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決意遷都,一切反對意見概不接受。
群臣縱有不滿,也不會和自己的腦袋過不去。
一次午門集-會-抗-議,借北京奉天殿被雷劈中生事,聲淚俱下,以頭搶地,懇請永樂帝三思。
朱棣的回答很幹脆,出動錦衣衛,凡聚集到午門外的官員,無論文武,無論六部大理寺還是六科禦史台,逐一登記造冊,既不打也不罵,列好名單,按順序請到錦衣衛北鎮撫司喝茶聊天。
北鎮撫司地方不夠,詔獄滿員?
沒關係,天子內庫有錢,擴建。
獄卒人手不足?
有錢不愁沒人,擴招。
錦衣衛濫用職權?
呔!住到牢裏還敢汙蔑天子親軍,成立東廠,讓宮裏的宦官和諸卿好好聊聊。
比起五大三粗的錦衣衛,笑臉迎人的宦官更具有親和力,做起思想工作,定能讓人如沐春風,大徹大悟。冬雪夏雷,終身難忘。
曆史上,誕生於永樂十八年的東廠,提前九年出現。白彥回白公公,光榮成為第一任廠公。
從兵仗局首領太監到東廠掌印太監,職能範圍發生變化,身份地位也發生質的飛躍。
新領的腰牌上,清楚刻著“欽察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圓領葵花衫換做更精美的錦袍,白公公攬鏡自照,堅定認為,自己襯得上這塊腰牌,這身衣服。
目光掃過立在堂下的一幹辦事宦官和臨時從錦衣衛處-抽-調的掌班領班,白公公威嚴說道:“天子信任咱家,咱家必不能辜負天子的信任。咱家是天子的一把刀,一條惡犬,誰敢讓天子不舒服,咱家就讓他一輩子不好過!都聽明白了?”
“是!”
在責任心和使命感的驅使下,白廠公-霸-氣-側-漏,順利成為朝臣心目中又一“當誅”佞人,僅次於錦衣衛指揮使鄭鐸。
自成立之初,鞭撻之聲便不絕於耳。
矛盾-激-化下,早於曆史出現的東廠變得更加神秘,行事更加詭譎莫測,威名震懾朝野,遠播海外。在永樂朝後期,隱隱有壓過錦衣衛的勢頭。
對此,成功“連任”數屆錦衣衛指揮使的楊鐸表示,歡迎之至。
有東廠的番子在前方吸引火力,錦衣衛才好暗中加緊動作。
東廠和錦衣衛,是和平競爭,還是狼狽為奸……總之,在這兩個直屬天子的情報部門聯合努力下,大明的-特-務-事業蓬勃發展,大踏步向前邁進。
大明船隊曾到訪之地,同明-帝-國建交的海外諸國,以及被迫同大明武裝騎兵玩耍幾個世紀的歐洲各國,每提“大明東廠”和“大明錦衣衛”,無不談之色變。
東廠成立之初,倒無後世惡名。配合錦衣衛進行幾次抓捕-審-訊工作,名聲才漸漸傳出。
遠在北京,孟清和想了解南京消息,隻能通過邸報和同僚信件。看到徐增壽信上內容,一口茶噴出,嗆得連連咳嗽。
“東廠?白廠公?”
孟伯爺擦擦嘴,感到很不可思議。
果然大明的曆史你別猜,猜了照樣不明白。
沈瑄上交官印,卸任北京鎮守。但天子正式遷都之前,仍要同魏國公一起掌管北京-軍-務。臨近皇宮竣工,更是忙得見不著人。孟清和想要見國公爺一麵,必須到後軍都督府衙門蹲守。
幾次之後,孟清和-暴-躁-了。
不想承認自己是x求不滿,也不願隨意發脾氣,隻能轉移注意力,一門心思撲到教育事業上。
月前奏請增設儒學,至今未得信息。孟清和不死心,再次上疏,詳述個中因由,就差直說,這是為大明培養打手,培植鐵杆,還能借此創收,好處大大的有。
“臣啟陛下,教化番民,教導聖人學說,傳頌大明天威……澤被後世……”
洋洋灑灑上千字,論點有序,論據有理。孟清和第一次寫這麽長的奏疏,投入的精力,比奏請製造火器、改善火器營都要多得多。
底稿打了五遍,掌燈時分方覺滿意。
正要抄錄,書房門從外邊開啟,沈瑄邁步走了進來。
緋袍玉帶,袍上繡著獅補,腰懸金牌。
孟清和放下筆,不由問道:“國公爺剛下值?”
