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是一個聰明人必備的素質,而能夠爬到高位的人,必然是屬於聰明人的,太笨太蠢的人,就算給他一個梯子,他也爬不上去,貴妃家族的親屬幾百上千還是有的,為什麽別人都很普通,而隻有楊國忠爬到了右相的高位,他的血緣與貴妃也不是最近的,這自然是因為他的身上有可取之處,是一個很會審時度勢的聰明人,他或許有很多不足,但身上必然有很多閃光點,否則,皇帝也不會把右相這個高的官位授予他,宰相之首是帝國最大的官,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皇帝就算再昏聵,也不會無緣無故讓一個蠢貨當宰相之首。
後世的普通人理解不了,自然是因為他們的思考方式,與皇帝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緣故,他們思考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而皇帝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皇族和自己本身的利益,思考的角度不平,所作出的判斷自然也不會相同,所以,才會給人想不通的感覺。
對於自己能夠登上右相的高位,楊國忠自然知道是什麽原因,除了貴妃的枕邊風之外,還與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力有很大的關係,他雖然在執政能力上不是特別老練和出色,處理具體的事務也不如某些大臣,但他自信對皇帝的了解比任何大臣都要多,應該說他更加的深諳為官之道,尤其是做皇帝身邊的大官。
自古以來,想要飛黃騰達做上大官,光靠能力是不夠的,很多上級或者說最大的皇帝,他們最看重的並不是你處理事情的能力,也不是你的個人魅力,更不會是你的長相和聲音,而是對他們絕對的服從和忠心。
服從和忠心是這些大佬最為看重的品質,隻要這個品質足夠好,就很容易獲得信賴,如此,其它諸如業務能力這些就顯得沒有那麽重要了,相反,就算你的能力再高,個人魅力再怎麽優秀,若是讓大佬感受不到忠心和服從,那就不會受到青睞,甚至還會起疑心,覺得繼續成長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從而想辦法將其除掉。
服從很好理解,隻要領導讓你幹啥就幹啥就行了,但也不能太過於盲目,除了要好好做事之外,還不能把事情做砸了,若是每次都把事情搞砸,那肯定也不行,所以,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好,太蠢的人就算服從和忠心也沒用,誰會欣賞一頭十足的蠢豬呢?
忠心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一心一意,當決定服從一個領導的時候,就要一心一意的為領導服務,不能三心二意,否則就是不忠心,領導尤其是最大的皇帝,對不忠心的屬下是最為痛恨的。
楊國忠非常明白這一點,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才能順利的走到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成為權力僅次於皇帝的宰相之首,這一切來得非常不容易。
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和服從,楊國忠的付出不可謂不大,因為也得罪了不少人,皇帝覺得什麽人討厭,想要懲治一下,自己又不太方便出手,唯一能幫皇帝分憂的就是楊國忠了,他充當了狗腿子的角色。
另外,凡是進入老年的皇帝,心裏都會變得敏感,因為皇帝老了之後,朝中的大臣就會有支持下一代,從而為自己謀取更大利益的打算,甚至直接武力奪取政權,讓老皇帝退位的情況也是經常性的發生。
而這樣的情況又很難避免,這就會讓很多進入老年的皇帝很是頭疼,遠的暫且不說,大唐早期的玄武門之變,高祖被逼退位,之後,侯君集也是擁立太子,隻是失敗了而已,後麵就更多了,短短的一百多年,各種叛亂和造反幾乎就沒有停歇過,過不了多久就要來一下。
正是因為臣子擁立皇子篡位的事情,發生的太普遍了,所以,李隆基心裏對此頗為警惕,不但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監視自己的皇子,同時,也非常反感與皇子有過多接觸的臣子,尤其是心向某位皇子的臣子,更是會招致他的反感,哪怕是他非常信任的臣子也是一樣,絲毫情麵都不給。
當初李林甫提出讓壽王和慶王取代太子的兩個建議,都被他硬生生的頂了回去,或許,他心裏根本就不希望皇位傳承下去,若是能有長生不老藥的話,他一定是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皇帝的,哪怕付出所有皇子都死掉的代價。
楊國忠就是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不與任何皇子走近,甚至,為了表達自己對皇帝的絕對忠誠,不惜與太子交惡,從而斷了自己的後路,讓皇帝能夠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他的忠誠。
