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成果在短時間內出現井噴的態勢,這與長期的技術積累是分不開的,在南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之前,李安已經分配了很多基礎技術的研發工作,並要求研發中心的工匠人才們努力的去研究。
因為這些基礎的東西都沒有太大的難度,所以,在李安離開的一兩年時間內,這些工匠非常順利的就把這些基礎的技術給研發出來了。
表麵上看,這些基礎的東西,似乎沒有什麽用處,但這是對於外行而言的,而對於李安來說,這些基礎的技術成果,是研發很多有用成品的必備材料,沒有這些基礎的東西,就不能研發出李安所需要的有用成品。
就比如最近研發成功的一些機械設備,裏麵的很多關鍵零部件和材料,都是這些工匠在離開離開的這段時間內,按照李安的要求研發出來的,若是沒有這些至關重要的材料,這些機器是不可能一下子研究成功的。
另外,引起皇帝和舉國之人關注的萬裏傳音計劃,也並非一下子就能搞出來的,也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其中,部分技術積累已經在李安回來之前被工匠們搞定了,但還有一些難度更大的技術問題沒能解決,所以,萬裏傳音計劃暫時還無法獲得成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準備,半年之內怕是很難麵世。
長期的技術積累,早就了短時間內的井噴,這在李安看來是這樣的,也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但在這個時代之人看來,卻完成是李安的功勞了,因為他們隻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
在李安離開的一兩年時間內,整個研發中心的龐大工匠人群,耗費了朝廷大量的資源和財富,但卻並沒有什麽大的建樹,以至於當時有很多大臣要求精簡工匠數量,甚至要求把工匠趕走,要不是李安離開之前,早就料到了這一步,並提前做好部署,估計,這一兩年的技術積累就泡湯了。
正因為李安離開之前,成果不斷的出現,離開之後幾乎沒什麽成果,而回來之後又是一大堆的井噴成果,如此,你又能讓天下人怎麽想,讓皇帝和大臣們怎麽想,他們不把功勞貼在李安的身上,又能貼在誰的身上,至於這一兩年之內積累的大量基礎技術,他們哪裏會懂得,就算李安親自說了,他們也會覺得是李安謙虛,若工匠敢叫屈,那就免不了一陣臭罵了。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麽不公平,李安的成果是建立在眾多工匠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沒有這些工匠的全力配合,就沒有李安的大量成就,可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獲得巨大成果的李安,卻完全忽視做了巨大貢獻的大批工匠。
當然,這些工匠都是樸實的人,他們也不會更不敢與李安搶功,況且,他們的心裏也覺得李安的功勞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思路都是李安提供的,而他們不過是幹點苦力罷了,實在稱不上有什麽大的功勞,至少,他們內心也是這麽想的。
就比如一場戰鬥的勝利,是所有將士的努力換來的,所有人都是功不可沒的,可最終受到獎賞的是統兵的將領,而普通的士兵所能獲得的獎勵是非常微小的,因為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在最前端的人,而難以去注視背後的人。
李安並不會過分在意這些,就算自己冒領了工匠們的功勞也沒有什麽關係,反正李安對這些工匠也是挺好的,並沒有虧待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隻要他們的待遇不減,他們就會很高興的。