“恩。”沈瑄點頭,走到大案旁,拿起疊成一摞的底稿。細讀一遍,神情漸肅,目光微閃。
“十二郎打算照此遞上?”
“國公爺以為不妥?”
“不盡然。”沈瑄放下底稿,看過孟清和抄錄一半的奏疏,重新鋪開紙,提起一支狼毫,飽蘸墨汁,一筆楷書,字正雄厚卻不死板,筆鋒隱有銳意,看了多次,孟清和仍是覺得,如沈瑄這般文武全才,當真是生來就為打擊人。
“十二郎可曾細想,國朝創立至今,不言北疆南域,應天十八府,天子腳下,文風鼎盛之地,除府州縣學,儒學-私-學又有幾所?”
孟清和眉頭微蹙,陷入深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十二郎不為揚名,一心為國,他人未必這般想。況內附各部多有私心。大批招攬,未必會樂於從命。新設儒學不可取,不若歸入北京國子監,增設一科,限定人數。朝中不乏有識之士,如此行之,不需十二郎多費半分心思,”
說話間,沈瑄已放下筆,吹幹紙上墨跡,遞給孟清和。
“此封奏疏,瑄與十二郎聯名。”
接過潤色後的底稿,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越想越覺得有理。
免費發送,打破頭爭取,本就天壤之別。以阿魯台和馬哈木的思考模式,搶來的才會珍惜。更不會費力思考,背後是否設有圈套。
“國公爺英明!”
孟清和一直覺得計劃中有疏漏,卻始終找不出來。
沈瑄這番話,正讓他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難怪天子不批,換成他也不會同意。
他想問題,還是局限在一射之地。上位者考慮的卻是整個國家。隨著大明的疆域不斷擴充,朝廷製定和實行各項計劃政策,必將比以往謹慎百倍千倍。
拍腦袋工程要不得。
熱血充頭隻能在衝鋒陷陣時發揮作用,用到治理國家上,絕對是挖坑自己跳。
“十二郎明白了?”
“明白了。”孟清和心情大好,拉住沈瑄的衣領,對著紅潤的唇角,用力親一口,“子玉真乃吾之伯牙嵇康。”
暫且不論這個比喻是否恰當,拇指擦過唇角,沈瑄明顯愣了一下。
貌似,被-調-戲-了?
孟伯爺不知自己即將“大禍臨頭”,提起筆,一手嚴正的台閣體躍然紙上。筆落用印。轉過頭,不待開口,腰間突然一緊,溫熱的呼吸擦過耳際。
大紅衣袖揮過,紫檀大案上的筆洗筆筒紛紛落地。
背脊貼在冰涼的桌麵上,孟伯爺眨眼,再眨眼,明白眼下是什麽情景,果斷……興-奮-了。
書房xxx,一直很期待,始終未實現。
十年間,這是頭一回!
手臂一攬,撕拉一聲。
縮回行凶的爪子,孟伯爺幹笑兩聲,“那個……稍微激-動了點……”
沈瑄挑眉,俯身間,領口微敞。
孟清和咽了口口水,忍了幾忍,終於沒忍住,一口咬了上去……
衝動的結果,孟伯爺兩天沒出廂房。
遞送南京的奏請,直接由國公爺代為抄錄。借此,孟伯爺發現定國公又一項才能,但凡他寫出的字,都能模仿出七八分。
天才又如何?再天才,人也是他的!
