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入夜。<strong></strong>
朱允熥在窗下捧書苦讀,從房梁垂下一根繩,繩子的尾端和他的發髻相連,十一二歲的小少年,正是長身體嗜睡的年紀,讀著讀著就困了,頭一沉,繩子扯住了發髻,小少年一下驚醒過來了。
“水生!”
這一幕恰好被提著夜宵走進來的常槿看見了,常槿忙放下食盒,跑過去解開了小少年發髻上的繩索,“你這是做什麽?困了睡覺便是,強撐著也讀不進去。”
小姨常槿撫養外甥朱允熥長大,兩人情同母子,看見朱允熥頭懸梁、錐刺股苦讀的樣子,常槿很心疼。
朱允熥沮喪的搖搖頭,“不,今天不背完整篇的《論語》,我就不睡覺。昨天皇爺爺來大本堂親自考校功課,我又被訓了,皇爺爺說大哥三歲能寫詩,五歲時就能通背《論語》,我都十二歲了,還背的磕磕巴巴的,真是丟人。”
其實洪武帝並不是有意傷害朱允熥的自尊心,嫡庶不分。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自己的親孫子,何況朱允熥還是常遇春的外孫,東宮唯一的嫡子,大明江山的繼承人。
洪武帝愛之深,責之切,他希望朱允熥能夠和朱允炆一樣的優秀,可是朱允熥的資質太過平庸了——其實說平庸有點委屈朱允熥,因為無論誰和天才朱允炆相比,都會顯得平庸。
朱允熥也有優點,善良,踏實,勤奮,知錯能改,和普通人比起來,朱允熥算得上是優秀的人。
可是有朱允炆珠玉在前,別說是朱允熥了,就連新科進士都被他比成了庸人。如此明顯的嫡弱庶強,洪武帝都替朱允熥著急,所以大本堂的這些孫子輩,唯獨對他分外的苛刻,希望能夠勉勵其成才。
常槿心疼外甥,卻也毫無辦法,她打開食盒,端出一碗雞湯餛飩,“先吃點東西吧,我親手做的,肚子餓了也背不進去的。”
聞到食物的香氣,朱允熥食指大動,卻固執的搖頭道:“吃飽了就更想睡了。”
看著外甥眼底一片青黑之色,常槿正要再勸,朱允炆踏著夜色走進書房,笑道:“好香的餛飩,吃飽了確實想睡,那就麻煩小姨分一半給我,我和弟弟分而食之,吃個半飽,既能解饞,還能繼續一起讀書。”
“大哥。”朱允熥眼睛一亮,像是看見救星似的,“《論語》有幾個地方不太明白,大哥教教我。”
常槿取了空碗筷,分了一半給朱允炆。兄弟兩人一起吃了,朱允炆給弟弟答疑解惑,朱允熥問道:“……孔子為什麽說《韶》盡善盡美,而《武》盡美而未盡善。《韶》和《武》都是西周時的樂舞,孔子一直推崇的禮樂,為何這其中還分三六九等呢?”
朱允炆並沒有急著解釋,他拿起掛在牆上的古琴,連續彈奏了兩首曲子,問道:“你覺得這兩首曲子有什麽不同?”
朱允熥對音律了解甚少,說道:“大哥的琴技一流,我覺得都很好聽啊。”
朱允炆一笑,“我是問你聽這兩首曲子有什麽不同的感想。”
朱允熥摸著腦袋想了想,說道:“第一個音律平和,很舒緩的曲調。第二個鏗鏘有力,隱隱有殺伐之聲。[.超多好看小說]”
一旁聽曲的常槿遲疑片刻,說道:“第一個曲子出自樂舞《韶》,是講述大禹治水成功,挽救天下蒼生,眾望所歸接受了禪讓為王,從此天下太平,曲調裏充滿了肅穆祥和之氣,所以孔子說《韶》盡善盡美。”
“第二個曲子出自《武》,紂王無道,武王伐之,實乃正義之戰,但是殺戮不斷,伏屍百萬,流血漂擼。所以孔子說《武》盡美而未盡善,是希望天下和平,少動幹戈,以免百姓受苦,流離失所。”
朱允熥頓時豁然開朗,“原來是這個意思,小姨好厲害啊。”
常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你大哥厲害,這種古老的曲譜都信手拈來,我隻是聽懂了曲調,有所感悟而已。”
朱允炆對著常槿點頭笑道,“小姨真是我的知音,一聽就懂了。”
朱允熥天真無邪的說道:“大哥和小姨都厲害。大哥彈曲,小姨解說,我才明白孔子這句話的真意,這下永遠都不會忘記了。”
朱允炆說道:“君子習六藝,一個都不能缺,是因萬物皆有規律,規律皆是相通的,知一曉二,舉一反三,這書不是背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捉摸其中的規律,融會貫通,方能事半功倍。”
朱允熥低頭說道:“可是我背不出書來,皇爺爺不高興呢。”
朱允炆眼珠兒一轉,說道:“其實皇爺爺忙於公務,讀書並不多,他考校的範圍有限,我給你圈出來,你按重點背誦,將來就不怕皇爺爺突擊考校功課了。剩下來的時間我教你習六藝,如何?”
