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花也喜歡看書,可她隻能看小人書,媽媽不叫她看小說,本來有小人書看,美花已經很高興了,可看到母親看大書看得那麽投入,她的心就不安分了,她心裏總惦記著那本厚厚的母親看的書。(.棉、花‘糖’小‘說’)
張媛上班走之前會把書收起來,收到美花找不到的地方。
美花放學回來會去找那本書,但她總是找不到。
張媛不叫她過早接觸小說,是怕影響她學習。其實這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尤其是數學,她可以舉一反三。老師在講台上用一種方法還沒解完的題,她在下麵用另外的方法已經解出來了。老師講課時,經常會眼睛看著她在講,因為她能緊跟老師的思路走。她這樣的學生是老師講課的動力。
學校布置的作業,她會回到家裏隻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她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了。她除了幫媽媽做一些家務外,還經常和小夥伴們出去瘋玩。
家裏附近的小河邊是她最願意去的地方,河邊小路旁,各種野花盛開著,各種蝴蝶飛舞著,秋天的夜晚,螢火蟲成群結隊地在穿行。她會和夥伴們拿著樹枝去追趕,嘴裏喊著:大豆杆,小豆杆,狗狗蟲啊跟我來!不打你,不罵你,玩一玩,就放你!那真是玩得痛快,開心,玩得暢快淋漓!
忽然有一天,小夥伴們不容易找到她了,原來她開始迷戀上了看小說。她在家裏的一個雜物箱裏找到了媽媽看的那本書《青春之歌》。
這是美花接觸的第一部小說。林道靜、盧嘉川、餘永澤的形象深深地吸引著她,尤其是林道靜的形象更是叫她動容,她情不自禁地喜歡她,崇敬她。當她看到書中的一段描寫後,她更是被道靜的命運牽掛得寢食不安。
‘林道靜一邊哭著,一邊陷入到回憶中――她怎麽會一個人來到這舉目無親的地方?她為什麽會在這寂寥無人的夜裏,獨自在海邊的樹林徜徉?她為什麽離開了父母、家鄉,流浪在這陌生的地方?她為什麽,為什麽這麽悲傷地痛哭啊?……’為什麽啊?美化急切地想知道。
她太小,對曆史背景完全看不懂,可她隱約覺得道靜他們從事的事業是很神聖的,她羨慕他們的生活,那種生活真地叫人熱血沸騰。
她還看懂了這是個關於道靜的愛情故事,她同時也喜歡上了盧嘉川,也討厭起了餘永澤。(.無彈窗廣告)
媽媽不在家的時候,美花偷偷地看,媽媽回來了,美花要悄悄地放回原處。看的時候,怕秋花發現告密,她就說寫作業,然後躲在一個角落裏看,每天像做賊似的。這樣持續有一周的時間,媽媽並沒有發現。
一天美花放學回來,媽媽還沒有下班,美花進屋就急忙打開那個雜物箱。可是書不見了,她急得到處找,也沒有找到,隻好等媽媽回來了,這次她要跟蹤媽媽,看她把書放到了什麽地方。
可她失望了,一連幾天媽媽都沒有看書,媽媽開始做棉衣了。家裏所有人,每人一套棉衣,媽媽需做好多天的啊!
可那本書哪裏去了呢?美花心裏急啊,書中人物的命運在牽扯她的心,她急不可耐想知道,可她又不敢問媽媽,她一點也沒心思出去玩了。
她來到了街裏,她隱約記得街裏的百貨商店的樓上有售書的,她沒有錢,一本書一定需要很多錢,她隻是想看看。
果然那裏有售書的,原來那裏是書店。那裏的書真多啊,什麽書都有。
她找到了文學作品專櫃,啊,《青春之歌》!她看到了《青春之歌》,叫自己魂牽夢繞的《青春之歌》就在玻璃櫥櫃的裏麵放著!沒錯,一樣的封皮,穿長袍的盧嘉川,梳短發的林道靜,他們都圍著個大圍巾;一樣的字體,方方正正的四個大字,青春之歌。是它,就是它!
