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衫襤褸的老翁匍跪在秦晉馬前,哭嚎不止,秦晉隻覺得聲音熟悉,仔細端詳了一陣,才透過亂蓬蓬的灰白頭發看清了對方的臉。[.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魏相公?如何是你?”
此人正是門下侍中魏方進,隻是如此狼狽作態卻讓他大為吃驚,以堂堂政事堂的宰相,就算出逃也不必打扮的如此之狼狽吧。
秦晉從馬上下來,伸手將魏方進扶了起來,畢竟這貨幫了他不少忙,也算是和神武軍站在一邊的,若此時對其落井下石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卻見魏方進哪裏還有半分侍中宰相的氣度,臉上塵土被淚水和成了泥,哽咽道:
“使君如何此時才來……老夫家中被燒,妻兒皆失散於混亂之中,不得已換了乞丐衣裳,才得以掏出虎口……”
斷斷續續的說了自己的悲慘遭遇,魏方進又是老淚縱橫。
秦晉則心中凜然,想不到就連政事堂宰相的家都被亂民所搶,可以想見長安城此時已經亂成了什麽光景。但是,魏方進一家的遭遇雖然可憐,卻不是秦晉急切想要知道的。
“老相公節哀,此時城中形勢究竟如何?”
魏方進又哭了一陣才收住哭聲,重重歎了口氣。
“亂民搶了左藏大盈庫,搶紅了眼,又搶了勳貴府邸,老夫逃出來時,聽說南內也被亂民闖了進去……此時究竟如何,實難想象啊……”
在來長安的路上,秦晉就預料到了長安會亂,卻也絕想不到居然亂成了這個地步。
“難道天子臨走時就沒指定留守大臣?或是留守的皇子?”
一旁的清虛子好奇的問道。有人突而插話,魏方進就算在落難之時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放下宰相的脾氣,瞥眼卻瞧見說話的是個道士,不禁收斂了怒意。李唐向來崇尚道教,這個老道既然緊隨秦晉左右,地位一定不低,現在他手中已經無權無勢,成了喪家犬,既有求於秦晉,自然不敢得罪此人。
“唉!天子連夜離京,不曾留下隻言片語。今日一早眾臣不知內情照常上朝,久候天子不至,這才知道天子早就不在宮中了……”
清虛子又不解的問道:
“眾臣尚在,若有人振臂一呼,長安局麵也不至於亂成這等地步啊?”
這句話問的魏方進有些臉紅,天子帶著楊國忠等親信出逃,他身為門下侍中又是政事堂宰相,已經算是諸臣之首了,可他偏偏沒了主意,也急著返回家中召集老小,收拾財物,打算在叛軍抵達之前掏出城去。[]
眾臣中與魏方進抱著同等心思的不在半數之下,甚至還有人已經在陰結密謀,投降安史叛軍。
可這等情況,怎麽能讓肩負責任而又心中有愧的魏方進說出口呢?是以,這老頭子事實唉聲歎氣,卻無法回答清虛子的問題。
對於以上種種,秦晉隻稍加思忖就得出了結果,礙於魏方進的顏麵,也不點破,隻問道:
“老相公此時有甚打算啊?”
魏方進本來平複的情緒又變得激動了,雙手緊握成拳,胡亂用力的揮舞著。
“請秦使君殺入城去,驅退亂民,幫,幫老夫尋著家兒……”
入城定亂本就是應有之議,至於魏方進的家兒能否都安然無恙的尋著,就隻能看他的造化了。
“如此還請老相公上馬,隨秦某入城!”
秦晉特地給了魏方進一匹馬,此地距離長安已經不足十裏,拜托了圍上來的百姓以後,騎馬頃刻既至。
騎兵由西北向南而來,最先抵達的是光化門。光華門位於長安城的西北角,雖算不得最緊要的城門,平日裏以依舊有重兵把守,但此時遠遠便可見城門洞開,無數的百姓擁堵其中,奮力的向外擁著,擠著。
魏方進見此情景,想起在城中死裏逃生的一幕,仍舊心有餘悸,臉上流露出了恐慌的神情。
原本秦晉還想問一問魏方進的意見,一扭頭卻見其這副德行,忍不住暗歎了口氣,這種無能之輩居然也被李隆基委以宰相之職,當此生死存亡之際,居然絲毫不知悔改。潼關陷落,長安岌岌可危也就不奇怪了。
“諸軍聽令,凡有擁堵城門,不肯依令退開者,立殺無赦!”
有時候亂民和亂軍幾乎沒有區別,否則那些平日裏溫順的良民因何能在天子逃京後,先搶了左藏大盈庫,又燒搶皇宮與百官府邸呢?
