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先進的技術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一個帝國,那都是一樣的重要,個人擁有先進的技能,便能夠過的比別人更好,而一個帝國擁有先進的技術,便可以輕鬆的碾壓對手,讓自己的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正因為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整個朝廷,都明白先進技術的重要性,所以,都會花費很大的精力要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避免這些核心技術被外人和敵國取得,個人和朝廷對技術的封鎖,從來就沒有斷絕過。
也就是因為蜀中鐵匠對精湛技藝的封鎖,導致西部羈縻區的鐵匠技能始終無法提高,始終無法打造出質量上乘的鐵器,進而不得不去蜀中購買各種鐵器,導致這些鐵匠不過是修補匠罷了,給鈍了的工具打磨一下,給變了形的工具整整型,打造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鐵器等低技術的工作。
技術就是金錢,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誰擁有先進的技術,誰就過的精彩,能夠擁有很多別人無法擁有的一切,尤其是金錢更是很容易就能夠獲得。
就比如李安就是如此,李安發明了一連串的先進技術,隨便憑借幾個技術,就讓自己賺足了金錢,錢多的都讓李安不願意繼續賺錢了,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多的都用不完了,當金錢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繼續增加金錢就不能增加幸福感了,所以,李安把大部分技術都送給朝廷了,也送了一些給別人。
對於打鐵這些技術,都是非常基礎的技術,這些技術李安也是略知一二的,隻需要隨便指點一下,就能讓當地的鐵匠極大的提高技術,就能讓他們獲得更加先進的製作鐵質工具的能力,日後,他們就可以自己冶煉鋼鐵,自己打造先進的農具了,到時候不但能夠滿足自己所需,還能夠賣給外麵的人,從而極大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至於這裏的百姓學會了先進的冶鐵技術,會不會衝擊蜀中的鐵器市場,李安覺得完全不必擔心,因為蜀中足夠大,對鐵器的需求很高,單單一個西部羈縻區的產能是無法改變蜀中現狀的,就算這裏的百姓大規模的生產生鐵和鐵質工具,最多也就是讓蜀中的鐵器生意稍微受到一點競爭罷了,並不會完全動搖蜀中的市場。
西部羈縻區也是大唐的領土,這裏的百姓同樣也需要過上好日子,況且,在李安看來,鐵質工具的價格越是廉價,對於大唐帝國就越是有利,價格越是低廉就越是容易普及,而普及這些工具是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力的,從而讓大唐帝國發展的更好更快。
現在大唐到處修築鐵路,對鐵的需求量極高,隻要發現鐵礦就一定要盡快開采,開采的越多就越能支撐大唐修築更多的鐵路,將大唐的利益延伸到更遠的地方,羈縻區這裏既然發現了鐵礦就一定要今早開采,對於開采所需的技術,李安是可以白送給當地部落的,一分錢都不會收取,這樣也能讓他們內心感激,從而更加願意配合李安的政策。
看著眼前這些菱鐵礦,薑姓部落的三名族長全都欣喜不已,他們都沒有料到自己的地盤上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寶貝,不過,同時也有一個隱憂飄上了他們的心頭,那就是他們的族人沒有人會冶煉鐵礦石,打造精良鐵器的能力也很欠缺,這些都是核心技術,而他們恰恰缺乏這些核心技術,所以,難免會顯得有些焦慮。