與其說他被任命為右相,倒不如說是他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換取了右相的高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給皇帝了,如此,皇帝又怎麽會不安心呢?又怎麽會拒絕把最高的官位授予他,而別的臣子就算能力再出眾,卻難以做到楊國忠這樣的決絕。
朝中有資曆有能力有威望的就那些,陳希烈是一個老滑頭,是絕對不會為了效忠皇帝而得罪任何一個皇子的,年紀也大了些,韋見素太正直,還給太子說過好話,讓他不放心,房琯擅長建築設計,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與他聊天會很舒服,真的讓他當右相,能力還不如楊國忠呢?李安的任務太重,要搞機器的研究,沒有時間去搞政治,自然也不合適,還有一些都差不多。
所有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且都不夠服從和忠心,更不敢把自己的性命交付到皇帝的手中,而隻有楊國忠做到了,這自然讓皇帝大為心安,把右相交到楊國忠的手裏,他至少是心安的。
至於曆史上,由於楊國忠的激進,逼反了安祿山,則根本沒在李隆基的考慮範圍內,因為當時大唐有十大節度使,京城還有數量不菲的禁衛軍,理論上說,任何要給節度使都不具備造反的實力,隻怕就連當初造反的安祿山都不曾想到,自己真的能一路打到長安,將皇帝趕到蜀中。
“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要付出代價,必須要付出代價啊!我這麽做難道有錯嗎?”
楊國忠看著長勢喜人的麥田,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盡管內心還有一絲隱憂,可這絲隱憂就是自己飛黃騰達的代價,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輕輕鬆鬆的爬上高位,對於他這個能力不是太高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要不然,也不會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還一無所有了。
就算有貴妃的幫助,可自己若不能徹底的走入皇帝的心裏,讓皇帝對自己絕對的信任,那麽,這個高位自己無論如何都是拿不下來的,畢竟,貴妃的親戚很多,血緣比自己更近的大有人在,隻有孤注一擲的把自己和家族的輝煌全部押在皇帝的身上,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判斷,他的確已經如願以償了。
“父親,誰有錯?”
遠處的楊暄邁步走了過來,由於距離有些遠,且楊國忠的聲音不大,所以,楊暄並沒有聽清自己的父親說了什麽,隻是聽了個大概而已。
見自己的兒子邁著步子走過來,楊國忠的臉上既有欣慰,同時還夾雜著一絲愧疚和不安,欣慰的是自己的兒子長的很高大,顏值不錯,已經是朝廷的太常卿,戶部侍郎了,雖然他的兒子本身並沒有這個能力,是在他的關係下,才取得了這個職位,但這畢竟是他的兒子,親生的兒子,就算能力再差的兒子,在父親的眼中,那也都是非常完美的,他們又不是有皇位之爭的皇家,親自關係自然沒有那麽糟糕。
而不安和愧疚,則是因為他為了自己能夠飛黃騰達,爬上更高的位置,將自己和家族,也包括眼前兒子的命運都綁在了皇帝的身上,雖然這也給自己的兒子帶來了足夠的好處,讓自己這個能力並不高的兒子獲得了很高的職位,可一旦皇帝去世,他們全家甚至整個家族會經曆什麽,他都不敢去細想。
若是他當初心態平和一些,不去爭奪更高的權力,就憑貴妃的血緣關係,在劍南弄個六七品的小官還是不難的,如此,也不會讓自己和家族有隱憂,可進了京城之後,那麽大的官位就擺在那裏,而自己又有機會獲得,如此,又怎麽能控製得住,反正他是控製不住自己那顆騷動的內心了,甚至,非常迫不及待的想要爬上那個最高的官位,為此,他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有才華的人,或許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爬上高位,而他這個能力明顯不夠高的人,要想爬上最高的位置,打敗所有才華橫溢的人,唯一的策略就是孤注一擲,用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身家性命,來獲取皇帝的絕對信任,把自己的所有後路全部堵死,讓自己徹底成為皇帝的附庸,皇帝一旦有事自己就跟著陪葬,唯有如此,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他確實也是這麽做的。
楊國忠沒有正麵回答自己兒子的話,而是開口問道:“大郎,如果有一天,咱們楊家突然衰落了,甚至被流放三千裏或者滿門抄斬,而造成這一切的緣由,就是我們現在所得到的輝煌,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選擇輝煌這條路嗎?你會悔恨和不甘嗎?”