烏護懷忠自幼生長於草原,見慣了廝殺流血,得了秦晉的軍令以後,他立即派了幾個漢話說的好,又嗓門大的騎兵先行一步,向擁堵在光華門裏外的百姓喊話。
然而,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紅了眼,僅憑幾句不痛不癢的喊話又怎麽可能讓亂民們恢複理智而放棄逃離長安的打算呢?
實際上,造成擁堵的也並非全然是打算逃離的百姓,住在城外的百姓聽說城中的官吏差人都跑了,大盈庫與宮禁都成了無人把守之地,因而不少人就打算趁亂進城去搶一把。於是乎,外麵的人想進城,城裏的人搶的腰包鼓脹,又打算逃出去。兩撥人撞在一起,自然擁堵難平。
派出去的騎兵連喊了三遍,竟無一人理會,百姓們急紅了眼似乎未發現從城外而來的騎兵。
烏護懷忠眼見如此,眼中精光四射,抬起了右手,繼而又狠狠的揮下,口中重重突出了一個字。
“殺!”
話音未落,早就上弦上箭的騎弩應聲激發,成百上千支弩箭呼嘯而至,密集接在一起的亂民立時就倒了一片。不過,這還不算完,騎弩一連激發,擁堵在光華門的亂民就像被收割的穀子一般,一茬又一茬的倒了下去。
一箭地之外,伏在馬背上的魏方進何曾見過這種慘烈的場景,被嚇的渾身瑟瑟發抖,口中連半個字都說不出來。
直接負責驅散亂民的烏護懷忠眼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憐憫之色,在他的眼裏隻有徹底執行秦晉的軍令。
三輪騎弩連射之後,急紅了眼的亂民們終於意識到了來自於城外的死亡味道,不論城內外竟紛紛一哄而散,這座足夠八騎並行的光化門自此洞開於神武軍麵前。
“進城!”
再次下達軍令以後,秦晉攜魏方進進入光化門。
然則,進城之後,卻聽那些逃難的百姓們紛紛大呼著。
“胡狗殺來了,胡狗進城了……快逃命啊……”
秦晉隻心念一轉間就明白了緣故,烏護懷忠和他的部下都是胡人樣貌,又下如此殺手,亂民們便想當然的認為是安史叛軍到了。
神武軍被誤認為安史叛軍,秦晉原本還有些緊張,時時戒備有會偷襲反擊。可一路所見情形卻讓他“大失所望”。
不但亂民紛紛逃命流竄,偶見穿著禁軍衣甲之人也是逃命如兔子般的飛快。騎兵所到之處竟如入無人之境。
秦晉於馬上忽而縱聲大笑,幾乎笑出了眼淚,煌煌盛唐的真實麵目竟然如此醜陋。京師城破,居然連個抵抗之人都沒有。
“魏相公,這城中的禁軍都去了何處?來自隴右的神策軍不是駐紮於此嗎?”
神策軍是哥舒翰的舊部,常年於隴右之地與吐蕃人作戰,也算得驍勇善戰了,怎麽可能一箭不放就逃得幹幹淨淨呢?
魏方進低頭顫抖的答道:
“當是天子領著神策軍主力……”
想想也是,天子逃難身邊豈能不帶著禁軍?一念及此,秦晉有些泄氣,最能打的神策軍也腳底下抹油溜了,還能指望剩下那些爛透到骨子裏的兩衙禁軍和安史叛軍拚死一戰嗎?
一行人過了普寧坊以後便向右拐,連過休祥、輔興二坊,四周亂民早就逃得不見蹤影,再駐足時皇城安福門就已經遙遙在望了。
秦晉遠遠望去,見安福門緊緊關閉,好像皇城之內並未遭受亂民的衝擊燒搶。也就在此時,安福門忽而洞開,一支隊伍從裏麵衝了出來。烏護懷忠當即便下令以騎弩警戒,隻要這些人敢有異動便立殺無赦。
“莫射箭,莫射箭!吾乃京兆少尹崔光遠,願率長安官民投奔大燕皇帝……”
聞言,秦晉差點從馬上驚了下來,他本以為這些人要拚死一戰,那料得到竟是舉城投降。
至於因何帶著全城官民投降的僅僅是個京兆少尹,秦晉就算不問也想得到原因,像魏方進這樣的大臣,既不願投降,又沒有拚死一戰的勇氣,自然紛紛或躲或逃而去。
“老相公仔細看了,為首那人可是崔光遠?”
秦晉隨在長安為官近一年,卻從未見過崔光遠其人。魏方進眯縫著老眼看了一陣,點頭道:
“沒錯,就是此人!崔光遠出身博陵崔氏,不想竟如此沒有氣節,可鄙,可鄙啊……”
魏方進幾乎是帶著一腔悲憤說出的這句話,話才說了一般就因為情緒過於激動而咳嗽不止。
秦晉不再理會自身懦弱卻又鄙視崔光遠的魏方進,縱馬向前馳去,直與烏護懷忠並駕齊驅才高聲喝道:
“某乃河東道節度留後,馮翊郡太守,秦晉也是!”
