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放下筆,看著剛寫成的一幅字,愣愣的出神。


    奉旨教導他學問的翰林院侍詔鄭禮出聲道:“世子,習字時,不可二心。”


    “鄭侍詔所講甚是,孤受教。”


    朱瞻基垂首,將飄遠的心思收回,重新提筆蘸墨,將課業做完。


    中途,仍不免想起,天子二十六衛大比武,堪稱盛事,不提武將,宮內的嬪妃,宦官和宮人無不談論。連朝中的文臣都頗為關心。


    皇祖父和兩位皇叔每次均要到場,漢王世子也被帶著,可他,卻總要留在偏殿中學習。


    不,皇祖父曾問過他的,當時,他是怎麽回答的?


    朱瞻基筆下一頓,又引來了鄭禮的關注。


    “世子,習字當專心。”


    但這一次,朱瞻基卻沒有馬上回神,而是出神得更加厲害。


    他和皇祖父說,要專心學問。


    歎息一聲,既道出心中所想,還有什麽可遺憾的?


    想起掛在乾清宮中的那副輿圖,據說是興寧伯親手所回,握筆的手指漸漸攥緊。


    如果他想要臨摹那幅輿圖,和漢王世子一同向興寧伯學習,皇祖父會答應嗎?


    恐怕,不會吧……


    見朱瞻基的心思壓根不在習字上,鄭禮的眉頭一皺。


    陛下既將教導平王世子的責任交付於他,他就定然不能懈怠!


    剛要開口勸誡,卻被魯侍詔拉住。


    “世子心中有事,不可急躁,當慢慢引導。”


    “可……”


    “近日裏,世子都是這樣,鄭兄勸導過幾次,可曾有效?”


    鄭禮眉頭皺得更緊,道:“依賢弟之意,該當如何?”總不能不管,任由世子這樣下去。


    “愚弟倒有一策,”魯侍詔見朱瞻基仍舊走神得厲害,壓低了聲音,對鄭禮道,“我觀世子似對陛下宮中那副輿圖頗感興趣,不如這樣……”


    鄭禮擰緊眉頭聽著,半晌,遲疑問道:“這可行嗎?陛下恐不會答應。”


    “陛下寵愛世子,定會許可。”


    魯侍詔信心滿滿,卻沒告訴鄭禮,事實上,他已提前請教過姚少師,此言正是姚少師告知。


    姚少師出的主意,陛下還會不許?


    隻要辦成了這件事,將平王世子的心思重新拉回到讀書這件事上,不過是臨摹一幅輿圖,陛下定然不會拒絕。


    “鄭兄且聽我一言,事成與不成,都莫要如此嚴苛,惹得世子不喜,更會影響了課業。”


    最終,鄭禮被說服了,同意了魯瑄的提議。


    二人商議之後,決定暫時瞞著朱瞻基,直到天子同意臨摹輿圖,再將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於他。


    “權當是磨練一下世子的心性。”


    聽到鄭禮的喃喃自語,魯侍詔頗有些不以為然。但想起鄭禮私下裏十分推崇解縉,也就將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學問是好的,隻不過,腦筋僵硬了些。


    天子為何會選鄭侍詔同他一起教導平王世子學問?


    莫非另有深意?


    魯侍詔搖搖頭,還是不要想太多。既然陛下令他二人教導世子禮儀孝悌,依旨行事即可。


    不提朱瞻基心不在焉的習字課,武樓前,羽林衛的大比武逐漸分出了勝負。


    有了千戶陳紀,羽林前衛大放異彩。


    羽林衛指揮和兩名僉事接連被陳紀掀翻馬下,漢王和趙王連連拊掌叫好。


    孟清和也湊了把熱鬧,為陳紀大聲叫好。提起先涇國公陳亨,同自己也頗有淵源。他於開平衛從軍之時,陳亨正任北平都指揮使一職。


    當時,沈瑄還隻是從燕山衛調遣至邊衛的百戶。


    第一次見麵,就不免心動,驚豔倒在其次,驚嚇卻是實實在在,不打半分折扣。


    想到這裏,孟清和難得感慨,時間過得真快。


    邊塞歲月,靖難之艱,再到永樂帝登基。


    轉眼之間,竟是十餘載。


    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變得愈發成熟。


    唯一不變的,大概隻有兩人之前的牽絆。卻也是越係越緊,越來越深,今生都無法斬斷了。


    來生?