想到這裏,孟清和彎起唇角,趴在枕上,被熟悉的冷香包圍,圓滿會周公去也。
永樂九年四月,孟清和同沈瑄聯名的奏疏遞送應天。
同月,朝廷下令,於北京國子監下增設新科,許歸附部落頭目官員子弟考取。
“三年一考,名額限定二十人,後可酌情增減。”
“凡入學者享生員祿米,發夏冬兩季衣鞋。比同監生,年節有賞。”
“學製三至五年,優異者授文武官職。有功,許家人移居中原。”
“入學子弟,年齡限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年滿二十五歲,入學滿五年,未有所成者,發還,不追討祿米,取消該部兩期考取名額。”
詔令布告天下。
兀良哈女真尚能自持,入不了國子監新科,還有大寧武學。
韃靼瓦剌和風聞消息的各番邦不淡定了。
韃靼太師阿魯台和太保馬兒哈咱,樞密知院脫火赤摒棄前嫌,坐到一個帳篷裏商量,“韃靼今非昔比。若能送子弟入北京國子監,學成之後,必可出人頭地。更可向大明表示我等忠誠!”
馬兒哈咱與脫火赤連連點頭。
比不過兀良哈,還比不過瓦剌?無論如何,必須爭取到比瓦剌更多的名額。事關臉麵和部落今後的發展,容不得半點退讓。
瓦剌首領馬哈木同樣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在大帳中討論此事。
眾人均有意送家中子弟入北京國子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同其他部落競爭之前,必須先在部落內競爭。馬哈木的兒孫也是一樣。
瓦剌人商議出的結果,與韃靼大同小異。
馬哈木拍板,瓦剌內部如何分配名額,不必著急,先把名額爭到手再說。自己吵得烏煙瘴氣,名額卻沒撈到,不是白費力氣?
“首領說的對!”
暫時解決部落內的爭議,眾人散去。
馬哈木叫住脫歡,道:“從明日起,讓額森到大帳來隨我學習明朝官話。”
“父親,額森不夠年齡。”脫歡有些遲疑,他更傾向長子和次子。
“這次不夠還有下次。”馬哈木正色道,“我的孫子裏,額森年紀最小,卻最聰明。我聽說,明朝天子最寵愛的孫子和額森年齡仿佛。如果額森能入明朝國子監,出人頭地的機會遠多於他的幾個兄弟。”
“父親,我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馬哈木盤膝坐著,“如果額森能再得到一個人的賞識,瓦剌首領的位置,我將傳給你。”
脫歡呼吸驟然一緊,黑紅的臉頰緊繃,狹長雙眼中,流淌著和馬哈木一樣的野心。
“父王指的是誰?可是大明天子?”
馬哈木搖搖頭,看著脫歡的眼神,很有些恨鐵不成鋼。
大明天子?虧他想得出來!
“我說的是大寧鎮守,禦賜國姓一等伯,興寧伯!”
“他?”
馬哈木不願多講,說太多,這個兒子未必明白,反倒誤事。吸一口水-煙,道,“你回去吧,明日把額森送來。其他的不必多問。”
“是。”
脫還退出大帳,回頭看一眼,帳簾已經落下。
父親說,興寧伯?
韃靼和瓦剌的反應在朝廷預料之內。原本,北京國子監設立新科,為的就是他們。
錦衣衛遞上條子,如實稟報,朱棣很滿意。
皇帝高興了,作為計劃的提出者,孟清和得賞金一百兩,銀三百兩,寶鈔一千貫,絲綢十匹。沈瑄未得明旨封賞,但在見過京中來人後,交給孟清和五張地契。
捏著地契,孟清和很是無語。一張抵得上兩箱,人和人,果真是不能比。
至此,事情並沒結束。接下來的發展出乎所有人預料,連出主意的孟清和都沒有料到。
北京國子監增設學科,對外擴招一事,不隻引來瓦剌韃靼,西南番邦也聞風而動。暹羅,占城,老撾,真臘,紛紛派遣使臣,希望能送王室和貴族子弟到大明求學。
番邦王室貴族子弟到中原求學之事,古已有之。南京國子監中就有琉球王室子弟。
使臣萬分懇切,聲淚俱下,大有明朝不同意,就在殿前撒潑打滾的跡象。未免樣子太不好看,朱棣勉強同意,增加二十個名額。
消息傳出,西南番邦自然對大明感恩戴德。
沒等朱棣高興太久,又出了問題。
白帳汗國遣人來訪,同樣希望能送貴族子弟到大明求學。
“偉大的大明皇帝,希望您能夠仁慈的敞開胸懷!”