“魏相公?如何是你?”
此人正是門下侍中魏方進,隻是如此狼狽作態卻讓他大為吃驚,以堂堂政事堂的宰相,就算出逃也不必打扮的如此之狼狽吧。
秦晉從馬上下來,伸手將魏方進扶了起來,畢竟這貨幫了他不少忙,也算是和神武軍站在一邊的,若此時對其落井下石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卻見魏方進哪裏還有半分侍中宰相的氣度,臉上塵土被淚水和成了泥,哽咽道:
“使君如何此時才來……老夫家中被燒,妻兒皆失散於混亂之中,不得已換了乞丐衣裳,才得以掏出虎口……”
斷斷續續的說了自己的悲慘遭遇,魏方進又是老淚縱橫。
秦晉則心中凜然,想不到就連政事堂宰相的家都被亂民所搶,可以想見長安城此時已經亂成了什麽光景。但是,魏方進一家的遭遇雖然可憐,卻不是秦晉急切想要知道的。
“老相公節哀,此時城中形勢究竟如何?”
魏方進又哭了一陣才收住哭聲,重重歎了口氣。
“亂民搶了左藏大盈庫,搶紅了眼,又搶了勳貴府邸,老夫逃出來時,聽說南內也被亂民闖了進去……此時究竟如何,實難想象啊……”
在來長安的路上,秦晉就預料到了長安會亂,卻也絕想不到居然亂成了這個地步。
“難道天子臨走時就沒指定留守大臣?或是留守的皇子?”
一旁的清虛子好奇的問道。有人突而插話,魏方進就算在落難之時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放下宰相的脾氣,瞥眼卻瞧見說話的是個道士,不禁收斂了怒意。李唐向來崇尚道教,這個老道既然緊隨秦晉左右,地位一定不低,現在他手中已經無權無勢,成了喪家犬,既有求於秦晉,自然不敢得罪此人。
“唉!天子連夜離京,不曾留下隻言片語。今日一早眾臣不知內情照常上朝,久候天子不至,這才知道天子早就不在宮中了……”
清虛子又不解的問道:
“眾臣尚在,若有人振臂一呼,長安局麵也不至於亂成這等地步啊?”
這句話問的魏方進有些臉紅,天子帶著楊國忠等親信出逃,他身為門下侍中又是政事堂宰相,已經算是諸臣之首了,可他偏偏沒了主意,也急著返回家中召集老小,收拾財物,打算在叛軍抵達之前掏出城去。[]
眾臣中與魏方進抱著同等心思的不在半數之下,甚至還有人已經在陰結密謀,投降安史叛軍。
可這等情況,怎麽能讓肩負責任而又心中有愧的魏方進說出口呢?是以,這老頭子事實唉聲歎氣,卻無法回答清虛子的問題。
對於以上種種,秦晉隻稍加思忖就得出了結果,礙於魏方進的顏麵,也不點破,隻問道:
“老相公此時有甚打算啊?”
魏方進本來平複的情緒又變得激動了,雙手緊握成拳,胡亂用力的揮舞著。
“請秦使君殺入城去,驅退亂民,幫,幫老夫尋著家兒……”
入城定亂本就是應有之議,至於魏方進的家兒能否都安然無恙的尋著,就隻能看他的造化了。
“如此還請老相公上馬,隨秦某入城!”
秦晉特地給了魏方進一匹馬,此地距離長安已經不足十裏,拜托了圍上來的百姓以後,騎馬頃刻既至。
騎兵由西北向南而來,最先抵達的是光化門。光華門位於長安城的西北角,雖算不得最緊要的城門,平日裏以依舊有重兵把守,但此時遠遠便可見城門洞開,無數的百姓擁堵其中,奮力的向外擁著,擠著。
魏方進見此情景,想起在城中死裏逃生的一幕,仍舊心有餘悸,臉上流露出了恐慌的神情。
原本秦晉還想問一問魏方進的意見,一扭頭卻見其這副德行,忍不住暗歎了口氣,這種無能之輩居然也被李隆基委以宰相之職,當此生死存亡之際,居然絲毫不知悔改。潼關陷落,長安岌岌可危也就不奇怪了。
“諸軍聽令,凡有擁堵城門,不肯依令退開者,立殺無赦!”
有時候亂民和亂軍幾乎沒有區別,否則那些平日裏溫順的良民因何能在天子逃京後,先搶了左藏大盈庫,又燒搶皇宮與百官府邸呢?
烏護懷忠自幼生長於草原,見慣了廝殺流血,得了秦晉的軍令以後,他立即派了幾個漢話說的好,又嗓門大的騎兵先行一步,向擁堵在光華門裏外的百姓喊話。
然而,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紅了眼,僅憑幾句不痛不癢的喊話又怎麽可能讓亂民們恢複理智而放棄逃離長安的打算呢?