    孟清和很少去想。


    今生過好就不容易了,即使有來生,也是下輩子該想的事。說到底,他這一輩子,也算是賺到了。


    朱瞻壑已經從朱棣懷中下來,自己站著,目不轉睛的看著場中。


    孟清和沒輕鬆多久,就被叫到永樂帝身邊,任務是為小世子繼續解答問題。


    雖說朱瞻壑的問題都不難回答,可一個接著一個,不見分秒停歇,著實令人頭疼。


    “這是為什麽?”


    “那又是為什麽?”


    “皇祖父……”


    朱棣很快敗下陣。


    朱高煦和朱高燧接棒,也沒撐多久。


    朱瞻壑仍眨著大眼睛,一臉的好學。


    這個重要時刻,就需要道衍大師的高徒,朱瞻壑名義上的師傅來撐起場子了。


    孟伯爺,責無旁貸。


    “愛卿,朕把皇孫交給你了。”


    永樂帝鄭重其事,孟清和還能如何?


    隻能當做沒看見永樂帝略顯扭曲的表情,也沒見到漢王和趙王繃緊的腮幫子,恭聲道:“臣遵旨。”


    孟伯爺主動認領了十萬個為什麽的三頭身,朱棣父子三人長出一口氣。


    這一次,朱棣沒再說朱瞻壑效似朱高煦了。虧得朱高煦幼-年時有王府教授和紀善頂梁,否則,朱棣不保證會不會一天-抽-兒子八遍。


    虎爸的名頭絕不是虛的。


    如果加上年輕時的徐皇後,夫妻雙打也不是神話。


    朱高煦和朱高燧對看一眼,再看看老爹,都有些後怕。明顯和朱棣想到一塊去了。


    虧得自己小時候“實誠”啊。否則,不曉得會被老爹如何修理。


    比武場中,戰鼓聲猛的加快,加重。


    雷鳴般的三鼓過後,五色令旗在場邊高高立起,哨聲傳出,宣告整場比武結束。


    雖然比武時多采用木質武器,火炮和火銃也隻是擺擺樣子,並不具有實際殺傷力,可就算光用拳頭,也能把人揍傷,遑論是列陣對戰。


    實打實的一場打下來,不摻任何水分,參與比武的羽林衛,大半帶傷,十餘人傷勢還不輕。


    被陳紀掀翻馬下的兩名僉事,一人不小心折斷了腿,躺在地上,差點被馬蹄踩到,造成二次重傷。好在有隨時關注場內情況的錦衣衛,以及太醫院的數名太醫候在一旁,跌落馬下的僉事第一時間得到了救治。


    “僉事無大礙,休養一段時日即可痊愈。”


    綁好夾板,太醫表情淡然,言之鑿鑿,僉事咬牙忍疼,滿臉冷汗的謝過太醫,很快被錦衣衛抬了下去。


    刀劍無眼,比武中沒有上下級之分,對戰的隻有“敵人”。


    斷了腿,不能怨陳紀,隻能怪自己學藝不精。


    見識到陳紀勇猛的羽林衛官軍,個個眼睛發亮,熱血上湧,不愧是涇國公的孫子!


    至於陳亨的嫡子,陳紀的老爹,在五軍都督府掛職的陳恭,十分自然的被忽略了。


    虎父無犬子,陳亨和陳紀,就當做是虎爺無犬孫。陳恭……純屬意外。


    比武結束,朱棣大笑,道:“好!”