她就隔著這玻璃櫃望著它,癡迷地望著它。
一個營業員走過來了,美花竟莫名地一陣心慌。慌什麽呢?自己也不知道,也許自己知道自己買不起,還在這裝模做樣?
她鼓起勇氣指一指那本書,營業員伸手拿出那本書。
書,嶄新的書放在櫃台上了。美花小心翼翼地翻開,一股沁人的油印香撲鼻而來。
美花翻到了她上次看到的地方,她饑渴地讀著……
她知道營業員就站在她的對麵,她要快速地瀏覽。
“小姑娘,你買嗎?”營業員問道。
“哦,哦,多少錢?”美花故意問。
“一元八角,書的封底有定價。”營業員告訴她。
“哦,那麽貴啊,我沒有帶夠錢。”美花回答。
“帶夠錢再過來吧!營業員收走了那本書。
美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書店,但她很高興。啊,我日思夜想的《青春之歌》,這麽多天,我終於又見到你了!
和李青山的順風順水相比,莫誌剛卻是背運到了家了。他由於在上級部門組織召開的知識分子座談會上談了自己對學習蘇聯的看法,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中被劃為“監督勞動改造”的右分子。
他隻是說學習蘇聯不要一切照搬,先進的,符合國情的要學,落後的,不適合我國國情的就不要學。當時舉國上下正在熱火朝天地學習蘇聯,莫誌剛這樣的言論便被視同於和中央唱對台戲。
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是被嚴重擴大化了的,這使得一些有才能的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黨內幹部被打擊。
對莫誌剛的處理是送到農村監督勞動改造。他被送到一個陌生的偏遠的鄉村。多重的打擊,他的心已死,每天行屍走肉一般活著。僅僅是還活著而已。
和莫誌剛一起接受勞動改造的還有一個地主分子,二個富農分子,他和他們同樣被視作階級敵人,他們的統稱為:地、富、反、壞、右。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同樣基本被剝奪公民權,接受人民監督改造。
具體對他們要建立外出請假、來客報告製度,一定時期內匯報思想、檢查改造情況的製度。具體體現在無休止地批鬥,定期接受訓話,無償承擔義務工。他們日常生活是很艱辛的,子女也受到株連。
訓話地點是在大隊的辦公室。他們四個“階級敵人”低頭站成一排,由大隊黨支部書記進行訓話。大隊支書鏗鏘有力的訓話內容幾乎沒有變化過:“你們是階級敵人!是無產階級的專政對象!你們就像是冬天的大蔥,葉枯根幹心不死!你們時刻做著變天的美夢!我告訴你們,你們不會得逞的!無產階級的政權是牢固的!你們必須老老實實接受改造,才有可能獲得重新做人的機會!”