實際上,造成擁堵的也並非全然是打算逃離的百姓,住在城外的百姓聽說城中的官吏差人都跑了,大盈庫與宮禁都成了無人把守之地,因而不少人就打算趁亂進城去搶一把。於是乎,外麵的人想進城,城裏的人搶的腰包鼓脹,又打算逃出去。兩撥人撞在一起,自然擁堵難平。
派出去的騎兵連喊了三遍,竟無一人理會,百姓們急紅了眼似乎未發現從城外而來的騎兵。
烏護懷忠眼見如此,眼中精光四射,抬起了右手,繼而又狠狠的揮下,口中重重突出了一個字。
“殺!”
話音未落,早就上弦上箭的騎弩應聲激發,成百上千支弩箭呼嘯而至,密集接在一起的亂民立時就倒了一片。不過,這還不算完,騎弩一連激發,擁堵在光華門的亂民就像被收割的穀子一般,一茬又一茬的倒了下去。
一箭地之外,伏在馬背上的魏方進何曾見過這種慘烈的場景,被嚇的渾身瑟瑟發抖,口中連半個字都說不出來。
直接負責驅散亂民的烏護懷忠眼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憐憫之色,在他的眼裏隻有徹底執行秦晉的軍令。
三輪騎弩連射之後,急紅了眼的亂民們終於意識到了來自於城外的死亡味道,不論城內外竟紛紛一哄而散,這座足夠八騎並行的光化門自此洞開於神武軍麵前。
“進城!”
再次下達軍令以後,秦晉攜魏方進進入光化門。
然則,進城之後,卻聽那些逃難的百姓們紛紛大呼著。
“胡狗殺來了,胡狗進城了……快逃命啊……”
秦晉隻心念一轉間就明白了緣故,烏護懷忠和他的部下都是胡人樣貌,又下如此殺手,亂民們便想當然的認為是安史叛軍到了。
神武軍被誤認為安史叛軍,秦晉原本還有些緊張,時時戒備有會偷襲反擊。可一路所見情形卻讓他“大失所望”。
不但亂民紛紛逃命流竄,偶見穿著禁軍衣甲之人也是逃命如兔子般的飛快。騎兵所到之處竟如入無人之境。
秦晉於馬上忽而縱聲大笑,幾乎笑出了眼淚,煌煌盛唐的真實麵目竟然如此醜陋。京師城破,居然連個抵抗之人都沒有。
“魏相公,這城中的禁軍都去了何處?來自隴右的神策軍不是駐紮於此嗎?”
神策軍是哥舒翰的舊部,常年於隴右之地與吐蕃人作戰,也算得驍勇善戰了,怎麽可能一箭不放就逃得幹幹淨淨呢?
魏方進低頭顫抖的答道:
“當是天子領著神策軍主力……”
想想也是,天子逃難身邊豈能不帶著禁軍?一念及此,秦晉有些泄氣,最能打的神策軍也腳底下抹油溜了,還能指望剩下那些爛透到骨子裏的兩衙禁軍和安史叛軍拚死一戰嗎?
一行人過了普寧坊以後便向右拐,連過休祥、輔興二坊,四周亂民早就逃得不見蹤影,再駐足時皇城安福門就已經遙遙在望了。
秦晉遠遠望去,見安福門緊緊關閉,好像皇城之內並未遭受亂民的衝擊燒搶。也就在此時,安福門忽而洞開,一支隊伍從裏麵衝了出來。烏護懷忠當即便下令以騎弩警戒,隻要這些人敢有異動便立殺無赦。
“莫射箭,莫射箭!吾乃京兆少尹崔光遠,願率長安官民投奔大燕皇帝……”
聞言,秦晉差點從馬上驚了下來,他本以為這些人要拚死一戰,那料得到竟是舉城投降。
至於因何帶著全城官民投降的僅僅是個京兆少尹,秦晉就算不問也想得到原因,像魏方進這樣的大臣,既不願投降,又沒有拚死一戰的勇氣,自然紛紛或躲或逃而去。
“老相公仔細看了,為首那人可是崔光遠?”
秦晉隨在長安為官近一年,卻從未見過崔光遠其人。魏方進眯縫著老眼看了一陣,點頭道:
“沒錯,就是此人!崔光遠出身博陵崔氏,不想竟如此沒有氣節,可鄙,可鄙啊……”
魏方進幾乎是帶著一腔悲憤說出的這句話,話才說了一般就因為情緒過於激動而咳嗽不止。
秦晉不再理會自身懦弱卻又鄙視崔光遠的魏方進,縱馬向前馳去,直與烏護懷忠並駕齊驅才高聲喝道:
“某乃河東道節度留後,馮翊郡太守,秦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