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崇禎突然暴怒,陳新甲再不敢說話,伏跪於地的他,一動也不敢動。
這時,周延儒輕咳一聲,接過話來:“皇上,陳尚書所言,亦是有一定道理。唐國公李嘯勢力過大,確實不得不防,但微臣以為,陳尚書此舉,太過激烈了些。如果要把為國立了大功,滅掉了清朝龍興之地,且迫使清廷前來議和的大功臣李嘯,還如此提防,把他當成當年互相利用,互相征伐的魏蜀吳三國一般看待,卻是太不妥當了。這般做法,隻會大寒功臣之心,皇上萬萬不可做此莽撞之舉。”
崇禎長歎一聲,緩緩道:“愛卿之見,朕亦如是觀之。那依愛卿看來,朕當如何從事,方為妥當。”
周延儒眉毛一抖,隨即拱手稟道:“皇上,以臣看來,這清廷的議和,不可輕易拒絕,而唐國公那邊,也不能隨便得罪。”
陳新甲在一旁冷笑道:“首輔這般說辭,倒是輕巧啊,在下何嚐不想熊掌與魚兼得,隻是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也太不易吧。以在下看來,若要與清廷議和,則必然要得罪李嘯,而要讓李嘯滿意,則我大明無法與清虜議和。這兩難之舉,周首輔雖言辭快意,隻怕沒這麽容易做到吧。”
周延儒亦笑道:“陳尚書,周某亦知此事非易,但現在隻能盡力調和,拿出一個讓清廷與李嘯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臣看來,此事當可這般處理,請皇上準微臣試言之。”
崇禎見周延儒有解決方案,頓時十分欣喜,立刻說道:“甚好,甚好,玉繩你可詳細講來。”
周延儒拱手道:“皇上,清廷所議之方案,若我大明立刻就加以答應,未免讓韃虜輕看,需得與其討價還價一番方好。以微臣看來,就可用唐國公李嘯之威,來明裏暗裏地彈壓他們,讓他們明白,現在是他們求著我大明簽下議和協議,而不是我大明反過來求他們。微臣相信,他們想簽下這份協議的心情,肯定比我們更加迫切。”
周延儒說到這裏,陳新甲插話道:“周首輔說得是,清廷使者之建議,切勿立即答應,以免使其生出輕慢之心。對於每年所需朝貢的銀錢,我大明還需盡力爭取減少,爭取達到清人的底線。”
崇禎也連連點頭道:“玉繩此話甚是,朕亦如是觀之。清虜想要急切簽下此協議,那我大明正好趁機壓低貢金份額,畢竟協議一成,再想改變,卻是非易啊。”
周延儒見皇帝口出讚許之詞,不由眼神一亮,他又對崇禎大聲道:“皇上所言甚是,清虜那邊,我大明當可這般應對。但對唐國公李嘯,為表安撫,臣希望皇上給李嘯封為異姓王,以釋其忿,以忠其心,以堅其誌,讓李嘯明白,朝廷雖與請虜議和,乃是不得已之舉,但同時也是對其褒賞有加,才特賜王爵。如此一來,李嘯雖然可能還會對陛下與清人的議和,抱有怨恨與不滿,但在陛下這般看重並賜下王爵的情況下,李嘯權衡輕重,最終還是會對皇帝陛下感恩戴德的。”
周延儒說完這話,崇禎皺起眉頭,臉上顯出複雜的神色。
不會吧,大明多少年沒有封異姓王了,現在這樣加封李嘯,合適嗎?