    並當場下旨,擢升千戶陳紀為羽林前衛指揮。


    千戶,僉事,同知,指揮。


    一場比武,陳紀三級跳,羽林衛上下頓時歡欣鼓舞,身上的傷不疼了,青腫的眼眶也不當回事了。


    被天子誇獎一句,容易嗎?


    想起大比武開始,旗手衛表現不佳,被皇帝斥責,旗手衛指揮和同知當天被謫交趾,眾人無不心有餘悸。


    “官軍須諳韜略,勤練習,以精武事,以報國家!爾等祖輩多以戰功擢升,拚死以晉身,沙場九死一生,冒箭雨刀陣,方得封爵拜官,蔭佑子孫。爾等不體祖父之憂,驕縱懶怠,肆意妄為,不習謀略,不勤練武藝,逢比試之時,麵色如土,雙股戰戰,畏怯如處子,懦弱之態,將來襲職位,何以得用?!臨戰若如此,何以迎敵,何以守土衛國?!”


    一番話,不隻訓斥得旗手衛上下大汗淋漓,臉色漲紅,羞慚不已,尚未參加比武的天子親衛也是心生慚愧。


    祖父之功,家族之榮,若在自己的手中丟棄,待到將來,還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


    旗手衛成了殺給猴看的那隻雞。


    其後參加比武的各衛,全都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有武藝不精者,紛紛開始臨-陣-磨-槍,在家中和營中勤練,倒是讓家中的長輩好一陣驚訝,旋即大感欣慰。即使兒孫和族中子弟在比武中受傷,或是因表現不佳被貶謫,也沒有人上疏求情。


    對武將之家而言,這可是好事,求的哪門子情?


    不提洪武朝留下的將領,單是跟隨朱棣起兵靖難的武將勳貴,哪個不是曆經邊塞磨練,和韃子對砍才得以晉身?


    從軍最怕的不是上戰場拚殺,更不是受傷,而是臨戰膽怯,謀略不通,武藝不精。


    後兩者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學習磨練,臨戰膽怯,畏敵不前,卻實打實的要人命。


    刀子沒舉起來,先嚇得兩股戰戰,麵色慘白,丟命不說,更加丟臉!


    天子下令二十六衛大比武,無異於提前發現問題,進而想辦法解決問題。


    不需要天子動手,家中長輩足以給這些不肖子弟好看!


    “興寧伯果真有大才!”


    向天子提出大比武的孟十二郎,在武將和勳貴中的好感度再一次飆升,其速度堪比火箭。


    “興寧伯是個好人啊!”


    刷了好感度不算,好人卡也收了一堆,多是孝陵衛的親屬頒發。


    無他,光聽名字就能分辨出,孝陵衛的主要工作就是守衛皇家陵墓。


    除非天子專門下令,否則,打仗出兵,護衛天子出巡,孝陵衛通通沒份參與。這種情況下,天子二十六衛隻能當做個好聽的名頭,武藝練得再好也沒用!


    興寧伯向天子提議,進行二十六衛大比武,對孝陵衛而言,簡直是從天而降的大餅,還是肉餡的!


    不趁機狠刷存在感,讓天子知曉自己的一身本事,還要等到黃花菜涼了,腦筋再轉彎?


    臨到孝陵衛比武當天,也著實讓永樂帝驚喜一把,戰陣如何暫且不論,衛卒的勇武,的確讓人眼前一亮。


    因旗手衛而起的鬱氣和怒氣,瞬間一掃而空。


    天子親衛,該當如是!


    如果不是情況不允許,牽涉麵太廣,永樂帝恐怕會當場下令,旗手衛和孝陵衛換裝,換人。


    孝陵衛負責天子出巡,旗手衛去守護皇陵。


    饒是不能全部換人,也從孝陵衛中選拔多名有才能的軍官,近五十名勇猛的衛卒,調往大寧。


    “爾等需謹記今日之勇,不可驕狂,當臨戰不怯,立功以壯家族。”


    臨行前,家中長輩的殷殷教導,加上本身對戰功的期盼渴望,讓這些從孝陵衛調往北疆的衛軍熱血沸騰。


    戍邊,對他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何況還是大寧,旁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


    被選出的孝陵衛打點行囊,高高興興出發。留下的缺額,直接由在比武中表現最不好的衛軍填充。


    二十六衛中,被謫交趾和廣西雲南的不少,調往北疆的更多,而且,基本都是在比武中表現突出官軍衛卒。


    不是沒有朝臣發現此事微妙,可文武兩立,五軍都督府都沒開口,文官有什麽立場追究?


