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當我們的女王瑪麗三世推動女權運動時,遙遠的東方同樣有一位女性開啟女權複興的時代。[]東方人將她稱呼為梅花的女人(翻譯筆誤)。


    這位女性依照東方古老的傳統,建立女性的王國。在日後漫長的宮廷生涯中,她借助這個小王國成為宮廷之中無冕的女王。


    ――――――――――《西洋?女權持久戰》


    司徒昀今天有事和陳太後商議,但還沒進門就被一群宮女太監攔路。說是陳太後今天想要小睡,不見外人。


    “這大半天的,母後怎麽睡了?”司徒昀詫異道:“母後一直沒有多睡的習慣啊。”


    陳太後當太後一年,天天閑著沒事幹。當年那些老對頭如今一個個俯首稱臣,一點成就感都沒有。別說睡覺了,這幾天還時常失眠。


    司徒昀關切道:“莫非是母後病了?可曾傳召太醫?”


    門口幾位女官苦笑連連。除卻早晨請安外,寧壽宮一向沒什麽人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太上皇還在。


    如果太上皇沒了,司徒昀遵守孝道,陳太後就是後宮第一人,即便是王皇後也要看她臉色行事。但現在太上皇還在,陳太後根本不敢和王皇後計較什麽。生怕太上皇一個不高興把她叫到太極閣訓斥一頓,說她擅權。當然,隻要陳太後什麽都不做,太上皇也樂意給這位“母以子貴”的太後留下顏麵。


    皇帝後宮交給王皇後,太上皇的後宮也不願意陳太後幹涉。宮中有事找皇後,上麵還有太上皇,幾位貴人唯獨陳太後最清閑。


    成天沒人來,也就衛芊閑著沒事幹,借著孝順名義自己折騰東西玩。


    今天陳太後和衛芊過上巳節,索性關閉宮門自己鼓搗。


    誰想到司徒昀這時候跑過來了?


    算算時間,這個時候他應該在紫宸殿辦公啊!


    司徒昀不顧阻攔進來,衛芊耳目靈通,瞬間察覺帷帳外麵有人。和陳太後兩人大怒,就要捉拿司徒昀。


    司徒昀趕緊現身:“等等――是朕!”


    掀開帷帳,頓時看到遠處一個少女披肩赤足站在草坪。


    明眸善睞,丹唇皓齒,剛剛運動後的少女站在綠茵叢中,司徒昀呆了下。


    不過這光景沒持續多久,衛芊一聲驚呼,趕緊穿上繡鞋,拿著帷帳將自己和陳太後裹住,口中還道:“娘娘,風涼,我們進屋再說。”


    衛芊和陳太後倆人可以放蕩下,如今有男子在場,豈會讓司徒昀占到便宜?


    陳太後點頭,瞪了司徒昀一眼,二人匆匆進去。司徒昀摸了摸下巴,望望天空,。負著手,跟著走進寧壽宮大殿。


    “可惜,偏偏是這位。”衛芊倩影留在腦海,隻可惜衛芊身有天殘,隻能看而不能碰,無疑是這位惜花之人最大的遺憾。


    寧壽宮中,衛芊和陳太後在後麵換了衣服,衛芊又把事先準備的薑湯遞給陳太後:“現在天氣還沒徹底回暖,我們剛剛發汗,為免著涼,娘娘還是喝些薑湯驅寒。”


    陳太後旁邊的宮人檢查後,陳太後一口飲盡。


    見衛芊還不喝,陳太後問:“你呢?”


    “剛剛吃了些果露,現在腹中寒涼,不宜飲用薑湯。<strong></strong>”


    陳太後點頭,想了想,吩咐宮人:“去把本宮的大襖給寧妃披上。”


    衛芊一皺眉:“娘娘,妾身還要出去見陛下?”衛芊的打算,在陳太後屋內取暖,避開司徒昀多好。


    “傻丫頭!”陳太後瞪了衛芊一眼,知子莫若母,陳太後了解司徒昀的性子。端看衛芊這散發披肩的模樣,頗有幾分出浴美人的婀娜風姿。自家兒子最喜歡這種了。


    又把自己的白熊大襖拿來,給衛芊簡單裝扮下,拉著衛芊出去見司徒昀。


    司徒昀坐在座位上,看到那裹著大襖的長發美人,眼前頓時一亮。


    衛芊下意識用大襖捂得更嚴實些,聽司徒昀和陳太後說話。


    “母後和寧妃這是?”


