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帝下旨召見安南使臣,會同館裏的氣氛頓時為之一變。


    安南使臣見到傳達旨意的鴻臚寺少卿潘賜,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被冷落了這麽久,坐了這麽久的冷板凳,終於是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阮景真等人一夜沒睡,聚到一起商量,待見到大明天子,該如何申辯,才能打消大明出兵的念頭。


    “可稟明朝天子,安南願迎陳氏歸國。”


    “迎回陳氏?國王並未明令,怪罪下來,我等如何解釋?”


    “火燒眉毛,不如此還能如何?”阮景真拔高了嗓子,馬上又意識到牆壁隔音效果不好,放低聲音道,“事急從權,迎陳天平回國,不過是讓大明無出兵的借口。待回到國內,僅憑陳天平一人又能掀起什麽風浪。國王知曉,也不會怪罪。”


    “這……“


    安南人商量一番,大部分同意了阮景真的意見。


    正如阮相所言,不如此,又能如何?


    以安南的國力,同大明硬碰硬,勝算幾乎是零。


    相比安南使臣的激動,占城使臣卻是心裏打鼓。


    大明天子召見安南人,會不會給安南人翻盤的機會?無論如何,是否能壓下安南人的囂張氣焰,奪回被胡氏搶走的土地和人口,都需要明朝的幫助。如果大明天子突然不打算出兵了,之前不是白高興一場?


    在會同館裏住了數月之久的安南陳王子同樣心中忐忑。


    陳氏同胡氏有血海深仇,如果不是胡氏把陳氏王族殺得七七八八,也輪不到他向大明尋求幫助。


    懷抱著明朝出兵幫他奪取王位的期望,卻一直沒有得到切實的回應。


    現如今,大明天子突然召見-叛-臣-阮景真等人,莫非是事情發生了變數?


    除了安南和占城使臣,會同館裏還住著歸附的韃靼部落和野人女真的朝貢團隊。幾日前,朝鮮國王派遣的使臣也抵達了南京,眾人目的不一,被永樂帝召見的時間有先後,得到的賞賜也有厚有薄,卻同樣關注安南和占城的這場好戲。


    韃靼部落和野人女真盤算,大明是否會出兵,部落若跟隨出兵,能得到多少好處。


    自年中以來,北疆各衛所6續開始在歸附部落中垛集壯丁。歸入邊軍體係的部落勇士,得到的待遇比守禦千戶所直上數個台階。尤其是大寧和宣府等地,單是軍餉外發放的糧食和布帛香料,就足以令人眼紅。


    如果大明真要發兵攻打安安南,跟隨軍隊出征,拚一下戰功,得到的賞賜定能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盤算著斬首幾級能得到多少賞賜,部落勇士們不由得摩拳擦掌,心中火熱。


    為實現部落發家致富的夢想,安南千萬別開竅,繼續頑強的作死才是最佳選擇。


    朝鮮使臣一樣在心中打算算盤,明朝如果出兵安南,遼東的邊軍是否會調動?如果遼東的邊軍部分南下,朝鮮是否能趁機占點好處。


    雖說朝鮮國王換了人,但對遼東的土地,思密達們始終流著口水,垂涎三尺。哪怕一直未能如願,也不惜編造曆史。按照後世的話來說,萬年的曆史算得了什麽,人家的祖宗來自火星。


    會同館裏的使臣們各自打著算盤,還關起門來開了幾次座談會,自以為做得機密。不承想,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錦衣衛的-監-視-之下,開會的內容全被寫成了條子,一字不落的送到朱棣麵前。


    在安南使臣朝見之前,朱棣一一翻過錦衣衛的匯報,看到朝鮮使臣私下裏的謀劃,冷笑數聲,蔖爾小國,井底之蛙,當真是不長記性。


    “擬旨,令大寧,宣府,遼東諸衛自歸附部落垛集壯丁。趙王領騎兵一千步卒三千巡視遼東,備禦朝鮮。”


