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六年七月,由太監鄭和擔任正使,王景弘和侯顯分任副使的大明船隊,自太倉劉家港出發,二下西洋。
比起之前兩次出航,船隊規模擴大近一倍。以一百餘艘寶船為中心,戰船護衛在側,馬船,糧船及商船等緊隨其後。
船隊成員包括官兵,水手,采辦,通譯,工匠,醫士等三萬餘人。
之時,巨帆升起,碧波萬頃中,浩浩蕩蕩的船隊乘風破浪,駛向前方。
此次出航,鄭和王景弘肩負尋找海外大6的重任,從太醫院討來的丸藥,足有半箱。侯顯奉命送西洋朝貢使團歸國,為防萬一,也去了幾趟太醫院。偶然遇到來取藥的鄭和兩人,都是臉色煞白,心知彼此遭遇,刹那間齟齬不再,友誼升華。
鄭和船隊初下西洋,不隻帶回了寶石香料,珊瑚珍珠,珍禽異獸,紫檀沉香,還有成船的朝貢使臣,部分還是由國王帶隊,來到大明,住進南京會同館,一住就是幾個月。
期間,這些西洋使臣捧著香料黃金,大批購買精美的絲綢瓷器。短短數月,南京的瓷器和布匹市場異常繁榮。
使臣們對茶葉同樣很感興趣。鑒於茶葉,鹽巴,鐵器都是朝廷專管,並自永樂三年起,實行對外限購政策,沒有大明戶籍,想要大批量的購買以上三種產品,純屬白日做夢。由此,眾人也隻能望茶興歎。
饒是如此,大明的強盛繁榮,仍讓這些外來者大開眼界,無比震撼。
親自帶隊到大明朝貢的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不幸在會同館病逝,留下遺言,不是王位傳給哪個兒子,也不是身後財產如何分配,而是請求大明皇帝許可,去世後能夠葬在大明。
永樂帝實現了浡泥國王的遺願,以親王禮安葬了麻那惹加那乃,讓他永遠的留在了大明。
同麻那惹加那乃一同到大明朝貢的王妃,子女和隨員,有數十人留在了南京。王子蒙恩入國子監學習,王妃和隨員在南京城南定居,為麻那惹加那乃守靈。
孟清和對浡泥國並不熟悉,會同館裏發生的事,多是聽旁人轉述。國公府和伯府親衛都是不錯的消息渠道。但論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錦衣衛始終遙遙領先,獨占鼇頭。
浡泥國王下葬時,鄭和奉命出宮,向浡泥國使團傳達天子聖意,並封賞國王遺孀和子女。翌日,麻那惹加那乃的長子和次子聯名上疏,稱仰慕大明文化,請求留在大明,入國子監學習。
請求自然得到許可,朱棣親自召見了兩位王子,對他二人大加表揚。
消息傳出,孟清和摸著下巴,仔細琢磨,最終得出結論,未來某一天,兩位王子歸國繼承王位,大明在浡泥國設置宣慰使司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對日理萬機的永樂帝而言,浡泥國王的死,隻能算作一個小-插-曲。征討中的朝鮮,預期出兵的韃靼,北巡,遷都,修建長陵,占據了他絕大部分精力。
朝廷船隊按照預定日期出航,鄭和三人前往劉家港,朱棣無法親自前往,幹脆抓了兒子當壯丁。
爹有事,兒子服其勞。
朱高煦沒法反抗老爹,隻得頂著火-辣-辣的太陽,穿一身親王袞冕,在鼓聲和號角聲中登上高台,汗流浹背,仍堅持嚴肅狀。
朱高燧借口老爹是給皇兄下達敕令,他是順帶,堅決不上高台。見朱高煦瞪眼,幹脆拉上請旨出京的孟清和,討論出航的船隻是否安排妥當,帶回來的貨物該如何分派。
孟清和無語。
該安排的早安排好了,現在討論,不嫌借口太-爛-了點?
“殿下,您真不上去?”