    “放風箏,不願讓你父皇多嘴,所以就閉了宮門。”


    “多大點事?”司徒昀笑道:“母後想要放紙鳶,隻管在禦花園,何必躲起來閉上宮門。兒臣還以為母親病了,才擅闖進來。”


    “懶得被那些太妃嚼舌根罷了。”陳太後想到那幾位太妃,雖然俯首稱臣,但以甄貴太妃為首的一群人傍著太上皇,難保回頭不酸她幾句。


    而且衛芊也在,指不定回頭王皇後說她什麽呢。


    “行了,這邊的事情本宮清楚。說吧,這時候你突然跑過來,肯定不是為給本宮請安吧?”


    司徒昀點頭,當著自家親生母親也不客套:“兒臣準備裁減後宮。”


    “裁撤後宮?”太後微微蹙眉:“皇帝何有此意?”


    “兒臣想著,我朝後妃品位襲傳自李唐,但曆年來後宮人數最多時也不過五六十人,那百人之數實在用不了,何不精簡一二以挪他用?”


    “既然用不了,又何必精簡?”太後本以為是皇帝寵信道士,想效仿上皇,有清心寡欲,修道成仙之念,如今一聽不由放下心來:“至於花耗,那些寶林采女不過是依附各宮主位,又能花幾個銀錢?”


    所以說,立池然不同。若是皇後娘娘聽了,必然舉雙手讚同皇帝的提議,並且對他不停點讚。裁撤後宮,這是給她減少多少競爭對手啊!就連下麵四妃九嬪也一個個讚同附議,這是對她們地位最大的保障。


    如果是太後當年在後宮摸爬滾打的時候,上皇這麽說,她也會讚同。但是現在嘛……


    作為太後,她想要的是兒孫滿堂,明天大選的時候她還準備繼續給皇帝添人呢!


    生生生!多子多孫才是福!如今上皇年紀大了,又天天琢磨修煉養生,除卻甄貴太妃外鮮少讓別人侍寢。陳太後沒辦法生子,那麽就隻能讓皇帝生小孫子了!


    任皇帝如何勸說,太後娘娘隻不鬆口。無奈之下,皇帝目光落在衛芊身上。


    衛芊過了最初一段時間,身上不出汗便脫下大襖。但司徒昀目光看來,衛芊點點頭又搖搖頭,司徒昀頓時了然,又在宮中盤桓些許時間,告辭離去。


    他走後,衛芊笑道:“太後娘娘,您可知天下何人最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皇帝最大。”想了想,陳太後又補充了一句:“皇帝孝道在前,今朝自然是太上皇最大。”


    “太上皇也是皇帝,然而皇帝也懼怕一物。”衛芊幽幽說道。


    “什麽?”太後似乎有些不喜,看向衛芊。衛芊麵色鎮定:“太後娘娘,您忘了大賢荀子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載舟,水者覆舟。’陛下所憂慮者,無他,隻是民心罷了。聽聞如今南邊不太平,許是陛下有心借此來表示自己無心女色,勤政愛民之風。”


    “南方?那邊有什麽?”


    “妾身也不清楚,隻是聽風聲,似乎民心有些抱怨,說是皇上得位不正。娘娘,您別忘了,南方可是甄家的地盤。”


    甄家!陳太後神色一暗,目前她老老實實做人,不就是怕給自家兒子惹麻煩?


    “新皇登基,最難的時間便是最初這幾年。”衛芊歎息道:“隻要陛下坐穩龍椅,手底下的人成長起來,身下有子嗣鞏固國祚,外麵在得到萬民愛戴。那麽,就什麽也不怕了。”


    太後聽了若有所思:“民心的確重要,但必須裁剪後宮不成?”


    “後宮那麽多人,一個月陛下才能召見幾人?排除幾位寵妃以及皇後娘娘的時間,恐怕剩下的時間連十天都沒有。一月能見二十位妃嬪已屬難得。再者,雖然陛下年輕,但也不可能縱欲過度,以免傷及龍體。這麽算算,後宮其實真用不了那些主子。”


    “但後宮對應前朝,選秀的另一重含義便是要讓後宮和前朝聯係,穩固龍庭。”


    迎娶各家女兒,也有質子的含義在裏麵。和眾權貴一榮俱榮,穩固皇權。


    陳太後考慮的不錯,迎娶各家女子,哪怕不臨幸也好,隻要在後宮填一個名字,也能籠絡人心。如果裁剪後宮,雖然得民心,但是在權貴這邊恐怕要少了一些拉攏對象。


    衛芊聞言,大笑道:“妾身從不見哪家權貴以女子而保百年之興。家族傳承,仍是男獨祀香火。便是女兒在後宮,而母族另投他人的例子而不再少數。不得君王寵愛,入宮之後也難以掌控其家族。倒不如讓陛下得一個實惠,好拉攏民心。”


    “再者,後宮人少了,爭鬥也少些,說不定陛下能夠更早獲得龍子。”


    陳太後心中一怵,突然想起司徒昀第一個鄧側妃的死。不單單是鄧側妃,還有她肚子裏未出生的男嬰。


    陳太後臉色變化不定,最後方道:“這麽說,倒是本宮錯了。”


