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秦晉率軍護持著太子李亨如約前往位於長安城西部的金光門,騎在馬上遠遠的就可以瞧見錦旗招展,陡然間戰鼓聲隆隆而起,牛角也隨之嗚嗚。(.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


    李亨驟聞戰鼓聲還嚇了一跳,經過這一年的折磨他都快成了驚弓之鳥,尤其是這次西逃的兩次嘩變實在讓人觸目驚心。


    秦晉看出了李亨有些心緒,便驅馬靠近,低聲給他鼓氣。


    “長安上下有魏相公和崔少尹做主,已經安排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殿下不必擔心。”


    聽了這句話,李亨的臉上多少恢複了一點血色,又緊張的說道:


    “秦使君隨我一同入城!”


    處於驚弓之鳥狀態下的李亨顯然對長安城裏的人並不怎麽信任,盡管昨夜他還對魏方進和崔光遠禮敬有加,現在看來竟都是做戲。


    “臣須臾不離殿下左右!”


    得到了秦晉的保證,李亨終於不再躊躇,催馬趕往金光門。


    實際上迎接天子也好,太子也罷,朝廷都是有定製的,奏樂也各有不同。但魏方進和崔光遠竟安排了一處戰鼓牛角齊鳴的場麵,實在太過詭異,也難怪李亨多心。不過,這就是李亨的多心和不了解內情了。


    自從天子西逃的消息傳開之後,非但官員們紛紛逃難,包括皇家豢養的樂師也加入了逃難大軍。魏方進和崔光遠連夜召集有經驗的樂師,竟連十個人都湊不齊,無奈之下隻得以軍中之禮來歡迎這位臨難返回的太子。


    樂師逃的幹淨,但官員們逃的卻並不幹淨。魏方進甚至連已經致仕的宰相陳希烈都請了出來。


    李亨於馬上一眼就瞧見了須發皆白的陳希烈,一派新風道骨,站在迎候的官員中有如鶴立雞群。秦晉也識得陳希烈,然則他對此公的印象並不好,因為在記憶中的曆史裏,就是這個老家夥在李隆基逃離長安後,轉頭就投降了孫孝哲,是個道貌岸然,又沒有骨氣的老東西。


    餘者迎候官員,也多有致仕之人,但一眼望去至少也有千餘眾,對於剛剛經曆了一場逃難浩劫的長安而言已經實屬難得。


    李亨遠遠的便下了馬,步行來到迎候官員麵前,向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之情,感謝他們在最危亡的時刻沒有選擇放棄。


    秦晉卻在一旁罕有的腹誹著,這些人哪裏是沒選擇放棄,可能多數人都和陳希烈一般打算,隻等著孫孝哲大軍到老,便開門迎賊。[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當然,這種誅心之言在這種場合下是不合時宜的,就算明知道雙方都在演戲,也得把這出戲好好的演下去。


    “陳老相公如何也親自來了?”


    李亨很看重老臣對自己的支持,就連聲音都有些發抖。秦晉也分辨不出,這究竟是因為激動使然,還是做戲的結果。其實,他把李亨此時此刻的心境想的複雜了,做了十幾年虛有其名又備受打壓的太子以後,突然得到了如此之眾的臣子的擁戴,又如何能抑製住內心的激動呢?


    就算李亨隱忍十餘載,練出了異於常人的城府,可他終究還是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不動容。


    陳希烈顫巍巍的躬身,就連胡須都跟著不停的抖動。


    “老臣得知太子回來,高興,高興啊!”


    這句話沒有虛情假意的恭維,卻讓人聽得熱淚盈眶。是啊,太子在這種危局下竟不顧自身的返回長安,同樣也讓眾臣動容,縱然很多人心中存著投敵的打算,內心依舊難抑複雜的情緒。陳希烈就是其中之一,畢竟做了唐朝四十餘載的臣子,說沒有留戀那是騙人,可一旦事不可為他亦會為了家族傳承毫不猶豫的做出決斷,隻是太子的突然返回,竟又讓他的決斷變猶豫了。


    “臣恭迎太子殿下回鑾返駕!”


    陳希烈忽而清了清嗓子,大聲喊了一句。官員們在眨眼之間也跟著喊成了一片。


    “供應太子殿下回鑾返駕!”


    如此措辭實在有逾製的嫌疑,不過現在連天子都跑了,又有誰顧得了這些呢?更何況,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來,唐朝若不能平亂便罷,一旦平亂成功,太子便是首功之人,到時就算天子再看不上李亨,也隻能捏著鼻子忍下這種局麵。


    因而趁著大事未成之際,先送個順水人情,又何樂而不為呢?