為了和平,也為展現大明的胸懷,朱棣點頭,好,人收下。
白帳汗國的使者歡喜離開,群臣都以為事情會到此為止。可惜,現實給了眾人迎頭一擊,太傻太天真!
被白帳汗國壓著打的立陶宛大公國和莫斯科大公國,不知從何處得來消息,派出使臣,費盡千難萬險來到大明。目的隻有一個,同大明建立友好關係,送大公繼承人到明朝學習先進文化知識。
由於語言不通,又是一身狼狽,兩國使臣差點被當做騙子。直到有鴻臚寺序班聽懂他們半生不熟的蒙古話,確認文書不是造假,才住進會同館。
不等此事解決,大食朝貢的商隊進京。緊接著,鄭和船隊曾到訪過的西洋島國按期朝貢。獲悉此事,紛紛求見天子,希望大明不要厚此薄彼。
是不是能跟上學習進度?總之,人先送來再說。
不按照程序走,私自-偷-渡的也大有人在,例如日本。新將軍對大明不太友好,和大明的關係日漸冷淡。架不住民間向往中原繁榮,抱個木盆跳海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僧多粥少,最能形容當前情形。
朱棣頭疼,答應誰,不答應誰,都是問題。
繼續擴招?
不用六部上言,他都知曉會出麻煩。這次擴招,下次怎麽辦,繼續擴?
想不出好辦法,隻能召集群臣共同商議。
國家威名遠播,引人仰慕,於一國之君而言,也是頭疼啊!
朱棣為留學生名額頭疼,孟清和掛心的卻是另一件事。
在大寧研究火器的迪亞士給他寫信,稱葡萄牙王室希望通過他,向伯爺致以最誠摯的問候。並真誠盼望,有朝一日,明—帝--國的船隊能夠造訪葡萄牙,建立貿易。
歐洲人打不過奧斯曼土耳其,無法通過奧斯曼帝--國控製的海域,正試圖尋找通往方的新航路。途經一處海灣,遇上龐大的明朝船隊,險些將其當做海怪,嚇得跳海。
迪亞士通過大食船隊帶回消息,立刻被當做“了不起的探險家”,“受東方大貴族賞識的能人”。更被葡萄牙和西班牙爭相授予爵位。
孟清和對葡萄牙王室的真誠問候沒興趣,他在意的是,鄭和船隊在哪裏遇到歐洲人?
美洲不可能,澳洲更不可能。南極洲,北極洲,想都不必想。唯一的答案,隻有非洲。
“難不成鄭和發現好望角了?”
孟清和摸摸下巴,相當有可能。
與此同時,被孟伯爺惦記的大明船隊,正乘風破浪,追擊一群海盜。
朱高燧站在寶船船首,一身大紅盤龍常服,金絲銀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腳踩船舷,手中揮舞著長刀,被海風吹成古銅色的英俊麵容,帶著嗜-血的興奮,“追上去開炮!打不中?撞沉!留幾個活口,孤還等著尋寶裝船!”
鄭和站在他身後,很是淡定。
顯然,眼前的場景不是第一回發生。
在前方逃命的海盜的們,無論國-籍,無論膚色,腦袋裏隻有一個念頭,跑,快點跑,被追上,一定會成為鯊魚的晚餐!
隻可惜,三帆木船哪裏跑得過大明戰船。
“交出船上金銀寶石,招出藏寶地點,不然丟進海裏喂魚!”
盯著寶船上的大紅身影,聽到通譯喊話,盜們抱團顫抖,淚流滿麵,滿心的憤怒和委屈,他xx的!到底誰才是海盜?!