而這時,一旁的陳新甲則是以一種驚訝的語氣大叫起來:“周首輔,這名爵乃是朝廷至為尊貴之物,豈可輕賜於人?李嘯才剛剛三十歲,已是大明的唐國公,可謂少年得意,爵高名重,如何還要再賜王爵,這未免太過聳人聽聞。”
周延儒直視著他的眼睛,針鋒相對地說道:“陳尚書,你這話我就不認同了。唐國公李嘯,在我大明如此頹敗之際,還能獨率其部,先掃滅金州,斬殺清朝宗室勒克德渾,盡擄全城軍民而還。然後繼續發兵北進,繞道朝鮮,往西攻下清朝的龍興之地赫圖阿拉,活埋全城的韃子,這般奇功,足以彪炳千古,光照古今。此番大功,雖開國良將徐達、常遇春,怕亦未必能達成也。李嘯立下這般奇功,朝廷因財力匱乏,沒有半點物質獎賞倒也罷了,如何連這名爵也這般小氣了。若朝廷既無銀錢財貨獎勵,又無名爵地位拔擢,未免大寒一眾有功將士之心。”
陳新甲臉上猶是不滿:“首輔大人,這王爵之位,未免太過貴重,想來我大明,隻有開國之際,才有異姓封王,時至今日,除了宗室內外,哪裏還有異姓封王的例子。此例一開,在下隻恐人間至稀之物的朝廷名爵,致此濫觴矣。“
聽到陳新甲這麽說,崇禎亦是皺起眉頭。
要知道,有明一代,異姓王極其稀缺,而且基本全部集中在明朝開國時,洪武至永樂的一段時間裏,中後期所封的異姓極其稀缺,好象僅在土木堡之變中,加封追賜了幾位。
為證實作者所言非虛,下麵為明初異姓王的簡要介紹。
揚王陳公:逸其名。明太祖朱元璋母淳皇後之父(即朱元璋的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贈揚王。
徐王馬公:逸其名。明太祖朱元璋妻馬皇後之父。洪武二年追贈徐王。
中山王徐達:開國功臣之一。封魏國公,追贈中山王,諡“武寧”。
開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卒於軍,追封王,諡“忠武”。
岐陽王李文忠:初封曹國公,追封岐陽王,諡“武靖”。
寧河王鄧愈:追封岐陽王,諡“武順”。
東甌王湯和:初封中山侯,進封信國公,追封王,諡“襄武”。
黔寧王沐英:初封西平侯,追封王,諡“昭靖”。
定遠王沐晟:初襲侯,永樂六年七月以征安南功進封黔國公,正統四年卒,追封王,諡“忠敬”。
東平王朱能:靖難第二號功臣。永樂元年九月封成國公。永樂四年卒於軍,追封東平王,諡“武烈”。
……
可以看到,哪怕是在明朝開國之際,很多的異姓封王,也多為追封,算是給死者的一種榮銜,而現在,崇禎若要把極其珍貴的王爵,賞給才剛剛三十的李嘯,這還真算是大明開國以來頭一遭。
崇禎馬上想到了一個更現實的隱憂,那就是,李嘯若已封王,將來他再立新功,又該如何賞賜他呢?這可是個大問題。
這時,周延儒仿佛看穿了他的心事一般,立即回道:“皇上,以臣之見,現在李嘯立此大功,封給郡王之爵,實是理固宜然。況且朝廷現在如此匱乏,拿不出實在的賞賜,給李嘯賜於王爵,又有何不可?況且此爵乃是流爵,一世而除,又有何不放心呢?退一步說,就算李嘯將來再立新功,也恐怕不會比攻占清人龍興之地赫圖阿拉,這樣更大的功績了,他想再進一步成為親王的話,卻是十分艱難,基本不可能了,皇上對此勿要過慮。“
崇禎沉默了許久,最終點頭道:“好吧,朕就給李嘯封郡王之爵銜吧。現在韃虜為禍巨甚,急需李嘯之力加以扼製,朕就給李嘯封為平遼王。“
周延儒一揖至地,大聲道:“皇上英明。“
有皇帝的同意,接下來,周延儒與陳新甲二人,立刻開始忙碌。
在經過了與寧完我等人,近十天的扯皮來商談價格後,明清雙方最終達成了初步協議。
這些條件,具體如下:
第一,明朝承認清朝的獨立地位,兩國以兄弟之國相稱,其中清朝為兄,明朝為弟。
第二,兩國有吉凶大事,須當互相遣使慶吊;