朱允熥有些猶豫,“這個……是不是作弊?”
常槿也有些顧慮,“萬一被拆穿,皇上會生氣吧?”
朱允炆說道:“你一沒有打小抄,二沒有偷考題,怎麽算是作弊?隻是讓你重點背誦某些內容,一點小技巧,又不是讓你鬆懈學習。難道你不想得到皇爺爺的讚賞?”
朱允熥脫口而出,“想啊!”
做夢都想呢。
朱允炆說道:“這就對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小姨知,其他人怎會知曉?何況人都需要鼓勵的,將來你的表現越來越好,皇爺爺也會很高興的。”
朱允熥躍躍欲試,常槿也並不反對,朱允炆當即拿起朱筆圈出重點部分,“……論語這邊,皇爺爺喜歡考校《為政》、《顏淵》、《子路》和《堯曰》。古文類習慣考校《陳情表》、《師說》、《高帝求賢詔》……”
“總之你要記住,皇爺爺不喜歡辭藻華麗,歌功頌德的文章,譬如《滕王閣序》,他老人家喜歡實際的、語言淺顯,有邏輯的文章,通常和修養與治國有關,比如蘇洵的《管仲論》,《辯奸論》和《心術》……”
朱允炆細細給弟弟講解,直到午夜方休,朱允熥意猶未盡,“大哥,你再講一會嘛,我不想睡。”
“欲速則不達,你先把這些文章溫熟了再說。”朱允炆又指著常槿說道:“你不累,小姨還要歇息呢。”
朱允熥見常槿眼睛都熬紅了,便作罷。
朱允炆和常槿離開書房,已經是午夜時分,大地被沉沉的寒霧籠罩著,月光晦澀,連宮牆都看不清了,地下的寒霜覆蓋了剛剛冒頭的新草,世界一片靜寂。
朱允炆說道:“春寒霧重,我送小姨回去。”
常槿推辭,“不用了,夜已深,你也要早點休息。”
朱允炆搶過常槿手裏的燈籠,走在前麵,“小姨勿用和我客氣,走吧。”
常槿隻得跟在後麵,保持著一隻手臂的距離。濃霧彌漫,似乎隻有眼前的朱允炆是唯一的光亮。
路過水榭池塘時,常槿踩在結霜的十字路上,腳下一滑,即將摔在地時,朱允炆扔掉了燈籠,以身為墊,接住了常槿。
防風的琉璃燈籠落在了池塘裏,悄無聲息的下沉,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迷霧中,伸手不見五指,偶有女子的低聲哭泣和男人的喘息之聲,但很快這一切都消融在沉重的似乎能擠出水來的濃霧裏……
次日清晨,春天的太陽驅趕著濃霧,乍然轉暖,東宮小內侍打掃庭院,發現池塘邊的荼蘼花架倒了一大片。
小內侍嘟囔道:“又是野貓打架弄榻了花架。”
一直不知名的蟲子努力從泥土裏鑽出來,待太陽烤幹了它的翅膀,蟲子鳴唱著,呼扇著翅膀,飛向了花園。
驚蟄已到,萬物複蘇。
皇宮,大本堂,這裏是未成年皇子皇孫們讀書的地方。下午快要散學時,朱允炆陪著洪武帝來到了大本堂,大學士宋濂帶著龍子龍孫在堂外相迎。
“父皇。”
“皇爺爺。”
洪武帝看著這群眼神尚且稚嫩天真的後代,心中的煩憂頓時消散了,他一邊走進大本堂,一邊問宋濂,“宋大學士,今天講了什麽?”
宋濂說道:“今天講了祭祀。”
洪武帝點頭道:“教的很好,國家大事,唯祭與戊。他們學的如何?”