漫山遍野都是寶貝,但他們卻缺乏使用這些寶貝的能力,這怎麽能不讓他們心焦。
李安明白這三位族長的憂慮,為了幫助他們,也為了大唐帝國的大局,李安決定把部分冶煉技術交給他們,讓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術。
如何將鐵礦石冶煉成生鐵,以及將生鐵打造成鋼材的技術,這些最基本的技術都可以交給他們,而作為交換,他們必須支持朝廷在他們的地盤上修路。
“三位族長不用擔心,冶鐵煉鋼並沒有想的那麽困難,此地材料充足,隻需要略作準備,就可以講這些鐵礦石冶煉成鋼鐵了,沒有什麽難的。”
李安非常輕鬆的說道。
的確,對於李安來說,冶煉鋼鐵確實都屬於小兒科,難度真的很小,一點挑戰性都沒有,將這些技術交給當地部落,也可以數日內完成,最多留下一些文字和圖畫,讓他們按照圖紙和資料進行操作就行了。
要說華夏的冶鐵技術,從春秋的時候就出現了,而戰果時期更是出現了煉鋼的技術,發展的還是很早的,在最早的時候出現的是塊煉鐵,也叫鍛鐵,是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由鐵礦石固態還原得到的鐵塊。這種冶煉技術使用了很多年,直到十四世紀煉出生鐵之前,一直采用塊煉法煉鐵。
冶煉塊煉鐵,一般是在平地或山麓挖穴為爐,裝入高品位的鐵礦石和木炭,點燃後,鼓風加熱。當溫度達到一千度左右時,礦石中的氧化鐵就會還原成金屬鐵,而脈石成為渣子。
由於礦石中其它未還原的氧化物和雜質不能除去,隻能趁熱鍛打擠出一部或大部,仍然會有較多的大塊夾雜物留在鐵裏,由於冶煉溫度不高,化學反應較慢,加之取出固體產品需要扒爐,所以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也大。與生鐵不同,塊煉鐵含碳極低,質地柔軟,適於鍛造成形。由於塊煉鐵在鍛打前疏鬆多孔,故也被稱為海綿鐵。
春秋時期最初是塊煉鐵,此後又出現了更加先進的白口鑄鐵,之後是鋼材,從而使金屬的質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先進,這也奠定了華夏文明早起引領天下的基礎。
之後的時代,由於人們意識到塊煉鐵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大,為了提高產量,就要強化鼓風和加高爐身,爐子必將逐漸從地坑式向豎爐發展。爐身加高以後,爐內上升的煤氣流與礦石接觸的時間延長,能量利用率有了提高。
鼓風強化則有兩方麵的效果,一方麵使氣體壓力加大,穿透爐內料層的能力增強,因而允許增加爐身高度,另一方麵是燃燒強度提高,直接提高了爐內溫度,這些都促使產量提高。
可是,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溫度高了雖然鐵產量有所提高,往鐵裏滲碳的速度也加快了,當滲碳超過百分之二以後,就引起了質變,得到的是另外一種產品生鐵,而生鐵的熔點最低可達一千一百四十七度,而溫度升高後還促使原料中的其它元素被還原進入鐵中,這就使得生鐵的熔點更為降低,於是,得到液體產品的可能出現了,當然,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這就是在原始的塊煉爐中,由於爐子過熱或燃料比過大,偶然也能得到生鐵。
這種最早的液態生鐵非白口鑄鐵莫屬,在這種白口鑄鐵中,幾乎全部的碳都與鐵化合形成了碳化三鐵,其斷口呈暗白色,晶粒粗大,具有很大的硬度和脆性,因此被稱為剛鐵,在外國早期由於爐子過熱或燃料比過大肯定也得到過液態生鐵,由於其鍛造傳統過於強大,而生鐵不耐鍛打,這種液態生鐵多被視作冶煉不正常的產物而拋棄了,而在華夏文明這裏則不然,生鐵一開始就有了用武之地,被打造成了各種產品。
