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良總算是手下留情了,張鎰和韋元甫二人也是暗中鬆了一口氣,不但保住了性命,還保留了做官的資格,這已經是萬幸,二人在心裏慶幸不已,至於去什麽官員進修書院讀書,去讀就是了,二人謝恩之後起身站在了一旁。


    趙子良看向曲環:“曲環!”


    “臣在!”曲環趕緊站出來抱拳答應。


    趙子良對曲環比較器重,曲環並不是純粹的武夫,他喜讀書,但又沒有文士的柔弱,是一個儒將。曲環從軍為將的經曆很豐富,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隴右鄯州一帶,先是在哥舒翰手下為校尉,參加過強攻石堡城之戰,因功升到將軍,在安史之亂期間轉戰南北東西,這十幾年間都在打戰。


    “鑒於你在安史之亂期間、平定李靈曜叛亂和河朔三鎮期間的傑出表現和功勞,本王已經奏請皇帝冊封你為陳國公、實封三百戶;升特進、出任京東衛戍大將軍!上任之後每日下午進入官員進修書院學習,三月後考核合格則畢業”。


    曲環立即答應:“謝大王!”


    京東衛戍大將軍是朝廷軍製改革之後新設的一個職位,趙子良把大唐全國各地劃分為若幹軍區,駐紮常備軍,每個軍區設大將軍一人、正三品,監軍一人,從三品,將軍四人,正四品,還有若幹中郎將、郎將。在關中地區就有兩個軍區,分別為京東和京西。


    劃分軍區駐紮常備軍的目的有幾個:第一,將長安各衛分散開去,京城周邊駐紮太多的兵馬對糧草的需求很大,給京兆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糧草需求壓力,而且兵馬太過集中容易發生摩擦,同時也造成京師兵馬過多,而其他地方兵力薄弱不利局麵。一旦有事,調動兵馬耗時太長。


    第二,結束從前在邊塞地區駐紮重兵,而內部兵力空虛的畸形兵力部署情況。


    第三,在結束藩鎮割據的局麵後收納各地兵馬,對他們重新進行整編整訓,淘汰老弱病殘,留下精兵強將,安置這些兵馬將校。


    在進行軍區劃分並駐紮常備軍之後,可以方便調動,同時也使得全國各地的駐防兵力部署變成均勻,方便糧草軍備輜重的籌措。


    前線平叛的形勢一片大好,趙子良隨時關注,但他此事卻在考慮地區行政官員的設置問題。唐朝的州一級行政級別之上還有“道”這一級行政機構,例如隴右道、河西道、河東道、河南道等等。


    從前朝廷在邊疆地區十個道設立了十大節度使,節度使既有軍權又有行政權,不過在腹地的各個道卻沒有設立節度使,隻是在安史之亂發生後才陸續開始在內陸腹地設置節度使。


    但是節度使的大量設置造成了各地開始不太服從朝廷命令,這也是藩鎮割據的根源,現在趙子良削藩,陸續裁撤了各地節度使,但是為了加強朝廷對這些地區的控製,趙子良認為有必要再在州一級之上設立“道”這一級行政主官,州相當於後世的地區市,而道則相當於後世的省這一級,在各個道設立左右布政使,是為道的最高行政長官。不過有些道的轄地廣大,而有些道的轄地卻又較小,趙子良把麵積大的道一分為二,例如劍南道分為劍南東道和劍南西道,把嶺南道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把江南東道分為浙江道和江蘇道,把江南西道分為湖南道、湖北道和江西道。


    在大曆四年的二月初一的朝會上,趙子良向眾臣提出了自己的設想,讓朝臣們展開討論,他知道一項新的製度必須要征求廣泛的意見和深入討論,有些事情越討論越明白,也許剛開始有很多錯誤和漏洞沒有發現,但是經過廣泛和深入的討論之後,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談論,關於設立道一級官府衙門的具體方案已經基本成型了,趙子良也在三月十五的朝會上拍板決定下來,並下達詔令先在各道確定布政使衙門的治所所在地,由當地官府先行設立布政使府,如有現成的府邸自然最好,若找不到,則由朝廷撥出銀錢建造,同時趙子良下詔規定布政使府、州、縣各衙門的規模大小,不能逾製。至於各道布政使的人選,趙子良還在考慮之中。


    一時間朝廷各衙門很多的官員都開始心動,要知道如果能在地方上任職並幹出政績來,提拔起來是很快的,而在朝廷之中想要升遷和得到提拔就並不是那麽容易,長安的高官多,勳貴多,皇親國戚也多,走在大街上隨便一巴掌就能拍死一個。