說完看向顯得有些呆滯的兒子。
楊暄愣了片刻,低聲說道:“這是父親的選擇,兒子怎麽敢悔恨和不甘呢?”
言外之意就是,你老子都已經這麽做了,事情都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我這個兒子悔恨和不甘又有個屁用,這問的不是廢話嗎?
楊國忠自然能聽出兒子語氣中的抵觸和不滿,雖然這個長子已經獲得比較高的官位,可心裏始終都不太安心,總感覺自己的一切都來的太突然了,他老子或許活不了多少年,可他還很年輕,以後就算是被清算,他老子說不定能逃掉,可他是肯定逃不掉了。
雖然聲音不卑不亢,可楊國忠還是聽出了兒子語氣中的不滿,他似乎也覺得自己的父親做事太絕了,為了絕對忠心皇帝,得罪了太多的人,而這也是事實。
楊國忠籲了口氣,開口說道:“大郎啊!你有沒有想過,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麽?難道一輩子活在下麵,用羨慕的眼神看著上麵的人,被欺淩了也隻能忍著,這樣活著還有什麽意思,不讓人覺得屈辱嗎?若是隻能如此也隻好認命,可若是有機會往上走,可以達到更高的位置,為什麽不去努力呢?就算要付出極高的代價,那也是值得的,一輩子默默無聞豈不是白活了,就算有一天家門真的遭遇不幸,至少……至少,我們楊家曾經輝煌過,就算是史書也會給我們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若一直在蜀中默默無聞,千百年之後,又有誰會記得我們,人活著不過就是為了名利二字而已,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值了。”
“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值得?父親是真的不打算給自己準備後路了嗎?父親的身後可是整個家族啊!”
楊暄蹙眉說道。
雖然暫時他們家族沒啥危機,有貴妃和皇帝在,隻要他們不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可未雨綢繆總是不會有錯的。
人都是非常貪心的,既然已經達到了這麽高的位置,若是家族衰落,哪怕還能繼續留在京城,心裏的落差也會大的讓人受不了的,比如有錢的人,自然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有錢了,甚至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能一直富庶下去。
楊暄也是普通人,自然也和普通人一樣,也有貪心的一麵,他現在的小日子過得非常不錯,自然不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好日子會到頭,他非常渴望能夠一直保持這座優渥的生活,哪怕稍微低些也能接受,隻要衣食無憂,嬌妻美妾成群就足夠讓他滿意了。
後世的普通人理解不了,自然是因為他們的思考方式,與皇帝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緣故,他們思考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而皇帝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皇族和自己本身的利益,思考的角度不平,所作出的判斷自然也不會相同,所以,才會給人想不通的感覺。
對於自己能夠登上右相的高位,楊國忠自然知道是什麽原因,除了貴妃的枕邊風之外,還與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力有很大的關係,他雖然在執政能力上不是特別老練和出色,處理具體的事務也不如某些大臣,但他自信對皇帝的了解比任何大臣都要多,應該說他更加的深諳為官之道,尤其是做皇帝身邊的大官。
自古以來,想要飛黃騰達做上大官,光靠能力是不夠的,很多上級或者說最大的皇帝,他們最看重的並不是你處理事情的能力,也不是你的個人魅力,更不會是你的長相和聲音,而是對他們絕對的服從和忠心。
服從和忠心是這些大佬最為看重的品質,隻要這個品質足夠好,就很容易獲得信賴,如此,其它諸如業務能力這些就顯得沒有那麽重要了,相反,就算你的能力再高,個人魅力再怎麽優秀,若是讓大佬感受不到忠心和服從,那就不會受到青睞,甚至還會起疑心,覺得繼續成長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從而想辦法將其除掉。
服從很好理解,隻要領導讓你幹啥就幹啥就行了,但也不能太過於盲目,除了要好好做事之外,還不能把事情做砸了,若是每次都把事情搞砸,那肯定也不行,所以,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好,太蠢的人就算服從和忠心也沒用,誰會欣賞一頭十足的蠢豬呢?