每年的國慶節前,是他們最難過的季節,因為他們是階級敵人,必須要在節前打擊其“囂張氣焰”,一般批鬥會是免不了的。這三人除莫誌剛外,其他三人都是有家室有子女的,且都在本大隊居住。
批鬥會在小學校的操場舉行,要求全大隊的社員都到場,包括四類分子們的子女。他們幾個階級敵人每人胸前掛個大牌子,上寫地主分子xxx、富農分子xxx、右分子xxx等等。
大會發言的人義憤填膺,幾個階級敵人低頭認罪,口號聲此起彼伏。每當這時,他們的子女都是恨不得有道溝壑躲起來,麵紅耳燥。他們深受其父輩的株連之苦,活得不比他們的父輩輕鬆多少。
劉貴枝是地主分子劉富貴的女兒,聰明伶俐手巧,長得也好。可是老大了也沒有嫁出去,有誰敢娶地主分子的女兒啊?總算挨到批鬥會結束了,劉貴枝快步飛跑回家中,撲倒在床上嚎啕大哭。她媽媽拿條毛巾躲到廚房裏悄悄擦流淚,等這地主分子一回來,這娘倆都要沒事似的消聲,否則,這地主分子是活不下去的。家人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最後的救命稻草。
這時候叫莫誌剛唯一感到欣慰一些的是:多虧張媛和女兒離開了自己,否則,做個被“監督勞動改造”的右分子的家屬和子女,他們這輩子恐怕也翻不了身了!可在這之前,莫誌剛還在怨恨張媛嫁給了不識字的礦工呢,怨恨張媛把女兒帶到了那麽個荒蠻的地方。
不知道他們娘倆目前過得怎樣,已經多年沒有她們的消息了,自己的情況他們應該不會知道,這是最好的了,自己目前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一定會嚇著孩子的,就叫自己在這自消自滅吧。
人們常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來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可這三年還不到,莫誌剛就由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變成了階級敵人,從繁華的省城來到了比張媛投奔的礦區還荒蠻的地方,接受監督勞動改造。
莫誌剛有時候眼前會浮現張媛家的小院的情景,那是她探視女兒時留下的烙印,是曾經的痛苦的印跡,什麽時候想起來都是心痛的感覺。可如今這小院對他來說,卻是無比的溫馨,因為那是張媛和女兒生活的地方。
想到張媛改嫁,她和女兒有了棲身之地,又想到她嫁給的是個政治上靠得住的貧農老礦工,莫誌剛將死的心就會複活,這也是他渡過漫長的“監督勞動改造”生涯的強心劑:反正自己已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了!隻要他們娘倆好好的,比什麽都強,我就是死了也無怨無悔!
一九五八年,全國人民大煉鋼鐵之後,農村全麵實行了合作化,合作化之後辦起公共大食堂,再之後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莫誌剛也是在大食堂裏吃飯,每天他都是等大家吃完之後,他最後去吃。剛開始糧食充盈還好,後期糧食緊張了,他就總是吃不飽的,每天餓著肚子還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身體眼看一天天地垮下去了。
張媛上班走之前會把書收起來,收到美花找不到的地方。
美花放學回來會去找那本書,但她總是找不到。
張媛不叫她過早接觸小說,是怕影響她學習。其實這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尤其是數學,她可以舉一反三。老師在講台上用一種方法還沒解完的題,她在下麵用另外的方法已經解出來了。老師講課時,經常會眼睛看著她在講,因為她能緊跟老師的思路走。她這樣的學生是老師講課的動力。
學校布置的作業,她會回到家裏隻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她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了。她除了幫媽媽做一些家務外,還經常和小夥伴們出去瘋玩。
家裏附近的小河邊是她最願意去的地方,河邊小路旁,各種野花盛開著,各種蝴蝶飛舞著,秋天的夜晚,螢火蟲成群結隊地在穿行。她會和夥伴們拿著樹枝去追趕,嘴裏喊著:大豆杆,小豆杆,狗狗蟲啊跟我來!不打你,不罵你,玩一玩,就放你!那真是玩得痛快,開心,玩得暢快淋漓!
