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的談判,不斷的回報,現在英國代表團已經明晰了蘇聯和英國一樣,都更加注重伊朗問題,這個問題英國是不可能退讓的,必須把蘇聯介入中東的心給按住。
蘇聯對於英國是老對手了,甚至蘇聯的前身帝俄,本身就是大英帝國一直以來的提防對象,隻是在近代才被德國人搶了風頭。
話說回來,德國人至少幫助蘇聯和美國,抵擋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帝國的部分火力。最終讓這兩個後起之秀,今天在大英帝國這個老同誌麵前不講武德。
在伊朗退讓產生的後果極為嚴重,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夠站在那就能影響到整個歐亞大陸的局勢,毫無疑問這個國家除了蘇聯不做第二人選。
美國雖然也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但身處美洲,手就算是伸的再長,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如果英國抱著僥幸心理,認為蘇聯會用各國之間的默契解決問題而大意,一旦蘇聯反悔了,帶來的後果會非常嚴重。整個歐亞大陸會在波斯灣被蘇聯截成兩段,那個時候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國家可以和蘇聯抗衡。
美國也不行,蘇聯隻要達到美國的七成實力,就能夠憑借龐大國土對歐亞大陸的輻射,和美國打的有來有回,這就是蘇聯龐大國土帶來的地緣優勢,這種地緣優勢是本土在美洲的美國所不具備的。
當然蘇聯龐大的國土,一旦國力跟不上也會遭到四麵八方的進攻,這也是一個劣勢。可這個劣勢艾倫威爾遜根本看不到,眼前他隻能看到優勢,那就是蘇聯強大,已經開始發揮出來在歐亞大陸壓倒性的地緣優勢了。
不管是新首相艾德禮,還是前首相現顧問的丘吉爾,對伊朗這個問題上都是一致的。一定要想辦法讓蘇聯走人,並且要以公報形式發布。
就算三國全部撤軍,對大英帝國也是有利的,因為伊朗就和中東其他國家一樣,國內的石油公司還是英國資本為主,雖然美國資本滲透的已經更加猛烈。
一旦伊朗的外國軍隊撤離,短時間內還是對英國的好處最大。兩任首相少見的在一個問題上保持一致的態度。
正式談判上艾福爾一會兒講道理,一會苦口婆心的說服,轉一天又帶著不失強硬的威脅,最後拿出來撒手鐧,要連同美國人一起在要建立的聯合國上以提案施壓。
本次波茨坦會議上,大英帝國的主題是,以暗箱操作為主。艾倫威爾遜也在伊朗問題上卡住好幾天了,他心裏知道核彈爆炸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心裏也著急。
著急的不僅僅是艾倫威爾遜,福爾采娃沒有輕鬆到哪去,她心裏的急切不比艾倫威爾遜。
“如果沒有結果就不談了,十月份聯合國成立,到時候蘇聯會看到,自己的國家是如何受到全世界國家圍攻的,美洲早已經是美國人的後花園。加上英國和法國帶動著西歐國家,蘇聯一定會撤軍。”艾倫威爾遜撂下狠話,已經在撕破臉的邊緣。
雖然和一個漂亮大毛妹談判,可以說是賞心悅目的事情,可哪頭比較重要艾倫威爾遜還是很清楚的,地中海的問題,在南斯拉夫難民問題出現之後,蘇聯必然將會從地中海拿到海軍基地,繞過達達尼爾海峽的鉗製。
所以在黑海出行問題上找蘇聯麻煩,其實隻有理論上的效果,蘇聯肯定會從巴爾幹得到海軍基地。但是波斯灣就不同了,這是一個大問題。
福爾采娃被艾倫威爾遜的變臉嚇了一跳,英國在伊朗問題上比想象當中要堅持,輕聲道,“你們想要聯合在一起,傷害蘇聯的利益。”
“伊朗是一個獨立國家,現在不是大英帝國和帝俄的時代了。”艾倫威爾遜不為所動的道,“不管蘇聯心裏想怎麽插手伊朗,最終的結果隻有一個,灰頭土臉的從伊朗撤走,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選擇。”
“你現在讓我對你的觀感變差了。”福爾采娃撩了一下發梢,定定的看著艾倫威爾遜。
“哪又怎麽樣?”艾倫威爾遜手一揚,帶著誇張的口吻道,“我們是代表兩個國家在進行秘密談判對不對?難道我們是過來相親的?你給我點便宜,我就能把大英帝國賣了?”
