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視因材施教的,除了最基本的基礎教育之外,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比如,有的人喜歡論語,那就重點學習論語,有的人喜歡大學,就學大學好了,還有的喜歡詩歌,那就學習詩歌,若是喜歡練武,那就去學武。


    當然,這是從大的方麵去說的,可若是在一個學堂裏,教師就那麽幾個人,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擁有那麽多的教育能力,所以,隻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行教育,盡可能的照顧學生的實際情況。


    經過李安的一番講解和勸說,大部分的博士助教和學子們,都了解了李安的一片苦心,對於進行全麵的普及教育,已經沒有多大意見了。


    畢竟,他們所擔憂的事情,都被李安一一化解了,反對似乎也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國子祭酒等幾人,擔心老百姓不願意花錢讀書,大肆推廣意義不大,而李安提出由朝廷出錢,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再次擔心國庫壓力太大,而李安提出了功德碑,準備大肆借用商人的財力來解決這個難題,再次很好的解決了這個他們擔心的問題。


    至於他們擔心讀書人太多,對貴族的權益造成衝擊,而李安則告訴所有人,推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唐百姓的整體素質,並不是為了讓所有讀書人考功名的,要通過教育來改變大批百姓的認知,另外,李安也說了,隨著大唐的富庶,私塾已經遍地開花,京城都已經有三成的孩童有學上了,如此發展下去,要不了幾十年,也基本上就能夠普及了,科舉的壓力已經大大增加,是否進行全麵普及,意義似乎已經不大了,自從科舉產生的那一刻開始,貴族的權益就已經收到損害了,他們想要壟斷官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另外,李安還破天荒的提出,要通過思想教育,讓大部分的孩童能夠安分守己的去做本職工作,而不是不顧一切的去考科舉,隻要通過一定的思想教育,必定能夠讓很多人放棄科舉,如此一來,倒是幫了權貴不少忙,若是願意考科舉的人少了,權貴的壓力或許能夠小一點,最關鍵的是要通過教育,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素質,讓普通老百姓能夠更聽話,這樣對於權貴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若是沒有教育,好多活的不如意的貧民,很有可能會把目光盯向權貴了,打權貴的主意了,也就是所謂的缺乏教育導致的違法亂紀問題。


    教育也未必能夠杜絕這個問題,但那根本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沒有教育好的緣故,又或者明明教育好了,卻因為接觸到了別的思想而前功盡棄,也就是又接觸到了不好的思想,接受了不好的教育。


    能夠被影響變壞的人,都是被教育的不徹底的人,隻要是教育徹底了,是不會受到任何不良思想影響的,意誌力是非常堅定的,就算到死都不會改變,這種被完全教育好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人生不如意而心懷怨恨,也不會因為眼前的巨大誘惑而迷失自己,更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去傷害別人。


    若是所有人都能夠被教育的完全徹底,那麽,這個世界也就不會如此紛亂了,所以,教育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隻有通過教育,讓大部分人遵守朝廷製定的規則,都成為一名善良的百姓,才能夠讓這個社會更加的溫馨穩定。


    看著眾人比較認可的眼神,李安心裏頗為高興,自己的苦口婆心總算是沒有白費,通過自己耐心細致的勸導,這些博士助教和貴族學子,總算是認可了李安的觀點。


    他們原本也都不是激烈反對的人,隻是,他們高高在上慣了,心裏頗為看不起貧民,一聽說要讓全天下的那些素質低劣的泥腿子都去上學堂,都與他們一樣成為讀書人,心裏就會覺得很不爽,他們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實在不屑與那些低素質的貧民混在一起,覺得這拉低了自己的身份,至於來自貧民的競爭,則很多人都是不屑一顧的。


    畢竟,貧民是沒有社會背景的,就算僥幸通過科舉考取了功名,那也是很難爬到比較高的位置的,隻有他們這些有背景的權貴子弟,才能有一個比較美好的未來,他們就算學無所成,不能通過科舉考取功名,但他們也一樣能夠獲得很高的地位,不同品級的官員子嗣都是可以直接入宮當侍衛的,這些侍衛都是有品級的高等侍衛,最低也是八品,稍微好一些的六七品,都相當於縣級官員了,這個官位已經很大了,而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擁有了這樣的地位,是普通貧民所不能比的,甚至想都不敢想。


    古代的社會就是如此的不公平,你氣死都沒有用,一個人生活的如何,很多時候不是自己努力了就能夠有所改變的,好多富貴是從娘胎裏帶來的,出身決定了一個人將來能夠獲得怎樣地位,當然,努力或許也會讓自己有所改變,但難度是非常大的,絕對多數人,是不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什麽的,能夠有所改變的,隻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是比大熊貓還要稀有的人。


    李安自然也非常明白這樣的道理,所以,李安推行普及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整體素質,而不是讓他們全力以赴的去考功名,這樣會害了他們的,那麽多的老百姓學了知識,看似日後用不著,但實際上是肯定有用的,至少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了。


    就比如李安所提到的那名倒黴的屠戶,就因為被別有用心的窮書生給騙了,結果不但把寫字的書生給打了,給別人造成了傷害,自己也被五花大綁,在大街上示眾,人受罪賠錢倒是其次,最主要是丟了老大的麵子了,以後在賣肉行都不好意思混了。


    這既是衝動的代價,同時也是無知的代價,若是這名屠戶人的字,就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而且,若是人人都認字,也沒有窮酸秀才敢如此欺騙屠戶,除非他皮癢了。