    按照趙子良對布政使的品級規定,左布政使為正三品,右布政使為從三品,右布政使司是左布政使的副手,單獨分管一些事務,協助左布政使處理一道政務,不過一道不能隻有兩個布政使主管政務,必須還要有主管司法、監察的官吏,同時也必須要有管轄地方地方駐軍的軍事主官,因此在道這一級行政機構,趙子良又設立了按察使管轄一道之司法和監察,又設立了都指揮使統領一道的地方駐軍,其中按察使為從三品,都指揮使為正四品。


    長安城內的朝廷官場上開始活躍起來,很多朝廷衙門的官員們開始跑門路,希望外放去做一道布政使,即便做不成布政使,也可以做按察使。將軍們也有跑關係跑門路的,一道的都指揮使統轄的雖然隻是一些地方雜兵,但品級不低啊,正四品,這可是與一個上等州太守品級相同。


    按照趙子良的劃分,整個大唐劃分為二十七個道,每個道要任命左右兩個布政使、一個按察使和一個都指揮使,加起來就是近一百個人,要從朝廷各衙門和各地方官府中遴選出近一百個封疆大吏,這可是極為費神的事情。


    趙子良花了一些事情先確定了二十七個左布政使,剩下的道一級官員和將領交給攝政王府的官員和幕僚們進行遴選,他先設定了幾個遴選的原則,讓官員和幕僚們遵照這些原則調取朝廷各衙門和各地方官府的官吏們的履曆檔案,並派人進行調查這些人的出身、品行、才能和政績。


    三月二十日,鄭三、杜甫、李泌、李慕辰、顏真卿、李揆和李峴等人一起來見趙子良,遞交第一份任命名單方案。


    趙子良接過任命方案,看見四人都臉色憔悴,不由問道:“這些天你們的日子隻怕不太好過吧?”


    杜甫拱手苦笑道:“大王,別提了,這近一個月來天天有官員和將領去敲微臣的門,臣實在是吃不消啊!後來索性把所有來求見的人全部擋在門外,一個都不見!”


    鄭三說道:“杜大人,你和慕辰兄弟都住在王府附近,那些找你們跑門路的官員還不敢太放肆,擔心被禦史台發現遭到彈劾。我住在城外,每天半夜都有人去拜訪,大多都是武官,力氣也大,我的大門都被快敲破了,門檻也踢破了!”


    李泌道:“微臣早就知道會有人來跑官,因此一開始一個都不見,過了半個月長安人都知道了,那些跑官的人也都不來了!”


    趙子良笑了笑,翻開任命方案看了起來,看了第一頁就拿起毛筆在上麵畫了幾個圈,接下來又繼續往下看,又用毛筆畫了幾個圈。


    看完後,趙子良道:“本王覺得有些位置上的人選不太合適,你們拿回去再討論討論!”


    眾人拱手起身道:“是,大王!”


    “還有一件事情,這次在道這一級設立官府衙門,出現了許多官位,除了左右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之外,還有其他官職稍低的官位,肯定有許多人都盯上了這些位置,也都正在想辦法想要獲取,你們剛才也說了有人為了獲得官位不斷跑官要官、送錢送物,本王希望你們能守住底線,堅持原則,不要被那些人腐化和收買,對於那些來跑官要官的人,你們都給本王記下來,他越要官,越不能給!”


    “臣等明白!”


    十天以後,第三份任命方案放在了趙子良的案桌上,前兩個任命方案都被他否決了,這一次讓他比較滿意,簽名蓋上印璽之後發布下去,朝臣們早就翹首以盼了,這一份任命被抄錄成很多份張貼在朝廷各個衙門內,還有不少地方官員也在名單上,朝廷吏部衙門專門單獨派人送去調任官文。


    任命方案開始執行之後,接到任命的官員紛紛啟程前往各道赴任,而在其他地方的官員也相繼接到了任命官文,準備赴任。趙子良還下詔書規定,維持原來的官員政績考核規定不變,三品以及三品以上官員的政績由他這個攝政王親自考核,每四年考核一次,四品和四品一下官員由吏部考核,官員的任期以四年為一任,最多隻能在一個位置上連任一次,即八年。中途如果犯錯或者考核達不到標準,隨時可以進行降職和革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將軍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後的煙屁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後的煙屁股並收藏大唐將軍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