除非他不想進步了,不然絕對不會被福爾采娃的美色所迷惑。
這一天的暗箱操作又是不歡而散,晚上英國代表團和蘇聯代表團的房間,燈光都亮了很久,事實上美國代表團雖然看似無關,但也一直注意著英蘇在正式談判圍繞著伊朗問題的交鋒。
之所以采取看似中立的態度,是因為美國人相信,英國人一定會主動開口請求幫忙的。
而這正是艾倫威爾遜極力要避免的事情,他比誰都知道,一旦美國摻和進來,英國的存在感就等於沒有。美國不比蘇聯的危險程度差!
有時候艾倫威爾遜都在想,就直接讓蘇聯把伊朗吞並了,看看美國還能在一旁看熱鬧麽?還能忍住不下場?
隻要把伊朗問題解決,大英帝國就沒有什麽要爭取的了,這是內閣秘書愛德華·布裏奇斯親自告知艾倫威爾遜的話。
“我們已經和美國人私下溝通過了,一旦到期蘇聯不撤軍的話。美軍就會進駐伊朗!”艾倫威爾遜板著臉通知福爾采娃,“到時候不要後悔,是蘇聯自己選擇的。”
和美國人私下溝通在伊朗問題上是絕對沒有的,這不耽誤艾倫威爾遜進行最後的訛詐嚐試。
“你們真的願意把利益讓給美國人?”福爾采娃不可置信的反問。
“難道讓給你們蘇聯人?讓你蘇聯解放全世界,讓這些落後的民族和大英帝國平起平坐?”艾倫威爾遜氣不打一處來的憤憤道,“英國再差,也不能讓原來的殖民地騎到腦袋上,我看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遠了,希望戰爭之後我們都還活著。”
從來沒有一天,艾倫威爾遜覺得自己會和常公一樣,嘴裏念叨著第三次世界大戰,把這種沒有影的事情當做救命稻草,可事到臨頭也管不了這麽多了。
蘇聯對於英國是老對手了,甚至蘇聯的前身帝俄,本身就是大英帝國一直以來的提防對象,隻是在近代才被德國人搶了風頭。
話說回來,德國人至少幫助蘇聯和美國,抵擋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帝國的部分火力。最終讓這兩個後起之秀,今天在大英帝國這個老同誌麵前不講武德。
在伊朗退讓產生的後果極為嚴重,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夠站在那就能影響到整個歐亞大陸的局勢,毫無疑問這個國家除了蘇聯不做第二人選。
美國雖然也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但身處美洲,手就算是伸的再長,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如果英國抱著僥幸心理,認為蘇聯會用各國之間的默契解決問題而大意,一旦蘇聯反悔了,帶來的後果會非常嚴重。整個歐亞大陸會在波斯灣被蘇聯截成兩段,那個時候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國家可以和蘇聯抗衡。
美國也不行,蘇聯隻要達到美國的七成實力,就能夠憑借龐大國土對歐亞大陸的輻射,和美國打的有來有回,這就是蘇聯龐大國土帶來的地緣優勢,這種地緣優勢是本土在美洲的美國所不具備的。
當然蘇聯龐大的國土,一旦國力跟不上也會遭到四麵八方的進攻,這也是一個劣勢。可這個劣勢艾倫威爾遜根本看不到,眼前他隻能看到優勢,那就是蘇聯強大,已經開始發揮出來在歐亞大陸壓倒性的地緣優勢了。
不管是新首相艾德禮,還是前首相現顧問的丘吉爾,對伊朗這個問題上都是一致的。一定要想辦法讓蘇聯走人,並且要以公報形式發布。
就算三國全部撤軍,對大英帝國也是有利的,因為伊朗就和中東其他國家一樣,國內的石油公司還是英國資本為主,雖然美國資本滲透的已經更加猛烈。