群臣縱有不滿,也不會和自己的腦袋過不去。
一次午門集-會-抗-議,借北京奉天殿被雷劈中生事,聲淚俱下,以頭搶地,懇請永樂帝三思。
朱棣的回答很幹脆,出動錦衣衛,凡聚集到午門外的官員,無論文武,無論六部大理寺還是六科禦史台,逐一登記造冊,既不打也不罵,列好名單,按順序請到錦衣衛北鎮撫司喝茶聊天。
北鎮撫司地方不夠,詔獄滿員?
沒關係,天子內庫有錢,擴建。
獄卒人手不足?
有錢不愁沒人,擴招。
錦衣衛濫用職權?
呔!住到牢裏還敢汙蔑天子親軍,成立東廠,讓宮裏的宦官和諸卿好好聊聊。
比起五大三粗的錦衣衛,笑臉迎人的宦官更具有親和力,做起思想工作,定能讓人如沐春風,大徹大悟。冬雪夏雷,終身難忘。
曆史上,誕生於永樂十八年的東廠,提前九年出現。白彥回白公公,光榮成為第一任廠公。
從兵仗局首領太監到東廠掌印太監,職能範圍發生變化,身份地位也發生質的飛躍。
新領的腰牌上,清楚刻著“欽察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圓領葵花衫換做更精美的錦袍,白公公攬鏡自照,堅定認為,自己襯得上這塊腰牌,這身衣服。
目光掃過立在堂下的一幹辦事宦官和臨時從錦衣衛處-抽-調的掌班領班,白公公威嚴說道:“天子信任咱家,咱家必不能辜負天子的信任。咱家是天子的一把刀,一條惡犬,誰敢讓天子不舒服,咱家就讓他一輩子不好過!都聽明白了?”
“是!”
在責任心和使命感的驅使下,白廠公-霸-氣-側-漏,順利成為朝臣心目中又一“當誅”佞人,僅次於錦衣衛指揮使鄭鐸。
自成立之初,鞭撻之聲便不絕於耳。
矛盾-激-化下,早於曆史出現的東廠變得更加神秘,行事更加詭譎莫測,威名震懾朝野,遠播海外。在永樂朝後期,隱隱有壓過錦衣衛的勢頭。
對此,成功“連任”數屆錦衣衛指揮使的楊鐸表示,歡迎之至。
有東廠的番子在前方吸引火力,錦衣衛才好暗中加緊動作。
東廠和錦衣衛,是和平競爭,還是狼狽為奸……總之,在這兩個直屬天子的情報部門聯合努力下,大明的-特-務-事業蓬勃發展,大踏步向前邁進。
大明船隊曾到訪之地,同明-帝-國建交的海外諸國,以及被迫同大明武裝騎兵玩耍幾個世紀的歐洲各國,每提“大明東廠”和“大明錦衣衛”,無不談之色變。
東廠成立之初,倒無後世惡名。配合錦衣衛進行幾次抓捕-審-訊工作,名聲才漸漸傳出。
遠在北京,孟清和想了解南京消息,隻能通過邸報和同僚信件。看到徐增壽信上內容,一口茶噴出,嗆得連連咳嗽。
“東廠?白廠公?”
孟伯爺擦擦嘴,感到很不可思議。
果然大明的曆史你別猜,猜了照樣不明白。
沈瑄上交官印,卸任北京鎮守。但天子正式遷都之前,仍要同魏國公一起掌管北京-軍-務。臨近皇宮竣工,更是忙得見不著人。孟清和想要見國公爺一麵,必須到後軍都督府衙門蹲守。
幾次之後,孟清和-暴-躁-了。
不想承認自己是x求不滿,也不願隨意發脾氣,隻能轉移注意力,一門心思撲到教育事業上。
月前奏請增設儒學,至今未得信息。孟清和不死心,再次上疏,詳述個中因由,就差直說,這是為大明培養打手,培植鐵杆,還能借此創收,好處大大的有。
“臣啟陛下,教化番民,教導聖人學說,傳頌大明天威……澤被後世……”
洋洋灑灑上千字,論點有序,論據有理。孟清和第一次寫這麽長的奏疏,投入的精力,比奏請製造火器、改善火器營都要多得多。
底稿打了五遍,掌燈時分方覺滿意。
正要抄錄,書房門從外邊開啟,沈瑄邁步走了進來。
緋袍玉帶,袍上繡著獅補,腰懸金牌。
孟清和放下筆,不由問道:“國公爺剛下值?”