    內官帶著朱棣的命令到了文淵閣,當值的楊士奇和楊榮領命,動作利落的對聖旨加以潤色。一切妥當之後,交由皇帝蓋印。


    自解縉黃淮等奉命修書以來,文淵閣名為七人,實際已是二楊獨大。


    楊士奇為人謹慎,行事周密,楊榮善於察言觀色,體察上意,宮中每有旨意下達,都能做到令天子滿意。因而屢次得到天子恩賞,以五品的官職,竟得六部天官禮遇。


    兩人的風頭漸漸壓過了曾被永樂帝捧上天的解縉。


    在二楊麵前,解大學士已然是昨日黃花。


    獲悉文淵閣的排位變化,解縉縱有不甘,也隻能咬牙認了。他被修書一事綁住了手腳,在道衍的眼皮子底下玩不出任何花樣。


    解縉終究是個聰明人,知道《文獻大成》的糊弄了事已讓天子已對他有了看法,為今之計,隻有認真修書,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才能讓天子對他改觀。


    為重新獲得天子的信任,奪回在文淵閣內的地位,解大學士擼起袖子,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有了他的帶頭作用,書籍材料的整理和抄錄速度變得飛快。參與修書的眾人絲毫不敢懈怠,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全用來抄錄典籍。


    挑燈夜戰成了常例,誰敢說自己每日的工作時間不滿八個時辰,絕對會受到眾人鄙視。


    大明的才子們日夜奮鬥在崗位第一線,經過他們的手,一部載入史冊的大典即將問世。


    修書的解縉不輕鬆,監工的道衍也是一樣。


    比起解縉,道衍還兼任皇帝智囊。永樂帝遇到解不開的難題,總是會詢問道衍一二。包括派遣船隊下西洋,對安南的冷處理,背後都有道衍的影子。


    在召見過安南使臣之後,永樂帝又一次把道衍請大了西暖閣問策。


    道衍恢複了俗家姓名,身著官袍,頭戴官帽,卻始終頂著顆鋥光瓦亮的禿頭。


    永樂帝說了幾次,道衍依舊故我。


    見無論怎麽說都沒用,朱棣也撒手不管了。


    大和尚已近古稀之年,隻要別突發奇想,跑到哪個深古刹避世苦修,想怎麽樣,由他去吧。


    西暖閣內,數個冰盆擺在牆邊,盆邊立著製造精美的木扇,隨著內官搖動木扇後的手柄,扇葉轉動,涼風徐徐,趨走了室內的-燥-熱。


    木扇由大寧雜造局進獻,數量有限。能享受到涼風待遇的除了皇帝本人,隻有皇後和成國公朱能。皇帝的兩個舅子和親兒子府上都沒有。在孟清和擴大生產,再送成品進京之前,皇帝的舅子和兒子隻能拖家帶口到皇宮蹭涼。


    朱高熾和徐增壽暫且不論,倒是魏國公三番兩次進宮,令朝中傳言,皇帝即將對大舅子加以重用,很有可能派他到北邊鎮守。


    聽到流言,早年間領教過魏國公武力值的北邊鄰居們全都繃緊了皮。


    有一尊殺神在北京就夠滲人的,又要來一個?朱老四想幹什麽,還能不能愉快的做鄰居了?


    西暖閣內,臨到時辰,轉動木扇的宦官擦擦汗,和貼著牆角的同事換班。


    轉動手柄需要人力,人總會累,為保證不斷檔,皇帝皇後身邊伺候的宦官臨時增加數個名額,都是身強體健,尤擅臂力者。


    沒人覺得做個人力發電機是苦差事,相反,能在天子和皇後跟前露臉,尋常求也求不來。


    有幸被點名的宦官們成日裏念著,秋涼時節別那麽快到來,最好再熱上十天半個月。在皇帝身邊伺候,得的好處不論,在內廷的地位都是火箭一般飛升。


    往日裏,遇見個聽事都得點頭哈腰,近些時日,十二監裏的少監,見著給皇帝搖扇葉的,都要給個笑臉。


    裏子麵子全都有了,誰還樂意回到之前的日子?


    得知木扇是由大寧鎮守獻上之後,因此得益的宦官們對興寧伯的好感度瞬間飆升。


    文官們-啪-啪-在孟清和頭上蓋“佞臣”的大戳,宦官們卻堅持認為,興寧伯是個值得結交的好人。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孟清和不過是想刷一刷皇帝的好感度,順便帶動一下京城的流行風潮,賺點外快,當然,能將產品遠銷海外更好,卻萬萬沒有想到,刷**oss的同時,還順帶提升了一群npc的好感度。


    有句老話,朝中有人好辦事。


    孟清和頭一揚,眉毛一挑,朝中有人算什麽,咱宮裏有人,更好辦事!