一旦伊朗的外國軍隊撤離,短時間內還是對英國的好處最大。兩任首相少見的在一個問題上保持一致的態度。
正式談判上艾福爾一會兒講道理,一會苦口婆心的說服,轉一天又帶著不失強硬的威脅,最後拿出來撒手鐧,要連同美國人一起在要建立的聯合國上以提案施壓。
本次波茨坦會議上,大英帝國的主題是,以暗箱操作為主。艾倫威爾遜也在伊朗問題上卡住好幾天了,他心裏知道核彈爆炸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心裏也著急。
著急的不僅僅是艾倫威爾遜,福爾采娃沒有輕鬆到哪去,她心裏的急切不比艾倫威爾遜。
“如果沒有結果就不談了,十月份聯合國成立,到時候蘇聯會看到,自己的國家是如何受到全世界國家圍攻的,美洲早已經是美國人的後花園。加上英國和法國帶動著西歐國家,蘇聯一定會撤軍。”艾倫威爾遜撂下狠話,已經在撕破臉的邊緣。
雖然和一個漂亮大毛妹談判,可以說是賞心悅目的事情,可哪頭比較重要艾倫威爾遜還是很清楚的,地中海的問題,在南斯拉夫難民問題出現之後,蘇聯必然將會從地中海拿到海軍基地,繞過達達尼爾海峽的鉗製。
所以在黑海出行問題上找蘇聯麻煩,其實隻有理論上的效果,蘇聯肯定會從巴爾幹得到海軍基地。但是波斯灣就不同了,這是一個大問題。
福爾采娃被艾倫威爾遜的變臉嚇了一跳,英國在伊朗問題上比想象當中要堅持,輕聲道,“你們想要聯合在一起,傷害蘇聯的利益。”
“伊朗是一個獨立國家,現在不是大英帝國和帝俄的時代了。”艾倫威爾遜不為所動的道,“不管蘇聯心裏想怎麽插手伊朗,最終的結果隻有一個,灰頭土臉的從伊朗撤走,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選擇。”
“你現在讓我對你的觀感變差了。”福爾采娃撩了一下發梢,定定的看著艾倫威爾遜。
“哪又怎麽樣?”艾倫威爾遜手一揚,帶著誇張的口吻道,“我們是代表兩個國家在進行秘密談判對不對?難道我們是過來相親的?你給我點便宜,我就能把大英帝國賣了?”
除非他不想進步了,不然絕對不會被福爾采娃的美色所迷惑。
這一天的暗箱操作又是不歡而散,晚上英國代表團和蘇聯代表團的房間,燈光都亮了很久,事實上美國代表團雖然看似無關,但也一直注意著英蘇在正式談判圍繞著伊朗問題的交鋒。
之所以采取看似中立的態度,是因為美國人相信,英國人一定會主動開口請求幫忙的。
而這正是艾倫威爾遜極力要避免的事情,他比誰都知道,一旦美國摻和進來,英國的存在感就等於沒有。美國不比蘇聯的危險程度差!
有時候艾倫威爾遜都在想,就直接讓蘇聯把伊朗吞並了,看看美國還能在一旁看熱鬧麽?還能忍住不下場?
隻要把伊朗問題解決,大英帝國就沒有什麽要爭取的了,這是內閣秘書愛德華·布裏奇斯親自告知艾倫威爾遜的話。
“我們已經和美國人私下溝通過了,一旦到期蘇聯不撤軍的話。美軍就會進駐伊朗!”艾倫威爾遜板著臉通知福爾采娃,“到時候不要後悔,是蘇聯自己選擇的。”
和美國人私下溝通在伊朗問題上是絕對沒有的,這不耽誤艾倫威爾遜進行最後的訛詐嚐試。
“你們真的願意把利益讓給美國人?”福爾采娃不可置信的反問。
“難道讓給你們蘇聯人?讓你蘇聯解放全世界,讓這些落後的民族和大英帝國平起平坐?”艾倫威爾遜氣不打一處來的憤憤道,“英國再差,也不能讓原來的殖民地騎到腦袋上,我看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遠了,希望戰爭之後我們都還活著。”
從來沒有一天,艾倫威爾遜覺得自己會和常公一樣,嘴裏念叨著第三次世界大戰,把這種沒有影的事情當做救命稻草,可事到臨頭也管不了這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