“恩。”沈瑄點頭,走到大案旁,拿起疊成一摞的底稿。細讀一遍,神情漸肅,目光微閃。
“十二郎打算照此遞上?”
“國公爺以為不妥?”
“不盡然。”沈瑄放下底稿,看過孟清和抄錄一半的奏疏,重新鋪開紙,提起一支狼毫,飽蘸墨汁,一筆楷書,字正雄厚卻不死板,筆鋒隱有銳意,看了多次,孟清和仍是覺得,如沈瑄這般文武全才,當真是生來就為打擊人。
“十二郎可曾細想,國朝創立至今,不言北疆南域,應天十八府,天子腳下,文風鼎盛之地,除府州縣學,儒學-私-學又有幾所?”
孟清和眉頭微蹙,陷入深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十二郎不為揚名,一心為國,他人未必這般想。況內附各部多有私心。大批招攬,未必會樂於從命。新設儒學不可取,不若歸入北京國子監,增設一科,限定人數。朝中不乏有識之士,如此行之,不需十二郎多費半分心思,”
說話間,沈瑄已放下筆,吹幹紙上墨跡,遞給孟清和。
“此封奏疏,瑄與十二郎聯名。”
接過潤色後的底稿,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越想越覺得有理。
免費發送,打破頭爭取,本就天壤之別。以阿魯台和馬哈木的思考模式,搶來的才會珍惜。更不會費力思考,背後是否設有圈套。
“國公爺英明!”
孟清和一直覺得計劃中有疏漏,卻始終找不出來。
沈瑄這番話,正讓他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難怪天子不批,換成他也不會同意。
他想問題,還是局限在一射之地。上位者考慮的卻是整個國家。隨著大明的疆域不斷擴充,朝廷製定和實行各項計劃政策,必將比以往謹慎百倍千倍。
拍腦袋工程要不得。
熱血充頭隻能在衝鋒陷陣時發揮作用,用到治理國家上,絕對是挖坑自己跳。
“十二郎明白了?”
“明白了。”孟清和心情大好,拉住沈瑄的衣領,對著紅潤的唇角,用力親一口,“子玉真乃吾之伯牙嵇康。”
暫且不論這個比喻是否恰當,拇指擦過唇角,沈瑄明顯愣了一下。
貌似,被-調-戲-了?
孟伯爺不知自己即將“大禍臨頭”,提起筆,一手嚴正的台閣體躍然紙上。筆落用印。轉過頭,不待開口,腰間突然一緊,溫熱的呼吸擦過耳際。
大紅衣袖揮過,紫檀大案上的筆洗筆筒紛紛落地。
背脊貼在冰涼的桌麵上,孟伯爺眨眼,再眨眼,明白眼下是什麽情景,果斷……興-奮-了。
書房xxx,一直很期待,始終未實現。
十年間,這是頭一回!
手臂一攬,撕拉一聲。
縮回行凶的爪子,孟伯爺幹笑兩聲,“那個……稍微激-動了點……”
沈瑄挑眉,俯身間,領口微敞。
孟清和咽了口口水,忍了幾忍,終於沒忍住,一口咬了上去……
衝動的結果,孟伯爺兩天沒出廂房。
遞送南京的奏請,直接由國公爺代為抄錄。借此,孟伯爺發現定國公又一項才能,但凡他寫出的字,都能模仿出七八分。
天才又如何?再天才,人也是他的!
