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瑄在前寧王府前下馬,恰好遇到從府內走出的楊鐸。


    “國公爺。”


    楊鐸抱拳,側身讓到一側,沈瑄將馬-鞭-交給親衛,單手揮開大氅,回禮道:“楊指揮。”


    同樣的長身玉立,俊秀挺拔。


    也同樣的煞氣淩人,讓人想退避三尺。


    定國公的親衛習慣了,跟隨楊鐸的錦衣衛也鍛煉出來了,隻有守衛王府的邊軍手腳僵硬,頭皮發麻,想動一動都困難。


    下意識的搓搓胳膊,怎麽好像更冷了?


    沈瑄奉召前來,楊鐸身有要務,見禮之後,未多做寒暄,前者取出腰牌,進了王府,後者接過韁繩,翻身上馬。


    駿馬嘶鳴,馬蹄濺起碎雪,向城門飛馳而去。黑色的鬥篷隨風翻飛,帶起徹骨的朔風。


    走上石陛,沈瑄突然駐足。


    錦衣衛指揮使在此,天子下令大軍延緩出塞,又匆匆將他召回,莫非是南邊出事了?


    承運殿暖閣內,孟清和垂首立在堂下,將同乞列該的談話一字不漏上報朱棣。瓦剌和女真更是重點提及。


    “瓦剌也就罷了,女真?”


    朱棣疑惑的看向孟清和,很是不解。


    女真騎兵的確善戰,可單以女真部落的人數,朵顏福餘泰寧三衛,調遣其一,就能徹底壓服。需要費這麽多的心思和力氣?


    和盤托出曆史上曾發生的一切,實不可行。一個不好,更會被當做妖孽收拾掉。孟清和隻能嚐試冒險,讓永樂帝意識到,來自遼東的威脅未必下於草原。


    “自殘元-分—裂,瓦剌韃靼居於草原,兀良哈遊牧遼東,洪武朝歸附,為我大明守衛門戶。陛下聖明,武功蓋世,威遠弗界,兀良哈自俯首順服。”頓了頓,話鋒一轉,“然事無絕對,若有如安南黎氏者,天生反骨,雖不能撼我朝基石,終將埋下禍患。”


    朱棣陷入了沉思,孟清和再接再厲,“女真生於白山黑水,勇悍凶蠻,為壯大部落,常擄掠人口,或奴役,或以為戰力。長此以往,其所害不下韃靼。朝廷雖在遼東設立軍民指揮使司,授歸附部落頭目官職,終人心不滿,如建州衛指揮使嗬哈出,正為野心之輩。當加以防備,不可放鬆。”


    嚴格來講,這番話已有些過界,更有危言聳聽,擾亂社會安定嫌疑。換個人,碰上永樂帝心情不好,百分百會拖出去,不砍頭也要下錦衣獄。


    一頂頂大帽子扣下來,別說孟清和隻是個小小的一等伯,換做國公,照樣吃不了兜著走。


    幸運的是,孟清和早被朱棣劃入自己人範疇,又愛惜其才,對他的寬容度,遠非一般朝臣能比。


    思及同道衍的幾番長談,永樂帝沒有被惹惱,而是凝眉深思,思考孟清和話中提及的“隱患”。


    良久,朱棣才道:“卿所言確有道理。”


    永樂帝不是莽夫,否則也不會有“燕王善謀”一說。


    他十分清楚,北邊的鄰居始終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沒想到的是,不起眼的女真,也會大明造成威脅。


    韃靼瓦剌,拉一個打一個,不打不服,打到服為止。


    兀良哈,一直是大棒甜棗並用,效果始終不錯。


    若非考慮到兀良哈在邊界起到的作用,朱棣會允許壯漢們-走-私?想想都不可能。


    至於女真,該如何處置?


    打?現階段還不值得。


    拉?該拉攏哪一個?


    “依卿之見,可以兀良哈壓製女真?”