另外,據說鑄鐵技術的進度,促成了齊桓公的稱霸事業,在齊桓公當政的時期,華夏文明的鑄鐵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而齊桓公的大臣管仲馬上就發現了這個技術,並意識到這個技術對提高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重要性,於是大力推廣段鐵技術,讓齊國快速強大了起來,讓齊國士兵擁有了更加可靠的兵器。
總之,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夠在早期取得讓世界矚目的成就,與冶鐵技術的率先進步密不可分,而外麵的世界發展的就要緩慢的多了,所以,外麵的文明遠遠比不上華夏文明。
見李安說冶鐵並不困難,薑姓幾位族長都驚呆了,他們完全沒法想象這種他們幾輩子人都無法攻破的技術,在李安的眼裏,居然是沒有什麽難度的,這讓他們無法理解。
“李侍郎的意思,是煉鐵很容易?那李侍郎是會煉鐵了。”
二族長開口說道。
這貨走南闖北,但這幾年出去的也少了,對大唐京城發生的事情,知道的也不多,畢竟,他去過的都是蜀中和東女國,對這兩地比較了解一些,而對於大唐的都城長安城,
以及長安城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他就沒有那麽了解了,甚至完全就不了解,更加不清楚李安的能耐,不了解李安都做出過哪些震驚世人的發明。
大族長和三族長更是睜大了眼睛,他們對李安同樣不太了解,更不敢相信李安這麽大的官兒,居然會冶鐵這種技術。
李安笑著說道:“沒錯,關於冶鐵技術,本官確實知道一些,幫助你們提煉鐵礦之中的鐵,是毫無問題的,隻要你們樂意,本官現在就可以幫助你們,反正段儉漢還沒有落網,本官還要在這裏叨擾一些時日,閑著也是閑著。”
既然李安都如此說了,三名族人自然是大為激動,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一些,他們激動的都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可不是每天都有的,幾百年也遇不到一回啊!
“真的嗎?李侍郎願意把煉鐵的技術交給我們?”
“那需要我們付出點什麽呢?我們薑姓一族也是講道理的,不能白拿別人的東西。”
二族長和三族長先後說道。
李安笑著說道:“兩位族長嚴重了,不過是區區冶鐵技術罷了,又不是什麽重要的技術,哪裏需要拿東西交換,隻要各位族長一心效忠朝廷,不要相信外來之人的蠱惑,不要反對朝廷合理的修路,那就很好了,本官不需要身邊別的回報,哈哈哈!”
薑姓一族也並不富裕,李安更是不缺錢,如此,自然絲毫沒有必要問薑姓一族要什麽好處了,隻要他們別給大唐帝國添堵就行。
一聽李安居然沒有什麽特殊的條件,三位族長自然大為驚喜,這等好事兒可不常見,他們自然高興的難以形容。
一陣客套之後,李安便告訴三位族長,讓三位族長先拿筆墨紙硯過來,李安要立刻開始繪圖,如何打造冶鐵作坊,必須要有圖紙,否則,光靠語言進行敘述,隻怕這些當地的族人會聽不明白。
因為所有的冶鐵設備都在自己的腦子裏,所以,李安拿起毛筆之後,用很短的時間就將冶鐵所需的各種設備全都繪製了出來,繪製的非常精細,隻要當地的族人不是傻子,那就一定看得懂。
李安繪製的主要就是冶鐵所必須的熔爐和風箱,還有一些輔助的設施,這些看似簡易的設備,但在冶煉生鐵方麵還是能夠很好勝任的,利用這些簡單的設備,就可以冶煉生鐵了。
除了設備之外,李安還要求三位族長趕緊動員族人準備各種需要的原材料,對於冶鐵來說,燃料是必須的,沒有燃料就談不上煉鐵,必須要準備充足的燃料,在羈縻區這裏,李安並沒有發現煤炭,但這裏樹木足夠的多,既然沒有煤炭,那就隻有用木炭代替了,雖然效果差了些,但好在能用。
不過,當地的百姓有點懶,並沒有現成的木炭,他們燒火做飯所使用的都是木柴,而並不是將木柴製作成木炭之後再使用,畢竟,直接使用木柴更加的方便一些,將木柴燒成木炭再去使用的話,會顯得比較麻煩,反正對於做飯來說,不論是直接使用木柴,還是使用加工好的木炭,本質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