“不去。”朱高燧同是一身袞冕,隨意撥開冕前垂下的玉珠,似因陽光太過刺目,眯起雙眼,“父皇下旨給皇兄,孤不必湊熱鬧。”
斟酌片刻,孟清和認為,不接話最妥當。
“父皇讚興寧伯聰慧機敏,遇事有謀略。孤也這樣覺得。”朱高燧收回視線,道,“興寧伯是聰明人,孤從興寧伯身上學到不少,獲益匪淺。”
“殿下謬讚,臣不敢當。”
“當得。”朱高燧笑道,“孤早年不喜讀書,做事任憑心意,隻圖自己快活。多行魯莽,尚不自覺。自遇到興寧伯,孤回想以往,頗感汗顏。”
“殿下此言,臣愧受!”
“孤所言均發自肺腑。”朱高燧笑得十分真誠,“孤辦互市,王兄領兵屯田,父皇重視起商稅,許商人購買交趾土地,穩定西南諸州,一樁樁,一件件,都少不得興寧伯。”
孟清和臉色發白,汗順著鬢角滑落,不知是熱的,還是被嚇的。
今天的趙王殿下,明顯不太對勁。
這是什麽節奏?
表揚,提醒,亦或警告?
莫非是他最近風頭出得太大?
看出孟清和很不自在,朱高燧略感無奈,“興寧伯不必多想,孤隻是偶發感慨,並無他意。”
孟清和擦擦汗,換成旁人,他或許不會多想,話是老朱家人說的,不多想成嗎?不過,以他對朱高燧的了解,警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表揚的可能也不大,十有八--九是好意提醒。
他最近風頭太勁,有國公爺在前,也擋不住旁人的目光。
一旦朝廷出兵草原,看他不順眼的怕會更多。他倒是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反正被瞪幾眼又不會掉塊肉。可要是被盯牢了,隔三差五麻煩上門,著實是煩人。
惹不起躲得起,等回到南京,還是繼續“養病”為好。再不成,草原開打,立刻上疏請求隨軍。排兵布陣不是專長,沒多大本事,負責後勤總沒問題。
況且,他也該回北疆了。
離開這麽久,大寧三司的事仍是一團亂麻。天子將他留在南京,未嚐沒有讓大寧布政使司盡快站穩腳跟的意思。
無奈,派去的官員不給力,吃香又太難看,盡出昏招。天子想讓他們辦的事,一樣沒辦成,仗著皇令,和大寧都司掰腕子,得罪了朵顏三衛,隨時有被壯漢們套麻袋的危險,更甚者,試圖-插-手互市,掌管課稅司,朝皇帝的錢袋子下手。
每每想到這裏,孟清和都不免歎氣。
分明一手好牌,卻打成這個樣子,該說能力非凡,果真奇葩?
今天朱高燧給他提了醒,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人情總是要領。
天子是否會一不做二不休,另派人鎮守大寧,暫時兩論。低調點,避開眼下的麻煩才是根本。
當初,永樂帝下旨,令他居住北京,孟清和心中已有了計較。永樂帝重用他,信任他不假,可大寧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不遷都則可,遷都之後,再如之前一般,大寧都司一家獨大,除了鎮守,旁人的話一概不管用,問題就大了。
論政治-鬥-爭,朝堂經驗,一打孟清和也比不上半個朱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永樂帝也是在保護他。
與其引來滿朝-鞭-撻,不如提前交出部分權力。正如他想找機會把免死鐵券上交,以退為進,未嚐不是處理此類事的最好辦法。
該慶幸朱棣沒有大殺功臣的習慣,換成朱元璋,退到牆角,該收拾也照樣收拾。
孟清和想了許多,明晃晃走神。
朱高燧知道他把話聽進去了,也不在意,又看向高台上的朱高煦,神情微變。他沒有說謊,能有今時今日,的確與孟清和有莫大關係。
如果沒有孟清和出現,沒有同他的幾年相處,此事此刻,朱高燧不會心平氣和的站在台下,仰望高台上的兄長。
朱高燧從孟清和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該他的,就是他的,誰也搶不走。
不該他的,日思夜想也沒有用,絞盡腦汁,不過徒增煩惱。
朱高燧想得明白,所以,他才輕鬆,豁達。
日正時分,鄭和王景弘等6續登船。
朱高煦翻過酒盞,杯口朝下,清澈的酒水-潑-灑-在地。
海風從吹過,卷起-濃-烈-酒香,好似在祝福遠行的船隊,一路順風。