大唐帝國的發展,在李安的幹預下,進入了一個快車道,最近五六年的發展速度,比之前的一百年都要迅猛,在先進機械和各種技術的幫助下,農業產量獲得了極大的提高,食不果腹的現象已經徹底的成為了曆史,而且,以後的物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在吃飯問題逐步解決了之後,不用挨餓的老百姓就開始把精力放在了提高生活上,從而促進了商業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而隨著農業效率的提高,農民的數量就顯得太多了一些,而生產過多的糧食,其實也是一種浪費,還會造成農業產品價格的過低,從而損害種植糧食的農民的收入,於是,部分農民就隻能選擇放棄土地,進入工坊打工,成為一名讓人尊敬的技術工匠,所得到的收入,比種地還要多,而他們就可以用在工坊打工掙的錢財去購買需要的糧食和各種日用品。
大批量的新工匠的加入,進一步促進了大唐帝國工業的發展,而有一些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能進入工坊的失地農民,則嚐試著進入了商業領域,從而成為一名讓人尊敬的商人,掙錢比當工匠還要多。
在全民都在關注商業化和工業化的時候,對政治的關注度自然就會相應的減弱了,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關注太多的東西,任何事情都是一陣風,當新的重要消息出現的時候,原先的關注點就會被逐漸淡忘。
比如,當李安提出萬裏傳音計劃的時候,街頭巷尾談論的都是這個話題,而電池出現的時候,人們又開始談論電池,彩虹麵世之後,電池就沒有人談論了,而在香水出現之後,這個又成為人們爭相談論的話題了。
總之,若想讓老百姓忘記一個焦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一個新的焦點的出現,隻要新的焦點出現了,那麽,原先的焦點問題就會被覆蓋,至少,談論的人就不那麽多了,畢竟,人都喜歡談論最新的消息,吃飯也喜歡吃最新鮮的食物,這個是永遠也改不掉的毛病。
大唐報這類報刊,也非常會迎合普通消費者的需求,每一期報道的內容,都是當前最熱門的消息,而且,都被排在最靠前的位置,而先前的消息,當然也是會持續報道的,不過,要排在稍微靠後一些的位置,畢竟,老百姓喜歡看最新的新聞,如此,可以極大的增加銷量。
盡管大唐報屬於朝廷發行的報刊,人員也都是領固定俸祿的,不過,隻要銷量好能掙錢,平時也會野外發點福利啥的,慢慢的福利比固定的俸祿還要高,如此,這些人自然會更加的賣力了,而負責這個項目的官員,也更能得到上級的賞識,便於日後更好的升官。
因為經過了太長時間的發展,目前的大唐報銷量已經基本上穩定了,還處於小幅度增加的階段,但增加的幅度非常的有限,而這份報刊最大的收入並不是販賣報紙本身,否則,哪裏來的利潤,不貼本就不錯了,這份報刊最大的利潤來源是夾帶的廣告,這些廣告收入才是大唐報能夠利潤豐富的最根本原因。
而廣告費收取的多少,自然取決於大唐報的實際銷量,隻有大唐報銷量增加,覆蓋的範圍足夠廣,廣告費用才能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李安每天都會看大唐報,而且,很多時候都要讓人先把重點圈出來,這樣李安也好節約一下時間,畢竟,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發展,大唐報的分量和內容是越來越多了,各種內容和廣告混合在一起,顯得非常的混亂,若要很好的把這一份報紙全部看完,沒有一兩個時辰的時間那簡直就是休想。
不過,在看完重點內容之後,李安也會隨意的亂翻,說不定還能看到讓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說不定。
“不錯啊!杜甫這小子都當上主編了,李白大詩仙是怎麽混的,居然還是一個小小的自由撰稿人,每天東奔西跑的。”
李安隨意翻看的時候,看到了杜甫和李白的名字。
對於這二位大神,李安是很佩服的,他們的文學水平很高,在後世的名聲實在太高了,幾乎人人都知道他們,不過,在大唐這個時代,他們的名聲雖高,但地位卻不怎麽樣,收入也是捉衿見肘,雖然比普通的老百姓強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也就半斤八兩罷了。
而對於他們的職位,李安思考片刻之後,倒也明白了一些,杜甫性格沉穩,責任心很強,能夠耐得住寂寞,確實非常適合做主編這個職位,而李白喜歡遊山玩水,若是讓他一直待在辦公室內寫稿子,他會被悶死的,還是到處跑到處寫稿子,比較符合他的性格,也更容易讓他產生靈感。
如此一算,他們的職位倒也不奇怪的,主編確實是杜甫理想的職位,同樣的,自由寫稿人也是李白最喜歡的職位,他們能幹這兩項職位,比做官要好太多,就他們那個性格,實在是不適合做官。
“哎呦,屠龍記,這還連載著呢?”