第三,每歲明朝饋清國黃金一千兩,白銀三十萬兩,清國饋明人參千斤、貂皮千張;由於今年戰亂太甚,明朝國力匱乏,特準許明朝從明年開始交納貢金。
第四,清朝一方的滿洲人、蒙古人、漢人,朝鮮人進入明境者須捕送於清;明之叛人進入清境者亦須捕送於明;
第五,各君其國,以寧遠雙樹鋪中間土嶺為明國界,以塔山為清國界,以連山為適中之地,進行互市貿易。
第六,兩國劃界立約後,此協議一式兩份,需長久遵守,不得違反,若有違者,天地鬼神皆不佑之。
這個條約,特別是在交納歲銀貢金方麵,比先前時的條件,又壓低了不少,故崇禎對這個條件還算滿意,最終下了聖旨批準實施。
而在協議達成後,雖然滿朝洶洶,多有上書反對者,但在皇帝、首輔、兵部尚書三人的堅持下,朝中的反對議和之言,雖然熱鬧了一陣,也就最終默認了。
在達成一致後,崇禎複派出郎中馬紹愉為主使,參將李禦蘭為副使,帶著一隻十餘人的回訪團隊,與寧完我的清朝使團一道返回清朝,以回訪清廷拜見皇太極,在兩國皇帝共同蓋章後,正式生效。
而在朝廷與清使商談議和細節之際,崇禎正式下旨,給李嘯賜郡王爵,升擢李嘯為平遼王。
為體現對李嘯的看重,以及打算李嘯的猜疑,皇帝特別恩準,不必讓李嘯入京封王,儀式從簡,而是專門派出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為代表,帶領著龐大的宣旨團,親往山東宣旨。
八天後,王承恩來到濟南,在原先的德王府院中,也就是現在李嘯的私人府邸內,對正伏跪於地的李嘯一眾人等,大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唐國公李嘯,遠拓波濤,掃定金州之域,攻克清虜興發之地,揚國威於異邦,振華夏於沮沉,這般奇功,彪炳殊卓,朕聞奏報,不勝欣然之至矣。李嘯奮武以求治,實賴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陳謨,必恃朝廷之倚柱。扶亂戡亂,紛列高功而誰何;為王行驅,賡歌國朝之榮光。茲以考績,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為寵命乎?……“
“……然李嘯既為乘龍駙馬,乃是帝室一家,朕卻嘉賢不避親,乃再效皇祖有功必賞之遺命,茅土分頒,作藩屏於帝室;桐圭寵錫,宏帶礪於王家。嘉玉葉之敷榮,恩崇渙號;衍天潢之分派,禮洽懿親,盛典酬庸,新綸命爵。茲特授李嘯郡王爵銜,升授平遼王,加授太子太保,其部有功將士,皆付有司從優敘議。朕錫之敕命於戲,體國經野成蕩平之。冀我幹城之將李嘯,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駿烈,功宣華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暫錫武弁,嘉乃丕績,戮力中興,以洽朕之荷望,欽此。”
一臉恭敬之態,伏跪於地的李嘯,聽到皇帝,竟給還在人間的自已,異姓封王,李嘯心下,還是頗為震動的。
有明國一代,異姓封王者不過寥寥十餘人而已,自已現在升授王爵,倒還是真出乎了自已的意料。
當然,到了南明時,皇帝為拉攏各地軍頭,導致名爵濫觴,終成王侯多如狗,國公遍地走,但這時明朝已行將就木,乃是非常之時,卻不可與現在相提並論。
向來多疑而慳吝的皇帝,竟然肯大方地加封自已為郡王,莫非,是要打什麽自已所不知道的算盤麽?……
伏跪於地的李嘯,在緊張而快速地思考著。
一旁跪立的官員將領,臉上亦是大為動容。
這位李大人,先是成為當朝駙馬,又加封異姓王,雖說是銷售員至實歸,功勳在此,但這聖眷榮寵,也真是天下無雙了。