想到這裏,孟清和彎起唇角,趴在枕上,被熟悉的冷香包圍,圓滿會周公去也。
永樂九年四月,孟清和同沈瑄聯名的奏疏遞送應天。
同月,朝廷下令,於北京國子監下增設新科,許歸附部落頭目官員子弟考取。
“三年一考,名額限定二十人,後可酌情增減。”
“凡入學者享生員祿米,發夏冬兩季衣鞋。比同監生,年節有賞。”
“學製三至五年,優異者授文武官職。有功,許家人移居中原。”
“入學子弟,年齡限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年滿二十五歲,入學滿五年,未有所成者,發還,不追討祿米,取消該部兩期考取名額。”
詔令布告天下。
兀良哈女真尚能自持,入不了國子監新科,還有大寧武學。
韃靼瓦剌和風聞消息的各番邦不淡定了。
韃靼太師阿魯台和太保馬兒哈咱,樞密知院脫火赤摒棄前嫌,坐到一個帳篷裏商量,“韃靼今非昔比。若能送子弟入北京國子監,學成之後,必可出人頭地。更可向大明表示我等忠誠!”
馬兒哈咱與脫火赤連連點頭。
比不過兀良哈,還比不過瓦剌?無論如何,必須爭取到比瓦剌更多的名額。事關臉麵和部落今後的發展,容不得半點退讓。
瓦剌首領馬哈木同樣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在大帳中討論此事。
眾人均有意送家中子弟入北京國子監,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同其他部落競爭之前,必須先在部落內競爭。馬哈木的兒孫也是一樣。
瓦剌人商議出的結果,與韃靼大同小異。
馬哈木拍板,瓦剌內部如何分配名額,不必著急,先把名額爭到手再說。自己吵得烏煙瘴氣,名額卻沒撈到,不是白費力氣?
“首領說的對!”
暫時解決部落內的爭議,眾人散去。
馬哈木叫住脫歡,道:“從明日起,讓額森到大帳來隨我學習明朝官話。”
“父親,額森不夠年齡。”脫歡有些遲疑,他更傾向長子和次子。
“這次不夠還有下次。”馬哈木正色道,“我的孫子裏,額森年紀最小,卻最聰明。我聽說,明朝天子最寵愛的孫子和額森年齡仿佛。如果額森能入明朝國子監,出人頭地的機會遠多於他的幾個兄弟。”
“父親,我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馬哈木盤膝坐著,“如果額森能再得到一個人的賞識,瓦剌首領的位置,我將傳給你。”
脫歡呼吸驟然一緊,黑紅的臉頰緊繃,狹長雙眼中,流淌著和馬哈木一樣的野心。
“父王指的是誰?可是大明天子?”
馬哈木搖搖頭,看著脫歡的眼神,很有些恨鐵不成鋼。
大明天子?虧他想得出來!
“我說的是大寧鎮守,禦賜國姓一等伯,興寧伯!”
“他?”
馬哈木不願多講,說太多,這個兒子未必明白,反倒誤事。吸一口水-煙,道,“你回去吧,明日把額森送來。其他的不必多問。”
“是。”
脫還退出大帳,回頭看一眼,帳簾已經落下。
父親說,興寧伯?
韃靼和瓦剌的反應在朝廷預料之內。原本,北京國子監設立新科,為的就是他們。
錦衣衛遞上條子,如實稟報,朱棣很滿意。
皇帝高興了,作為計劃的提出者,孟清和得賞金一百兩,銀三百兩,寶鈔一千貫,絲綢十匹。沈瑄未得明旨封賞,但在見過京中來人後,交給孟清和五張地契。
捏著地契,孟清和很是無語。一張抵得上兩箱,人和人,果真是不能比。
至此,事情並沒結束。接下來的發展出乎所有人預料,連出主意的孟清和都沒有料到。
北京國子監增設學科,對外擴招一事,不隻引來瓦剌韃靼,西南番邦也聞風而動。暹羅,占城,老撾,真臘,紛紛派遣使臣,希望能送王室和貴族子弟到大明求學。
番邦王室貴族子弟到中原求學之事,古已有之。南京國子監中就有琉球王室子弟。
使臣萬分懇切,聲淚俱下,大有明朝不同意,就在殿前撒潑打滾的跡象。未免樣子太不好看,朱棣勉強同意,增加二十個名額。
消息傳出,西南番邦自然對大明感恩戴德。
沒等朱棣高興太久,又出了問題。
白帳汗國遣人來訪,同樣希望能送貴族子弟到大明求學。
“偉大的大明皇帝,希望您能夠仁慈的敞開胸懷!”