宋濂說道:“尚可。”
那就是不太熟悉,需要皇上親自督促的意思了。
洪武帝隨便一指,恰好點到了八歲的燕王世子朱高熾,“熾兒,你說說如何祭社神和稷神。”
朱高熾麵容白皙,有些微胖,長得十分壯實,要不是那雙靈活狡黠的眼睛太像他親娘徐妙儀了,他或許會是洪武帝最喜歡的孫輩。
朱高熾說道:“社神是土地神,稷神是五穀神。人吃五穀雜糧,所以社稷是國之命脈。每年春秋時都要設社稷壇,社神在東,北向。稷神在西,北向。壇上按照五行覆蓋五色土,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帝王親臨社稷壇祭之。”
洪武帝剛剛祭祀過社稷二神,知道朱高熾答對了,他擺了擺手,“你答的很好,你先散學吧。”
朱高熾順利過關,向洪武帝和宋濂施禮告退。
洪武帝的目光落在了朱允熥身上,朱允熥本能的緊張起來了,皇爺爺每一次考校,他都如臨大敵。
立在洪武帝身後的朱允炆對著弟弟安慰似的點點頭,示意他淡定。
朱允熥感受到大哥的鼓勵,猶如吃了定心丸似的,放鬆下來。
洪武帝問道:“如何祭天地日月?”
朱允熥答道:“冬至祭天,以日月星辰,雲雨風雷從祀。夏至祭地,以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寢陵、諸山從祀。春分祭日,以星辰從祭。秋分祭月,以星辰從祭。”
順利答完,朱允熥心生歡喜,等著皇爺爺像誇獎朱高熾那樣誇讚自己,早點散學回東宮向小姨報喜。
誰知洪武帝覺得朱允熥是東宮唯一的嫡子,要求自然要比朱高熾更嚴格才行,於是又問道:“每年祭孔子先師,隨孔子牌位從祀有‘四配’和‘十哲’,是那‘四配’、那‘十哲’?”
朱允熥一愣,手心開始緊張出汗,努力回想著宋濂教導的內容。
洪武帝見他這副猶豫的模樣,有些恨鐵不成鋼,“怎麽?答不上來了?”
雖說想的不全麵,但小少年的自尊心並不服輸,朱允熥趕緊說道:“‘複聖顏子,宗聖魯子,述聖思子,亞聖孟子。實乃‘四配’。‘十哲’是先賢閔子、冉子、端木子、仲子、還有……孫子,還有……”
洪武帝的臉色越來越沉,朱允熥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出來,尷尬的立在原地。
洪武帝一歎,正要開始訓斥,朱允炆在身後暗暗扯了一下他的龍袍,悄聲耳語道:“皇爺爺,水生都十二歲了,給他留點臉麵。”
依洪武帝的火爆脾氣,若是其他皇子皇孫,別說十二歲,就是二十歲洪武帝也照罵不誤,不過朱允熥畢竟是東宮嫡子,未來大明江山繼承人,洪武帝忍了忍,聽從了大孫子的勸諫,擺擺手說道:“你們都散了吧,允熥留下。”
洪武帝在場,誰都不敢放肆,但是朱允熥總覺得自己能夠聽見他們的嘲笑,頓時麵紅耳赤。
大本堂隻剩下祖孫三人。洪武帝說道:“允炆,告訴你的好弟弟,從祭孔子的‘十哲’是誰?”
朱允炆對答如流:“先賢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顓孫師。”
洪武帝掃了一眼朱允熥,眼神裏全是失望,“記住沒有?”
朱允熥其實恨不得將這段難堪的記憶刪除,可不得不說道:“記住了,皇爺爺。”
說到最後,朱允熥的話裏都帶著哭腔。
若是公主郡主們哭,洪武帝還能寵一寵,遷就遷就,但是他最煩皇子皇孫們哭!
洪武帝怒不可支,“都十二歲了,朕像你這麽大時,已經會下地幹活,照顧病母幼妹了,你還哭哭
啼啼的,像什麽樣子!”
不罵還能忍住,一罵朱允熥眼淚簌簌落地,肩膀聳動,無聲的哭泣。
要是看見兒子們不成器,洪武帝教育的法寶是甩鞭子,打服氣為止。但是洪武帝不舍得打孫子們,哪怕朱允熥的表現令他失望透頂。
洪武帝強忍住怒火,“好了好了,朕不想看你這副慫樣,朕還要回去批閱奏折。允炆,監督你弟,抄寫《周禮》三遍方能回東宮。”
朱允炆說道:“是,皇爺爺。”
洪武帝拂袖而去。
朱允熥在窗下捧書苦讀,從房梁垂下一根繩,繩子的尾端和他的發髻相連,十一二歲的小少年,正是長身體嗜睡的年紀,讀著讀著就困了,頭一沉,繩子扯住了發髻,小少年一下驚醒過來了。
“水生!”
