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李亨難以安眠,在榻上輾轉反側。(.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李輔國也是心有惴惴,便一直侍奉在寢殿內,打算尋著個合適的機會以阻止給郭子儀繼續立功的機會。崔渙的建議他是一萬個抵觸的,但秦晉既說吐蕃有潛在的威脅,不宜再往關外調兵,可因何又不將郭子儀派到隴右去呢?


    如果把郭子儀調到隴右去,丟在鳥不拉屎的戈壁高原上,自然就遠離了平亂的戰場,那些百年難遇的大功自然也就隨之遠離此人。


    所以,李輔國的謀劃是把郭子儀弄到隴右去,這還要多虧了秦晉的啟發,否則他還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來對付這個天子麵前的紅人呢!


    “將軍既在外間,何妨進來與朕說說話?”


    李輔國已經相當長時間沒在寢殿內侍奉了,今日李亨見他在這裏,而自己又無心睡眠,索性就想與之閑談一陣,以排解心中的憂慮!


    “奴婢願為陛下分憂解難!”


    李輔國等的就是這個機會,既然李亨主動如此,便正中其下懷!


    “你說說,吐蕃人當真覬覦我關中之地嗎?”


    “陛下,奴婢雖然不懂兵事,不敢胡亂說。”


    李亨則若有若無的嗬嗬笑了一聲。


    “不打緊,就當與朕閑聊,說說你的看法!”


    其實,李亨心中是忐忑不安的,房琯東征捷報未傳,永王江南造反令人揪心,現在突然又冒出了個虎視眈眈的吐蕃,隻覺得自己快被壓的喘不過氣來了。不等李輔國說話,他重重的歎了口氣。


    “世人都道天子好,打破了頭也要爭著坐這天子之位。可你知道麽?朕從做上這個位子開始,就沒有一日不是膽戰心驚,直等於一屁股坐在了火爐上一般!當年朕做太子時,雖然也有朝不保夕的處境,可畢竟有太上皇的庇護,沒有社稷覆亡之憂啊!”


    一連串沉重的歎息使得殿內氣氛極是壓抑,李輔國沒想到李亨的內心竟如此脆弱,今夜所吐之言顯然是憋在心中許久的了!不過,他可不認為天子之位是燙屁股的火爐,如果讓他來做,就算隻能坐十年,哪怕是三年五載,然後便死了也是值得!他死之後,又哪管身後洪水滔天呢?


    這些想法李輔國也隻能在心裏轉一圈,萬萬不敢宣之於口的。


    “陛下日理萬機,殫精竭慮,奴婢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隻恨自己無能,無法為陛下分擔哪怕一星半點的憂慮……”


    李亨苦笑道:


    “政務軍務自有大臣們操持,朕隻要你的忠心,分憂與否卻無須掛懷!”


    他這本是寬慰李輔國,李輔國卻覺得心中有點不是滋味,至於因何不是滋味,一時間又難以理清,斟酌了一陣,才又道:


    “陛下所慮吐蕃之事,奴婢倒有點小小的看法!”


    “哦?說說!”


    李輔國此時也不再避嫌,直言道:


    “吐蕃人與草原上的突厥人、鐵勒人一樣,都是逐水草而居,並無定居的習慣。[.超多好看小說]這關中的耕地對它們也就沒有用處,之所以虎視眈眈,貪圖的還不是咱們唐朝的財貨?”


    寢殿內燭火明滅閃爍,突然間,李亨的眸子裏增添了幾分淩厲之色。李輔國心下一寒,但還是咬牙道:


    “既然如此,陛下隻須投其所好,自然也就能解了這燃眉之危,等到安賊叛軍平定,還有什麽好顧慮的了?”


    “你要讓朕向吐蕃人進貢求和嗎?”


    唐朝天子自太宗開始就被周邊的番邦小國共推為天可汗,李亨現在雖然是個落難天子,但天可汗的帽子也沒打算就此扔掉。換言之,越是處在不利的處境,便越是看重這些虛名,讓他以天可汗之尊向吐蕃人行賄買通邊境安寧,這等屈辱之事,是絕難做到的!


    李輔國道:


    “陛下,文皇太宗尚與突厥人有便橋之盟,陛下焉得不能?”


    “此事休要再提!”


    李亨堅決的揮手,厲聲拒絕了李輔國的建議。


    見狀,李輔國心下竊喜,他早就知道李亨不會答應的,隻有過了這一步,接下來才好抬出另一個辦法。


    “陛下若以為此舉不妥,奴婢還另有想法,不知當說不當說!”


    “說!”


    由此,李輔國便建議李亨以郭子儀為隴右節度使,到地方上和吐蕃打幾次硬仗,讓他們知道疼了,自然就不敢再生輕舉妄動之心!


    李亨聽了以後喜形於色,卻不置可否。


    次日一早,李亨再召來重臣商議,卻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建議。秦晉與壽安長公主晚婚還有不到十日之期,如果屆時還沒有高適的軍報,便以郭子儀親赴淮南,以備不測。至於吐蕃的隱憂,便以宰相魏方進為正使,李輔國為副使,送去財帛牛羊,包括女人,買得邊境至少三年平安!