忠心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一心一意,當決定服從一個領導的時候,就要一心一意的為領導服務,不能三心二意,否則就是不忠心,領導尤其是最大的皇帝,對不忠心的屬下是最為痛恨的。
楊國忠非常明白這一點,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才能順利的走到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成為權力僅次於皇帝的宰相之首,這一切來得非常不容易。
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和服從,楊國忠的付出不可謂不大,因為也得罪了不少人,皇帝覺得什麽人討厭,想要懲治一下,自己又不太方便出手,唯一能幫皇帝分憂的就是楊國忠了,他充當了狗腿子的角色。
另外,凡是進入老年的皇帝,心裏都會變得敏感,因為皇帝老了之後,朝中的大臣就會有支持下一代,從而為自己謀取更大利益的打算,甚至直接武力奪取政權,讓老皇帝退位的情況也是經常性的發生。
而這樣的情況又很難避免,這就會讓很多進入老年的皇帝很是頭疼,遠的暫且不說,大唐早期的玄武門之變,高祖被逼退位,之後,侯君集也是擁立太子,隻是失敗了而已,後麵就更多了,短短的一百多年,各種叛亂和造反幾乎就沒有停歇過,過不了多久就要來一下。
正是因為臣子擁立皇子篡位的事情,發生的太普遍了,所以,李隆基心裏對此頗為警惕,不但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監視自己的皇子,同時,也非常反感與皇子有過多接觸的臣子,尤其是心向某位皇子的臣子,更是會招致他的反感,哪怕是他非常信任的臣子也是一樣,絲毫情麵都不給。
當初李林甫提出讓壽王和慶王取代太子的兩個建議,都被他硬生生的頂了回去,或許,他心裏根本就不希望皇位傳承下去,若是能有長生不老藥的話,他一定是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做皇帝的,哪怕付出所有皇子都死掉的代價。
楊國忠就是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不與任何皇子走近,甚至,為了表達自己對皇帝的絕對忠誠,不惜與太子交惡,從而斷了自己的後路,讓皇帝能夠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他的忠誠。
與其說他被任命為右相,倒不如說是他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換取了右相的高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給皇帝了,如此,皇帝又怎麽會不安心呢?又怎麽會拒絕把最高的官位授予他,而別的臣子就算能力再出眾,卻難以做到楊國忠這樣的決絕。
朝中有資曆有能力有威望的就那些,陳希烈是一個老滑頭,是絕對不會為了效忠皇帝而得罪任何一個皇子的,年紀也大了些,韋見素太正直,還給太子說過好話,讓他不放心,房琯擅長建築設計,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與他聊天會很舒服,真的讓他當右相,能力還不如楊國忠呢?李安的任務太重,要搞機器的研究,沒有時間去搞政治,自然也不合適,還有一些都差不多。
所有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且都不夠服從和忠心,更不敢把自己的性命交付到皇帝的手中,而隻有楊國忠做到了,這自然讓皇帝大為心安,把右相交到楊國忠的手裏,他至少是心安的。
至於曆史上,由於楊國忠的激進,逼反了安祿山,則根本沒在李隆基的考慮範圍內,因為當時大唐有十大節度使,京城還有數量不菲的禁衛軍,理論上說,任何要給節度使都不具備造反的實力,隻怕就連當初造反的安祿山都不曾想到,自己真的能一路打到長安,將皇帝趕到蜀中。
“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要付出代價,必須要付出代價啊!我這麽做難道有錯嗎?”
楊國忠看著長勢喜人的麥田,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盡管內心還有一絲隱憂,可這絲隱憂就是自己飛黃騰達的代價,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輕輕鬆鬆的爬上高位,對於他這個能力不是太高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要不然,也不會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還一無所有了。
就算有貴妃的幫助,可自己若不能徹底的走入皇帝的心裏,讓皇帝對自己絕對的信任,那麽,這個高位自己無論如何都是拿不下來的,畢竟,貴妃的親戚很多,血緣比自己更近的大有人在,隻有孤注一擲的把自己和家族的輝煌全部押在皇帝的身上,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判斷,他的確已經如願以償了。
“父親,誰有錯?”