這一幕恰好被提著夜宵走進來的常槿看見了,常槿忙放下食盒,跑過去解開了小少年發髻上的繩索,“你這是做什麽?困了睡覺便是,強撐著也讀不進去。”
小姨常槿撫養外甥朱允熥長大,兩人情同母子,看見朱允熥頭懸梁、錐刺股苦讀的樣子,常槿很心疼。
朱允熥沮喪的搖搖頭,“不,今天不背完整篇的《論語》,我就不睡覺。昨天皇爺爺來大本堂親自考校功課,我又被訓了,皇爺爺說大哥三歲能寫詩,五歲時就能通背《論語》,我都十二歲了,還背的磕磕巴巴的,真是丟人。”
其實洪武帝並不是有意傷害朱允熥的自尊心,嫡庶不分。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自己的親孫子,何況朱允熥還是常遇春的外孫,東宮唯一的嫡子,大明江山的繼承人。
洪武帝愛之深,責之切,他希望朱允熥能夠和朱允炆一樣的優秀,可是朱允熥的資質太過平庸了——其實說平庸有點委屈朱允熥,因為無論誰和天才朱允炆相比,都會顯得平庸。
朱允熥也有優點,善良,踏實,勤奮,知錯能改,和普通人比起來,朱允熥算得上是優秀的人。
可是有朱允炆珠玉在前,別說是朱允熥了,就連新科進士都被他比成了庸人。如此明顯的嫡弱庶強,洪武帝都替朱允熥著急,所以大本堂的這些孫子輩,唯獨對他分外的苛刻,希望能夠勉勵其成才。
常槿心疼外甥,卻也毫無辦法,她打開食盒,端出一碗雞湯餛飩,“先吃點東西吧,我親手做的,肚子餓了也背不進去的。”
聞到食物的香氣,朱允熥食指大動,卻固執的搖頭道:“吃飽了就更想睡了。”
看著外甥眼底一片青黑之色,常槿正要再勸,朱允炆踏著夜色走進書房,笑道:“好香的餛飩,吃飽了確實想睡,那就麻煩小姨分一半給我,我和弟弟分而食之,吃個半飽,既能解饞,還能繼續一起讀書。”
“大哥。”朱允熥眼睛一亮,像是看見救星似的,“《論語》有幾個地方不太明白,大哥教教我。”
常槿取了空碗筷,分了一半給朱允炆。兄弟兩人一起吃了,朱允炆給弟弟答疑解惑,朱允熥問道:“……孔子為什麽說《韶》盡善盡美,而《武》盡美而未盡善。《韶》和《武》都是西周時的樂舞,孔子一直推崇的禮樂,為何這其中還分三六九等呢?”
朱允炆並沒有急著解釋,他拿起掛在牆上的古琴,連續彈奏了兩首曲子,問道:“你覺得這兩首曲子有什麽不同?”
朱允熥對音律了解甚少,說道:“大哥的琴技一流,我覺得都很好聽啊。”
朱允炆一笑,“我是問你聽這兩首曲子有什麽不同的感想。”
朱允熥摸著腦袋想了想,說道:“第一個音律平和,很舒緩的曲調。第二個鏗鏘有力,隱隱有殺伐之聲。[.超多好看小說]”
一旁聽曲的常槿遲疑片刻,說道:“第一個曲子出自樂舞《韶》,是講述大禹治水成功,挽救天下蒼生,眾望所歸接受了禪讓為王,從此天下太平,曲調裏充滿了肅穆祥和之氣,所以孔子說《韶》盡善盡美。”
“第二個曲子出自《武》,紂王無道,武王伐之,實乃正義之戰,但是殺戮不斷,伏屍百萬,流血漂擼。所以孔子說《武》盡美而未盡善,是希望天下和平,少動幹戈,以免百姓受苦,流離失所。”
朱允熥頓時豁然開朗,“原來是這個意思,小姨好厲害啊。”
常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你大哥厲害,這種古老的曲譜都信手拈來,我隻是聽懂了曲調,有所感悟而已。”
朱允炆對著常槿點頭笑道,“小姨真是我的知音,一聽就懂了。”
朱允熥天真無邪的說道:“大哥和小姨都厲害。大哥彈曲,小姨解說,我才明白孔子這句話的真意,這下永遠都不會忘記了。”
朱允炆說道:“君子習六藝,一個都不能缺,是因萬物皆有規律,規律皆是相通的,知一曉二,舉一反三,這書不是背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捉摸其中的規律,融會貫通,方能事半功倍。”
朱允熥低頭說道:“可是我背不出書來,皇爺爺不高興呢。”
朱允炆眼珠兒一轉,說道:“其實皇爺爺忙於公務,讀書並不多,他考校的範圍有限,我給你圈出來,你按重點背誦,將來就不怕皇爺爺突擊考校功課了。剩下來的時間我教你習六藝,如何?”