為了和平,也為展現大明的胸懷,朱棣點頭,好,人收下。
白帳汗國的使者歡喜離開,群臣都以為事情會到此為止。可惜,現實給了眾人迎頭一擊,太傻太天真!
被白帳汗國壓著打的立陶宛大公國和莫斯科大公國,不知從何處得來消息,派出使臣,費盡千難萬險來到大明。目的隻有一個,同大明建立友好關係,送大公繼承人到明朝學習先進文化知識。
由於語言不通,又是一身狼狽,兩國使臣差點被當做騙子。直到有鴻臚寺序班聽懂他們半生不熟的蒙古話,確認文書不是造假,才住進會同館。
不等此事解決,大食朝貢的商隊進京。緊接著,鄭和船隊曾到訪過的西洋島國按期朝貢。獲悉此事,紛紛求見天子,希望大明不要厚此薄彼。
是不是能跟上學習進度?總之,人先送來再說。
不按照程序走,私自-偷-渡的也大有人在,例如日本。新將軍對大明不太友好,和大明的關係日漸冷淡。架不住民間向往中原繁榮,抱個木盆跳海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僧多粥少,最能形容當前情形。
朱棣頭疼,答應誰,不答應誰,都是問題。
繼續擴招?
不用六部上言,他都知曉會出麻煩。這次擴招,下次怎麽辦,繼續擴?
想不出好辦法,隻能召集群臣共同商議。
國家威名遠播,引人仰慕,於一國之君而言,也是頭疼啊!
朱棣為留學生名額頭疼,孟清和掛心的卻是另一件事。
在大寧研究火器的迪亞士給他寫信,稱葡萄牙王室希望通過他,向伯爺致以最誠摯的問候。並真誠盼望,有朝一日,明—帝--國的船隊能夠造訪葡萄牙,建立貿易。
歐洲人打不過奧斯曼土耳其,無法通過奧斯曼帝--國控製的海域,正試圖尋找通往方的新航路。途經一處海灣,遇上龐大的明朝船隊,險些將其當做海怪,嚇得跳海。
迪亞士通過大食船隊帶回消息,立刻被當做“了不起的探險家”,“受東方大貴族賞識的能人”。更被葡萄牙和西班牙爭相授予爵位。
孟清和對葡萄牙王室的真誠問候沒興趣,他在意的是,鄭和船隊在哪裏遇到歐洲人?
美洲不可能,澳洲更不可能。南極洲,北極洲,想都不必想。唯一的答案,隻有非洲。
“難不成鄭和發現好望角了?”
孟清和摸摸下巴,相當有可能。
與此同時,被孟伯爺惦記的大明船隊,正乘風破浪,追擊一群海盜。
朱高燧站在寶船船首,一身大紅盤龍常服,金絲銀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腳踩船舷,手中揮舞著長刀,被海風吹成古銅色的英俊麵容,帶著嗜-血的興奮,“追上去開炮!打不中?撞沉!留幾個活口,孤還等著尋寶裝船!”
鄭和站在他身後,很是淡定。
顯然,眼前的場景不是第一回發生。
在前方逃命的海盜的們,無論國-籍,無論膚色,腦袋裏隻有一個念頭,跑,快點跑,被追上,一定會成為鯊魚的晚餐!
隻可惜,三帆木船哪裏跑得過大明戰船。
“交出船上金銀寶石,招出藏寶地點,不然丟進海裏喂魚!”
盯著寶船上的大紅身影,聽到通譯喊話,盜們抱團顫抖,淚流滿麵,滿心的憤怒和委屈,他xx的!到底誰才是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