    “不敢。”衛芊輕聲道:“娘娘也是為陛下好,皇家開枝散葉,這才是太後娘娘之功。”


    提及子嗣,太後一歎:“是啊,如今皇帝膝下無子,你們需要多多爭氣啊!”滿懷期待看著衛芊,衛芊趕緊扯開話題:“娘娘說後宮和前朝聯係,以後宮恩寵來籠絡前朝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妾身有一計,就算裁剪後宮也能讓陛下安穩借各家之力,或許還能更進一步掌控各家。”


    “哦?”陳太後道:“若你主意合適,本宮可以幫你在陛下麵前美言幾句。”


    衛芊搖頭:“隻要後宮之人不嫌棄妾身折騰就好。”


    “自周天子始,九嬪以下、諸多世婦,除卻是皇帝女人外更是打理後宮的女官,有教化後宮,管理宮女之責,此乃女官製度之始也。曆經秦漢,傳承隋唐,有尚宮女官之法,形如內廷。隻是前朝多用太監,廢除尚宮內廷之製。我朝雖有女官,但權力、規模遠不如曆代諸朝。”


    “你要重立內廷?”


    “您還記得賢德妃娘娘的鳳藻宮尚書之名?”衛芊道:“本朝早就有女官之製,但不係統正規。何不趁裁減後宮的機會重新整理內廷?反正妾身比起宦官,更喜歡女子侍奉。”


    “而且,精簡後宮之後各家貴女無緣入宮,但卻可以借女官之機加入內廷。回頭年紀大了,下旨放出宮去,施恩賜婚,這才是籠絡各家的手段。”


    “借助女官給各家貴女上一層身份?”陳太後沉思,衛芊這樣做,給這些各家權貴女兒一些品級身份。在夫家不會受到欺負,肯定會讓她們的待遇好些。日後形成風氣,也會讓各家權貴主動將女兒送入宮中鍍金。而且不用擔心被後宮選中,困在後宮。某些愛惜女兒的人家說不定也不會想辦法讓女兒家故意落選。


    “裁剪後宮,人少了,鬥爭也少。仔細整理後宮,重立內廷之製,以皇後打理六宮,各家貴女入宮為官,滿二十歲者出宮賜婚。若在宮中做得好,還可以賜鄉君、縣主頭銜,出宮之後保留女官之職,每月領取朝廷俸銀,位同誥命。而且這種自己掙來的女官頭銜,比誥命的含金量要高。”


    “換言之,就是把後宮被裁剪的妃嬪例錢轉成女官的例錢?”陳太後聽出來衛芊的用意。這一轉換,非但可以表現司徒昀不沾女色,勤政愛民,是一位賢君。也可以趁機籠絡各家貴女,以另一種手段,用女官選拔替代選秀,同樣將貴族婚配掌握在皇家手中,增加大明宮的掌控力度。


    而衛芊沒有說的一點是,女官製度意味著女權的複興。


    隋唐女官製度盛行,女性地位遠比後來明清的女性地位要高。明朝以宦官代替女官之製,清朝有內務府管理宮女。女性地位越漸下降。


    在這個時代,女子不能入朝拜相,女官便是她們的極致。那麽不如好好修繕女官製度,留下女權複興的萌芽。


    “一個身有女官頭銜的女人嫁到夫家,因為宮中的關係會讓她在夫家少受不少苦。這也是我們這些妃嬪所能做的極限了。”衛芊幽幽一歎:“娘娘也是女子,應該知道那些嫁到權貴家中女兒的遭遇吧?”


    陳太後自己就要幾個宮女出宮嫁人,那遭遇絕對說不上好。後來病逝了,她也隻能在宮裏麵讓人送出去一份銀錢,到底被人用了都不知道。那可是在宮中跟她幾十年的貼身侍女。


    “妾身總要給身邊人著想下。我家椿兒和菱兒跟隨多年,總不能讓她們在宮中陪妾身一輩子。”


    “是這個理。”陳太後點頭,也看向自己身邊的幾個宮女:“本宮日後若是不在,這些丫頭恐怕被人欺負。”


    幾位宮女臉色大變,趕緊下跪。衛芊也俯身請罪:“娘娘萬不可說此不吉之言。”


    “千秋萬載,誰人能夠活到?”陳太後不以為然,讓眾人起身:“你重立內廷的製度不錯。不過皇帝那邊有紫宸內廷,你這個若真要說,也隻能是女庭。我們女兒家的宮廷。”


    陳太後目光閃爍精光,有了點念頭。或許能夠趁機安插自己的人手,想辦法奪回一些權力?不過太上皇那邊不好安排,需要和昀兒好好商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驪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痕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痕之月並收藏驪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