製作木炭需要木柴和炭窯,若是沒有炭窯的話,製作木炭會比較的費勁,比如可以將木柴燒足之後,立即將其用沙土覆蓋,從而得到優質的木炭。
正因為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整個朝廷,都明白先進技術的重要性,所以,都會花費很大的精力要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避免這些核心技術被外人和敵國取得,個人和朝廷對技術的封鎖,從來就沒有斷絕過。
也就是因為蜀中鐵匠對精湛技藝的封鎖,導致西部羈縻區的鐵匠技能始終無法提高,始終無法打造出質量上乘的鐵器,進而不得不去蜀中購買各種鐵器,導致這些鐵匠不過是修補匠罷了,給鈍了的工具打磨一下,給變了形的工具整整型,打造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鐵器等低技術的工作。
技術就是金錢,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誰擁有先進的技術,誰就過的精彩,能夠擁有很多別人無法擁有的一切,尤其是金錢更是很容易就能夠獲得。
就比如李安就是如此,李安發明了一連串的先進技術,隨便憑借幾個技術,就讓自己賺足了金錢,錢多的都讓李安不願意繼續賺錢了,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多的都用不完了,當金錢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繼續增加金錢就不能增加幸福感了,所以,李安把大部分技術都送給朝廷了,也送了一些給別人。
對於打鐵這些技術,都是非常基礎的技術,這些技術李安也是略知一二的,隻需要隨便指點一下,就能讓當地的鐵匠極大的提高技術,就能讓他們獲得更加先進的製作鐵質工具的能力,日後,他們就可以自己冶煉鋼鐵,自己打造先進的農具了,到時候不但能夠滿足自己所需,還能夠賣給外麵的人,從而極大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至於這裏的百姓學會了先進的冶鐵技術,會不會衝擊蜀中的鐵器市場,李安覺得完全不必擔心,因為蜀中足夠大,對鐵器的需求很高,單單一個西部羈縻區的產能是無法改變蜀中現狀的,就算這裏的百姓大規模的生產生鐵和鐵質工具,最多也就是讓蜀中的鐵器生意稍微受到一點競爭罷了,並不會完全動搖蜀中的市場。
西部羈縻區也是大唐的領土,這裏的百姓同樣也需要過上好日子,況且,在李安看來,鐵質工具的價格越是廉價,對於大唐帝國就越是有利,價格越是低廉就越是容易普及,而普及這些工具是可以極大的提高生產力的,從而讓大唐帝國發展的更好更快。
現在大唐到處修築鐵路,對鐵的需求量極高,隻要發現鐵礦就一定要盡快開采,開采的越多就越能支撐大唐修築更多的鐵路,將大唐的利益延伸到更遠的地方,羈縻區這裏既然發現了鐵礦就一定要今早開采,對於開采所需的技術,李安是可以白送給當地部落的,一分錢都不會收取,這樣也能讓他們內心感激,從而更加願意配合李安的政策。
看著眼前這些菱鐵礦,薑姓部落的三名族長全都欣喜不已,他們都沒有料到自己的地盤上居然會有如此多的寶貝,不過,同時也有一個隱憂飄上了他們的心頭,那就是他們的族人沒有人會冶煉鐵礦石,打造精良鐵器的能力也很欠缺,這些都是核心技術,而他們恰恰缺乏這些核心技術,所以,難免會顯得有些焦慮。
漫山遍野都是寶貝,但他們卻缺乏使用這些寶貝的能力,這怎麽能不讓他們心焦。
李安明白這三位族長的憂慮,為了幫助他們,也為了大唐帝國的大局,李安決定把部分冶煉技術交給他們,讓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術。