朱允熥有些猶豫,“這個……是不是作弊?”
常槿也有些顧慮,“萬一被拆穿,皇上會生氣吧?”
朱允炆說道:“你一沒有打小抄,二沒有偷考題,怎麽算是作弊?隻是讓你重點背誦某些內容,一點小技巧,又不是讓你鬆懈學習。難道你不想得到皇爺爺的讚賞?”
朱允熥脫口而出,“想啊!”
做夢都想呢。
朱允炆說道:“這就對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小姨知,其他人怎會知曉?何況人都需要鼓勵的,將來你的表現越來越好,皇爺爺也會很高興的。”
朱允熥躍躍欲試,常槿也並不反對,朱允炆當即拿起朱筆圈出重點部分,“……論語這邊,皇爺爺喜歡考校《為政》、《顏淵》、《子路》和《堯曰》。古文類習慣考校《陳情表》、《師說》、《高帝求賢詔》……”
“總之你要記住,皇爺爺不喜歡辭藻華麗,歌功頌德的文章,譬如《滕王閣序》,他老人家喜歡實際的、語言淺顯,有邏輯的文章,通常和修養與治國有關,比如蘇洵的《管仲論》,《辯奸論》和《心術》……”
朱允炆細細給弟弟講解,直到午夜方休,朱允熥意猶未盡,“大哥,你再講一會嘛,我不想睡。”
“欲速則不達,你先把這些文章溫熟了再說。”朱允炆又指著常槿說道:“你不累,小姨還要歇息呢。”
朱允熥見常槿眼睛都熬紅了,便作罷。
朱允炆和常槿離開書房,已經是午夜時分,大地被沉沉的寒霧籠罩著,月光晦澀,連宮牆都看不清了,地下的寒霜覆蓋了剛剛冒頭的新草,世界一片靜寂。
朱允炆說道:“春寒霧重,我送小姨回去。”
常槿推辭,“不用了,夜已深,你也要早點休息。”
朱允炆搶過常槿手裏的燈籠,走在前麵,“小姨勿用和我客氣,走吧。”
常槿隻得跟在後麵,保持著一隻手臂的距離。濃霧彌漫,似乎隻有眼前的朱允炆是唯一的光亮。
路過水榭池塘時,常槿踩在結霜的十字路上,腳下一滑,即將摔在地時,朱允炆扔掉了燈籠,以身為墊,接住了常槿。
防風的琉璃燈籠落在了池塘裏,悄無聲息的下沉,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迷霧中,伸手不見五指,偶有女子的低聲哭泣和男人的喘息之聲,但很快這一切都消融在沉重的似乎能擠出水來的濃霧裏……
次日清晨,春天的太陽驅趕著濃霧,乍然轉暖,東宮小內侍打掃庭院,發現池塘邊的荼蘼花架倒了一大片。
小內侍嘟囔道:“又是野貓打架弄榻了花架。”
一直不知名的蟲子努力從泥土裏鑽出來,待太陽烤幹了它的翅膀,蟲子鳴唱著,呼扇著翅膀,飛向了花園。
驚蟄已到,萬物複蘇。
皇宮,大本堂,這裏是未成年皇子皇孫們讀書的地方。下午快要散學時,朱允炆陪著洪武帝來到了大本堂,大學士宋濂帶著龍子龍孫在堂外相迎。
“父皇。”
“皇爺爺。”
洪武帝看著這群眼神尚且稚嫩天真的後代,心中的煩憂頓時消散了,他一邊走進大本堂,一邊問宋濂,“宋大學士,今天講了什麽?”
宋濂說道:“今天講了祭祀。”
洪武帝點頭道:“教的很好,國家大事,唯祭與戊。他們學的如何?”