忽然有一天,小夥伴們不容易找到她了,原來她開始迷戀上了看小說。她在家裏的一個雜物箱裏找到了媽媽看的那本書《青春之歌》。
這是美花接觸的第一部小說。林道靜、盧嘉川、餘永澤的形象深深地吸引著她,尤其是林道靜的形象更是叫她動容,她情不自禁地喜歡她,崇敬她。當她看到書中的一段描寫後,她更是被道靜的命運牽掛得寢食不安。
‘林道靜一邊哭著,一邊陷入到回憶中――她怎麽會一個人來到這舉目無親的地方?她為什麽會在這寂寥無人的夜裏,獨自在海邊的樹林徜徉?她為什麽離開了父母、家鄉,流浪在這陌生的地方?她為什麽,為什麽這麽悲傷地痛哭啊?……’為什麽啊?美化急切地想知道。
她太小,對曆史背景完全看不懂,可她隱約覺得道靜他們從事的事業是很神聖的,她羨慕他們的生活,那種生活真地叫人熱血沸騰。
她還看懂了這是個關於道靜的愛情故事,她同時也喜歡上了盧嘉川,也討厭起了餘永澤。(.無彈窗廣告)
媽媽不在家的時候,美花偷偷地看,媽媽回來了,美花要悄悄地放回原處。看的時候,怕秋花發現告密,她就說寫作業,然後躲在一個角落裏看,每天像做賊似的。這樣持續有一周的時間,媽媽並沒有發現。
一天美花放學回來,媽媽還沒有下班,美花進屋就急忙打開那個雜物箱。可是書不見了,她急得到處找,也沒有找到,隻好等媽媽回來了,這次她要跟蹤媽媽,看她把書放到了什麽地方。
可她失望了,一連幾天媽媽都沒有看書,媽媽開始做棉衣了。家裏所有人,每人一套棉衣,媽媽需做好多天的啊!
可那本書哪裏去了呢?美花心裏急啊,書中人物的命運在牽扯她的心,她急不可耐想知道,可她又不敢問媽媽,她一點也沒心思出去玩了。
她來到了街裏,她隱約記得街裏的百貨商店的樓上有售書的,她沒有錢,一本書一定需要很多錢,她隻是想看看。
果然那裏有售書的,原來那裏是書店。那裏的書真多啊,什麽書都有。
她找到了文學作品專櫃,啊,《青春之歌》!她看到了《青春之歌》,叫自己魂牽夢繞的《青春之歌》就在玻璃櫥櫃的裏麵放著!沒錯,一樣的封皮,穿長袍的盧嘉川,梳短發的林道靜,他們都圍著個大圍巾;一樣的字體,方方正正的四個大字,青春之歌。是它,就是它!
她就隔著這玻璃櫃望著它,癡迷地望著它。
一個營業員走過來了,美花竟莫名地一陣心慌。慌什麽呢?自己也不知道,也許自己知道自己買不起,還在這裝模做樣?
她鼓起勇氣指一指那本書,營業員伸手拿出那本書。
書,嶄新的書放在櫃台上了。美花小心翼翼地翻開,一股沁人的油印香撲鼻而來。
美花翻到了她上次看到的地方,她饑渴地讀著……
她知道營業員就站在她的對麵,她要快速地瀏覽。
“小姑娘,你買嗎?”營業員問道。
“哦,哦,多少錢?”美花故意問。
“一元八角,書的封底有定價。”營業員告訴她。
“哦,那麽貴啊,我沒有帶夠錢。”美花回答。
“帶夠錢再過來吧!營業員收走了那本書。
美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書店,但她很高興。啊,我日思夜想的《青春之歌》,這麽多天,我終於又見到你了!
和李青山的順風順水相比,莫誌剛卻是背運到了家了。他由於在上級部門組織召開的知識分子座談會上談了自己對學習蘇聯的看法,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中被劃為“監督勞動改造”的右分子。
他隻是說學習蘇聯不要一切照搬,先進的,符合國情的要學,落後的,不適合我國國情的就不要學。當時舉國上下正在熱火朝天地學習蘇聯,莫誌剛這樣的言論便被視同於和中央唱對台戲。
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是被嚴重擴大化了的,這使得一些有才能的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黨內幹部被打擊。
對莫誌剛的處理是送到農村監督勞動改造。他被送到一個陌生的偏遠的鄉村。多重的打擊,他的心已死,每天行屍走肉一般活著。僅僅是還活著而已。
和莫誌剛一起接受勞動改造的還有一個地主分子,二個富農分子,他和他們同樣被視作階級敵人,他們的統稱為:地、富、反、壞、右。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同樣基本被剝奪公民權,接受人民監督改造。
具體對他們要建立外出請假、來客報告製度,一定時期內匯報思想、檢查改造情況的製度。具體體現在無休止地批鬥,定期接受訓話,無償承擔義務工。他們日常生活是很艱辛的,子女也受到株連。
訓話地點是在大隊的辦公室。他們四個“階級敵人”低頭站成一排,由大隊黨支部書記進行訓話。大隊支書鏗鏘有力的訓話內容幾乎沒有變化過:“你們是階級敵人!是無產階級的專政對象!你們就像是冬天的大蔥,葉枯根幹心不死!你們時刻做著變天的美夢!我告訴你們,你們不會得逞的!無產階級的政權是牢固的!你們必須老老實實接受改造,才有可能獲得重新做人的機會!”