最後一艘商船離港,朱高煦步下高台,對身旁文武並不熱絡,隻有麵對朱高燧同孟清和時,臉上才浮現出幾分笑意。
看著身著袞冕的朱高煦,孟清和有些晃神,仿佛見到了年輕二十歲的朱棣。
隻不過,比起朱棣,朱高煦身上還是少了些東西。或許是歲月的沉澱,也或許是塞外風沙的磨礪。但是,孟清和確信,隻要朱高煦不會突然腦袋冒氫氣,而是繼續沿著目前的方向走下去,他腳下的路會越走越寬,大明的未來也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沒有了仁宣之治,或許是曆史的遺憾。但能避免土木堡的恥辱,即使在史書上留下惡名,孟清和也甘之如飴。
回到下榻處,朱高煦和朱高燧換上常服,溫熱的巾帕覆在臉上,痛快的舒了口氣。
放下帕子,朱高煦道:“才七月就熱成這樣,再這樣下去,今年恐怕會有旱災。聽說河南山東等地有些日子沒下雨了。”
“應天下轄州府上奏,已有蝗災跡象,賑災糧都存在府庫裏,難怪戶部要叫著沒糧。”
說完,朱高燧端起茶盞,咕咚咕咚,一盞涼茶下肚,火燒火燎的感覺總算好了些。
朱高煦眉頭深鎖,有些時日沒回宣府,不曉得今年的糧食會不會豐產。北疆的軍屯會不會受旱災影響。臨近秋時,韃子會不會突然犯邊。
坐在一旁,孟清和喝茶吃點心,不問到頭上,輕易不開口。
“興寧伯以為,若有旱災發生,該如何應對?”
“啊?”孟清和嘴裏還咬著點心,頗有些狀況之外,“殿下,下官不通賑災之事。當地事,當詢問當地官員,方才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事事都靠中—央-下令,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還要地方官員做什麽?
見孟清和獨自吃完了半盤點心,朱高煦的視線不由落在手旁的瓷盤上,真那麽好吃?
“京城地動,事後賑災,夏司徒直言,多項舉措都為興寧伯提議,且果有成效。”
孟清和不語。
“孤也是擔憂,近年水旱蝗災頻發,希望能集思廣益,整理出最好的應對辦法。”
“殿下,臣實是……”
話沒完說,就被打斷。
“一船。”朱高煦舉起一根手指。
“什麽?”
“此次下西洋,父皇許了孤六艘船,運回的外洋之物,孤分一艘給興寧伯,如何?”
一艘船的貨物,白給?
朱高煦點頭,隻要給出好的建議,再分出半船也未嚐不可。
孟清和激動了,就算運回一船木頭,也是大賺!
朱高煦誠意十足,怎麽會隻是木頭?放心,一定都是好貨!
滿眼金光燦爛,孟伯爺終於沒抵擋住糖衣-炮-彈的誘-惑。
“殿下,下官定當盡力!”孟伯爺胸脯拍得山響,激動之下,險些自己拍出內傷。
“小王靜候佳音。”
目送孟清和飄出房門,朱高燧轉向朱高煦,“王兄如此大方,小弟佩服。”
朱高煦表示,賢弟謬讚,此事,賢弟也是出了力的。
他也出了力?朱高燧不解。
“其實,父皇隻許了孤三條船,餘下三艘,你我兄弟共分。”朱高煦道。
“果真?”
“果真。”
“……”
“賢弟?”
朱高燧皮笑肉不笑,“待回到金陵,我一定登門拜訪定國公.”
“為何?”
“兄長殷切期盼同定國公切磋武藝,小弟一定將話帶到。”
“這個……”
“小弟自願帶話,兄長不必太過感激。”
“……”感激個xx!
由此可見,挖坑埋人是個技術活,其中訣竅,非尋常人可以掌握。
漢王殿下,明顯仍需要磨練。
離開廂房之後,孟清和鬆了口氣。
一為平白得來的整船貨物,二為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態度。如果沒有永樂帝許可,漢王和趙王敢這麽明目張膽的同他結好?
兩位殿下擺明態度,再有人想向天子進讒,找他麻煩,也要仔細掂量一下。
看來,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錦衣衛說話,到底做對了。漢王交代他做的事,應該也有永樂帝的意思。
先封他做太子少保,教導朱瞻壑讀書,又令他編寫賑災條目,若是奏疏由漢王遞上,在大多數朝臣眼中,自己定然成了不折不扣的漢王黨,還是天子親自蓋的戳。
隻要朱高煦不犯傻,不再腦袋發抽,盲目自大,說出自比秦王一類的話,做個漢王黨也算有前途。
在這一點上,朱高燧就相當聰明。
不過,如今的朱高煦比曆史上的朱高熾有優勢,因為他還不是太子。
誰說封了太子是好事?