李安翻到最後,看到了自己剽竊的作品,這一兩年的功夫過去了,這部作品居然還在連載,實在讓李安大為驚訝,這事兒他都快要忘記了,不過,仔細一看,不得了了,還有三五十章就要完本了,而李安記得很清楚,這應該是他南下之前留的最後一部作品。
“哎呦呦,後麵還有名家的評價,這邊還有改編的內容,以前還真的沒有注意過。”
李安再次大吃一驚,自從返回長安城,李安隻是偶爾瀏覽大唐報,很少會看最後的亂七八糟內容,比如詩歌,文章,還有連載啥的,隻看前麵的政策和重大新聞。
擱在後世,那就是隻看新聞連播,不看廣告和電視劇等其餘的內容,以解決自己的時間。
不看倒是無所謂,可既然已經看到了,那就要關心一下才好,李安仔細的把最後的好多內容都瀏覽了一遍,驚詫的發現,自己的作品居然出現了跟風,居然有人也開始寫連載了,而且,看樣子寫的還不錯,像是那麽回事兒。
不過,這些家夥的思路太狹窄了,所寫的內容與李安的思路差別不大,不過就是換個名字和時代罷了,內容真的有很多雷同的地方,看的李安尷尬症都犯了。
就好比後世看翻拍的電視劇,那感覺真的是非常的不好,因為之前別的演員已經拍過了,這在人的心裏已經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情節啥的也都看完了,如此,再去看翻拍的電視劇的時候,很多時候都能猜到後麵的劇情,甚至都不用猜,如此,感覺自然不會很好。
耐心的看完其中的一章,李安無奈的搖了搖頭,內容質量真的不敢恭維,比起李安剽竊後世的作品,差的可不止一星半點,不過,好在此時的大唐文化發展的還不夠成熟,能夠寫出的,也沒有幾個人,如此,就算質量粗糙一些,那也是有很多人喜歡看的,養活自己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很多讀者很快就能把屠龍記的一章內容看完,而剩下的無聊時間就不好打發了,如此,就給了其餘粗製濫造的作品生存的空間。
“全都是爛文,不看也罷。”
李安隨手將大唐報扔在一邊,看了足有一個時辰,李安感覺很是疲累,閉目養神片刻,休息一下。
“阿郎,杜主編來了。”
李安微微睜開眼,腦子裏立即閃出杜甫的身形,要不是剛剛看過大唐報,下人匯報杜主編的時候,估計李安還搞不清是誰。
“是杜甫杜子美吧!快請。”
李安對文化人一向比較尊重,不過,並不認同惟有讀書高,隻是文化人身上特有的那種溫文爾雅的氣質讓李安頗為舒心,大呼小叫的糙漢也並不一定是壞人,可大喊大叫的聲音太過於刺耳,在軍營這種地方,聽著倒也非常的舒心,可在家中聽到粗糙的聲音就會覺得很不舒心了,還是溫柔的聲音聽著更為舒服。
沒過一會兒,杜甫杜子美先生就到了,他看上去顯得有些拘謹,盡管早就見過幾次,大家也算是認識了,可老杜就是這個性格,天生的沒有辦法改變。
“杜兄,兩年沒見了,過的還好。”
李安笑容滿麵的上前幾步。
因為這些基礎的東西都沒有太大的難度,所以,在李安離開的一兩年時間內,這些工匠非常順利的就把這些基礎的技術給研發出來了。
表麵上看,這些基礎的東西,似乎沒有什麽用處,但這是對於外行而言的,而對於李安來說,這些基礎的技術成果,是研發很多有用成品的必備材料,沒有這些基礎的東西,就不能研發出李安所需要的有用成品。
就比如最近研發成功的一些機械設備,裏麵的很多關鍵零部件和材料,都是這些工匠在離開離開的這段時間內,按照李安的要求研發出來的,若是沒有這些至關重要的材料,這些機器是不可能一下子研究成功的。
另外,引起皇帝和舉國之人關注的萬裏傳音計劃,也並非一下子就能搞出來的,也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其中,部分技術積累已經在李安回來之前被工匠們搞定了,但還有一些難度更大的技術問題沒能解決,所以,萬裏傳音計劃暫時還無法獲得成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準備,半年之內怕是很難麵世。
長期的技術積累,早就了短時間內的井噴,這在李安看來是這樣的,也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但在這個時代之人看來,卻完成是李安的功勞了,因為他們隻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
在李安離開的一兩年時間內,整個研發中心的龐大工匠人群,耗費了朝廷大量的資源和財富,但卻並沒有什麽大的建樹,以至於當時有很多大臣要求精簡工匠數量,甚至要求把工匠趕走,要不是李安離開之前,早就料到了這一步,並提前做好部署,估計,這一兩年的技術積累就泡湯了。
正因為李安離開之前,成果不斷的出現,離開之後幾乎沒什麽成果,而回來之後又是一大堆的井噴成果,如此,你又能讓天下人怎麽想,讓皇帝和大臣們怎麽想,他們不把功勞貼在李安的身上,又能貼在誰的身上,至於這一兩年之內積累的大量基礎技術,他們哪裏會懂得,就算李安親自說了,他們也會覺得是李安謙虛,若工匠敢叫屈,那就免不了一陣臭罵了。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麽不公平,李安的成果是建立在眾多工匠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沒有這些工匠的全力配合,就沒有李安的大量成就,可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獲得巨大成果的李安,卻完全忽視做了巨大貢獻的大批工匠。
當然,這些工匠都是樸實的人,他們也不會更不敢與李安搶功,況且,他們的心裏也覺得李安的功勞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思路都是李安提供的,而他們不過是幹點苦力罷了,實在稱不上有什麽大的功勞,至少,他們內心也是這麽想的。
