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是比人還要高的大熔爐,其實,設計的矮小一點也可以,很多冶鐵小作坊的熔爐就很小巧,不過,熔爐越大越厚,所能冶煉的鐵礦石數量越多,產品的質量也越好。


    對於產量來說,小熔爐數量多一些也能彌補產量的不足,但在冶煉質量方麵,小熔爐遠不如高大的熔爐好用,又高又大的熔爐,可以獲得更高的溫度,而這些是小熔爐所不具備的,所以,冶煉的產品質量自然要次一點。


    太過於矮小的熔爐,爐子的厚度肯定不會很大,這樣對於內部的溫度上升自然是不利的,而高大的熔爐,就可以把爐子的壁厚做的更厚實一些,這樣,熱量更加不容易散發,全部都集聚在爐子之中,冶煉的效果自然更好一些。


    當然了,要想增加火候,光靠熔爐壁厚的保暖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增加火力,而增加火力的最好辦法,並不是多塞燃料,而是要增加氧氣,也就是所謂的鼓風,把更多的風鼓入熔爐,可以讓熔爐內部的火頭變得更大,內部的爐溫自然也就更高了。


    而把空氣更多的鼓入熔爐,最好用的辦法,就是使用風箱這種工具,這種工具在大唐之前的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人使用了,算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具了,對於製作風箱,當地人也是會的,畢竟,原理也太簡單了,當地的鐵匠在修理農具的時候,也是需要風箱加大火力,然後才能把農具燒紅,並進行修理。


    據說最早使用於強製鼓風的器具為扇和吹管,古埃及金匠曾經使用帶陶風嘴的吹管,印加人有時以十餘根銅管同時吹煉。稍後,發明了以獸皮製作的鼓風皮囊,囊的兩端分設風管和由操作者控的活塞進風口。此種簡陋的鼓風器在近代仍然被一些地區采用,進風時,操作者用繩索拽起皮囊,隨後踩下,將風鼓入煉爐內,每爐配備鼓風器四具,兩人相向操作。


    風箱是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小發明,形狀是方形的,屬於長方形箱子,箱子的兩端各有一個進氣口,用手將長方形箱子拉出時,空氣從遠端被吸進來,當它被推進時,空氣則從近側被吸進來。在向裏和向外的兩個過程中,空氣被吸進箱內,而在這兩種情況下被壓縮部分的空氣被推進到一側室中,並在那裏通過排氣口被排出去,它不僅能鼓風,也能噴射液體。


    自古以來,不但冶煉行業需要使用風箱,就算是普通老百姓的家裏,也有使用風箱的,因為使用風箱之後,家裏的灶火會燒的更旺,對於做飯是大有裨益的,使用是非常頻繁的。


    因為這裏本身就有風箱,所以,風箱是不需要現做的,直接用舊的就行了,而李安設計的風箱自然更加的先進,不過,越是先進的風箱,製作的時候就越是耗費時間,因為急著冶煉,所以,他們把鐵匠鋪的風箱給搬了過來。


    不管是好風箱,還是普通的風箱,隻要能用就好,能用的風箱就是好風箱,為了增加鼓風的效果,他們幾乎把所有能找到的風箱全部都給拿來了,這樣多個風箱一起鼓風,效果自然會更好。


    木炭很快就被點燃了,鐵礦石和助溶劑石灰石也放入了熔爐之中,由於熔爐太高大,所以,在熔爐的旁邊設計了一個帶梯子的高台,以方便講原材料放入熔爐之中。


    因為木炭的火焰太小,幾名壯漢拉動風箱,頓時,木炭的小火焰一下子就飛起來了,火焰的高度增加了很多倍,爐膛內的溫度也上升了很多倍。


    接下來就是比較枯燥的冶煉過程了,不停的拉動風箱,時不時的放入合格的木炭,隻要如此維持下去,熔爐內的鐵礦石是一定會被冶煉成鐵水,這隻是時間的問題罷了,這個冶煉過程所需要的時間肯定比較長,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而李安也能利用這段時間,對這些薑姓族人進行一些基礎的培訓,並指導他們進行工坊的建設。