一臉風塵仆仆之狀的王承恩,臉上滿是憔悴之色,在念完這長長一段聖旨後,他連喘了幾口氣,才大聲宣道:“平遼王李嘯,接旨。”
“臣,李嘯,接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麵色沉峻的李嘯,從沉思清醒中過來,緩緩從王之心手中,接過聖旨。
王承恩笑著扶起李嘯:“平遼王,咱家真心恭喜了,平遼王這般年輕,卻身居郡王之高位,乃是本朝第一人也,放眼天下,何人複有這般榮寵,實令咱家羨慕欽敬之至啊。”
李嘯笑道:“王公公謬讚了,李某何德何能,能讓皇上這般信重,賜以王爵,李某心下,著實惶愧之甚也。“
王承恩臉上擠出笑容,卻壓低聲音道:“平遼王,咱家有話想對平遼王私下商談,還請平遼王屏退眾人,借一步說話。”
這時,周延儒輕咳一聲,接過話來:“皇上,陳尚書所言,亦是有一定道理。唐國公李嘯勢力過大,確實不得不防,但微臣以為,陳尚書此舉,太過激烈了些。如果要把為國立了大功,滅掉了清朝龍興之地,且迫使清廷前來議和的大功臣李嘯,還如此提防,把他當成當年互相利用,互相征伐的魏蜀吳三國一般看待,卻是太不妥當了。這般做法,隻會大寒功臣之心,皇上萬萬不可做此莽撞之舉。”
崇禎長歎一聲,緩緩道:“愛卿之見,朕亦如是觀之。那依愛卿看來,朕當如何從事,方為妥當。”
周延儒眉毛一抖,隨即拱手稟道:“皇上,以臣看來,這清廷的議和,不可輕易拒絕,而唐國公那邊,也不能隨便得罪。”
陳新甲在一旁冷笑道:“首輔這般說辭,倒是輕巧啊,在下何嚐不想熊掌與魚兼得,隻是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也太不易吧。以在下看來,若要與清廷議和,則必然要得罪李嘯,而要讓李嘯滿意,則我大明無法與清虜議和。這兩難之舉,周首輔雖言辭快意,隻怕沒這麽容易做到吧。”
周延儒亦笑道:“陳尚書,周某亦知此事非易,但現在隻能盡力調和,拿出一個讓清廷與李嘯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臣看來,此事當可這般處理,請皇上準微臣試言之。”
崇禎見周延儒有解決方案,頓時十分欣喜,立刻說道:“甚好,甚好,玉繩你可詳細講來。”
周延儒拱手道:“皇上,清廷所議之方案,若我大明立刻就加以答應,未免讓韃虜輕看,需得與其討價還價一番方好。以微臣看來,就可用唐國公李嘯之威,來明裏暗裏地彈壓他們,讓他們明白,現在是他們求著我大明簽下議和協議,而不是我大明反過來求他們。微臣相信,他們想簽下這份協議的心情,肯定比我們更加迫切。”
周延儒說到這裏,陳新甲插話道:“周首輔說得是,清廷使者之建議,切勿立即答應,以免使其生出輕慢之心。對於每年所需朝貢的銀錢,我大明還需盡力爭取減少,爭取達到清人的底線。”
崇禎也連連點頭道:“玉繩此話甚是,朕亦如是觀之。清虜想要急切簽下此協議,那我大明正好趁機壓低貢金份額,畢竟協議一成,再想改變,卻是非易啊。”
周延儒見皇帝口出讚許之詞,不由眼神一亮,他又對崇禎大聲道:“皇上所言甚是,清虜那邊,我大明當可這般應對。但對唐國公李嘯,為表安撫,臣希望皇上給李嘯封為異姓王,以釋其忿,以忠其心,以堅其誌,讓李嘯明白,朝廷雖與請虜議和,乃是不得已之舉,但同時也是對其褒賞有加,才特賜王爵。如此一來,李嘯雖然可能還會對陛下與清人的議和,抱有怨恨與不滿,但在陛下這般看重並賜下王爵的情況下,李嘯權衡輕重,最終還是會對皇帝陛下感恩戴德的。”
周延儒說完這話,崇禎皺起眉頭,臉上顯出複雜的神色。
不會吧,大明多少年沒有封異姓王了,現在這樣加封李嘯,合適嗎?