    “此其一。”孟清和道,“臣以為,遼東都司距女真各部尚遠,不易管理。可於極北之地再設都司,朝廷遣掌印官,其他軍官,邊軍女真各半。並許女真各部遣頭領之子入北京國子監,或入儒學。教導其為大明屬臣之榮,仿照哈密忠順王脫脫之例……”


    話沒說完,殿外有宦官通稟,定國公請見。


    “瑄兒回來了?”朱棣神情一振。


    孟清和有些吃驚,他當真不知道沈瑄被召回大寧。


    距離天子越近,掌握消息的渠道越少。錦衣衛和伺候朱棣的宦官,都要保持一定距離。


    小心些總沒大錯。


    沒人想惹來天子的猜忌。


    即使永樂帝不產生疑心,隨扈的胡廣等人一樣讓孟清和提心。


    不過,若真有情況,漢王和趙王當不會坐視不理。現如今,他可是天子蓋了戳的漢王派,此事有好有壞,總體而言,利大於弊。至少生命安全有了更多保障。


    沒背景,和沈瑄的關係不能公開,漢王擁躉的頭銜擺出來,多少也能唬人。


    暖閣門推開,夾著碎雪的冷風卷入。


    冷風之後,是錦裘玉帶,仍不掩煞氣的定國公。


    “臣沈瑄,拜見陛下!”


    大氅留在暖閣外,黑紗襆頭上落了雪花。


    敕令送達宣府,沈瑄立即率親衛啟程,沿途之上,非大雪阻路,幾乎未曾休息。


    “起來。”


    朱棣麵上帶笑,語氣都溫和了幾分。


    “宣府幾地,可有韃子犯邊跡象?”


    “回陛下,月前遊騎發現韃子蹤跡,魏國公下令全-軍--戒備,派遣騎兵日夜巡視。後經克魯倫河一戰,韃靼退往極北之地,中途遇瓦剌順寧王及哈密忠順王阻截,潰散部騎不知凡幾。僅阿魯台,馬兒哈咱兩部未受太大損失,得以保全。若此時發兵,達其本部,不敢言畢其功於一役,邊境之地,臨韃靼處,五年可保太平。”


    沈瑄話落,孟清和十分激動,都想親自抄刀子跟國公爺上戰場。


    自靖難之後,再難有跟著國公爺撿-漏的機會。征討安南,他也是和成國公一起留在憑祥養病,收獲雖然不少,卻也留下不小的遺憾。


    身為武將,哪怕隻是個半吊子,有事沒事也該到戰場上溜達一圈。進不了中心,在外圍走一走,給三頭身授課時,也多了資-本和素材。否則,十萬個為什麽壓下來,他八成會和漢王一樣,見到朱瞻壑開口就想跑。


    “朕知你所言非虛,但,”永樂帝皺眉,歎了口氣,將楊鐸呈上的條子遞出,“看看吧。”


    “是。”


    沈瑄接過條子,看完上麵的內容,瞬間臉色一沉。


    孟清和湊頭瞄一眼,也皺起了眉頭。


    交趾簡定-叛-亂,交趾都司平-叛-不利。叛賊盤踞山中,擁立偽陳氏王族,散布-謠-言,襲-擾-官軍。至九月,已有蔥康、上洪兩地響應。


    簡定是誰,孟清和聽都沒聽說過。


    征討大軍班師前,黎氏-叛-軍-十不存一。僥幸未死,或被官軍吸收,或是被商人雇傭種田。拿著朝廷俸祿,又有賺錢的門路,吃飽了撐的從賊-叛-亂。


    就算要-叛-亂,也不該是現在。


    交趾新設,永樂帝接連下旨,對當地庶人以撫綏為主。為安定地方,廣播恩德,先後兩次從交趾選賢才,到中原就學做官。當地土人多以歸入明朝為榮。


    綜合種種,明朝堪稱“仁義”。


    比起安南對占城和鄰邦所為,永樂帝都能拿個十五世紀的xxx□□。


    這種情況下,叛-賊十有八--九是群烏合之眾,被擁立的陳氏王族也未必可信。


    真想做國王,當初明朝大張旗鼓的找人時怎麽不出來?


    擔心被明朝哢嚓掉?腦子正常的都該清楚,造-反丟命的可能-性-更高。


    此時的明軍,並未如曆史上一般,在交趾全境引起不滿。貿然扯旗-叛-亂,除了找死,還能有何種下場?