    另外,對百姓進行教育,還能夠讓他們懂得很多的人生道理,從而不那麽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鼓動,不容易形成大規模的起義和叛亂。


    畢竟,讀過書的人都非常清楚,自古以來,普通老百姓不過是改朝換代的工具罷了,不論是在新的朝代,還是在舊的朝代,他們都是社會的最低層,都是被欺壓的對象,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普通老百姓不過是衝鋒在前的馬前卒,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締造了新的王朝,而他們的子孫所能得到的利益卻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仍然是被欺壓的對象。


    所以說,這是一個很可悲的故事,普通的老百姓由於沒有什麽文化,總是處於被愚弄的地位,別人一句虛假的號召就能讓他們不顧自己的性命往前衝殺,而事實證明,很多都是騙局罷了。


    曆史記錄裏麵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便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在鼓動麾下人馬起義的時候,他們采取了很多欺騙的手段,比如先是讓人在白色的綢緞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然後,塞入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裏,戍卒買魚回來煮著吃,發現了這些帛書,於是就以為陳勝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另外,他們還半夜三更學狐狸叫,在古廟裏點燃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大楚興,陳勝王,從而讓這些戍卒更加的相信,認為陳勝就是上天選擇的王,然後大家夥兒跟隨陳勝起兵造反,並一舉攻下很大的一片江山。


    雖然這些戍卒並不完全是因為愚昧才造反的,但當時他們能夠下決心起兵造反,與這些神鬼的虛假欺騙有很大的關係,否則,就算他們心裏痛恨秦朝,也沒有勇氣下這個決定,而最終陳勝吳廣是青史留名了,但追隨他起兵的這些戍卒,絕大多數都在戰爭中陣亡了,能夠僥幸活下來的人很少很少,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幫助陳勝吳廣獲得名氣,而自己卻什麽也沒有。


    當然,陳勝吳廣反抗暴秦還是正義的,是值得肯定的,而在曆史上的很多時代,卻也有很多毫無意義的暴亂,也是利用這種手段蠱惑普通老百姓的,讓老百姓做他們的馬前卒,為了他們能夠實現理想,而讓絕大多數老百姓去送命,這是極其沒有良心的行為,往往會給帝國造成巨大的損失,而普通的老百姓,由於沒有知識,沒有文化,非常容易被這些別有用心之人鼓動,從而淪為別人打天下的工具和犧牲品。


    自古以來,凡事聰明的人,都不會被人所誤導,也不會走上不歸路,而聰明人必然是懂得很多道理的,知道如何能夠明哲保身,如何能夠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至少不會去做毫無意義的造反勾當。


    若真是天下大亂,倒也無所謂了,造反就造反吧!可在很多王朝的穩定時期,也經常性的會發生各種叛亂,隨便一個有野心的教派頭目,便能夠掀起一場聲勢頗為好大的叛亂,耗費國家的人力和物力來平叛。


    這些叛亂,大部分都是利用了普通老百姓愚昧無知的心裏,通過畫大餅來誘導普通老百姓加入叛亂的隊伍,從而讓老百姓用生命來為他們的私利服務。


    普通的老百姓是很容易被誤導的,隻有有知識有頭腦的人,才不會被這些人的下三濫手段所迷惑,才能保持一個比較清醒的頭腦。


    當然了,凡事都有一個度,一個愚昧的人是很可怕的,但同樣的,一個太聰明的人也是可怕的,老百姓太愚昧,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誘導,但同樣的也容易被朝廷控製,而老百姓若是太聰明了的話,那就有可能要不服朝廷的統治了,覺得所有人都一樣,你能做皇帝我也能,為什麽一定要效忠皇帝呢?就好比陳勝說道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會不會出現後世的共和呢?家天下的曆史現狀會不會就此改變呢?


    自古皇帝都鼓吹自己是君權神授,是上天派來治理人間的,所以,所有的老百姓都要服從皇帝的治理,服從朝廷的理法,不可以去做危害朝廷的事情,這本身也是一種欺騙。


    皇帝是從祖上繼承的,而皇帝的先祖,也或多或少的是利用欺騙老百姓而打下江山的,既然皇帝的先祖可以欺騙百姓打下一片江山,那麽,別人又為什麽不可以呢?


    所以,皇帝一方麵要借助君權神授的愚昧思想來欺騙老百姓,同時,還要不停的打擊別人使用同樣的愚昧手段來誘導百姓,也就是說,皇帝可以用君權神授欺騙百姓,但別的任何人都不可以,否則,就是與皇帝為敵,是必須要全力剿滅的。


    有一句話說的好,隻需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皇帝是唯一可以用愚昧思想誤導百姓的,其餘的所有人都不行,隻有皇帝的君權神授是真的,別的所有思想都是假的,都是非法的。


    總之,皇帝就是強權,他說什麽都是對的,無理也是有理,沒有任何道理可講。


    李安一口氣說了很多的話,嗓子都要冒煙了,但李安一點也不覺得苦,能夠讓這些人心悅誠服,李安很有成就感,隻要這些博士助教和權貴學子,都同意在大唐全麵普及教育,李安的辛苦就沒有白費。


    全麵普及教育的原因和必要性已經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具體的細節了,因為細節才能真正能夠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若是細節做的不到位,很有可能會導致前功盡棄的後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不遺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朕禦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朕禦山河並收藏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