永樂帝年富力強,又是搶來的皇位,最忌諱有人同他爭-權。得聖心的潛在繼承人,遠比惹人眼的二把手更加安全。
永樂六月七月,明朝的使臣抵達草原。
彼時,本雅失裏已被擁立為可汗,阿魯台自封太師,原太師右丞相馬兒哈咱退居其下。
鬼力赤終究沒能逃出生天,被阿魯台派出的騎兵殺死,追隨他的部落首領均被屠戮,部落裏的成年男子被殺死,女人和牛羊被瓜分,不到車輪高的孩子大多成了戰勝者的奴隸。
明朝使臣到時,本雅失裏和阿魯台正在慶賀勝利。
盤中的羊肉金黃酥香,從兀良哈手中購買的美酒,濃烈醉人。
明朝使臣走進帳篷,眾人正酒酣耳熱,腦袋發昏,態度難免有些輕慢。使臣大怒,出口的話自然不會好聽。
“無禮之至!安敢稱前朝宗室?”
任誰被這麽罵都會發怒。強忍著怒火接下敕令,看清敕令上的內容,更是氣血上湧。偏偏使臣還在發表高論,本雅失裏頓時爆了,酒精作用下,拔--出馬刀,猛然斬落。
刀光閃過,人頭滾落在地,血腥味彌漫帳中,眾人瞬間酒醒。
看著身首異處,倒在地上的明朝使臣,本雅失裏慌了神,馬刀落在地上,求救般的看向眾人,“怎麽辦?”
殺都殺了,還能怎麽辦?
阿魯台臉色赤紅,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明朝的使臣隊伍全部哢嚓。
反正已經捅了馬蜂窩,不在乎多捅幾個。
殺人之後,阿魯台下令,立刻拔營,向臚朐河方向遷移。
消息傳回南京,永樂帝大怒,沉痛哀悼為國捐軀的郭驥等人,並當即下令集結軍隊,“朕要發兵,征沙漠!”
比起之前兩次出航,船隊規模擴大近一倍。以一百餘艘寶船為中心,戰船護衛在側,馬船,糧船及商船等緊隨其後。
船隊成員包括官兵,水手,采辦,通譯,工匠,醫士等三萬餘人。
之時,巨帆升起,碧波萬頃中,浩浩蕩蕩的船隊乘風破浪,駛向前方。
此次出航,鄭和王景弘肩負尋找海外大6的重任,從太醫院討來的丸藥,足有半箱。侯顯奉命送西洋朝貢使團歸國,為防萬一,也去了幾趟太醫院。偶然遇到來取藥的鄭和兩人,都是臉色煞白,心知彼此遭遇,刹那間齟齬不再,友誼升華。
鄭和船隊初下西洋,不隻帶回了寶石香料,珊瑚珍珠,珍禽異獸,紫檀沉香,還有成船的朝貢使臣,部分還是由國王帶隊,來到大明,住進南京會同館,一住就是幾個月。
期間,這些西洋使臣捧著香料黃金,大批購買精美的絲綢瓷器。短短數月,南京的瓷器和布匹市場異常繁榮。
使臣們對茶葉同樣很感興趣。鑒於茶葉,鹽巴,鐵器都是朝廷專管,並自永樂三年起,實行對外限購政策,沒有大明戶籍,想要大批量的購買以上三種產品,純屬白日做夢。由此,眾人也隻能望茶興歎。
饒是如此,大明的強盛繁榮,仍讓這些外來者大開眼界,無比震撼。
親自帶隊到大明朝貢的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不幸在會同館病逝,留下遺言,不是王位傳給哪個兒子,也不是身後財產如何分配,而是請求大明皇帝許可,去世後能夠葬在大明。
永樂帝實現了浡泥國王的遺願,以親王禮安葬了麻那惹加那乃,讓他永遠的留在了大明。
同麻那惹加那乃一同到大明朝貢的王妃,子女和隨員,有數十人留在了南京。王子蒙恩入國子監學習,王妃和隨員在南京城南定居,為麻那惹加那乃守靈。
孟清和對浡泥國並不熟悉,會同館裏發生的事,多是聽旁人轉述。國公府和伯府親衛都是不錯的消息渠道。但論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錦衣衛始終遙遙領先,獨占鼇頭。