遠處的楊暄邁步走了過來,由於距離有些遠,且楊國忠的聲音不大,所以,楊暄並沒有聽清自己的父親說了什麽,隻是聽了個大概而已。
見自己的兒子邁著步子走過來,楊國忠的臉上既有欣慰,同時還夾雜著一絲愧疚和不安,欣慰的是自己的兒子長的很高大,顏值不錯,已經是朝廷的太常卿,戶部侍郎了,雖然他的兒子本身並沒有這個能力,是在他的關係下,才取得了這個職位,但這畢竟是他的兒子,親生的兒子,就算能力再差的兒子,在父親的眼中,那也都是非常完美的,他們又不是有皇位之爭的皇家,親自關係自然沒有那麽糟糕。
而不安和愧疚,則是因為他為了自己能夠飛黃騰達,爬上更高的位置,將自己和家族,也包括眼前兒子的命運都綁在了皇帝的身上,雖然這也給自己的兒子帶來了足夠的好處,讓自己這個能力並不高的兒子獲得了很高的職位,可一旦皇帝去世,他們全家甚至整個家族會經曆什麽,他都不敢去細想。
若是他當初心態平和一些,不去爭奪更高的權力,就憑貴妃的血緣關係,在劍南弄個六七品的小官還是不難的,如此,也不會讓自己和家族有隱憂,可進了京城之後,那麽大的官位就擺在那裏,而自己又有機會獲得,如此,又怎麽能控製得住,反正他是控製不住自己那顆騷動的內心了,甚至,非常迫不及待的想要爬上那個最高的官位,為此,他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有才華的人,或許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爬上高位,而他這個能力明顯不夠高的人,要想爬上最高的位置,打敗所有才華橫溢的人,唯一的策略就是孤注一擲,用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身家性命,來獲取皇帝的絕對信任,把自己的所有後路全部堵死,讓自己徹底成為皇帝的附庸,皇帝一旦有事自己就跟著陪葬,唯有如此,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他確實也是這麽做的。
楊國忠沒有正麵回答自己兒子的話,而是開口問道:“大郎,如果有一天,咱們楊家突然衰落了,甚至被流放三千裏或者滿門抄斬,而造成這一切的緣由,就是我們現在所得到的輝煌,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選擇輝煌這條路嗎?你會悔恨和不甘嗎?”
說完看向顯得有些呆滯的兒子。
楊暄愣了片刻,低聲說道:“這是父親的選擇,兒子怎麽敢悔恨和不甘呢?”
言外之意就是,你老子都已經這麽做了,事情都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我這個兒子悔恨和不甘又有個屁用,這問的不是廢話嗎?
楊國忠自然能聽出兒子語氣中的抵觸和不滿,雖然這個長子已經獲得比較高的官位,可心裏始終都不太安心,總感覺自己的一切都來的太突然了,他老子或許活不了多少年,可他還很年輕,以後就算是被清算,他老子說不定能逃掉,可他是肯定逃不掉了。
雖然聲音不卑不亢,可楊國忠還是聽出了兒子語氣中的不滿,他似乎也覺得自己的父親做事太絕了,為了絕對忠心皇帝,得罪了太多的人,而這也是事實。
楊國忠籲了口氣,開口說道:“大郎啊!你有沒有想過,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麽?難道一輩子活在下麵,用羨慕的眼神看著上麵的人,被欺淩了也隻能忍著,這樣活著還有什麽意思,不讓人覺得屈辱嗎?若是隻能如此也隻好認命,可若是有機會往上走,可以達到更高的位置,為什麽不去努力呢?就算要付出極高的代價,那也是值得的,一輩子默默無聞豈不是白活了,就算有一天家門真的遭遇不幸,至少……至少,我們楊家曾經輝煌過,就算是史書也會給我們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若一直在蜀中默默無聞,千百年之後,又有誰會記得我們,人活著不過就是為了名利二字而已,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值了。”
“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值得?父親是真的不打算給自己準備後路了嗎?父親的身後可是整個家族啊!”
楊暄蹙眉說道。
雖然暫時他們家族沒啥危機,有貴妃和皇帝在,隻要他們不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可未雨綢繆總是不會有錯的。
人都是非常貪心的,既然已經達到了這麽高的位置,若是家族衰落,哪怕還能繼續留在京城,心裏的落差也會大的讓人受不了的,比如有錢的人,自然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有錢了,甚至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能一直富庶下去。
楊暄也是普通人,自然也和普通人一樣,也有貪心的一麵,他現在的小日子過得非常不錯,自然不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好日子會到頭,他非常渴望能夠一直保持這座優渥的生活,哪怕稍微低些也能接受,隻要衣食無憂,嬌妻美妾成群就足夠讓他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