    工坊的土地平整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因為凡是高出來的部分,全都是堅硬的石頭,而不是鬆軟的泥土,所以,清理的時候非常的費勁,也正是因為這裏的石頭太多了,所以,才沒有在這裏種植莊稼,到處都是石頭,根本就沒法種植莊稼,較為平整的地方也有不少石頭,也同樣有不少石丘,而這些石丘也是必須要清理的,否則,幹活的人會很容易被絆倒,從而導致受傷情況的發生。


    房屋和更多熔爐正在建設之中,這些工作與平整土地是同時進行的,這樣才不會導致窩工情況的發生,便於快速將所有工作全部做完。


    因為地麵的石頭太多了,所以,建設房屋的時候很費勁,在挖地基的時候,要使用鑿子才行,盡管搭建的都是比較簡易的房屋,但為了房屋的堅固耐用,必要挖地基,將木頭柱子放入地基之中,這樣搭建的房子才足夠的結實,要是全部放在上麵,一旦遇到大風天氣,這些房屋很有可能全部被吹跑,對於如何建設堅固耐用的房屋,當地的百姓是很有經驗的,他們了解自己所住區域的氣候特點,知道什麽時候會有大風,有多大的風力,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建設,確保建設的房屋不會被大風吹走。


    要想快速建設房屋,最好的用料自然就是木料了,采用木料建設的房屋,可以極大的節約建設的時間,畢竟,木料很輕的,原料來源也足夠充足,幾根木柱子立好之後,頂部再用木頭架子搭好,再在頂部鋪設茅草和黏土,基本上就可以得到一座比較簡易的房子了,而若是建造石頭的堅固房子,那就太耗費時間了,一間房子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建造完成。


    這些石頭的永久房子,以後是肯定會建設的,但現在急需很多房舍,所以,隻能先建木頭的房子,石頭和磚頭等原材料正在準備之中,待準備充足了之後,肯定要建設堅固的房子。


    此處最多的資源是石頭和木頭,因為是山區,漫山遍野都是石頭和樹木,這兩種資源多的不得了,黏土也有不少,至少,是足夠使用的,石灰石隻有一座山擁有,但量比較大,當地百姓建造房屋和石頭城的時候,用的就是石頭和石灰石,石頭作為基礎,而石灰石建工之後可以得到石灰,用石灰粘合石頭,可以讓城牆更加的堅固,建造的房子還能有防蟲的效果。


    當然了,石灰石除了能夠用來蓋房子,做冶鐵的助溶劑,同時,還能用來製造水泥,這種材料對於建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而當地的另外一種原材料黏土則可以用來燒製磚塊,有了這兩種材料之後,蓋房子就更加的容易了。


    當地並沒有這個技術,所有的房子,好一點的是石灰粘合石頭做的,普通的就是木頭製作的,更差的是黏土和幹草壘的房子,這完全是因為當地的技術比較的落後,並沒有掌握製磚和製造水泥的技術。


    磚塊的技術很早就有了,到了大唐時代造就已經非常成熟了,但西部羈縻區並沒有獲得這份技術,而且,似乎也沒有那麽迫切,至於水泥這種產品,完全就是李安帶來的新東西,當地人不掌握這項技術也是很正常的,其實,李安早就將技術公開給很多人了,但凡是得到技術的人,都不太願意將技術傳給別人,在大唐的內地,由於對水泥有迫切的需求量,所以,某個地區要是產量少了,朝廷就會親自將技術送過去,而羈縻區這裏都沒啥大型建設,對水泥幾乎沒有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人關心這個地區是否掌握這項技術了。


    當地沒有掌握製造水泥的技術,這個隻能是暫時的,因為很快大唐就要在這裏修建道路了,而修路對水泥資源的需求量是極大的,而水泥的成本又不高,從遠處運水泥到羈縻區,價格起碼要翻好幾倍,實在是非常的不劃算,隻有在當地采購才是最合適的,而當地要是沒有水泥工坊,那對於建設道路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