宋濂說道:“尚可。”
那就是不太熟悉,需要皇上親自督促的意思了。
洪武帝隨便一指,恰好點到了八歲的燕王世子朱高熾,“熾兒,你說說如何祭社神和稷神。”
朱高熾麵容白皙,有些微胖,長得十分壯實,要不是那雙靈活狡黠的眼睛太像他親娘徐妙儀了,他或許會是洪武帝最喜歡的孫輩。
朱高熾說道:“社神是土地神,稷神是五穀神。人吃五穀雜糧,所以社稷是國之命脈。每年春秋時都要設社稷壇,社神在東,北向。稷神在西,北向。壇上按照五行覆蓋五色土,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帝王親臨社稷壇祭之。”
洪武帝剛剛祭祀過社稷二神,知道朱高熾答對了,他擺了擺手,“你答的很好,你先散學吧。”
朱高熾順利過關,向洪武帝和宋濂施禮告退。
洪武帝的目光落在了朱允熥身上,朱允熥本能的緊張起來了,皇爺爺每一次考校,他都如臨大敵。
立在洪武帝身後的朱允炆對著弟弟安慰似的點點頭,示意他淡定。
朱允熥感受到大哥的鼓勵,猶如吃了定心丸似的,放鬆下來。
洪武帝問道:“如何祭天地日月?”
朱允熥答道:“冬至祭天,以日月星辰,雲雨風雷從祀。夏至祭地,以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寢陵、諸山從祀。春分祭日,以星辰從祭。秋分祭月,以星辰從祭。”
順利答完,朱允熥心生歡喜,等著皇爺爺像誇獎朱高熾那樣誇讚自己,早點散學回東宮向小姨報喜。
誰知洪武帝覺得朱允熥是東宮唯一的嫡子,要求自然要比朱高熾更嚴格才行,於是又問道:“每年祭孔子先師,隨孔子牌位從祀有‘四配’和‘十哲’,是那‘四配’、那‘十哲’?”
朱允熥一愣,手心開始緊張出汗,努力回想著宋濂教導的內容。
洪武帝見他這副猶豫的模樣,有些恨鐵不成鋼,“怎麽?答不上來了?”
雖說想的不全麵,但小少年的自尊心並不服輸,朱允熥趕緊說道:“‘複聖顏子,宗聖魯子,述聖思子,亞聖孟子。實乃‘四配’。‘十哲’是先賢閔子、冉子、端木子、仲子、還有……孫子,還有……”
洪武帝的臉色越來越沉,朱允熥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出來,尷尬的立在原地。
洪武帝一歎,正要開始訓斥,朱允炆在身後暗暗扯了一下他的龍袍,悄聲耳語道:“皇爺爺,水生都十二歲了,給他留點臉麵。”
依洪武帝的火爆脾氣,若是其他皇子皇孫,別說十二歲,就是二十歲洪武帝也照罵不誤,不過朱允熥畢竟是東宮嫡子,未來大明江山繼承人,洪武帝忍了忍,聽從了大孫子的勸諫,擺擺手說道:“你們都散了吧,允熥留下。”
洪武帝在場,誰都不敢放肆,但是朱允熥總覺得自己能夠聽見他們的嘲笑,頓時麵紅耳赤。
大本堂隻剩下祖孫三人。洪武帝說道:“允炆,告訴你的好弟弟,從祭孔子的‘十哲’是誰?”
朱允炆對答如流:“先賢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顓孫師。”
洪武帝掃了一眼朱允熥,眼神裏全是失望,“記住沒有?”
朱允熥其實恨不得將這段難堪的記憶刪除,可不得不說道:“記住了,皇爺爺。”
說到最後,朱允熥的話裏都帶著哭腔。
若是公主郡主們哭,洪武帝還能寵一寵,遷就遷就,但是他最煩皇子皇孫們哭!
洪武帝怒不可支,“都十二歲了,朕像你這麽大時,已經會下地幹活,照顧病母幼妹了,你還哭哭
啼啼的,像什麽樣子!”
不罵還能忍住,一罵朱允熥眼淚簌簌落地,肩膀聳動,無聲的哭泣。
要是看見兒子們不成器,洪武帝教育的法寶是甩鞭子,打服氣為止。但是洪武帝不舍得打孫子們,哪怕朱允熥的表現令他失望透頂。
洪武帝強忍住怒火,“好了好了,朕不想看你這副慫樣,朕還要回去批閱奏折。允炆,監督你弟,抄寫《周禮》三遍方能回東宮。”
朱允炆說道:“是,皇爺爺。”
洪武帝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