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3章 淵源
棄婦當家:帶著萌寶去種田 作者:傾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鬆田神色略顯尷尬,低聲說:“神宗一是扶桑第一大富商,為百姓建義渠,災荒年施粥施藥,很得百姓的敬重。天皇陛下也十分尊敬他。”
白若竹心底冷笑起來,表麵看著是個大善人,可派人在海上燒殺搶奪,黑海盜殺的人就不是人了?
一想到那晚的影子忍者可能是神宗一派來的,眾人都不想跟神宗一碰麵,便催了鬆田繼續朝前走。
不想他們還沒走幾步,背後就傳來了神宗一的聲音:“前麵是丹梁國來的貴客嗎?”
他一開口,鬆田就不好不理會了,白若竹他們也隻能無奈的聽了下來。
“鬆田見過神大人。”鬆田行禮說道。
神宗一帶了一群人快步走了過來,笑著回禮說:“鬆田大人多禮了,這是帶貴客在參觀佛寺?”
白若竹一行人隻能按禮數打了招呼,但在丹梁國的規矩裏,官員是無需像商人行禮的。白若竹沒出來就代表了丹梁國,自然不能落了丹梁的麵子。
神宗一也沒介意,笑著朝他們行禮,“見過江大人、白大人、莫大人、唐大人。”
隨即他轉頭跟家眷介紹道:“這幾位大人是中原的丹梁國派來的使臣,身份十分尊貴,你們還不見禮?”
他身邊的女眷和隨從紛紛行禮,態度十分的謙恭。不得不承認,這個神宗一把家人管的很好,沒有不要命出來鬧事的。
隨即神宗一又笑著說:“美夕不是很高興能去女學了嗎?這個你得謝謝白大人,她可是女中豪傑。”
就見神宗一身後一個小少女上前一步,恭敬的朝白若竹行禮,“小女前幾曰就聽聞白大人了,心中十分仰慕,不想今天能遇見白大人,真是太好了。”
她行了禮就抬頭看向白若竹,一雙烏黑的眼睛就好像小鹿似的,清澈又不失靈動。
白若竹笑著扶了扶她,說:“美夕姑娘無需多禮。”
“江大人你們如果去拜佛,不若與我們同行?”神宗一笑著說道,他笑容和煦,如果不知道那些黑海盜的事情,恐怕都要以為他是個儒雅又溫和的人了。
儒雅……白若竹突然想到了第一麵見黑老大的情景。
黑老大不說話,看起來就像個儒雅的文人,一點都不想海盜頭子。結果打急眼了就暴露出了他的本來麵目。
她當時也是想過黑老大是刻意在模仿某個人的氣度,結果到底是底蘊不夠,情緒一失控就崩了。
如今看看,黑老大當時那樣子和神宗一還真像,可見黑老大內心裏是十分崇拜神宗一的。
隻可惜海盜就是海盜,殺的人多了怎麽儒雅的起來?
莫北山拱手,“神先生,我們是想去拜訪下主持,就不耽誤先生一家拜佛了。”
莫北山臉上賠了笑,拒絕起來就顯得沒那麽生硬,他知道江奕淳的性子,所以這話他主動攬了說。
神宗一也沒強求,笑著回禮,“那就不耽誤各位大人了,如果你們在扶桑有什麽地方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無需客氣。”
“先謝過神先生了。”莫北山說道。
其他人也附和著行禮,這才目送了神宗一他們離開。
那個叫美夕的小姑娘到有些舍不得,一直回頭看白若竹,好像想跟白若竹多說說話似的。
一行人跟著鬆田去了寺廟後院,有小僧人迎客,很快帶了他們去一旁的廂房休息喝茶。
“我之前跟主持說過了,他也很想見見膽量過來的貴客,待會就能過來了。”鬆田笑著解釋道。
“主持是中原人還是扶桑人?”白若竹問道。
“主持說自己是中原人,據說我所知,他母親應該是扶桑人,父親好像是曾經跟隨高僧來扶桑的雜役。”鬆田低聲說道。
外麵傳來腳步聲,很快一名看著四十多歲的僧人被迎客僧帶了進來。
“貧僧普如,見過幾位施主。”主持雙手合十行禮。
白若竹心裏跳了跳,普如?難道跟普燈和普燭大師是同輩?