    說天子二十六衛拱衛京師,人員一個不能少?


    不見把人調走之後,又從各自的家族中征召?


    比起衛所垛集抽丁,天子親軍一向不愁兵員。隻要追求不高,守衛皇陵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既然人都補上來了,還有什麽可說的?


    誰敢上疏提出質疑,朝中的勳貴武將會立刻握拳,從鼻孔噴氣。


    怎麽著,撈過界了啊!


    文官很是委屈,武將隊伍中,早有人這麽幹了!自己不過是仿效行之。


    得知此言,孟清和摸摸鼻子,後退數步,他是低調的人,一向不喜歡出風頭,必須深藏身與名。


    不過,調兵的事不追究,聰明如楊士奇等人,還是隱約猜到,天子這番動作,恐怕是要在北邊動兵。


    動手的對象,多數人猜測是韃靼,要麽就是瓦剌。硬是沒一個人猜到,朱棣的目標會是朝鮮。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國,今上怎麽會輕易動兵?


    但事實出來,卻讓大部分人跌破了眼鏡。


    不是天子違背高皇帝之訓,主動發兵,而是朝鮮國王李芳遠主動上表,向大明求助。


    “五子不孝,殘害兄弟,殺害手足,逼迫小王退位,竊-國-篡-權,狡言請封,臣叩請上國發兵,以肅清明!”


    求救信是通過錦衣衛的渠道送至京中,滿朝嘩然。


    這麽一來,就不是朱棣不講道理,而是秉持著著仁愛之心和國際主義精神,對朝鮮施以援手,理由相當充分。


    常言道,有條件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條件也要上!


    換到朱棣這裏,就變成了有機會要打,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打!


    李芳遠被迫退位是事實,他的兒子自相殘殺,爭奪王位也是事實。


    主動上表請求明朝發兵,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當然,現下李芳遠的表疏尚未送到南京,朱棣仍在興致勃勃的舉辦親衛大比武,擢升了一批又一批如陳紀一般的勇將,分批次送往北疆。


    美其名曰:戰場磨練。


    孟清和一邊專心教導朱瞻壑,一邊掰著手指頭,算著沈瑄回朝的時間。


    天子召征討安南大軍回朝的敕令已經發出,很快,沈瑄就要率領大軍班師。至於回來之後,是會和他一樣,暫時留在京城,還是馬上返回北京,並不重要。


    關鍵是,數月未見,著實是想念啊!


    鄭和王景弘在羽林衛比武當天,被天子當眾誇獎。他們不隻帶回了成船的珍寶貨物,外邦使臣,還帶回了敢打船隊主意的舊港海盜。


    立下的功勞,再次得到天子著重表揚。


    看著淚流滿麵,激動不已的鄭公公和王公公,孟清和默默轉頭,離開兩年,這兩位怕是忘記了,被天子這般誇獎,不會有好事。


    果然,還沒激動過癮,就被天子潑了一瓢冷水。


    “兩月之後,再次出航!”


    鄭和傻了,王景弘呆了。


    侯顯嘴角剛一彎,就聽永樂帝道:“你也去。”


    侯公公的笑容直接僵在了嘴角。


    “陛下,奴婢走了,您身邊誰來伺候?”


    “朕要北巡,已下令白彥回隨駕。”


    好你個白狗兒!在北京兵仗局也不安分,咱家小看了你!


    侯顯咬牙,鄭和與王景弘瞬間心情飛揚,神清氣爽了。


    讓你在咱家麵前顯擺,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