就比如一場戰鬥的勝利,是所有將士的努力換來的,所有人都是功不可沒的,可最終受到獎賞的是統兵的將領,而普通的士兵所能獲得的獎勵是非常微小的,因為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在最前端的人,而難以去注視背後的人。
李安並不會過分在意這些,就算自己冒領了工匠們的功勞也沒有什麽關係,反正李安對這些工匠也是挺好的,並沒有虧待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隻要他們的待遇不減,他們就會很高興的。
大唐帝國的發展,在李安的幹預下,進入了一個快車道,最近五六年的發展速度,比之前的一百年都要迅猛,在先進機械和各種技術的幫助下,農業產量獲得了極大的提高,食不果腹的現象已經徹底的成為了曆史,而且,以後的物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在吃飯問題逐步解決了之後,不用挨餓的老百姓就開始把精力放在了提高生活上,從而促進了商業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而隨著農業效率的提高,農民的數量就顯得太多了一些,而生產過多的糧食,其實也是一種浪費,還會造成農業產品價格的過低,從而損害種植糧食的農民的收入,於是,部分農民就隻能選擇放棄土地,進入工坊打工,成為一名讓人尊敬的技術工匠,所得到的收入,比種地還要多,而他們就可以用在工坊打工掙的錢財去購買需要的糧食和各種日用品。
大批量的新工匠的加入,進一步促進了大唐帝國工業的發展,而有一些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能進入工坊的失地農民,則嚐試著進入了商業領域,從而成為一名讓人尊敬的商人,掙錢比當工匠還要多。
在全民都在關注商業化和工業化的時候,對政治的關注度自然就會相應的減弱了,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關注太多的東西,任何事情都是一陣風,當新的重要消息出現的時候,原先的關注點就會被逐漸淡忘。
比如,當李安提出萬裏傳音計劃的時候,街頭巷尾談論的都是這個話題,而電池出現的時候,人們又開始談論電池,彩虹麵世之後,電池就沒有人談論了,而在香水出現之後,這個又成為人們爭相談論的話題了。
總之,若想讓老百姓忘記一個焦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一個新的焦點的出現,隻要新的焦點出現了,那麽,原先的焦點問題就會被覆蓋,至少,談論的人就不那麽多了,畢竟,人都喜歡談論最新的消息,吃飯也喜歡吃最新鮮的食物,這個是永遠也改不掉的毛病。
大唐報這類報刊,也非常會迎合普通消費者的需求,每一期報道的內容,都是當前最熱門的消息,而且,都被排在最靠前的位置,而先前的消息,當然也是會持續報道的,不過,要排在稍微靠後一些的位置,畢竟,老百姓喜歡看最新的新聞,如此,可以極大的增加銷量。
盡管大唐報屬於朝廷發行的報刊,人員也都是領固定俸祿的,不過,隻要銷量好能掙錢,平時也會野外發點福利啥的,慢慢的福利比固定的俸祿還要高,如此,這些人自然會更加的賣力了,而負責這個項目的官員,也更能得到上級的賞識,便於日後更好的升官。
因為經過了太長時間的發展,目前的大唐報銷量已經基本上穩定了,還處於小幅度增加的階段,但增加的幅度非常的有限,而這份報刊最大的收入並不是販賣報紙本身,否則,哪裏來的利潤,不貼本就不錯了,這份報刊最大的利潤來源是夾帶的廣告,這些廣告收入才是大唐報能夠利潤豐富的最根本原因。
而廣告費收取的多少,自然取決於大唐報的實際銷量,隻有大唐報銷量增加,覆蓋的範圍足夠廣,廣告費用才能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李安每天都會看大唐報,而且,很多時候都要讓人先把重點圈出來,這樣李安也好節約一下時間,畢竟,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發展,大唐報的分量和內容是越來越多了,各種內容和廣告混合在一起,顯得非常的混亂,若要很好的把這一份報紙全部看完,沒有一兩個時辰的時間那簡直就是休想。
不過,在看完重點內容之後,李安也會隨意的亂翻,說不定還能看到讓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說不定。
“不錯啊!杜甫這小子都當上主編了,李白大詩仙是怎麽混的,居然還是一個小小的自由撰稿人,每天東奔西跑的。”
李安隨意翻看的時候,看到了杜甫和李白的名字。
對於這二位大神,李安是很佩服的,他們的文學水平很高,在後世的名聲實在太高了,幾乎人人都知道他們,不過,在大唐這個時代,他們的名聲雖高,但地位卻不怎麽樣,收入也是捉衿見肘,雖然比普通的老百姓強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也就半斤八兩罷了。
而對於他們的職位,李安思考片刻之後,倒也明白了一些,杜甫性格沉穩,責任心很強,能夠耐得住寂寞,確實非常適合做主編這個職位,而李白喜歡遊山玩水,若是讓他一直待在辦公室內寫稿子,他會被悶死的,還是到處跑到處寫稿子,比較符合他的性格,也更容易讓他產生靈感。
如此一算,他們的職位倒也不奇怪的,主編確實是杜甫理想的職位,同樣的,自由寫稿人也是李白最喜歡的職位,他們能幹這兩項職位,比做官要好太多,就他們那個性格,實在是不適合做官。
“哎呦,屠龍記,這還連載著呢?”