如何將鐵礦石冶煉成生鐵,以及將生鐵打造成鋼材的技術,這些最基本的技術都可以交給他們,而作為交換,他們必須支持朝廷在他們的地盤上修路。
“三位族長不用擔心,冶鐵煉鋼並沒有想的那麽困難,此地材料充足,隻需要略作準備,就可以講這些鐵礦石冶煉成鋼鐵了,沒有什麽難的。”
李安非常輕鬆的說道。
的確,對於李安來說,冶煉鋼鐵確實都屬於小兒科,難度真的很小,一點挑戰性都沒有,將這些技術交給當地部落,也可以數日內完成,最多留下一些文字和圖畫,讓他們按照圖紙和資料進行操作就行了。
要說華夏的冶鐵技術,從春秋的時候就出現了,而戰果時期更是出現了煉鋼的技術,發展的還是很早的,在最早的時候出現的是塊煉鐵,也叫鍛鐵,是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由鐵礦石固態還原得到的鐵塊。這種冶煉技術使用了很多年,直到十四世紀煉出生鐵之前,一直采用塊煉法煉鐵。
冶煉塊煉鐵,一般是在平地或山麓挖穴為爐,裝入高品位的鐵礦石和木炭,點燃後,鼓風加熱。當溫度達到一千度左右時,礦石中的氧化鐵就會還原成金屬鐵,而脈石成為渣子。
由於礦石中其它未還原的氧化物和雜質不能除去,隻能趁熱鍛打擠出一部或大部,仍然會有較多的大塊夾雜物留在鐵裏,由於冶煉溫度不高,化學反應較慢,加之取出固體產品需要扒爐,所以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也大。與生鐵不同,塊煉鐵含碳極低,質地柔軟,適於鍛造成形。由於塊煉鐵在鍛打前疏鬆多孔,故也被稱為海綿鐵。
春秋時期最初是塊煉鐵,此後又出現了更加先進的白口鑄鐵,之後是鋼材,從而使金屬的質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先進,這也奠定了華夏文明早起引領天下的基礎。
之後的時代,由於人們意識到塊煉鐵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大,為了提高產量,就要強化鼓風和加高爐身,爐子必將逐漸從地坑式向豎爐發展。爐身加高以後,爐內上升的煤氣流與礦石接觸的時間延長,能量利用率有了提高。
鼓風強化則有兩方麵的效果,一方麵使氣體壓力加大,穿透爐內料層的能力增強,因而允許增加爐身高度,另一方麵是燃燒強度提高,直接提高了爐內溫度,這些都促使產量提高。
可是,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溫度高了雖然鐵產量有所提高,往鐵裏滲碳的速度也加快了,當滲碳超過百分之二以後,就引起了質變,得到的是另外一種產品生鐵,而生鐵的熔點最低可達一千一百四十七度,而溫度升高後還促使原料中的其它元素被還原進入鐵中,這就使得生鐵的熔點更為降低,於是,得到液體產品的可能出現了,當然,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這就是在原始的塊煉爐中,由於爐子過熱或燃料比過大,偶然也能得到生鐵。
這種最早的液態生鐵非白口鑄鐵莫屬,在這種白口鑄鐵中,幾乎全部的碳都與鐵化合形成了碳化三鐵,其斷口呈暗白色,晶粒粗大,具有很大的硬度和脆性,因此被稱為剛鐵,在外國早期由於爐子過熱或燃料比過大肯定也得到過液態生鐵,由於其鍛造傳統過於強大,而生鐵不耐鍛打,這種液態生鐵多被視作冶煉不正常的產物而拋棄了,而在華夏文明這裏則不然,生鐵一開始就有了用武之地,被打造成了各種產品。
另外,據說鑄鐵技術的進度,促成了齊桓公的稱霸事業,在齊桓公當政的時期,華夏文明的鑄鐵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而齊桓公的大臣管仲馬上就發現了這個技術,並意識到這個技術對提高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重要性,於是大力推廣段鐵技術,讓齊國快速強大了起來,讓齊國士兵擁有了更加可靠的兵器。