    這等“聰明才智”“特立獨行”,該和韃靼的新可汗本雅失裏很有共同語言。


    “交趾生亂,蘇浙沿海發現倭寇蹤跡,此時對沙漠用兵,絕非良機。”


    “陛下召臣前來,即為交趾株之事?”


    “然。爾領兵征安南,當熟知當地實情。”朱棣道,“交趾都司不堪用,朕欲從廣西雲南貴州三地調衛所官軍平-叛,以爾觀,可命誰為總兵官?”


    沈瑄沉吟片刻,道:“回陛下,臣以為黔國公沐晟善謀略,老成持重,多年鎮守西南,可為統帥。”


    “何不用韓觀?”


    “臣鬥膽,不敢瞞陛下,以臣觀,韓都督守境可,出征-平-叛-恐-力有未及。”


    “如此,既從爾言。”朱棣道,“調兵四萬入交趾,沐晟為征夷大將軍,誰可為副?”


    “臣舉薦新城侯張輔。”


    “可還有他人?”


    “都督柳升統領水軍,於征討安南立有大功,也可為副。”


    考慮半晌,朱棣采納了沈瑄的建議。


    “從卿所言。”


    “陛下聖明!”


    孟清和做了半天布景板,以為不會有自己什麽事。不料永樂帝和沈瑄三兩句定下平-叛-將領,突然視線一轉,落到了他的身上。


    “簡定諸賊著實可恨,不殺不足以平憤。大軍出征當有檄文,朕意卿來書就。”


    平叛檄文,他來寫?


    確定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孟清和隻能領旨,道:“臣一定竭盡全力,不負聖意。”


    潛台詞是,不把參與-叛-亂的人刺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後悔來到這個世間,他的名字倒過來寫!


    朱棣很是滿意。


    沈瑄沒說什麽,隻是看了他一眼,目光中飽含深意。


    孟清和先是以後,兩秒之後,頓悟,恨不能抓著腦袋撞牆。


    他幹嘛這麽聰明?!


    該領會國公爺心思的時候,腦袋成了葫蘆。不該自找罪受的時候,不點就通。


    隨扈這麽多文官,光翰林院就來了五六個,檄文交給他一個武官來寫,讓文臣們的臉往哪擱?明顯是立起靶子,狂拉仇恨值。


    聖意如此,他又能怎麽辦?


    走出承運殿暖閣,孟伯爺第一時間蹲到牆角畫圈圈。


    給老朱家人打工,太不易了!


    抬頭望天,他是第幾次發出這樣的感慨了?


    正鬱悶著,一隻大手罩上他的臉頰。


    “國公爺?”


    下一刻,攏在袖子裏的手被握住了,力道並不大,熟悉的熱度卻讓人不想掙開。


    “怎麽這麽涼?為何不多穿些?”


    “入冬之後,我一向這樣,穿再多也沒用。”孟清和咧咧嘴,“國公爺不是知道?”


    沈瑄挑眉,不見表情變化,孟清和卻敏銳察覺到,國公爺生氣了。


    “那個……”開了口,卻不曉得怎麽補救。


    宦官送來大氅,沈瑄接過,單臂抖開,直接披到了孟清和身上。


    國公爺身高腿長,孟伯爺高度不夠,大氅拖到了地上。


    “國公爺,我帶了鬥篷。”


    “恩?”


    沈瑄挑眉,黑眸微眯,孟伯爺立刻消音。


    閉嘴,萬事大吉。


    國公爺滿意了,修長的手指拉起大氅領口,黑色的皮繩,襯著一抹潤玉般的白,讓人移不開眼。


    該說侯二代得天獨厚?


    不看虎口和掌心的繭子,這實在不像是武將的手。


    沈瑄俯身時,孟清和的視線又落到他的臉上。


    烏發,劍眉,深眸。


    執刀時,通身的煞氣,安靜時,卻如謫仙般出塵。


    看得再多,仍會不由得出神。


    孟伯爺不動,定國公直起身,看著明顯走神的孟某人,心頭微動,綻開了一抹笑。


    “回神。”