李安翻到最後,看到了自己剽竊的作品,這一兩年的功夫過去了,這部作品居然還在連載,實在讓李安大為驚訝,這事兒他都快要忘記了,不過,仔細一看,不得了了,還有三五十章就要完本了,而李安記得很清楚,這應該是他南下之前留的最後一部作品。
“哎呦呦,後麵還有名家的評價,這邊還有改編的內容,以前還真的沒有注意過。”
李安再次大吃一驚,自從返回長安城,李安隻是偶爾瀏覽大唐報,很少會看最後的亂七八糟內容,比如詩歌,文章,還有連載啥的,隻看前麵的政策和重大新聞。
擱在後世,那就是隻看新聞連播,不看廣告和電視劇等其餘的內容,以解決自己的時間。
不看倒是無所謂,可既然已經看到了,那就要關心一下才好,李安仔細的把最後的好多內容都瀏覽了一遍,驚詫的發現,自己的作品居然出現了跟風,居然有人也開始寫連載了,而且,看樣子寫的還不錯,像是那麽回事兒。
不過,這些家夥的思路太狹窄了,所寫的內容與李安的思路差別不大,不過就是換個名字和時代罷了,內容真的有很多雷同的地方,看的李安尷尬症都犯了。
就好比後世看翻拍的電視劇,那感覺真的是非常的不好,因為之前別的演員已經拍過了,這在人的心裏已經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情節啥的也都看完了,如此,再去看翻拍的電視劇的時候,很多時候都能猜到後麵的劇情,甚至都不用猜,如此,感覺自然不會很好。
耐心的看完其中的一章,李安無奈的搖了搖頭,內容質量真的不敢恭維,比起李安剽竊後世的作品,差的可不止一星半點,不過,好在此時的大唐文化發展的還不夠成熟,能夠寫出的,也沒有幾個人,如此,就算質量粗糙一些,那也是有很多人喜歡看的,養活自己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很多讀者很快就能把屠龍記的一章內容看完,而剩下的無聊時間就不好打發了,如此,就給了其餘粗製濫造的作品生存的空間。
“全都是爛文,不看也罷。”
李安隨手將大唐報扔在一邊,看了足有一個時辰,李安感覺很是疲累,閉目養神片刻,休息一下。
“阿郎,杜主編來了。”
李安微微睜開眼,腦子裏立即閃出杜甫的身形,要不是剛剛看過大唐報,下人匯報杜主編的時候,估計李安還搞不清是誰。
“是杜甫杜子美吧!快請。”
李安對文化人一向比較尊重,不過,並不認同惟有讀書高,隻是文化人身上特有的那種溫文爾雅的氣質讓李安頗為舒心,大呼小叫的糙漢也並不一定是壞人,可大喊大叫的聲音太過於刺耳,在軍營這種地方,聽著倒也非常的舒心,可在家中聽到粗糙的聲音就會覺得很不舒心了,還是溫柔的聲音聽著更為舒服。
沒過一會兒,杜甫杜子美先生就到了,他看上去顯得有些拘謹,盡管早就見過幾次,大家也算是認識了,可老杜就是這個性格,天生的沒有辦法改變。
“杜兄,兩年沒見了,過的還好。”
李安笑容滿麵的上前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