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此,則凡間流傳的玉帝之妹思凡下界,匹配楊君雲雲可知是無稽之談。[]


    帝俊是太陽之精,因而以陽為姓。這金烏皇子自然姓陽,和張媱生下兩子一女,長子叫陽誅,次子叫陽戩。從這兩個殺氣騰騰的名字便看出小金烏複仇之心昭然若揭。


    逢蒙父子一心篡位,當然不會讓他坐穩天皇之位。逢蒙也不知是惡貫滿盈怎麽的,不久也銷聲匿跡。到了兒子張某襲了爵位,便公然發動兵變逼小金烏退位。


    結果小金烏也步了帝俊後塵,張媱則被登上天帝之位的兄長壓到桃山之下。據說小金烏的殘餘勢力逃到東瀛扶桑,所以彼國至今還保有天皇之位。


    這時天庭有一位長者出來庇護陽家兄弟,便是皇叔東王公。東王公是少陽之木,以楊為姓。他將陽誅、陽戩收養在府,傳授生息之道,將陽誅改作陽朱。又有傳言,玉帝為了拉攏東王公將禦妹張媱改嫁給他,這事在曆史上也不稀奇,晉文公、劉皇叔為了鞏固地位也都娶過侄媳。因此凡人熟知的陽朱、陽戩多寫作木陽之楊。


    這陽家兄弟後來大大有名。一個拜太清老子為師,戰國之初曾下凡宣道,和墨家钜子墨翟齊名並稱,史作陽朱、陽子居,楊朱。便是那位大講貴生重己之道,被孟子譏為拔一毛利天下不願為的。成神後繼承養父東王公的神性位列六禦之一,是為‘東極青華大帝’,道號太乙救苦天尊。


    其弟楊戩拜在元始天尊門下,為玉鼎真人真傳弟子。封神之戰中扶周滅紂,屢立戰功,最終肉身成聖,戰國時扶助其兄宣道,化名楊布,所為雖知者甚少,但秦漢之際特多以布為名的,季布、英布、欒布還有後來的呂布。(.無彈窗廣告)都是勇力絕倫之士,可知當時必有震蕩寰宇之舉播於人口。


    可惜楊氏兄弟是帝俊皇孫,玉帝對這兩個外甥自然十分忌憚。楊朱雖然有偌大之名,他的學說並不被戰國雄長樂用,竟至於一部道書都沒有留下,久後便幾乎無人留意。成神之後亦是深居簡出,寡絕交遊。後來玉帝又授意四大天師將六禦削成四禦,一者造成其三界獨尊的地位,一者將東華大帝排擯在外。


    至於楊戩雖曾改名楊布,示為布衣無野心以寬解玉帝之意。遭際也頗不如意。若論真實本領,便是闡教十二金仙多半也未能穩居其上,三代弟子中更是首屈一指。可是封神之戰中隻做了周師督糧官,不受重用。成神之後永駐灌江口,聽調不聽宣。實質便是不允許他帶兵上天。


    天界重兵都由李靖父子和四大天王把持,玉帝繼位以來,雖然有西王母、太清老子和西方佛陀扶植,對於兵權始終不能隨心所欲。放著二郎神這麽一個神通精強的至親外甥都不敢任用,怎麽可能因一個私配凡人就生此嫌隙呢?


    封神一戰,四靈餘黨的大本營截教也不成樣子,闡教金仙大多是高蹈出塵之輩,此後亦功成身退。


    而西方教則在此戰中收容了許多道術高手,逐漸發展壯大。即為後日佛教的本源。


    佛家盛稱寰宇之中有三千大千世界,論其局度氣象和神通法門實在有過絕於人的地方。


    太清老子在三界的地位雖不是最高,卻深得太元神後的信任,前古以來又曾九度轉輪,代為帝師,影響力堪稱舉世無匹。對之後形成的三教合一之格局亦是功不可沒。


    周秦以來在中夏政教中首屈一指的要算儒教。儒教在三代以前稱作人教,封神之戰後,周武王的兄弟周公旦有聖人氣象,製禮作樂造就了一派多才與藝的師儒,後來周室衰微,魯國孔丘繼承其精神,刪訂五經,教習六藝,世稱‘周孔禮教’。而孔子曾向老子問禮,因此有些師徒淵源。老子雖然貶抑禮法,然而他對禮法的了解則是卓然無愧為一大家的。


    太清老子是太元神後以降道家的掌門人,往古以來得道飛升的仙人得他傳授的不可計數。其中聲望最隆的還要算孔子、楊朱、莊周及後來的張天師。


    老子雖有五千言《道德經》流傳,大抵是不超越閻浮世界之外的。其論述宇宙本源的部分多半輕描淡寫,歸於不可名,不可說。孔子、楊朱也極大關注於人類現實,一個‘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未知生,焉知死’?一個要貴生重己,物徹疏明。莊子雖較汗漫,也說‘六合之外,存而不論’。


    歸根到底便因為道家一派乃閻浮世界所自出,而佛家局度特大,則因其專由信力所見。佛陀釋迦牟尼大約於孔子同時,因感於人類生、老、病、死種種苦痛發願修行,後來在菩提樹下頓悟得大智慧。這是吾人從現實層麵觀察到的。而事實上釋迦在過去世便由燃燈古佛授記轉生到天竺而成為西方極樂世界在此間的代言人,簡而言之,佛教之所以有超乎尋常的識力全因他是一種外來宗派。


    即便佛經中記載的不甚完備,也可以推知宇宙之中佛國是一個極為龐大的高等種群。在宇宙的四方都有佛國領袖,即如南方歡喜淨土寶生佛、東方妙喜淨土阿閦佛、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北方勝業淨土不空成就佛。


    今佛陀釋迦極稱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大約此間佛教隻屬西方世界一個分支吧。


    西方教在封神戰中時而展露一鱗半爪,準提、接引兩位教主的神通都不在三清之下,自然引起道門警惕。後來老子西出函穀,有化胡之事,但是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敗。後世道士編纂《化胡經》,說老子西入天竺,化為佛陀,傳下浮屠教,也真夠自欺欺人了。除非佛與道完全相合,這個結論才能成立,不然老子有高深佛法不傳中夏隻傳於天竺,若幹年後再讓後人西取東傳,這就太可笑了。


    漢末張天師整合了道教,在中夏卓有勢力,此後佛教東傳兩教之間有過數次此起彼落的爭鬥,大約還互有吸取吧。可是天庭神道有些不孚人望,以至於元始天尊親傳十二金仙都有幾個轉投佛家,此消彼長之下,道教便再難壓伏佛法東傳的勢頭了。


    又過了三五百年,兩教策劃了名聞遐邇的西行取經大業,一舉奠定了三教合一的格局。一來是東漢以來高僧大德不絕如縷與民間廣泛接觸,天庭數次動亂都曾援引西方佛陀出手相助,譬如著名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其次,道門的許多經書都從佛經中有所借鑒,大有混同之勢。再次,佛陀智慧淵深,逆往知來,測知佛法在天竺盛極將衰,不得不別尋出路。


    佛家要清掃佛法東傳的道路,天庭也要借機剿除天界動亂中逃亡到西方的妖魔鬼怪,雙方可說是一拍即合。此後中夏幾乎取代了天竺成為佛教的宗主國,一者產生了教外別傳,獨樹一幟的禪宗。一者儒教深受濡染下也發生蛻變,成了宋明理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月老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斯在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斯在下並收藏月老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