每年的國慶節前,是他們最難過的季節,因為他們是階級敵人,必須要在節前打擊其“囂張氣焰”,一般批鬥會是免不了的。這三人除莫誌剛外,其他三人都是有家室有子女的,且都在本大隊居住。
批鬥會在小學校的操場舉行,要求全大隊的社員都到場,包括四類分子們的子女。他們幾個階級敵人每人胸前掛個大牌子,上寫地主分子xxx、富農分子xxx、右分子xxx等等。
大會發言的人義憤填膺,幾個階級敵人低頭認罪,口號聲此起彼伏。每當這時,他們的子女都是恨不得有道溝壑躲起來,麵紅耳燥。他們深受其父輩的株連之苦,活得不比他們的父輩輕鬆多少。
劉貴枝是地主分子劉富貴的女兒,聰明伶俐手巧,長得也好。可是老大了也沒有嫁出去,有誰敢娶地主分子的女兒啊?總算挨到批鬥會結束了,劉貴枝快步飛跑回家中,撲倒在床上嚎啕大哭。她媽媽拿條毛巾躲到廚房裏悄悄擦流淚,等這地主分子一回來,這娘倆都要沒事似的消聲,否則,這地主分子是活不下去的。家人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最後的救命稻草。
這時候叫莫誌剛唯一感到欣慰一些的是:多虧張媛和女兒離開了自己,否則,做個被“監督勞動改造”的右分子的家屬和子女,他們這輩子恐怕也翻不了身了!可在這之前,莫誌剛還在怨恨張媛嫁給了不識字的礦工呢,怨恨張媛把女兒帶到了那麽個荒蠻的地方。
不知道他們娘倆目前過得怎樣,已經多年沒有她們的消息了,自己的情況他們應該不會知道,這是最好的了,自己目前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一定會嚇著孩子的,就叫自己在這自消自滅吧。
人們常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來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可這三年還不到,莫誌剛就由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變成了階級敵人,從繁華的省城來到了比張媛投奔的礦區還荒蠻的地方,接受監督勞動改造。
莫誌剛有時候眼前會浮現張媛家的小院的情景,那是她探視女兒時留下的烙印,是曾經的痛苦的印跡,什麽時候想起來都是心痛的感覺。可如今這小院對他來說,卻是無比的溫馨,因為那是張媛和女兒生活的地方。
想到張媛改嫁,她和女兒有了棲身之地,又想到她嫁給的是個政治上靠得住的貧農老礦工,莫誌剛將死的心就會複活,這也是他渡過漫長的“監督勞動改造”生涯的強心劑:反正自己已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了!隻要他們娘倆好好的,比什麽都強,我就是死了也無怨無悔!
一九五八年,全國人民大煉鋼鐵之後,農村全麵實行了合作化,合作化之後辦起公共大食堂,再之後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莫誌剛也是在大食堂裏吃飯,每天他都是等大家吃完之後,他最後去吃。剛開始糧食充盈還好,後期糧食緊張了,他就總是吃不飽的,每天餓著肚子還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身體眼看一天天地垮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