浡泥國王下葬時,鄭和奉命出宮,向浡泥國使團傳達天子聖意,並封賞國王遺孀和子女。翌日,麻那惹加那乃的長子和次子聯名上疏,稱仰慕大明文化,請求留在大明,入國子監學習。
請求自然得到許可,朱棣親自召見了兩位王子,對他二人大加表揚。
消息傳出,孟清和摸著下巴,仔細琢磨,最終得出結論,未來某一天,兩位王子歸國繼承王位,大明在浡泥國設置宣慰使司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對日理萬機的永樂帝而言,浡泥國王的死,隻能算作一個小-插-曲。征討中的朝鮮,預期出兵的韃靼,北巡,遷都,修建長陵,占據了他絕大部分精力。
朝廷船隊按照預定日期出航,鄭和三人前往劉家港,朱棣無法親自前往,幹脆抓了兒子當壯丁。
爹有事,兒子服其勞。
朱高煦沒法反抗老爹,隻得頂著火-辣-辣的太陽,穿一身親王袞冕,在鼓聲和號角聲中登上高台,汗流浹背,仍堅持嚴肅狀。
朱高燧借口老爹是給皇兄下達敕令,他是順帶,堅決不上高台。見朱高煦瞪眼,幹脆拉上請旨出京的孟清和,討論出航的船隻是否安排妥當,帶回來的貨物該如何分派。
孟清和無語。
該安排的早安排好了,現在討論,不嫌借口太-爛-了點?
“殿下,您真不上去?”
“不去。”朱高燧同是一身袞冕,隨意撥開冕前垂下的玉珠,似因陽光太過刺目,眯起雙眼,“父皇下旨給皇兄,孤不必湊熱鬧。”
斟酌片刻,孟清和認為,不接話最妥當。
“父皇讚興寧伯聰慧機敏,遇事有謀略。孤也這樣覺得。”朱高燧收回視線,道,“興寧伯是聰明人,孤從興寧伯身上學到不少,獲益匪淺。”
“殿下謬讚,臣不敢當。”
“當得。”朱高燧笑道,“孤早年不喜讀書,做事任憑心意,隻圖自己快活。多行魯莽,尚不自覺。自遇到興寧伯,孤回想以往,頗感汗顏。”
“殿下此言,臣愧受!”
“孤所言均發自肺腑。”朱高燧笑得十分真誠,“孤辦互市,王兄領兵屯田,父皇重視起商稅,許商人購買交趾土地,穩定西南諸州,一樁樁,一件件,都少不得興寧伯。”
孟清和臉色發白,汗順著鬢角滑落,不知是熱的,還是被嚇的。
今天的趙王殿下,明顯不太對勁。
這是什麽節奏?
表揚,提醒,亦或警告?
莫非是他最近風頭出得太大?
看出孟清和很不自在,朱高燧略感無奈,“興寧伯不必多想,孤隻是偶發感慨,並無他意。”
孟清和擦擦汗,換成旁人,他或許不會多想,話是老朱家人說的,不多想成嗎?不過,以他對朱高燧的了解,警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表揚的可能也不大,十有八--九是好意提醒。
他最近風頭太勁,有國公爺在前,也擋不住旁人的目光。
一旦朝廷出兵草原,看他不順眼的怕會更多。他倒是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反正被瞪幾眼又不會掉塊肉。可要是被盯牢了,隔三差五麻煩上門,著實是煩人。
惹不起躲得起,等回到南京,還是繼續“養病”為好。再不成,草原開打,立刻上疏請求隨軍。排兵布陣不是專長,沒多大本事,負責後勤總沒問題。
況且,他也該回北疆了。
離開這麽久,大寧三司的事仍是一團亂麻。天子將他留在南京,未嚐沒有讓大寧布政使司盡快站穩腳跟的意思。
無奈,派去的官員不給力,吃香又太難看,盡出昏招。天子想讓他們辦的事,一樣沒辦成,仗著皇令,和大寧都司掰腕子,得罪了朵顏三衛,隨時有被壯漢們套麻袋的危險,更甚者,試圖-插-手互市,掌管課稅司,朝皇帝的錢袋子下手。
每每想到這裏,孟清和都不免歎氣。
分明一手好牌,卻打成這個樣子,該說能力非凡,果真奇葩?