總之,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夠在早期取得讓世界矚目的成就,與冶鐵技術的率先進步密不可分,而外麵的世界發展的就要緩慢的多了,所以,外麵的文明遠遠比不上華夏文明。
見李安說冶鐵並不困難,薑姓幾位族長都驚呆了,他們完全沒法想象這種他們幾輩子人都無法攻破的技術,在李安的眼裏,居然是沒有什麽難度的,這讓他們無法理解。
“李侍郎的意思,是煉鐵很容易?那李侍郎是會煉鐵了。”
二族長開口說道。
這貨走南闖北,但這幾年出去的也少了,對大唐京城發生的事情,知道的也不多,畢竟,他去過的都是蜀中和東女國,對這兩地比較了解一些,而對於大唐的都城長安城,
以及長安城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他就沒有那麽了解了,甚至完全就不了解,更加不清楚李安的能耐,不了解李安都做出過哪些震驚世人的發明。
大族長和三族長更是睜大了眼睛,他們對李安同樣不太了解,更不敢相信李安這麽大的官兒,居然會冶鐵這種技術。
李安笑著說道:“沒錯,關於冶鐵技術,本官確實知道一些,幫助你們提煉鐵礦之中的鐵,是毫無問題的,隻要你們樂意,本官現在就可以幫助你們,反正段儉漢還沒有落網,本官還要在這裏叨擾一些時日,閑著也是閑著。”
既然李安都如此說了,三名族人自然是大為激動,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一些,他們激動的都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可不是每天都有的,幾百年也遇不到一回啊!
“真的嗎?李侍郎願意把煉鐵的技術交給我們?”
“那需要我們付出點什麽呢?我們薑姓一族也是講道理的,不能白拿別人的東西。”
二族長和三族長先後說道。
李安笑著說道:“兩位族長嚴重了,不過是區區冶鐵技術罷了,又不是什麽重要的技術,哪裏需要拿東西交換,隻要各位族長一心效忠朝廷,不要相信外來之人的蠱惑,不要反對朝廷合理的修路,那就很好了,本官不需要身邊別的回報,哈哈哈!”
薑姓一族也並不富裕,李安更是不缺錢,如此,自然絲毫沒有必要問薑姓一族要什麽好處了,隻要他們別給大唐帝國添堵就行。
一聽李安居然沒有什麽特殊的條件,三位族長自然大為驚喜,這等好事兒可不常見,他們自然高興的難以形容。
一陣客套之後,李安便告訴三位族長,讓三位族長先拿筆墨紙硯過來,李安要立刻開始繪圖,如何打造冶鐵作坊,必須要有圖紙,否則,光靠語言進行敘述,隻怕這些當地的族人會聽不明白。
因為所有的冶鐵設備都在自己的腦子裏,所以,李安拿起毛筆之後,用很短的時間就將冶鐵所需的各種設備全都繪製了出來,繪製的非常精細,隻要當地的族人不是傻子,那就一定看得懂。
李安繪製的主要就是冶鐵所必須的熔爐和風箱,還有一些輔助的設施,這些看似簡易的設備,但在冶煉生鐵方麵還是能夠很好勝任的,利用這些簡單的設備,就可以冶煉生鐵了。
除了設備之外,李安還要求三位族長趕緊動員族人準備各種需要的原材料,對於冶鐵來說,燃料是必須的,沒有燃料就談不上煉鐵,必須要準備充足的燃料,在羈縻區這裏,李安並沒有發現煤炭,但這裏樹木足夠的多,既然沒有煤炭,那就隻有用木炭代替了,雖然效果差了些,但好在能用。
不過,當地的百姓有點懶,並沒有現成的木炭,他們燒火做飯所使用的都是木柴,而並不是將木柴製作成木炭之後再使用,畢竟,直接使用木柴更加的方便一些,將木柴燒成木炭再去使用的話,會顯得比較麻煩,反正對於做飯來說,不論是直接使用木柴,還是使用加工好的木炭,本質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
製作木炭需要木柴和炭窯,若是沒有炭窯的話,製作木炭會比較的費勁,比如可以將木柴燒足之後,立即將其用沙土覆蓋,從而得到優質的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