    他和文官不對付已成定局,指著鼻子罵他佞幸不是稀奇事。名聲已經這樣了,和宦官做好朋友,完全沒有壓力。必須注意的是,提前同皇帝報備一下。


    好在他同錦衣衛的關係好算得上不錯,即使有人在皇帝跟前告狀,也成不了大氣候。


    不過這樣一來,腦門上的大戳定然又要加蓋。


    宦官之友的旁邊,還要加上錦衣衛幫凶五個大字。


    頂著這樣的大戳,不用旁人指出,孟清和自己都認為“佞臣”兩個字很是貼切。


    誰讓古人和史官就是如此定義?


    加上毀譽參半的和尚師父,動不動就以朋友之名占他便宜的皇子,孟清和確信,自己將在奸佞的康莊大道上不斷向前,大踏步邁進。


    對於孟清和的處境,道衍隻是撚著佛珠,偶爾提點兩句。他相信自己看徒弟的眼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不圖名聲。


    佞臣如何?他一樣被讀書人唾罵,被親人不理解。在唾罵聲中,他實現了畢生的理想,大明也有了一位明主。


    認定了前方的路,就不必瞻前顧後,隻需堅定的走下去。


    道衍相信,孟清和行事或為人詬病,本性卻是純良,所行之事,多是為國為民。這一點,天子也知曉,否則,孟十二郎的腦袋早就搬家了。


    朱棣召道衍至西暖閣,仍為安南一事。


    “胡氏欲-迎陳氏回國,歸還所占土地,大師認為其意如何?”


    “臣鬥膽,陛下之意又是如何?”


    朱棣沒說話,道衍幹脆閉目養神,年紀大了,精力再不比從前。


    換成別人,敢在永樂帝跟前這麽做,早被大漢將軍拖下去棍棒伺候了。


    良久,朱棣開口道;“大師知朕意?”


    道衍睜開眼,道:“胡氏之心昭然若揭,陛下定已心如明鏡。震懾安南,取回邊境之土,亦或一勞永逸,不過在陛下一念之間。”


    朱棣朗聲一笑,“大師果然知朕。”


    “臣不敢。”


    “依大師之見,朕欲一勞永逸,該當如何?”


    “臣以為,當依胡氏之意,送陳氏歸國。”


    朱棣看著道衍,道衍垂下眼,又是一副垂垂老矣的樣子。


    君臣相處十餘年,朱棣想什麽,道衍可以猜出來。道衍給朱棣出的主意,不用深思,朱棣也能明白、


    送陳天平歸國?


    朱棣敲著禦案,虎目微眯,旋即豁然。


    是該送陳氏歸國。


    不給胡氏下手的機會,何能一勞永逸?


    永樂帝三年九月,大明天子召見安南使臣,後遣行人聶聰等齎敕諭安南胡氏,言朕君臨萬邦,推心待人,,無間遠邇。


    一番鋪陳之後,引出正題。


    然爾習於變詐,奪先國主之位,複狡以封。今複遣人諭爾,爾果誠心悔過,則迎還陳氏,以君事之。退還祿州等處,猛慢等寨,盡革前非,朕當恕爾大謬,建以大郡,傳之子孫。朕之斯言上通於天佇,俟來章以頒顯命。


    簡言之,就是對胡氏國王說,朕為大明天子,君臨萬邦,待人推心置腹。你之前-篡-奪王位,騙得冊封的事,朕都已知曉。如今事發,頑抗到底是沒有用的,痛改前非才是正途。


    如果真心悔過,當迎陳天平回國,讓出王位,退還侵占的土地,發誓不再騷擾明朝邊境。


    朕高興了,可以封你個爵位,讓新王從安南劃出個大郡,世襲子孫。


    如若敢陽奉陰違,下場如何,自己掂量。


    敕諭發出,安南使臣阮景真等請同聶聰等一起歸國,朱棣當即批準。


    請陳氏歸國是阮景真主張,若要胡氏乖乖照辦,阮景真等人自然不能留在大明。


    在安南使團離開時,朱棣沒有發下任何賞賜,連路費都沒給。


    一向財大氣粗,和吝嗇不沾邊的大明,做出這番舉動,無疑是再次警告安南,不照大明的意思辦,後果會很嚴重。


    阮景真等人長籲短歎的啟程,留在南京的占城人卻是拊掌相慶。


    不用擔心了,明朝一定會收拾安南,時間隻在早晚。


    聶聰和安南使臣離開時,已進入十月。


    金秋之月,五穀豐登之時。


    各地藩王6續遣人進京朝拜,自洪武年定下的規矩,每年春耕秋收,藩王都要遣人進京,進獻禾麥。


    大寧麥收之後,軍屯和商屯都在抓緊補種蕎麥。隴上田間又是一番忙碌景象。


    孟清和打馬出城,同負責屯田的兩名指揮僉事一起巡視軍屯,遠遠見到趕著馬隊,扛著皮貨和藥材的女真人,側首問道:“秋市將開,城西可都安排好了?”