今天朱高燧給他提了醒,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人情總是要領。
天子是否會一不做二不休,另派人鎮守大寧,暫時兩論。低調點,避開眼下的麻煩才是根本。
當初,永樂帝下旨,令他居住北京,孟清和心中已有了計較。永樂帝重用他,信任他不假,可大寧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不遷都則可,遷都之後,再如之前一般,大寧都司一家獨大,除了鎮守,旁人的話一概不管用,問題就大了。
論政治-鬥-爭,朝堂經驗,一打孟清和也比不上半個朱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永樂帝也是在保護他。
與其引來滿朝-鞭-撻,不如提前交出部分權力。正如他想找機會把免死鐵券上交,以退為進,未嚐不是處理此類事的最好辦法。
該慶幸朱棣沒有大殺功臣的習慣,換成朱元璋,退到牆角,該收拾也照樣收拾。
孟清和想了許多,明晃晃走神。
朱高燧知道他把話聽進去了,也不在意,又看向高台上的朱高煦,神情微變。他沒有說謊,能有今時今日,的確與孟清和有莫大關係。
如果沒有孟清和出現,沒有同他的幾年相處,此事此刻,朱高燧不會心平氣和的站在台下,仰望高台上的兄長。
朱高燧從孟清和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該他的,就是他的,誰也搶不走。
不該他的,日思夜想也沒有用,絞盡腦汁,不過徒增煩惱。
朱高燧想得明白,所以,他才輕鬆,豁達。
日正時分,鄭和王景弘等6續登船。
朱高煦翻過酒盞,杯口朝下,清澈的酒水-潑-灑-在地。
海風從吹過,卷起-濃-烈-酒香,好似在祝福遠行的船隊,一路順風。
最後一艘商船離港,朱高煦步下高台,對身旁文武並不熱絡,隻有麵對朱高燧同孟清和時,臉上才浮現出幾分笑意。
看著身著袞冕的朱高煦,孟清和有些晃神,仿佛見到了年輕二十歲的朱棣。
隻不過,比起朱棣,朱高煦身上還是少了些東西。或許是歲月的沉澱,也或許是塞外風沙的磨礪。但是,孟清和確信,隻要朱高煦不會突然腦袋冒氫氣,而是繼續沿著目前的方向走下去,他腳下的路會越走越寬,大明的未來也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沒有了仁宣之治,或許是曆史的遺憾。但能避免土木堡的恥辱,即使在史書上留下惡名,孟清和也甘之如飴。
回到下榻處,朱高煦和朱高燧換上常服,溫熱的巾帕覆在臉上,痛快的舒了口氣。
放下帕子,朱高煦道:“才七月就熱成這樣,再這樣下去,今年恐怕會有旱災。聽說河南山東等地有些日子沒下雨了。”
“應天下轄州府上奏,已有蝗災跡象,賑災糧都存在府庫裏,難怪戶部要叫著沒糧。”
說完,朱高燧端起茶盞,咕咚咕咚,一盞涼茶下肚,火燒火燎的感覺總算好了些。
朱高煦眉頭深鎖,有些時日沒回宣府,不曉得今年的糧食會不會豐產。北疆的軍屯會不會受旱災影響。臨近秋時,韃子會不會突然犯邊。
坐在一旁,孟清和喝茶吃點心,不問到頭上,輕易不開口。
“興寧伯以為,若有旱災發生,該如何應對?”
“啊?”孟清和嘴裏還咬著點心,頗有些狀況之外,“殿下,下官不通賑災之事。當地事,當詢問當地官員,方才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事事都靠中—央-下令,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還要地方官員做什麽?
見孟清和獨自吃完了半盤點心,朱高煦的視線不由落在手旁的瓷盤上,真那麽好吃?
“京城地動,事後賑災,夏司徒直言,多項舉措都為興寧伯提議,且果有成效。”
孟清和不語。
“孤也是擔憂,近年水旱蝗災頻發,希望能集思廣益,整理出最好的應對辦法。”
“殿下,臣實是……”
話沒完說,就被打斷。
“一船。”朱高煦舉起一根手指。
“什麽?”