    兩個字,成功讓孟清和從沉迷中醒來。醒來之後,再次有了撞牆的衝--動。


    默默捂臉,都幾年了,還不見出息,當真沒臉見人了。


    定國公心情大好,一路牽著孟清和,被宦官引到安置的廂房。


    自我反省中的孟伯爺,壓根沒注意到兩人此刻是什麽形象。


    親衛們眼觀鼻鼻觀心,鎮定自若。見多了,不值得稀奇


    遇上的隨扈官員也未表現出任何詫異。


    古有摯友抵足而眠,定國公和興寧伯所為,根本不值得參上一本。何況,以這兩人的本事,真敢背後挑刺,倒黴的是誰還很難說。


    沈瑄安置的廂房就在孟清和隔壁。


    宦官退下,國公爺直接把人拉進了自己房中。


    “國公爺,我還是回去。”


    “不必。”


    火盆剛剛燃起,還有些冷。沈瑄突然把孟清和抱了起來,走進內室,繞過一麵山水屏風,將他放到了榻上。


    孟清和不自在,想起身,卻被一把按住。


    “別動。”


    身上的大氅-解-開,搭在屏風上,隨後是公服,棉袍,靴子都被代勞。


    宦官送來熱水,國公爺親手擰了帕子,擦過孟清和的臉頰和雙手,像是在碰觸一件精美的瓷器


    直到腳腕被握住,浸入略燙的水中,孟伯爺果斷頭頂冒氫氣,懵了。


    “國公爺……”


    “恩?”


    沈瑄正捏著孟清和的小腿,拇指按到某處,頭頂一聲冷嘶,沒聲音了。


    孟某人幾乎栽倒,國公爺卻是彎起了嘴角。溫熱的掌心整個覆上,從腳踝到膝蓋,冰冷的感覺漸漸退去,餘下的,隻有陣陣暖意。


    “好些了?”


    “啊?”


    “可還冷?”


    沈瑄仰首,眼角眉梢都帶上了笑意,孟清和突然又想撲了。


    “十二郎?”


    “……沒事。”


    水漸涼,孟清和隻著中衣,裹著棉被躺在榻上。天色未晚,困意卻開始湧上。


    冰雪融化,會帶給人欣喜和暖意。


    國公爺如此,卻讓他的心揪成一團。


    兩輩子,第一次有人這樣待他。


    鼻子有些堵,用力閉眼,熟悉的冷香自身後圍住了他。


    “十二郎。”


    “……”


    沒出聲,翻過身,伸出手臂,用力扣住沈瑄的肩膀,仰起頭,狠狠堵住了他的唇。


    生於兩世,心終於安穩,就是他了!


    永樂六年十一月,交趾生亂,天子下旨,以黔國公沐晟為總兵官,佩征夷將軍印。新城侯張輔,都督柳升為副,興兵四萬,入交趾平亂。


    同月,平江伯陳瑄率舟師平上岸倭寇,斬首六十餘,日本將軍遣使臣朝貢,並上報前代將軍足利義滿死訊。


    同年十二月,朝鮮都城為明軍所下,涇國公嫡孫陳紀率先入城。朝鮮國王扮作庶人逃出漢陽。前國王上表,重新登位為王。


    北疆連降大雪,征討大軍集於邊衛,魏國公得令,出征之日延為明年二月。


    兀良哈的壯漢們追蹤韃靼進入漠北,一邊給大寧傳送消息,一邊不忘動手打壓女真。嗬哈出等女真頭領來不及-顯-露-野心,就被某人挖出的坑埋了。


    大軍不出征,定國公留在大寧,孟伯爺過了一段相當舒心的日子。


    臨到十二月中旬,永樂帝循常例發年金。身為勳貴,孟清和領到的賞賜自然不少。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孟清義也得了恩賞。


    一道皇令,孟清義從庶人一躍升為北京五城兵馬司指揮,正六品,不管事,隻領俸祿。


    人在家中坐,官從天上來。接到敕令,孟清義整個人都傻了。


    得知消息,孟清和也有點傻。


    國公爺笑言:“凡親王、郡王妃父無官者,分授兵馬指揮、副指揮,不管事。無父,度情可授其兄。吾為今上義子,受封國公,祿比親王。”說著,發現孟清和神色有些不對,疑惑道:“十二郎?”


    孟清和整個人都斯巴達了。


    先前皇後比照國公夫人賞錢,如今天子參照王妃賜官。


    大明第一夫妻,行事果真非同凡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