    奈何苻堅的崛起是一個不斷成功的曆史,這使苻堅有了強烈的自信心,他不相信自己的好運會終止。


    苻堅高興地認為:“再吞下一個犀牛也沒啥問題。”


    天下一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苻堅抗拒不了這種誘惑。因此在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公元三七八年,前秦加緊了對東晉的攻勢。


    當年,前秦動用十七萬軍隊分成四路進攻東晉,襄陽城苦守一年之後淪陷,東晉雍州刺史朱序被俘。


    按照苻堅重用俘虜的慣例,朱序被吸收成了前秦官員。


    這個朱序卻沒有死心歸順,反而充當了一個高級間諜的腳色,在後來的淝水之戰中起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堅決定傾全國之力,征服東晉,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按照每十個男丁抽一個的比例征發軍隊,而且要把全國的馬匹,不管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一律征發供遠征軍使用。


    如此湊出了八十七萬大軍,其中僅騎兵就有二十七萬。除此之外,還有大將苻融率領的二十五萬先鋒部隊,合計一百一十二萬大軍。


    彼時東晉總人口也就三四百萬,打仗的士兵不過十來萬人。隻是一點,相比前秦臨時抽調的百萬大軍,東晉的十萬大軍戰力要高出好幾個等級。


    此軍主力正是北府軍,主要是收編的流民武裝。


    為什麽是流民?


    西晉覆亡後,北方流民進入南方。一部分流民進入到長江以南居住,成為士紳地主的附庸,變成普通百姓。但還有很多流民留居在長江以北,他們跟那些跑去給大戶種地的流民不同,有自己的組織以及武裝。


    在古代,逃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處處麵臨危險。


    大家逃難的時候,總是把最好的衣裳穿到身上,最值錢的東西藏在包裹裏,這就成了打劫的最好目標。


    亂世裏又土匪橫行,碰上土匪給剝個精光,仍到路邊,那是常事。亂軍也所在即是,看見難民搶劫一把,那是他們的本分。


    除了土匪和亂軍,連晉朝官員都打流民的主意。


    比如東晉的西陽王司馬羕就讓手下冒充山賊,在湖北公然劫道,打劫這幫流民。幹這個無本買賣的可不止一兩個黑心王爺,幾乎成了一個很有前途的朝陽行業。連大名鼎鼎的祖逖,那個北伐的將軍,也幹過這個。


    祖逖剛到江南的時候,沒什麽財物。一天,他請了很多大員到家中做客,陳列了好多寶貝,道:“大家不要吃驚,我不過是昨天偶然到南塘幹了一票。”


    按理說祖逖不是什麽壞人,後來率軍北伐,死在河南,當地人給他立祠堂,很多人給他燒香敬拜。


    關鍵是幹這個實在是誘惑太大,一群肥羊躺在外頭,怎舍得白白放過?反正手裏有刀有槍,搶了也白搶,白搶誰不搶?


    至於這些羊給搶了之後會不有生活困難,誰管得了那麽多呢?


    就連難民之間都會互相搶劫,沒有武裝的難民很容易成了同類的犧牲品。


    這樣一種情況下,流民在首領的指揮下,把自己組織起來,管你是誰,誰敢跑來搶東西,我就跟你拚到底。


    這些首領就成為“流民帥”。


    如此一來,流民也就成了相對獨立的武裝力量。


    兼且南下流民多是經過動亂,練就了一些本領的人,人多勁悍,比那些一輩子在家種地繳租子的人,更能打。


    如果不用他們作戰,實在是大為可惜。


    公元三七七年,謝玄在京口收容大量北方流民,建立北府軍。


    在謝玄這位合格將領的整頓下,北府兵苦練數年,很快就成為東晉最精銳的部隊,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最精銳的部隊。


    就在謝玄組建北府軍之後的第六年,淝水之戰開始了。


    平心而論,苻堅在十個男丁裏征發一個,這個比例在當時並不算過高,比這更高的比例也不罕見。


    但是苻堅是在整個前秦帝國範圍內搞征發,從河北到四川,從山東到甘肅,都要按此比例征發,這就會產生巨大的問題。


    當時沒有鐵路和卡車,也沒有那麽多馬車給這些士兵坐,這些士兵趕路隻能靠兩條腿。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什麽都不拿,空著手走路,一天走8個小時,公路又修的特別好,那麽他也許能走40公裏。


    但是作為士兵,總要帶些隨身物品,路也未必那麽平坦。


    按照曆史資料的說法,亞曆山大大帝的軍隊一天能走25公裏左右。羅馬帝國的軍隊一般也能走出25公裏,特別快的時候,甚至能走30公裏以上。


    但是前秦的軍隊不是經過長期訓練的職業軍人,他們能走出20公裏已經相當難得了。當時正逢亂世,估計道路也不會被維護的很好。


    要是碰上過河就更傻眼了,沒有橋的話就隻能等渡船。就算把這些困難都忽略不計,一個西北士兵要趕到淮河流域,也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


    問題是苻堅進行的戰爭準備相當倉促。七月苻堅下達征發令,按照常理,這個法令要花一定時間才能下達到全國各地,然後當地的官員又要花相當的時間去執行,總也要將近一個月的光景各軍才能整裝待發。


    但是苻堅覺得時不我待。


    八月初二,苻堅派遣陽平公苻融督帥張蠔、慕容垂等人的步、騎兵共二十五萬人作為前鋒,任命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


    八月初八,苻堅自長安出發前往戰場,主力部隊隨之陸續開拔。


    九月,苻融率領先鋒部隊二十五萬人抵達淮河流域的潁口,符堅中軍達到項城,涼州的軍隊到達鹹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七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幽州、冀州的軍隊也抵達了彭城,東西萬裏,水陸並進。


    至此,戰爭已經正式開場。


    而這個時侯,各地軍隊是否也都達到指定戰場了呢?算一算時間就知道,肯定來不及。按照曆史記載,苻堅到達項城時,甘肅的軍隊才剛剛到達鹹陽。


    全國各地的軍隊正往集結地進軍,而戰爭已經開始。


    更加諷刺的是,還沒等他們達到戰場,淝水之戰已經結束。他們的全部作用就是在中國北部奔走,消耗了大量糧食,堵塞了各處道路。


    可以說,淝水之戰苻堅的失敗,早在他不聽王猛臨死之言,不顧苻融等群臣的反對,不聽名僧釋道安、太子苻宏、中山公苻詵以至寵妃張夫人等人的勸阻,信心膨脹,在全國征發大軍伐晉時,就已經埋下禍根。


    淝水之戰前秦的失敗,絕非偶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網遊之全球在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笙簫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笙簫劍客並收藏網遊之全球在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