    在後世的很多城市,全部都有水泥工坊,就沒有一個建設中的城市沒有水泥工坊的,水泥是建設城市所必須的原材料,而且,非常不利於長途運輸,在運輸的過程中也非常容易造成嚴重的汙染,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考慮,都必須要在當地建設水泥工坊。


    哪怕當地沒有石灰石礦脈,那也可以將石灰石運輸到當地,然後,就在當地進行水泥的生產,畢竟,運輸石灰石也比運輸水泥要方便,水泥在路上遇到下雨就廢了,而石灰石卻不怕。


    李安對於建設這裏的道路已經有想法了,是沿著河流建設的,而如此一來,就必然要建設很多立柱,這些對水泥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必須要把製作水泥的技術全部傳給當地的部落,讓他們掌握這項技術並試著進行生產,待大唐帝國過來修路的時候,可以大量增加產量,將水泥賣給朝廷,這樣真的能夠掙不少錢。


    薑姓部落的人口本身就不多,李安都有些擔心他們的人力不夠了,冶鐵工坊,水泥工坊,製磚工坊,這些都需要不少的人力。


    而朝廷一旦要在這裏修路,肯定要征發部分當地的族人,以加快建設道路的進度,這樣,部落的人力就更加的緊張了,到時候,其餘部落的人力肯定也要一起被征發,而別的部落的地盤上,是否也會有各種礦產資源呢?對於這一點,李安暫時還不是太清楚,或許別的部落的地盤上也會有不少資源吧!


    當地河流邊上的沙子都是細膩的河沙,質量非常的不錯,完全符合建築的要求,水泥的原材料石灰石也是充足的,隻要石頭更是多的數不清,這樣一來,生產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都齊備了,而且,想要多少產量就能生產多少產量。


    鐵礦石的充足保障了鐵的產量,而鐵是製造鋼筋的原材料,有了鋼筋之後,製造立柱路墩的所有材料就都齊備了,建設就可以非常順利的進行下去了。


    “這些立柱全都是新砍的樹吧!”


    李安看到幾名當地族人在建設房屋,立在坑裏的木柱子,上麵還有青色的樹皮,很顯然,這些都是新砍的大樹,或許就是在附近砍的。


    “是的,昨夜新砍的樹。”


    族人說道。


    不止一個立柱,周圍所有的立柱全部都是新鮮的樹幹,應該都是昨夜新砍的樹幹,這也難怪,這裏需要建設很多房屋,對木料的需求量很大,除了去山上砍樹,還真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放置立柱的所有凹坑,全部都是當地族人用鑿子鑿出來的,因為這塊土地的下方全部都是石頭,有的地方裸露的全部都是石頭,而有土壤的地方,土壤的厚度也很薄,最後的土壤也不會超過半米,下麵全部都是石頭,而按照李安的估計,就是這很少的一些土壤,也是從別處被風吹過來的,常年累月的積累之後,這裏就形成了幾塊有泥土的綠洲,這些泥土雖然都比較的淺,但生長很多小灌木和雜草還是沒有問題的,雜草的生命力足夠堅強,哪怕很薄的土壤下麵全是石頭,這些雜草也能很好的生存下來。


    野草在石頭縫裏都能生存,何況有一定厚度的土壤,隻要當地風調雨順,時不時的下一陣小雨,這些泥土就不會全部幹掉,上麵的野草也就不會幹死,就算表麵看著好像幹死了,隻需要再來一陣小雨,這些看似幹死的野草就會再次吐出嫩綠。


    因為要建設冶鐵工坊,所以,這裏的所有野草全部被鏟除了,以後估計也很難再長出來了,畢竟,有大量人員來回的走動,土壤都被踩死了,就算是野草也無法生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不遺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朕禦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朕禦山河並收藏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