而這時,一旁的陳新甲則是以一種驚訝的語氣大叫起來:“周首輔,這名爵乃是朝廷至為尊貴之物,豈可輕賜於人?李嘯才剛剛三十歲,已是大明的唐國公,可謂少年得意,爵高名重,如何還要再賜王爵,這未免太過聳人聽聞。”
周延儒直視著他的眼睛,針鋒相對地說道:“陳尚書,你這話我就不認同了。唐國公李嘯,在我大明如此頹敗之際,還能獨率其部,先掃滅金州,斬殺清朝宗室勒克德渾,盡擄全城軍民而還。然後繼續發兵北進,繞道朝鮮,往西攻下清朝的龍興之地赫圖阿拉,活埋全城的韃子,這般奇功,足以彪炳千古,光照古今。此番大功,雖開國良將徐達、常遇春,怕亦未必能達成也。李嘯立下這般奇功,朝廷因財力匱乏,沒有半點物質獎賞倒也罷了,如何連這名爵也這般小氣了。若朝廷既無銀錢財貨獎勵,又無名爵地位拔擢,未免大寒一眾有功將士之心。”
陳新甲臉上猶是不滿:“首輔大人,這王爵之位,未免太過貴重,想來我大明,隻有開國之際,才有異姓封王,時至今日,除了宗室內外,哪裏還有異姓封王的例子。此例一開,在下隻恐人間至稀之物的朝廷名爵,致此濫觴矣。“
聽到陳新甲這麽說,崇禎亦是皺起眉頭。
要知道,有明一代,異姓王極其稀缺,而且基本全部集中在明朝開國時,洪武至永樂的一段時間裏,中後期所封的異姓極其稀缺,好象僅在土木堡之變中,加封追賜了幾位。
為證實作者所言非虛,下麵為明初異姓王的簡要介紹。
揚王陳公:逸其名。明太祖朱元璋母淳皇後之父(即朱元璋的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贈揚王。
徐王馬公:逸其名。明太祖朱元璋妻馬皇後之父。洪武二年追贈徐王。
中山王徐達:開國功臣之一。封魏國公,追贈中山王,諡“武寧”。
開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卒於軍,追封王,諡“忠武”。
岐陽王李文忠:初封曹國公,追封岐陽王,諡“武靖”。
寧河王鄧愈:追封岐陽王,諡“武順”。
東甌王湯和:初封中山侯,進封信國公,追封王,諡“襄武”。
黔寧王沐英:初封西平侯,追封王,諡“昭靖”。
定遠王沐晟:初襲侯,永樂六年七月以征安南功進封黔國公,正統四年卒,追封王,諡“忠敬”。
東平王朱能:靖難第二號功臣。永樂元年九月封成國公。永樂四年卒於軍,追封東平王,諡“武烈”。
……
可以看到,哪怕是在明朝開國之際,很多的異姓封王,也多為追封,算是給死者的一種榮銜,而現在,崇禎若要把極其珍貴的王爵,賞給才剛剛三十的李嘯,這還真算是大明開國以來頭一遭。
崇禎馬上想到了一個更現實的隱憂,那就是,李嘯若已封王,將來他再立新功,又該如何賞賜他呢?這可是個大問題。
這時,周延儒仿佛看穿了他的心事一般,立即回道:“皇上,以臣之見,現在李嘯立此大功,封給郡王之爵,實是理固宜然。況且朝廷現在如此匱乏,拿不出實在的賞賜,給李嘯賜於王爵,又有何不可?況且此爵乃是流爵,一世而除,又有何不放心呢?退一步說,就算李嘯將來再立新功,也恐怕不會比攻占清人龍興之地赫圖阿拉,這樣更大的功績了,他想再進一步成為親王的話,卻是十分艱難,基本不可能了,皇上對此勿要過慮。“
崇禎沉默了許久,最終點頭道:“好吧,朕就給李嘯封郡王之爵銜吧。現在韃虜為禍巨甚,急需李嘯之力加以扼製,朕就給李嘯封為平遼王。“
周延儒一揖至地,大聲道:“皇上英明。“
有皇帝的同意,接下來,周延儒與陳新甲二人,立刻開始忙碌。
在經過了與寧完我等人,近十天的扯皮來商談價格後,明清雙方最終達成了初步協議。
這些條件,具體如下:
第一,明朝承認清朝的獨立地位,兩國以兄弟之國相稱,其中清朝為兄,明朝為弟。
第二,兩國有吉凶大事,須當互相遣使慶吊;
第三,每歲明朝饋清國黃金一千兩,白銀三十萬兩,清國饋明人參千斤、貂皮千張;由於今年戰亂太甚,明朝國力匱乏,特準許明朝從明年開始交納貢金。
第四,清朝一方的滿洲人、蒙古人、漢人,朝鮮人進入明境者須捕送於清;明之叛人進入清境者亦須捕送於明;
第五,各君其國,以寧遠雙樹鋪中間土嶺為明國界,以塔山為清國界,以連山為適中之地,進行互市貿易。
第六,兩國劃界立約後,此協議一式兩份,需長久遵守,不得違反,若有違者,天地鬼神皆不佑之。