    “伯爺盡管放心,店鋪攤位,都按照去年的例子,當春就發了牌子。來過的,直接就能找到地方,有新來的,也有經曆在西門處登錄,不會出了岔子。”


    孟清和點頭,見女真人在城門處停下,又道,“朝廷派下來的稅官,一定要禮遇。歸入戶部的錢糧,如實報到稅課司。上交天子的,另外備錄,謄抄兩份,不必令人知曉。”


    “是。”


    “還有,”孟清和似突然想起了什麽,嘴角彎了一下,“兩日後,順天府稅課司副使會到大寧,一份謄本交給他即可。”


    “卑職鬥膽,可是定國公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孟清和收起了臉上的笑容,道,“天子早有意遷都北京,北京行部上奏,欲將設在北京的行太仆寺遷到大寧。大寧今後是個什麽局麵,都司上下是個什麽前程,單看個人造化了。”


    雖說是個人造化,也要有人提點才行。


    劉僉事抱拳,“卑職謝伯爺。”


    孟清和笑笑,“不必謝我,回去給大家都帶個信就成。”


    “是。”


    此時,停靠在爪哇島的鄭和船隊,也終於有了收獲。


    派到島上打探的人回報說,已經聯絡上島中的前宋遺民,並從他們口中得知了島上的一些具體情況。之前船隊遇襲,並非個例,但凡是停靠在岸上港口的船隊,多少都要遇上過幾回。


    “屬下還得知,島上數國,以麻喏八歇國西王都馬板勢最大,餘下為車裏元江,旁近碟裏,日夏羅治,金貓裏三國均以都馬板為首。之前麻喏八歇國東王與西王抗衡,爭鬥數年,戰敗之後,土地均為都馬板占領,船隊停靠之處,本為東王之地,東王戰敗之後,現在為都馬板所轄。”


    探聽消息的軍漢言簡意賅,很快說清了島上的形勢,也鎖定了襲擊大明船隊的主使者。


    鄭和及船艙眾人皆麵色肅然,沉思許久,才道:“依此看,罪魁當是西王都馬板無疑。”


    “如此,當即刻遣人至都馬板處。


    “島上多密林,且島民黝黑矮小,藏於林中,至何處尋?”


    “可尋人帶路。”


    “若遇埋伏該當如何?都馬板乃禍首,殊不知其旁近國亦可能包藏禍心。”


    “周給諫此言有理。”


    “但……”


    船艙眾人爭執不下,最終是鄭和出言,才讓船艙裏的火藥味消了下去。


    “都馬板一定要見,一可再詢前朝遺民,二可尋島民,許以錢帛,令其帶路,三可遣人至碟裏等國,訴說厲害。”


    鄭和說話時,船艙裏無一人-插-言。


    隨著兩次遠航,鄭和已然在船隊中樹立起了威信。


    “麻喏八歇國勢大,鄰國雖表麵臣服,其背後未必沒有私意。當善加利用,自有利於我等。”


    話至此,眾人紛紛點頭。


    “待尋至麻喏八歇國西王都馬板,自當嚴斥其罪,令其交出首惡並賠償船隊損失。如若不然,我等可代其行之。”


    交出首惡,賠償損失?


    眾人彼此看看,不必說,之前襲擊船隊的島民,早就去見了閻王,鄭公公的意思,是讓那個什麽西王把自己捆了?


    至於賠償損失,島上最值錢的,除了大片的森林和胡椒還有什麽?倒是聽說旁邊的島上盛產黃金,但那和都馬板可沒關係。


    咬死讓都馬板賠償,他能給出什麽?


    木材,胡椒,珍禽異獸?


    要麽就是,土地?


    仔細琢磨了一下鄭公公的一番話,反應快的,已然是雙眼發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