    這個想法一經宣之眾人,李輔國登時就傻眼了,他萬萬想不到,郭子儀被調出了長安,而自己也被調出了長安,而且還是到吐蕃那種苦寒之地,一路上危險重重,是否還有命回來都不一定呢!


    李輔國本能的想拒絕,可他又不敢,如果敢有一字半字的推脫,隻怕自此以後就難以得天子如此寵信了!是以,盡管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樂意,他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眾臣裏唯一一個被不幸牽連進來的也隻有魏方進一人。


    魏方進原本已經不問政事軍務,突然間得了出使吐蕃的差事,一雙老眼居然登時放光。秦晉看在眼裏,暗歎,魏方進終究不是甘於寂寞人。隻是天子因何在一夜之間就有了這種決斷,仍令他覺得意外。


    出人意料的是,崔渙並沒有反對這種近乎於自取其辱的法子,反而還跟著推敲,完善一些細節。


    “陛下深謀遠慮,臣感佩之至。此一去當軟硬並用,恩威並施,才能使吐蕃人感念我大唐之恩德,和不可輕犯之軍威!”


    說實話,李亨在做出這種決定時,已經想過會遭到重臣的反對,可結果竟是輕易就得到了支持,就連以耿介爆裂著稱的崔渙都深表讚同。


    “崔卿所言老成謀國!隻這威又如何並施呢?”


    “陛下隻須遣一萬精兵,隨使同行便可。吐蕃人並非如我大唐一般實行郡縣製,全國兵馬皆有朝廷一體節製提調,其兵馬多是各部落臨戰集結而成,所以各部落間也必然各懷心思。既得財貨之利,吐蕃各部落的野心也將隨之消減,吐蕃副相瑪祥仲巴傑縱使還有強攻之心,各部頭領也未必願為其賣命,做火中取栗……”


    崔渙自昨日回去以後,當即整理數月以來所有關於吐蕃的軍報,這才發現,吐蕃實際上已經在隴右至河西一帶調集了近十萬大軍,這幾乎相當於吐蕃的全部兵力。如果傾舉國之兵,若說吐蕃人沒有攻唐之心,那才是天大的謊言。


    明了之後,崔渙暗自汗顏慚愧,如果不是秦晉多心,他險些就忽略了這即將到來的危險。


    ……


    江南東道,江寧。李璘在奪取廣陵以及江南諸郡以後便駐兵於此,勝利來的太容易,以至於使他認為皇位距離自己已經隻有一步距離。


    他所要做的就是先於皇兄李亨克複洛陽,乃至於直搗安祿山的老巢範陽。


    為了徹底定計,李璘特地將他麾下的幾大江陵從各地招至江寧,季廣琛、渾惟明等人深表讚同,認為李璘此舉當是順天應人。


    自從他們在廣陵等地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以後,趕來投奔的各地也日漸多了起來,反對永王的人馬也隻剩下了李成式和李希言等寥寥數支,並且都已經是殘兵敗寇,隻憑借著長江水道複雜在負隅頑抗。


    就在眾人厲兵秣馬,雄心壯誌之時,一則消息隨著一騎飛馳,傳入江寧,朝廷的援兵到了!


    對於季廣琛等人而言,這早就在意料之中。但李璘陡聞之下竟緊張不已,聲有顫抖的詢問:


    “朝廷,朝廷派了誰來?帶了多少兵?”


    “淮南節度使高適,據傳領兵十萬,至於具體數目多少,並無確切數字!”


    “這,這怎麽可能?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季廣琛思忖一陣,道:


    “永王勿憂,臣認為朝廷並沒有如此多的兵馬交給高適,這十有八九是故布疑兵之計!”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驕兵必敗的道理本王還是知道的,如果高適當真帶來十萬兵馬,將軍又該如何應對?”


    季廣琛沉默了一陣,直言相告:


    “若果真有十萬大軍,我軍便當依托江寧地利以守為攻,若不能力敵,就隻能先避敵鋒芒,尋機再戰!”


    永王麾下雖然也號稱有十萬精銳,但真正的可戰之兵也就五萬之數,高適假如真帶來了十萬人,季廣琛並無必勝把握,但他十分篤定,朝廷不可能在江南投入這麽多人,也沒有這麽多兵馬可征調。


    由於時間過於倉促,永王的兵馬沒有完全控製長江水道,李成式和李希言憑借著複雜的水道與之頑抗,所以長江天塹並不能被充分利用,這也是季廣琛所算計在內的,否則別說十萬人,就算二十萬人,想要輕易的渡江南下也非易事。


    高適沒有人馬的優勢,又是遠道而來,師老兵疲,就算再加上李成式、李希言那些殘兵敗寇,季廣琛相信,擊敗他們也隻在眨眼之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味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味酒並收藏亂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