幾人紛紛回禮,見過了這位普如主持。
“幾位漂洋過海而來,想來經曆了不少艱難險阻,辛苦了。”普如說道,“也不知道如今丹梁國是什麽情況,如果幾位方便的話,可以給貧僧講講嗎?”
普如說完又笑了笑,“讓各位施主見笑了,貧僧的父親是丹梁人,師父和師公都是丹梁人,他們到圓寂時都在思念故鄉,如果能知道故鄉的事情,貧僧祭奠時也能給他們講講。”
大概是感念普燈大師的恩情,白若竹看到普如覺得十分親切,便開口說:“如今丹梁國的皇上是武寧帝,雖說他還不到三十,但治國有方,百姓也安居樂業,十分的自在。”
當然,這是內亂之後的事情,白若竹覺得無緣無故去提內亂之事,實在不妥。
“那丹梁國的佛寺呢?”普如有些激動,甚至沒了進門時的穩重,“不知道施主聽說過心禪寺沒?”
白若竹幾人都露出驚訝之色,這、這也太巧了吧!
“我們出海之前恰巧去過心禪寺,還小住過一陣子。”白若竹急忙說道。
普如眼眶已經紅了,“心禪寺如今還好吧?我師父的師父就在心禪寺出家的,當年因為機緣巧合東渡到了扶桑國傳經,我師父的法號,還有我的法號都是按心禪寺的寺譜起的。”
高璒也紅了眼眶,“如今心禪寺的主持大師叫普燭,還有一位得道高僧普燈大師和我有些淵源,隻可惜前不久圓寂了。”
普如抬袖子擦了擦眼角,“那位師兄既是得道高僧,圓寂也是去西方極樂淨土了,你等無需傷心。”
隨即他又問了些心禪寺現在的情況,白若竹他們肯定撿好的說,不會提龍虎山道士上門鬧事的事情,普如聽的十分高興,說如果他師父聽到,肯定會高興的。
原來普如的師父是心禪寺收養的棄嬰,當年跟著他師父到扶桑的時候,也不過十一、二的年紀,但人對童年的記憶最是深刻,所以一直到圓寂之前,普如的師父還想回故土看看。
“大師,我鬥膽問一句,你們既然能東渡,為何不能回去中原看看呢?”白若竹問道。
白若竹心底冷笑起來,表麵看著是個大善人,可派人在海上燒殺搶奪,黑海盜殺的人就不是人了?
一想到那晚的影子忍者可能是神宗一派來的,眾人都不想跟神宗一碰麵,便催了鬆田繼續朝前走。
不想他們還沒走幾步,背後就傳來了神宗一的聲音:“前麵是丹梁國來的貴客嗎?”
他一開口,鬆田就不好不理會了,白若竹他們也隻能無奈的聽了下來。
“鬆田見過神大人。”鬆田行禮說道。
神宗一帶了一群人快步走了過來,笑著回禮說:“鬆田大人多禮了,這是帶貴客在參觀佛寺?”
白若竹一行人隻能按禮數打了招呼,但在丹梁國的規矩裏,官員是無需像商人行禮的。白若竹沒出來就代表了丹梁國,自然不能落了丹梁的麵子。
神宗一也沒介意,笑著朝他們行禮,“見過江大人、白大人、莫大人、唐大人。”
隨即他轉頭跟家眷介紹道:“這幾位大人是中原的丹梁國派來的使臣,身份十分尊貴,你們還不見禮?”
他身邊的女眷和隨從紛紛行禮,態度十分的謙恭。不得不承認,這個神宗一把家人管的很好,沒有不要命出來鬧事的。
隨即神宗一又笑著說:“美夕不是很高興能去女學了嗎?這個你得謝謝白大人,她可是女中豪傑。”
就見神宗一身後一個小少女上前一步,恭敬的朝白若竹行禮,“小女前幾曰就聽聞白大人了,心中十分仰慕,不想今天能遇見白大人,真是太好了。”
她行了禮就抬頭看向白若竹,一雙烏黑的眼睛就好像小鹿似的,清澈又不失靈動。
白若竹笑著扶了扶她,說:“美夕姑娘無需多禮。”
“江大人你們如果去拜佛,不若與我們同行?”神宗一笑著說道,他笑容和煦,如果不知道那些黑海盜的事情,恐怕都要以為他是個儒雅又溫和的人了。
儒雅……白若竹突然想到了第一麵見黑老大的情景。
黑老大不說話,看起來就像個儒雅的文人,一點都不想海盜頭子。結果打急眼了就暴露出了他的本來麵目。
她當時也是想過黑老大是刻意在模仿某個人的氣度,結果到底是底蘊不夠,情緒一失控就崩了。
如今看看,黑老大當時那樣子和神宗一還真像,可見黑老大內心裏是十分崇拜神宗一的。
隻可惜海盜就是海盜,殺的人多了怎麽儒雅的起來?