這個條約,特別是在交納歲銀貢金方麵,比先前時的條件,又壓低了不少,故崇禎對這個條件還算滿意,最終下了聖旨批準實施。
而在協議達成後,雖然滿朝洶洶,多有上書反對者,但在皇帝、首輔、兵部尚書三人的堅持下,朝中的反對議和之言,雖然熱鬧了一陣,也就最終默認了。
在達成一致後,崇禎複派出郎中馬紹愉為主使,參將李禦蘭為副使,帶著一隻十餘人的回訪團隊,與寧完我的清朝使團一道返回清朝,以回訪清廷拜見皇太極,在兩國皇帝共同蓋章後,正式生效。
而在朝廷與清使商談議和細節之際,崇禎正式下旨,給李嘯賜郡王爵,升擢李嘯為平遼王。
為體現對李嘯的看重,以及打算李嘯的猜疑,皇帝特別恩準,不必讓李嘯入京封王,儀式從簡,而是專門派出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為代表,帶領著龐大的宣旨團,親往山東宣旨。
八天後,王承恩來到濟南,在原先的德王府院中,也就是現在李嘯的私人府邸內,對正伏跪於地的李嘯一眾人等,大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唐國公李嘯,遠拓波濤,掃定金州之域,攻克清虜興發之地,揚國威於異邦,振華夏於沮沉,這般奇功,彪炳殊卓,朕聞奏報,不勝欣然之至矣。李嘯奮武以求治,實賴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陳謨,必恃朝廷之倚柱。扶亂戡亂,紛列高功而誰何;為王行驅,賡歌國朝之榮光。茲以考績,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為寵命乎?……“
“……然李嘯既為乘龍駙馬,乃是帝室一家,朕卻嘉賢不避親,乃再效皇祖有功必賞之遺命,茅土分頒,作藩屏於帝室;桐圭寵錫,宏帶礪於王家。嘉玉葉之敷榮,恩崇渙號;衍天潢之分派,禮洽懿親,盛典酬庸,新綸命爵。茲特授李嘯郡王爵銜,升授平遼王,加授太子太保,其部有功將士,皆付有司從優敘議。朕錫之敕命於戲,體國經野成蕩平之。冀我幹城之將李嘯,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駿烈,功宣華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暫錫武弁,嘉乃丕績,戮力中興,以洽朕之荷望,欽此。”
一臉恭敬之態,伏跪於地的李嘯,聽到皇帝,竟給還在人間的自已,異姓封王,李嘯心下,還是頗為震動的。
有明國一代,異姓封王者不過寥寥十餘人而已,自已現在升授王爵,倒還是真出乎了自已的意料。
當然,到了南明時,皇帝為拉攏各地軍頭,導致名爵濫觴,終成王侯多如狗,國公遍地走,但這時明朝已行將就木,乃是非常之時,卻不可與現在相提並論。
向來多疑而慳吝的皇帝,竟然肯大方地加封自已為郡王,莫非,是要打什麽自已所不知道的算盤麽?……
伏跪於地的李嘯,在緊張而快速地思考著。
一旁跪立的官員將領,臉上亦是大為動容。
這位李大人,先是成為當朝駙馬,又加封異姓王,雖說是銷售員至實歸,功勳在此,但這聖眷榮寵,也真是天下無雙了。
一臉風塵仆仆之狀的王承恩,臉上滿是憔悴之色,在念完這長長一段聖旨後,他連喘了幾口氣,才大聲宣道:“平遼王李嘯,接旨。”
“臣,李嘯,接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麵色沉峻的李嘯,從沉思清醒中過來,緩緩從王之心手中,接過聖旨。
王承恩笑著扶起李嘯:“平遼王,咱家真心恭喜了,平遼王這般年輕,卻身居郡王之高位,乃是本朝第一人也,放眼天下,何人複有這般榮寵,實令咱家羨慕欽敬之至啊。”
李嘯笑道:“王公公謬讚了,李某何德何能,能讓皇上這般信重,賜以王爵,李某心下,著實惶愧之甚也。“
王承恩臉上擠出笑容,卻壓低聲音道:“平遼王,咱家有話想對平遼王私下商談,還請平遼王屏退眾人,借一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