    秦晉冷眼旁觀著迎候百官們各色的心思,不禁暗暗冷笑,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這些人居然還隻顧著自己的小算盤,李隆基當了四十多年的天子怎麽就養了如此一群狼心狗肺的東西。


    當然,罵歸罵,秦晉也知道人心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如果用個人道德水準來要求執政的官員,也許本就是南轅北轍。


    “入城!”


    簡單的會麵結束之後,魏方進高呼了一聲。繼之鼓角再次響起,李亨迎著百官們膜拜的目光緩步入城。


    入城以後,儀式並未結束,早就有滯留城內的百姓聞訊趕來,爭相一睹太子容顏。


    不論天子也好,太子也罷,在普通百姓的心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也許見上一麵連自家的祖墳都能冒青煙。現在百姓都聽說太子是回來堅守長安,抗擊叛軍的,由此又使之蒙上了一層英雄色彩,很多人都幹脆把太子當做了救苦救難的菩薩。


    如果說城外百官的迎候使太子動容,那麽城內百姓的反應則讓他激動的難以自製。


    當李亨於金光門內跨上馬,出現在百姓的視野之內,大街兩旁如山入海的人群中立時歡聲雷動,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原本李亨回到長安隻是僅僅出於對秦晉的信任,現在看到百姓們反應竟如此狂熱,也跟著熱血上湧,胸膛內似有一股氣息在上下左右的鼓蕩著。


    見此情景,秦晉也連連咋舌,這就是李唐皇室在百姓中的威望,換了別家絕對不會有如此號召力,所以唐朝絕對命不該絕。


    安祿山燒殺搶掠的惡名早就在長安深入人心,百姓們經曆了天子不告而逃,亂民大肆搶掠燒殺的動蕩局麵後,對破除萬難而返回的太子自然視若救星。


    太子從金光門進入長安,又經朱雀門進入皇城,這一段路竟走了足足有一個時辰之久。也是經由秦晉的提醒,李亨特意放慢了速度,在有些地方甚至反複走走停停。不過,這一番周折也得到了數以十倍計的回報,他們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重新鼓起了城中軍民的士氣。


    李亨依舊返回東宮,盡管身體疲憊不堪,但精神的亢奮卻使他忘卻了所有疲勞。


    “秦使君如此安排,勝過十萬大軍!”


    他一麵說著,一麵在宮內興奮的走著,時而加快,時而放慢。


    東宮剛剛遭受了亂民的搶掠,裏麵一片狼藉,李亨越往裏走眉頭便縮得越緊。由於返回倉促,清宮的工作還沒有完成,李亨甚至親眼看見一名百姓隨眼惺忪的從一處便殿的正門走了出來,身上還披著花花綠綠的綢布。


    秦晉大感不妥,如果讓李亨住在這裏,萬一被漏網的亂民所傷,豈非無妄之災。


    “殿下,長安城內隻有太極宮未曾遭受洗劫,還請移駕太極宮。”


    李亨聞言,皺眉,遲疑道:


    “按製,移宮須得向父皇請旨,可父皇現在又西狩而去,如此自作主張怕是不妥吧?”


    “殿下留在長安身負天下重責,一時權宜無可厚非,又豈能再拘泥於常理?”


    有了秦晉的帶頭,魏方進等人也跟著紛紛勸諫,李亨猶豫再三,終是答應了眾臣們所請,進入幽深冷暗的太極宮。


    進入太極宮後,有資格跟進來的大臣便屈指可數,除了秦晉、魏方進、崔光遠、陳希烈等數人,餘者便隻能各歸各位。


    太極宮內一切如常,每日都有宮人灑掃收拾,仿佛不曾大亂過一般,李亨攜眾人進入一處便殿,立時舊有內侍端來了銅爐填碳生火,不多時火光熱氣彌漫,殿內騰起融融暖意。


    “接下來該如何處置應對,秦使君可有詳細說法?”


    李亨現在是句句不離秦晉,仿佛隻有此人才是唯一可堪用的官員。


    關於接下來該如何做,秦晉早就有了定計,是以麵對詢問,不及思索的答道:


    “當務之急有二,一者須得殿下親力親為。”


    李亨的身子於座榻上不由自主的前傾,當即允諾。


    “李亨肩負重擔,自然責無旁貸。”


    “眼下城中皇族,離散者甚重,這些人都是高祖血脈絕不能任由失散,必須從速一一尋回。”


    李亨正重點頭。


    “所言甚是!稍後我親自帶人去尋!”


    “其二,乃為重中之重,便是城中防禦。以臣預計,孫孝哲部最快當在明日入夜前進抵長安,所以我們隻有一天的時間,收攏禁軍,劃分防區。”


    “攻防之戰乃秦使君所長,李亨不通兵事不便建議,使君全權處置便是,不必事事請示於我!”


    這一番對答基本定下了長安城內當務之所急的兩樁大事,其餘幾位重臣竟都一句嘴都插不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味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味酒並收藏亂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