莫北山拱手,“神先生,我們是想去拜訪下主持,就不耽誤先生一家拜佛了。”
莫北山臉上賠了笑,拒絕起來就顯得沒那麽生硬,他知道江奕淳的性子,所以這話他主動攬了說。
神宗一也沒強求,笑著回禮,“那就不耽誤各位大人了,如果你們在扶桑有什麽地方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無需客氣。”
“先謝過神先生了。”莫北山說道。
其他人也附和著行禮,這才目送了神宗一他們離開。
那個叫美夕的小姑娘到有些舍不得,一直回頭看白若竹,好像想跟白若竹多說說話似的。
一行人跟著鬆田去了寺廟後院,有小僧人迎客,很快帶了他們去一旁的廂房休息喝茶。
“我之前跟主持說過了,他也很想見見膽量過來的貴客,待會就能過來了。”鬆田笑著解釋道。
“主持是中原人還是扶桑人?”白若竹問道。
“主持說自己是中原人,據說我所知,他母親應該是扶桑人,父親好像是曾經跟隨高僧來扶桑的雜役。”鬆田低聲說道。
外麵傳來腳步聲,很快一名看著四十多歲的僧人被迎客僧帶了進來。
“貧僧普如,見過幾位施主。”主持雙手合十行禮。
白若竹心裏跳了跳,普如?難道跟普燈和普燭大師是同輩?
幾人紛紛回禮,見過了這位普如主持。
“幾位漂洋過海而來,想來經曆了不少艱難險阻,辛苦了。”普如說道,“也不知道如今丹梁國是什麽情況,如果幾位方便的話,可以給貧僧講講嗎?”
普如說完又笑了笑,“讓各位施主見笑了,貧僧的父親是丹梁人,師父和師公都是丹梁人,他們到圓寂時都在思念故鄉,如果能知道故鄉的事情,貧僧祭奠時也能給他們講講。”
大概是感念普燈大師的恩情,白若竹看到普如覺得十分親切,便開口說:“如今丹梁國的皇上是武寧帝,雖說他還不到三十,但治國有方,百姓也安居樂業,十分的自在。”
當然,這是內亂之後的事情,白若竹覺得無緣無故去提內亂之事,實在不妥。
“那丹梁國的佛寺呢?”普如有些激動,甚至沒了進門時的穩重,“不知道施主聽說過心禪寺沒?”
白若竹幾人都露出驚訝之色,這、這也太巧了吧!
“我們出海之前恰巧去過心禪寺,還小住過一陣子。”白若竹急忙說道。
普如眼眶已經紅了,“心禪寺如今還好吧?我師父的師父就在心禪寺出家的,當年因為機緣巧合東渡到了扶桑國傳經,我師父的法號,還有我的法號都是按心禪寺的寺譜起的。”
高璒也紅了眼眶,“如今心禪寺的主持大師叫普燭,還有一位得道高僧普燈大師和我有些淵源,隻可惜前不久圓寂了。”
普如抬袖子擦了擦眼角,“那位師兄既是得道高僧,圓寂也是去西方極樂淨土了,你等無需傷心。”
隨即他又問了些心禪寺現在的情況,白若竹他們肯定撿好的說,不會提龍虎山道士上門鬧事的事情,普如聽的十分高興,說如果他師父聽到,肯定會高興的。
原來普如的師父是心禪寺收養的棄嬰,當年跟著他師父到扶桑的時候,也不過十一、二的年紀,但人對童年的記憶最是深刻,所以一直到圓寂之前,普如的師父還想回故土看看。
“大師,我鬥膽問一句,你們既然能東渡,為何不能回去中原看看呢?”白若竹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