“此次下西洋,父皇許了孤六艘船,運回的外洋之物,孤分一艘給興寧伯,如何?”
一艘船的貨物,白給?
朱高煦點頭,隻要給出好的建議,再分出半船也未嚐不可。
孟清和激動了,就算運回一船木頭,也是大賺!
朱高煦誠意十足,怎麽會隻是木頭?放心,一定都是好貨!
滿眼金光燦爛,孟伯爺終於沒抵擋住糖衣-炮-彈的誘-惑。
“殿下,下官定當盡力!”孟伯爺胸脯拍得山響,激動之下,險些自己拍出內傷。
“小王靜候佳音。”
目送孟清和飄出房門,朱高燧轉向朱高煦,“王兄如此大方,小弟佩服。”
朱高煦表示,賢弟謬讚,此事,賢弟也是出了力的。
他也出了力?朱高燧不解。
“其實,父皇隻許了孤三條船,餘下三艘,你我兄弟共分。”朱高煦道。
“果真?”
“果真。”
“……”
“賢弟?”
朱高燧皮笑肉不笑,“待回到金陵,我一定登門拜訪定國公.”
“為何?”
“兄長殷切期盼同定國公切磋武藝,小弟一定將話帶到。”
“這個……”
“小弟自願帶話,兄長不必太過感激。”
“……”感激個xx!
由此可見,挖坑埋人是個技術活,其中訣竅,非尋常人可以掌握。
漢王殿下,明顯仍需要磨練。
離開廂房之後,孟清和鬆了口氣。
一為平白得來的整船貨物,二為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態度。如果沒有永樂帝許可,漢王和趙王敢這麽明目張膽的同他結好?
兩位殿下擺明態度,再有人想向天子進讒,找他麻煩,也要仔細掂量一下。
看來,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錦衣衛說話,到底做對了。漢王交代他做的事,應該也有永樂帝的意思。
先封他做太子少保,教導朱瞻壑讀書,又令他編寫賑災條目,若是奏疏由漢王遞上,在大多數朝臣眼中,自己定然成了不折不扣的漢王黨,還是天子親自蓋的戳。
隻要朱高煦不犯傻,不再腦袋發抽,盲目自大,說出自比秦王一類的話,做個漢王黨也算有前途。
在這一點上,朱高燧就相當聰明。
不過,如今的朱高煦比曆史上的朱高熾有優勢,因為他還不是太子。
誰說封了太子是好事?
永樂帝年富力強,又是搶來的皇位,最忌諱有人同他爭-權。得聖心的潛在繼承人,遠比惹人眼的二把手更加安全。
永樂六月七月,明朝的使臣抵達草原。
彼時,本雅失裏已被擁立為可汗,阿魯台自封太師,原太師右丞相馬兒哈咱退居其下。
鬼力赤終究沒能逃出生天,被阿魯台派出的騎兵殺死,追隨他的部落首領均被屠戮,部落裏的成年男子被殺死,女人和牛羊被瓜分,不到車輪高的孩子大多成了戰勝者的奴隸。
明朝使臣到時,本雅失裏和阿魯台正在慶賀勝利。
盤中的羊肉金黃酥香,從兀良哈手中購買的美酒,濃烈醉人。
明朝使臣走進帳篷,眾人正酒酣耳熱,腦袋發昏,態度難免有些輕慢。使臣大怒,出口的話自然不會好聽。
“無禮之至!安敢稱前朝宗室?”
任誰被這麽罵都會發怒。強忍著怒火接下敕令,看清敕令上的內容,更是氣血上湧。偏偏使臣還在發表高論,本雅失裏頓時爆了,酒精作用下,拔--出馬刀,猛然斬落。
刀光閃過,人頭滾落在地,血腥味彌漫帳中,眾人瞬間酒醒。
看著身首異處,倒在地上的明朝使臣,本雅失裏慌了神,馬刀落在地上,求救般的看向眾人,“怎麽辦?”
殺都殺了,還能怎麽辦?
阿魯台臉色赤紅,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將明朝的使臣隊伍全部哢嚓。
反正已經捅了馬蜂窩,不在乎多捅幾個。
殺人之後,阿魯台下令,立刻拔營,向臚朐河方向遷移。
消息傳回南京,永樂帝大怒,沉痛哀悼為國捐軀的郭驥等人,並當即下令集結軍隊,“朕要發兵,征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